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 24 幀的電影看出 60 幀的感覺?

2020-12-23 愛範兒

社交媒體時代有意思的一點就是,誰更富攻擊性誰的發聲更多更大,誰就佔據了輿論的先手。網際網路出身的小米自然深諳此道。只是在電視領域中小米電視一直處於沒有正面對手的情況,所以相對來說一直比較安靜。

去年華為和榮耀的入場則像是一種催化劑,讓聲量不大的電視市場開始有了社交活力,智慧屏的出現更是一顆深水炸彈逼迫小米不得不正面交鋒。而在這個你來我往的過程中,很多原先並不為大家熟知的東西或技術名詞開始一個個被拋出來,比如之前的揚聲器功率之爭,而在小米電視 5 Pro 之前一直不支持的 MEMC 功能也在這場廝殺中成了小米的一個軟肋。

認識 MEMC 是什麼,有什麼用處

MEMC 是簡寫,原文單詞為 Motion Estimate and Motion Compensation,意為運動估計和運動補償。

直白一點說,這是一種目前很常見的視頻插幀技術,在電視的插幀補償中其實一共大體出現過三種不同的插幀類型,分別是插複製幀、插黑幀和插計算幀。

其中插複製幀的效果最差,只是提升了原視頻的幀速,但是對於視頻的流暢度平滑度並沒有幫助。插黑幀的目的是減輕視覺殘留現象以減小拖影的感覺。而插計算幀則是效果最好的一種,隨著晶片計算能力的猛增,這種插幀方法效果也越來越好,同時插幀數量也能支持到更多。

▲ 索尼的 motionflow 技術

插計算幀的作用原理就是通過運動估計預估畫面中運動物體的軌跡,然後通過插幀技術在兩個相鄰幀中間插入一張中間幀,這樣原視頻的幀數就能夠實現翻倍,30 幀速率的視頻變成 60 幀視覺上就會流暢平滑很多。

以現在電視顯示晶片的計算能力來看,很多電視早已不僅支持「倍速驅動」了,如今甚至能把視頻插幀達到 200 幀速率,同時結合多種插幀方法可以做到畫面效果的最優化,比如索尼的 MotionFlow 技術就是通過插幀和掃黑兩種方式來提高畫面流暢度與減小拖影現象。

▲ 三星的插幀技術叫 Auto Motion Plus

不光是索尼,其實大多數電視品牌早就都上馬了類似的技術,只不過功能的叫法不太一樣,比如三星的叫 Auto Motion Plus,LG 的叫 TruMotion,東芝的叫做 ClearFrame 等等。國產電視像華為的智慧屏,和小米最新的小米電視 5 Pro 也都具備 MEMC 技術。

雖然大家都有類似的技術,但最終的效果卻可能仍然有很大差距,比如目前公認插幀效果最好的應當屬索尼的高端電視,而為什麼索尼的效果好,自然是因為運動估算的更準,計算生成的中間幀也更合適。

在知乎藍大仙人的素材中有一段素材是華為智慧屏和索尼 XG8500 在 MEMC 功能上的對比,通過慢鏡頭來看,左邊智慧屏的畫面抖動和流暢度都遜色於右邊,索尼電視明顯要平滑許多。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至於怎麼做到優秀,那就靠的是技術的積累和沉澱了。

在實際應用場景中,MEMC 在電視領域更多的應用案例是在體育賽事類節目,比如足球或者賽車競速之類。由於物體運動速度較快以及鏡頭擺動幅度較大,這類節目最大的問題就是畫面又糊又晃,而通過 MEMC 補償之後,畫面的流暢度的會得到質的提升,晃動感也會有所減弱。

MEMC 不僅用在電視上,現在手機上也有了

儘管 MEMC 在電視上使用的已經很頻繁,但是在我們每天接觸更多的行動裝置上卻鮮有涉及。

插幀技術並不稀奇,但前提是需要具備獨立的顯示計算晶片,對於紅海競爭非常激烈的手機來說,多一塊晶片就是多一截成本,在大眾需求還沒有挖掘到這個領域的時候,搭載獨立的顯示計算晶片可能只是徒增成本。

▲ 圖片來自:MobileMagazine

如果把遊戲手機也歸類到主流手機中,可能只有黑鯊是較早在做 MEMC 補償的手機,這項功能在黑鯊手機裡叫做超級影院模式,本質上就是利用那顆 Pixelworks Iris 顯示處理晶片進行插幀補償,但是這項功能卻一直沒有出現在更主流的手機廠商中。

因此,幾天前一加的那場屏幕技術溝通會就值得一提了,除了我們已經熟悉的 120Hz 高刷新率之外,也正式公布了支持 MEMC 功能消息,最高能夠將視頻插幀到 120 幀播放。

