十三五」時期,臨澤縣沙河鎮團結帶領全鎮黨員幹部群眾,風雨兼程,攻堅破難,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全力以赴抓落實,努力打造富裕、美麗新沙河,全鎮呈現出了黨的建設全面加強、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全鎮經濟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預計2020年全鎮經濟總收入達到7.62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28879元,比2015年增長51%,年均增長10.2%;農民居民可支配收入達17385元,比2015年增長47%,年均增長9.4%。五年來,先後被命名為「全國文明鄉鎮」「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省級精神文明先進單位」「甘肅省衛生鄉鎮(街道)」「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先進集體」「全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黨的建設不斷加強。牢固樹立「抓好黨建是最大政績」的理念,圍繞落實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層層傳導壓實工作責任,為全鎮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十三五」期間,全鎮共新建、完善鎮黨委制度41項,村級制度14項,社區制度22項,嚴格落實黨員「三會一課」、黨員「固定活動日」等制度,共有112名基層黨組織書記進行黨建職評議活動,1437名無職黨員領崗履職,履諾率達90%以上。新發展黨員71名,預備黨員轉正84名,2020年年末全鎮1811名黨員中,農村黨員976名,女黨員473佔25.2%,35歲以下年輕黨員274名佔14.6%,高中學歷以上黨員986名佔54.4%,黨員隊伍進一步年輕化、知識化,隊伍結構進一步優化。有效落實「四抓兩整治」工作措施,全面鞏固黨支部建設標準化成效,著力優化帶頭人隊伍,13個村全部實現書記、主任「一肩挑」,「十三五」末年全鎮村級集體經濟收入88.68萬元,比「十二五」末年增加56.66萬元。組織修建7個村務活動中心,全鎮行政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3萬元以上,實現黨群服務中心全覆蓋。五三、新民、西寨、花園等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轉化成效明顯。累計表彰先進基層黨組織「棗鄉先鋒號」27個、優秀共產黨員「棗鄉先鋒崗」281名,黨員的歸屬感、榮譽感、責任感不斷增強。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按照產業興旺目標,結合縣委「4+1+N」產業體系,不斷調整優化產業結構,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壓縮玉米制種2.17萬畝,充分挖掘資源優勢,逐年不斷擴大蔬菜、蘆筍、辣椒、小蔬菜制種等特色種植達1.2萬畝,小雜糧、小辣椒等農作物1926.8畝,紅花、牛蒡子等中藥材250畝。大力推廣運用新技術、新品種,綠臨戈壁林果採摘園、百惠現代農業示範園、瘋螞蟻市民蔬菜直供點等綠色有機蔬菜品牌相繼落地。新建日光溫室、連體鋼架拱棚、單體鋼架拱棚1000餘座。持續支持壯大草畜產業,至目前全鎮牛存欄21083頭、出欄20102頭、飼養量41185頭;羊存欄38656隻、出欄39193隻、飼養量77849隻;豬存欄4332頭、出欄22423頭、飼養量26755;禽存欄33848羽、出欄129678羽、飼養量163526羽。全鎮農村富餘勞動力輸轉正由體力型、數量型向技能型、創業型轉變,一批新型職業農民應時而生,累計開展各類就業技能培訓38場次,培訓勞動力3624人次,輸轉勞動力2.9萬餘人次,實現勞務收入6.3億元。
項目建設相繼落地。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通村道路、村級文化廣場建設、人畜安全飲水等「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23項。硬化道路26.6公裡,架設太陽能路燈881盞,襯砌渠系108.4公裡,鋪設自來水管網76.88公裡。完成G30高速臨澤東入口改造、城市道路等82項重點項目徵地4253畝,完成棚戶區改造房屋徵收157宅246戶。實施西寨、沙河、新民、合強等9個村高標準農田建設2.76萬畝。辦理高質量住房貸款126戶貸款2390萬元,原址新建113戶、改建13戶,拆除空置老舊房屋167戶,新修建沙河、西關、閘灣、花園村務活動中心4個。完成沿路沿線新民、東寨等9個村26個社784戶農戶中後院改造,實現了人畜分離,農村面貌明顯改觀。