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打鎮關西有功無罪,魯智深不邀功卻跑路,原來這才是大俠風範?

2020-12-22 半壺老酒半支煙

魯提轄為了替金翠蓮主持公道,三拳打死了鄭屠戶。這當然是誤殺:萬萬沒想到號稱鎮關西的鄭屠這麼不抗揍,魯提轄把他當武林高手對待,想用三拳讓他失去反擊能力,沒想到這廝躺在地上兩腿伸得筆直,雖有大師風範,但卻不會喘氣了。

鎮關西武功如何且放在一邊,咱們今天要討論的話題,是魯提轄三拳打死鎮關西之後,為什麼不跑回軍營尋求老種經略相公的庇護?

要知道種家軍是當時大宋第一精銳邊軍,老鍾經略入朝,皇帝親自出迎,蔡京童貫也給他三分面子,京營殿帥高俅還要給他行禮,就是借給渭州府尹幾個膽子,也不敢到種家軍去抓人。

但是提轄魯達(這個稱呼讀者諸君看了會很彆扭,所以下文稱之為魯智深)一溜煙地走掉了,寧肯亡命江湖甚至落髮為僧,也不願仗著老種經略相公的權勢逃脫懲罰。

渭州兵馬提轄的主要職責就是練兵和捕盜,所以魯智深應該是熟知大宋律法的,否則老種經略相公也不會在那麼多軍官中挑選魯智深來給兒子幫忙(小說中老小經略相公是父子)。

按照大宋律法,魯智深是無罪的。即使拋開是非不論,在打鬥中鄭屠也是理虧:首先動手的是鄭屠,而且鄭屠手中有刀,而魯智深不但是自衛,而且也沒動用武器。如果真打起官司,那麼魯智深完全可以把自己的行為解釋為阻止鄭屠行兇,這在《宋刑統》中有明文規定:「諸鬥以兵刃斫射人,不著者杖一百,刃為金鐵,無大小之限,堪以殺人者。」

這句話翻譯過來,意思是打架時動了兵刃,不管是砍還是射,即使沒有給對方造成傷害,也要杖責一百,而且只要是能致命的金屬傢伙都算兵刃,不管大小長短。鄭屠從肉案上抄起的剔骨尖刀,絕對是一件能殺人的兵刃。

作為渭州兵馬提轄,魯智深是有權力當場制止鄭屠的危險行為的,即使是拿棍子把鄭屠打暈打死,也是在執行公務,一點責任都不用承擔,如果報告寫得好,沒準兒還能立功。

這時候我們就要分析一下魯智深當時的心態了,分析之後我們找出了四點原因,並因此對魯智深更加欽佩:不愧為梁山第一大俠,敢作敢為有擔當,不屑糾纏於瑣事,也不肯仗勢欺人,而是選擇了自我放逐,而且是無裡程、無期限的永久流放。

既然打死鎮關西無罪有功,魯智深為什麼還要亡命江湖?這時候我們就該分析一下魯智深當時的心態了。

其一,魯智深知道自己無罪,但是認為自己有錯。

魯智深原本只想教訓鄭屠一段,根本就沒想取他性命:「俺只指望打這廝一頓,不想三拳真箇打死了他。」

魯智深跟鄭屠打鬥,只踢了一腳打了三拳,如果鄭屠真的練過,應該有一定抗擊打能力,頂多有點輕微腦震蕩。武鬆快活林痛打蔣門神,先踢小腹後踢腦門,打倒之後,「提起這醋缽兒大小拳頭,望蔣門神頭上便打。」

如果魯智深像武松痛打蔣門神一樣打鄭屠,鄭屠的腦袋早就扁了——這不是魯智深比武松拳頭硬,而是鎮關西沒有蔣門神抗揍。

魯智深是一位執法者,當然知道鎮關西鄭屠罪不至死,甚至可能只違背道德而沒觸犯律條。所以魯智深認為自己是有錯的,既然有錯,就要受到處罰。

其二,魯智深並不想仗勢欺人,因為這樣做跟鄭屠沒啥區別。

金翠蓮跟鄭屠相比,是弱勢;鄭屠跟魯智深相比,也是弱勢。窮不與富鬥,富不與官爭。金翠蓮窮,鄭屠富,魯智深是提轄官人,如果魯智深欺負鄭屠,他還真沒地方喊冤去。

魯智深打死鎮關西之後,小種經略相公已經對渭州府尹發出了極其明顯的威脅:「魯達這人原是我父親老經略處的軍官……既然犯了人命罪過,你可拿他依法度取問。如若供招明白,擬罪已定,也須教我父親知道,方可斷決。怕日後父親處邊上要這個人時,卻不好看。」