手機上的 MEMC 究竟應該用在哪些方面,其實也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值得一提的是在手機上並非所有的 App 都支持高刷新率,很多應用都是限制到了 60Hz 的最高刷新率,如果能夠通過全局插幀的方式去進行補幀,這可能是拉近軟體流暢度的一次曲線救國。

在電視上 MEMC 最大的用途是體育賽事,但是在手機上儘管現在賽事直播很多,但真正用手機日常看球賽等體育運動的人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少的,所以像黑鯊宣傳的超級影院插幀功能更多是為電影而服務。

把 24 幀的電影看出 60 幀感覺會更好嗎

回到標題的那個問題,如何將 24 幀的電影看出 60 幀的感覺?答案已經全在上面了。

當然,以現有的技術來說,其實直接拍 60 幀電影或者更高的 120 幀電影都不是問題,只是在製作成本上以及電影觀眾的觀看習慣來說,沿用了多年的 24 幀標準依然是權衡利弊的最佳選擇。

比如電影中經常遇到需要進行單幀調色或者做一些複雜特效的場景,24 幀的電影一秒只需要做 24 幀的特效,而 120 幀一秒就需要做 120 幀的特效畫面,是 24 幀工作量的五倍,同樣製作成本也會急劇上升。

另外放映端同樣是一個問題,導演拍出了 60 幀甚至 120 幀的電影時,許多影院因為放映機採用的還是 24 幀標準的老設備所以不能播放,而升級技術設備對影院來說不僅是額外一筆開支,更可能面臨後續高幀率電影數量不足的放映問題。

以拍文藝片而聞名的導演李安算是個異類,從《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到《雙子殺手》,他兩次採用 120 幀+4K+3D 的拍攝技術,但受限於題材和設備,兩部影片都不像第一個採用 3D 技術拍攝的《阿凡達》那樣票房全球大爆,也為超高幀率電影的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對於電影本身來說,儘管最後壓制的時候基本都是 24 幀,但不同的導演有可能會在不同的片段通過減幀的手段來豐富自己的表達手法。

舉個例子,在 B 站《一代宗師》的電影中,有很多個鏡頭的幀數明顯不足,比如在葉問在和宮羽田掰餅二人轉那一段,鏡頭切換很多,但一部分鏡頭的幀數肉眼可見要低於正常的 24 幀。

有人說《一代宗師》裡部分有「掉幀」和噪點的鏡頭是技術瑕疵,也有人說這是王家衛的表達風格,在《重慶森林》和《旺角卡門》中都有過類似的畫面,具體原因如何王家衛肯定不會解釋,我們也就當做藝術表達手法就好。

其實這種藝術手法叫做「step printing」,中文翻譯叫做抽幀。既然有 MEMC 這樣的自動補幀來提升流暢感,有主動抽幀來營造不連貫的迷幻感自然並不奇怪。抽幀造成的不連貫不光能營造迷幻,有些動畫電影甚至會採用抽幀來打造更獨特的觀感。

2018 年末,索尼娛樂打造的電影《蜘蛛俠:平行宇宙》中,索尼就大量採用了抽幀的手法配合屏幕上的擬聲詞來營造一種類似漫畫的感覺。

對於電影來說,MEMC 的插幀技術是一把雙刃劍,一不小心甚至就會「弄巧成拙」,因為插幀不完善而導致畫面撕裂的狀況時有發生,這個現象叫做「肥皂劇效應」(soap opera effect),形容的就是高速運動的畫面因為插幀不完善導致圖像像肥皂一樣容易撕裂。

▲ James Gunn

所以對於許多電影導演和演員來說他們其實完全不喜歡插幀技術,甚至是厭惡。《銀河護衛隊》的導演 James Gunn 曾公開發文抵制插幀技術帶來的「肥皂劇效應」,他還聯合了《極盜車神》的導演 Edgar Wright,《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導演 Rian Johnson,《猩球崛起》系列導演 Matt Reeves 等一起發聲。

過高的幀數和過於平滑的效果也會讓電影本身產生一種「不像電影」的感覺,但同時也不像我們用肉眼去觀看世界,有時候會覺得有點兒像遊戲 CG,但畫面又過於真實,最接近這種感覺的反而是家電賣場裡那些高端電視播放的高幀率展示片段。

目前來說,MEMC 對中高端電視來說已經是必備功能,在電視上也已經十分普及。對於手機來說,MEMC 還在起步的階段,也更像是作為一個錦上添花的功能,在一加去年帶起過一波 90Hz 刷新率後,這些更為專注特定領域的功能或許又能引發一次集體跟進。