整合資金2272.52萬元,實施打造新民、西關、化音美麗鄉村3個,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項目建設相繼落地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以清、拆、改、治為重點,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清理沿路沿線、村社主幹道、房前屋後、閒灘空地的垃圾雜物、殘垣斷壁、破舊場房、天生場等3438處,全鎮13個村均通過市縣級清潔村莊創建驗收。認真落實大氣、水質、土壤等監測巡查機制,鎮村巡河累計1500餘次;持續推進秸稈「四化」利用、廢舊地膜回收和禁燒工作,提標打造廢舊地膜回收站2個,回收廢舊農膜431.31噸;清理散煤經銷點7家,清理散煤5000餘噸;大力實施農村「改爐改炕」工程,安裝節能環保電暖炕5762戶,安裝節能環保小煤爐350個,空氣品質有效改善;整改銷號疑似「大棚房」問題18個、亂搭亂建2處,「一沿六區」累計遷墳1408座。逐步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建成13座村公廁,改造戶廁2292戶。大力實施國土綠化行動,在縣城各入城口、鐵路、公路等沿線完成造林綠化5100餘畝,栽植各類喬灌木147萬餘株,全鎮生態屏障進一步加強。
改革活力不斷激發。縱深推進農村「三變」改革,全面完成村級三資清理登記和產權制度改革。積極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累計達178家,龍頭企業、合作組織拓市場、創品牌的主體作用進一步發揮。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合作社、產業大戶等經營主體,累計流轉土地5900餘畝,土地集約化經營水平穩步提高。推廣種植娃娃菜、西芹、松花菜、西藍花、紅枸杞、蘆筍等綠色農產品119個,認證「三品一標」特色農產品13個,農產品質量安全優勢進一步凸顯。以「生態農業為基、田園風光為韻、農耕文化為魂」的原則,深入挖掘鄉村文化旅遊資源,大力發展以沙河流韻西遊文化、棗鄉文化、田園休閒為主的鄉村旅遊,在東寨村成立專業旅遊合作社、化音村成立特色餐飲專業合作社。自2017年以來,連續三年舉辦了鄉村鄉村美食節活動,累計接待遊客100萬餘人,實現旅遊收入10018餘萬元。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民生福祉持續保障。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紮實開展脫貧攻堅各項工作,88戶283人易地搬遷戶舊房全部拆除並搬遷入住,為168戶貧困戶發放分紅219.9萬元,全鎮450戶1057人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順利完成國家普查驗收和省級成效考核實地核查。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16251人,參保率達98.8%,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保率達100%,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29935人,參保率達99.6%,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保率100%,994名被徵地農民參加失地養老保險,社會保障覆蓋率進一步擴大。落實城鄉救濟、救助資金9080.01萬元,貧困戶、低保戶、特困供養戶、殘疾人、困難學生等弱勢群體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社會大局安定有序。認真落實穩定第一責任,積極主動化解矛盾糾紛、信訪積案,定期研究綜治維穩信訪工作,一大批影響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得到有效化解。紮實開展「七五」普法宣傳教育,廣大群眾學法用法和依法維權的意識明顯增強。積極開展「平安村社」和信訪「三無單位」創建,2018年該鎮被市綜治委命名為「平安鄉鎮」,成功創建縣級「平安村」9個。十三五期間全鎮食品生產、道路交通、農村消防等安全監管責任落實到位,未發生重特大事故,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凝心聚力謀發展,砥礪前行譜新篇。回顧「十三五」,一組組硬核數據的背後,是沙河兒女穩穩的獲得感、滿足感和幸福感。展望「十四五」,沙河鎮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將握緊幹事創業「接力棒」,以奮楫爭先的闖勁、披荊斬棘的拼勁、滴水穿石的韌勁,在新的徵程中揚帆起航,奮力繪就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