那渭州知府當然也不傻,他馬上就表態了:「下官問了情由,合行申稟老經略相公知道,方敢斷遣。」

不用筆者囉嗦,讀者諸君就知道小種經略相公和渭州知府已經達成了默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十個死屠戶也比不上一個活提轄,老種經略相公的面子,值一百條人命。

但是魯智深並不想成為渭州知府向老種經略相公討好的籌碼,於是他走掉了。

其三,魯智深知道自己有錯,自覺無顏再見老種經略相公。

小種經略相公說得很明白:「因俺這裡無人幫護,撥他來做個提轄。」

魯智深是借調到渭州幫忙的,而且很可能是小種經略相公唯一的心腹和助手,老種經略相公對他是寄予厚望的。

但是魯智深卻在兵馬提轄任上捅了婁子,當然會覺得愧對老種經略相公的信任——幫了忙,也添了亂,被有心人舉報到皇帝那裡,老種經略相公也會有小麻煩。

自覺無顏見老長官的魯智深一溜煙地走掉了,往後再也沒跟老種經略相公聯繫,徵方臘之後他也拒絕回朝受封,其實心裡還是有一道過不去的坎兒:當了武節將軍、州府都統制之後,會不會分派到老種經略相公麾下?

其四,魯智深每天無酒肉不歡,如果主動投案進了監牢,可能就要吃素了。

魯智深沒有娶妻生子,也沒買房子買衣服,他的薪水都吃掉喝光了,這就叫「男兒未遂平生志,且樂高歌入醉鄉。」

如果讓魯智深吃上十天半月窩頭鹹菜,可能不殺了他還難受,所以他的第一個想法就是「洒家須吃官司,又沒人送飯,不如及早撒開。」

當然,這第四點理由是站不住腳的:以魯提轄的豪爽性格,又怎麼會少了朋友?即使在渭州沒有朋友,九紋龍史進聽說魯大哥進了監獄,怎能不買些酒肉派人送去?小種經略相公又怎能坐視不管?

當然,魯智深不可能因為幾天吃不上酒肉就放棄一切開溜,在筆者看來,拳打鎮關西無罪有功,魯智深不邀功卻跑路,原來這才是大俠風範:他選擇自我放逐,是不想仗勢欺人,他要用特殊的方式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

文章最後照例請問讀者諸君:本文分析了魯智深出走的四點原因,您認為哪個原因促使魯智深不打官司而一溜煙走掉?