因為從今年開始,更高素質的 OLED 面板將會比以往出貨量更多,在旗艦機顯示效果平均線提升的情況下,MEMC 這種高端功能就能夠為拉開差距添磚加瓦。

至於會不會又是一個「真香」技術,今年的新機或許會給我們答案。

相關焦點

  • 如何用 60 幀播放 24 幀的視頻?
    目前來看,電視屏幕的刷新率已經從 4K 60 幀向 8K 120 幀過渡,手機也從 90 幀向 120 幀發展,最強的還是我們這些「打遊戲」的 PC 玩家,顯示器的刷新率已經是 144 起步,還要玩顯示器超頻。但是和屏幕對應的則是影視內容幀率的增長停滯:視頻已經實現了 30 幀向 60 幀過渡,電視劇和電影還是維持在 24 幀的水平。
  • 電影的24幀和遊戲的60幀有什麼區別
    因周星馳的《喜劇之王》這部電影,我們很多人都知道了電影一秒有24幀。但同樣是24幀,玩遊戲就會非常卡,這是為什麼呢?24幀的視頻,在跑步等快速動作時,如果你此時你按了暫停鍵,就會發現畫面是模糊的,再加上人眼有腦補的想像畫面,所以連續播放時,察覺不到卡的狀況。
  • 60幀電影的時代真的來了嗎,讓你一篇文章看懂60幀電影是個什麼梗
    下面就來體驗一下 相信看過這個視頻的朋友,一定有這樣的感覺:為什麼畫面清晰度這麼高(儘管我們上傳的是高度壓縮過的),為什麼畫面看著這麼流暢。 我們以往看的電影都是24幀電影,通俗的說就是一秒鐘出了24張畫面,更通俗的講就是24張照片,類似我們小時候看的手繪動畫片。
  • 抖音60幀高清剪輯教程來了,附4K電影資源網址
    我先來說教程啊,最後再留素材和資源網站 電影學院的應該都知道國際電影的幀數標準是23.976,因為這個數值人眼是正好識別的很流暢,所以說很少有電影會採用高幀數拍攝,那我們後期剪輯時候,素材本身不達標,如何做到高幀數呢,今天教大家常用的方法,一是PR自帶的光流法補幀,二是用插件補幀,這裡介紹了光流法
  • 同樣都是60幀 為什麼看視頻感覺比玩遊戲更流暢?
    最近有個朋友問我,為什麼同樣是60幀的幀速,遊戲當中的60幀為什麼比視頻感覺要卡?其實別說60幀的視頻了,其實我們日常看的都是30幀左右的電影或者視頻,但是也沒有誰覺得看起來卡頓,而如今開始流行的60幀視頻流暢度就更高了,因為視頻的60幀每一幀記錄下的是這1/60秒裡所有的圖像信息;而遊戲的60幀,是指顯卡以每秒60張的速度生成靜止圖像到顯示器。
  • 同樣都是60幀,為什麼看視頻感覺比玩遊戲更流暢?
    最近有個朋友問我,為什麼同樣是60幀的幀速,遊戲當中的60幀為什麼比視頻感覺要卡?其實別說60幀的視頻了,其實我們日常看的都是30幀左右的電影或者視頻,但是也沒有誰覺得看起來卡頓,而如今開始流行的60幀視頻流暢度就更高了,因為視頻的60幀每一幀記錄下的是這1/60秒裡所有的圖像信息;而遊戲的60幀,是指顯卡以每秒60張的速度生成靜止圖像到顯示器。所以視頻的60幀是連續的,而遊戲是相對分離的,同樣是60幀的情況下你就覺得視頻比玩遊戲本身更流暢。
  • 【PR教程】多種方法補幀成60幀及解決補幀中的果凍效應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藍光畫質的60幀視頻。畫質之細膩,清晰,流暢讓人耳目一新。但是實際上現在的電影大多都是23.976幀。而頭條上的60幀視頻都是經過後期加工而成。這裡我將介紹一下如果補幀。
  • 拍攝時選擇30幀還是60幀
    很多攝影愛好者朋友在製作視頻的時候,經常會糾結一個問題:「視頻可以做成30幀的,也可以做成60幀的,到底該選擇哪種呢?是不是把視頻製作成60幀的會更清晰一些?」1080p 和4k是指畫面的解析度。1080p是1920×1080的簡寫。
  • 為何追捧1080P和60幀?
    喜歡遊戲的玩家顯然對「幀」這個概念會更為熟悉一些,眾所周知所有的動態畫面顯示都是通過一幅幅靜態圖片連續排列播放所形成。而幀數代表的就是1秒鐘會連續播放的靜態畫面的數量,60幀就是1秒鐘60幅靜態畫面連續播放的意思。這一參數越高就意味著單位時間內,顯示的畫面越多,也就會為玩家帶來更流暢的視覺體驗。
  • 60幀吃雞和90幀吃雞有什麼區別?看吃雞實測
    關於幀率曲線圖組,有幾個常見的誤區要糾正一下: 一、幀率高≠流暢 判斷畫面是否流暢,更需要關注的是單幀耗時(FrameTime),並將實際單幀耗時和理論單幀耗時做對比。