相關焦點

  •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後,為什麼不向上司尋求庇護,反而選擇跑路?
    同樣是殺了人,武松投案自首,魯達卻選擇了跑路,要知道在宋代,都頭連個品級都算不上,而提轄好歹是個六品武官了。武松連殺潘金蓮和西門慶兩個人,也不過是隨便打了幾下,刺配二千裡外,那麼魯智深不過失手打死了個惡霸,為什麼卻選擇跑路呢?難道他的上司不保他嗎?楊角風談水滸第17期:魯智深好歹是個提轄,還有上司庇護,為什麼拳打鎮關西後卻逃了?
  • 魯智深好歹是個提轄,還有上司庇護,為什麼拳打鎮關西後卻逃了?
    楊角風談水滸第17期:一提到《水滸傳》, 最讓人津津樂道的當屬武松和魯智深這兩個人物,這兩個人一個是武都頭,一個是魯提轄。同樣是殺了人,武松投案自首,魯達卻選擇了跑路,要知道在宋代,都頭連個品級都算不上,而提轄好歹是個六品武官了。
  • 誰是水滸世界的第一大俠
    要論水滸世界的第一大俠,非魯智深莫屬。魯智深行事曆歷落落,了無牽掛。從第二回書《史大郎夜走華陰縣,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出場後,便一路散發著奮勇忘我的精神,帶給人溫暖、光明和希望。渭州城齎發金家父女,拳打鎮關西,大鬧五臺山,桃花村與強人說因緣,瓦罐寺鋤奸,相國寺倒拔垂楊柳,大鬧野豬林,千裡護送林衝,智取寶珠寺,件件事可昭日月,行不愧天,俯不愧地,只管「遇酒便吃,遇事便做,遇弱便扶,遇硬便打」,但他的鑌鐵樿杖從來都不會揮向無辜弱小,所作所為沒有一件是關涉到自身利益的,但莫不慷慨赴之,全然不要報答,也壓根兒不要報答,甚至不計生命的得失。
  • 二三十人肯為他赴湯蹈火:梁山一百單八將,為何魯智深朋友最多?
    魯智深根本就不知道前兩歸是何物,而對師友,他一向是俯仰無愧於心的,但是這五戒中的第一條和第四條,魯智深是很難做到的,所以不肯對師父打誑語的魯智深只好含混過去:「洒家記得。」魯智深這是喝「斷片兒」了,只記得別人打他,卻不記得他打別人。魯智深是個「記吃不記打」的主兒,三四個月之後,他再次喝酒鬧事,不但打倒了山門前的金剛泥塑,而且還打傷了十幾個小沙彌,這回智真長老也護不住他了——魯智深只好捲起鋪蓋到京城大相國寺去當「菜頭兒」。
  • 重溫山東版《水滸傳·魯智深》,了解一下魯智深的飾演者
    該劇講述了宋江、魯智深、武松、林衝等梁山好漢殺富濟貧、路見不平行俠仗義的故事。山東版《水滸傳》是我國內地觀眾第一次以電視劇的形式觀看《水滸傳》的故事,這版《水滸傳》與後來的版本不同,以人物傳記的形式表現水滸人物。
  • 「錢塘江上潮信起,今日方知我是我」,魯智深為何寫下這一句詩?
    "錢塘江上潮信起,今日方知我是我"這句話出自《水滸傳·第一百一十九回》,是魯智深在杭州六和寺坐化前的一句偈語。這句話全文是「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 魯智深倒拔垂楊柳,需要多大的力量?看完才知道鎮關西有多厲害
    要說這倒拔垂楊柳,那真是項羽見了沉默,李元霸見了流淚了。你知道倒拔垂楊柳到底需要多大的力量嗎?我們先說結論吧,魯智深的掌力,約為51噸,這個力量是什麼概念呢?曾經在地球上稱霸一時的霸王龍,體重約為9噸,最重的是14.85噸,而魯智深單手力道差不多就是25噸,霸王龍在他的眼裡也不過是如此,更不要提一棵垂楊柳了。傳說典韋可以驅虎過澗,那麼魯智深就可以去舉「霸王龍」過海,按照新版《水滸傳》中,魯智深拔的那棵柳樹這個粗細,以凡人之力肯定是拔不起來的。
  • 《水滸傳》中隱藏的頂尖「打工人」,想不到居然是魯智深
    書中沒有介紹魯智深的身世背景,可以根據書中推測:拳打鎮關西之後立即逃走,說明無家無口;五臺山出家時,書中寫到「魯達尋思,如今便要去時,那裡投奔人,不如就了這條路罷」,無人投靠,說明沒有背景。光棍一條,無爹可坑,魯智深是一個出身普通的「打工人」。沒有背景的魯智深,卻有能力。靠著自己的能力,在小種經略府做提轄官。
  • 中考語文名著閱讀人物系列專題複習:《水滸傳》之魯智深
    那時俺便要殺這兩個撮鳥,卻被客店裡人多,恐防救了。洒家見這廝們不懷好心,越放你不下。你五更裡出門時,洒家先投奔這林子裡來,等殺這廝兩個撮鳥,他到來這裡害你,正好殺這廝兩個。」林衝勸道:「既然師兄救了我,你休害他兩個性命。」上段文字突出了魯智深怎樣的性格特點?請結合具體內容簡要分析。
  • 水滸傳:魯達拳打鎮關西,並非僅僅為翠蓮報仇,其實他是另有所圖
    而魯智深的「好漢」生涯就是從拳打鎮關西開始的,當然,那時候的他還不叫魯智深,智深是他當和尚時的法號。那麼作為渭州小種經略府的提轄,魯達想救金翠蓮,方法多得是,為什麼非要暴力幹掉鄭屠呢?楊角風談水滸第16期:水滸傳:為救小三犯案,又被二奶所救,魯智深拳打鎮關西值不值?