  • 《瑞奇與叮噹:分離》支持60幀和4K/30幀運行
    《瑞奇與叮噹:分離》支持60幀和4K/30幀運行 時間:2020-08-28 23:36:45
  • 用60幀的手機將90幀的職業踩在腳下!這種操作,可能你也遇到過
    而如果將遊戲設備進行細分,除了平板和手機的區別之外,還有60幀和90幀的區分,幀率是最影響遊戲體驗的因素之一。最近虎牙的猛男杯已經激烈打響,目前敗者組的首輪淘汰賽已經進行完畢,接下來就是更加精彩的敗者組第二輪淘汰賽。然而大家關注的焦點卻被QYW戰隊中一個名叫小魚的選手所吸引。這位選手表面上平平無奇,但在比賽中卻做到了用60幀的手機將90幀的職業踩在腳下!
  • 南京首家4K120幀影院來了!選址就在...
    一、南京首家4K120幀影院來了此前我們報導過,悅影繪將在南京新堯金地廣場開設IMAX巨幕廳,打造全新電影生活方式,暢享身臨其境的觀影體驗值得一提的是,這將是南京首家4K120幀影院。因為電影膠片比較昂貴的原因,為保證畫面的基本流暢度和可接受成本,24格是從膠片時期沿用下來的一個比較傳統的格式。比如我們平時看的普通電影廳,放映的2D電影就是24幀。高級一點的60幀,普通imax也是60幀。
  • 麒麟820晶片具體規格公布:支持4K 30幀/60幀解碼
    麒麟820晶片具體規格公布:支持4K 30幀/60幀解碼 來源:IT之家 • 2020-03-30 15:41:45 3
  • Blacmagic推出Ursa Mini Pro 12K, 可拍12K 60幀、8K 110幀的攝影機
    它可以用原生的12K 60幀、8K 110幀以及4K 220幀的恐怖高幀率來拍攝視頻。有人可能會想: 「一般人用不著12K的攝影機啊! 」這個想法是對的,因為Ursa Mini Pro 12K的目標用戶也不是一般人,而是對於畫質有著很嚴格要求的專業人士。
  • 高幀屏看低幀內容?別在120幀Cinity影院看PPT
    去年8月,華夏電影在北京舉辦「躍境新生盡享極致」CINITY品牌發布會,預示著CINITY品牌及融合了電影放映領域高新技術格式的CINITY影院系統正式上線。CINITY影院系統有什麼具體不同呢?就是其在亮度、幀率、動態範圍、色域、聲音等技術方面均有顯著提升,當然最關鍵的是支持120幀電影的播放。可以說,CINITY影院系統就是專為李安拍攝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和《雙子殺手》而生的。
  • 【《食人鯊》確地登陸次世代主機,支持60幀原生4K】
    懂球帝首頁>足球新聞> 【《食人鯊》確地登陸次世代主機,支持60幀原生4K】 【《食人鯊》確地登陸次世代主機,支持60幀原生4K】 我愛G胖G胖愛我 09-24 12:21 【《食人鯊》確地登陸次世代主機,支持60幀原生4K】Tripwire
  • 拍視頻的時候,有個30幀和60幀?它們有啥區別?80%的人還不知道
    30幀和60幀的視頻有啥區別?對視頻清晰度有影響嗎?相信大家應該都知道,4K解析度的視頻要比1080P解析度的視頻要清晰;1080P解析度的視頻,要比720P分辨的視頻要清晰。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30幀的視頻和60幀的視頻到底有什麼區別?他們對視頻的清晰度有沒有影響?這裡給大家詳細解釋一下!
  • 逐幀動畫和關鍵幀動畫有什麼區別聯繫
    一般來說我們常見的動畫都是屬於關鍵幀動畫,而逐幀動畫是一幀一幀畫,從詞語來說意味著全片每一秒都是標準24幀逐幀純手繪的。接下來,藝虎動畫根據多年經驗介紹,逐幀動畫和關鍵幀動畫有什麼區別聯繫。逐幀動畫是一種在連續的關鍵幀中分解動畫動作,即在時間軸的每一幀上繪製不同內容並使之連續播放成動畫的一種常見的動畫形式。
  • 外網粉絲自製《血源詛咒》60幀Mod最新進展 推出與否取決於索尼官方
    國外《血源詛咒》社區知名用戶Lance McDonald近日在YouTube上更新了其製作的《血源詛咒》60幀Mod最新進展,可以看出60幀環境下的《血源詛咒》畫面更加流暢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