  • 性急又傲慢、又愛打人的魯智深,為何能圈粉無數、被譽為真英雄?
    一、粗中有細,見義勇為刻畫魯智深粗中有細的性格,在魯智深剛出場「拳打鎮關西」的事件中,便已經表現的淋漓盡致!只這幾句話,便立馬呈現出一個有謀略、粗魯中帶著精細的性格,可見魯智深的粗魯,不是李逵式的莽撞,他做事,是有精細的一面的。另外,那就是拳打鎮關西時,沒有直接找事,而是用切瘦肉臊子、肥肉臊子、軟骨臊子的辦法先來「消遣」他,等到鄭屠激怒的時候,反客為主,本來是魯達來尋打鄭屠,反而成了鄭屠搶刀來打魯達,這樣自己不至於太理虧!
  • 魯提轄拳打的是鎮關西,楊制使殺掉的卻是破落戶,暗含了什麼意思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之後,倉皇逃跑,丟掉了提轄官的公職,變成了一個和尚,法號魯智深。當和尚後,因為救林衝,魯智深丟棄了大相國寺安逸舒適的生活,開始了浪跡天涯的日子。一個偶然的機會,魯提轄在二龍山腳下遇上了同樣走投無路的青面獸楊志,於是,二人在二龍山腳下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打鬥。
  •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圖片來源網絡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安迪按
  • 《水滸傳》之《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選段練習及答案
    【一】(22分)鄭屠右手拿刀,左手便來要揪魯達;被這魯提轄就勢按住左手,趕將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腳,騰地踢倒在當街上。魯達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缽兒大小拳頭,看著這鄭屠道:「洒家始投老種經略相公,做到關西五路廉訪使,也不枉了叫做『鎮關西』!
  • 拳打鎮關西的北方漢子,最後聽著南方錢塘江的潮信圓寂。
    花和尚魯智深是水滸傳裡面的經典人物,他是梁山一百單八將裡面的第十三位。魯智深有著北方漢子的共性,他高大威武,性感豪爽直率,遇到不平等的事情會停身而出,當他看到鄭屠夫欺負金翠蓮婦女時,他的正義感爆棚,二話不說用了三拳硬生生的把號稱鎮關西的鄭屠夫給打死了。
  • 魯智深三拳打死鎮關西,武松醉打蔣門神,哪位好漢更值得尊敬
    水滸裡面有兩次比較經典的仗義出頭的打鬥,一次是魯智深三拳打死鎮關西,一次是武松醉打蔣門神。魯智深是為了給被欺負的金翠蓮婦女出頭所以才選擇了三拳打死鎮關西,而武松則是為了幫助金眼彪施恩出氣,才動手毆打了蔣門神。兩個人也都因此最終落草去了二龍山,並且最終歸順梁山。
  • 魯智深的「提轄」是個什麼官?正史的答案出人意料
    四大名著《水滸傳》中的第三回《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章中,魯智深出場時,自稱「洒家是經略府提轄,姓魯」。
  • 從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到孫楊抗檢
    談孫楊之前,我們不妨溫習下家喻戶曉的《水滸》經典片段《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的其中一段。該作品可謂命運多舛,曾幾何時作為懲惡揚善的故事案例光榮入選中學讀本,到後來隨著依法治國思想的深入人心,又因涉嫌公報私仇匆匆下架,可謂時事弄英雄。
  • 魯智深綽號「花和尚」的由來
    在書中,大部分江湖人物在出場時就已經有了綽號,就連「鎮關西」鄭屠、「沒毛大蟲」牛二等小人物,也是綽號響亮。但魯智深和武松卻是例外,他們倆剛開始並沒有綽號,伴隨著故事情節的推動,才逐漸有了自己獨一無二的綽號。
  • 《水滸傳》中魯智深打死鎮關西,到底是誰的錯?你怎麼看?
    魯智深這個人物想必大家應該都非常熟悉吧,他也是小編比較喜歡的人物,他這個人比較行俠仗義,像他打死鎮關西是為了幫助金翠蓮父女解圍而。還有就是魯智比較深重情重義,比如他偷偷跟隨了一路在林衝危難的時刻救了他一命。再有就是魯智深力氣大,他徒手拔出一棵樹的故事想必人人都會覺得他牛掰。但是小編要問大家一個問題,魯智深當時打死鎮關西,到底是誰的錯?魯智深有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