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報融媒體】(記者高偉 通訊員馬淑芬)2020年,雙鴨山市寶清縣1.7萬畝水稻綠色高質高效生產基地與普通地塊水稻相比,預計可實現畝增產50公斤左右,產量提高9.63%,畝均增收150元左右。
年初以來,寶清縣申報並實施了全國水稻綠色高質高效生產基地項目。以萬金山鄉萬北農民專業合作社、博浩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金滿倉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為實施主體,選中了萬金山鄉志強村、萬中村、方勝村1.7萬畝地,累計投入資金89萬元,全力打造全國水稻綠色高質高效生產基地,使基地水稻全部達到了綠色高質高效種植標準。
為保障基地生產順利實施,寶清縣成立了以政府縣長為組長的綠色高質高效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全面統籌協調財政、發改、自然資源局、水利局等各方力量。在此基礎上,同步設立技術專家指導組,對生產關鍵技術示範推廣、共性技術瓶頸公關和技術模式集成組裝等進行全過程指導。
在整個創建過程中,寶清縣以「全環節」綠色優質高效技術、「全過程」社會化服務體系、「全鏈條」產業融合模式、「全區域」農業綠色發展為生產基地重要實施內容,以「節肥節藥節水節膜」、促農增收為發展目標,採用模式栽培、實施三減、綠色栽培、 秸稈還田、全程機械化技術路線,實現了「最適」種植規模、「最適」藥肥用量、「最省」人工投入、「最大」綜合效益的綠色生產模式,並以網際網路技術與傳統農業深度融合為途徑,打造了「合作社+核心區」經營模式。
寶清縣全面推行統一種植品種、統一肥水管理、統一病蟲防控、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機械作業的「一條龍」生產模式。通過「全環節」綠色優質高效技術,在節約化肥、農藥、除草劑等生產成本的同時,提升生產基地農作物產量。據介紹,生產基地化肥農藥使用量較上年減少2%以上,地膜回收率預計實現100%,預計可實現畝增產50公斤左右,總增收可實現255萬元左右。
只有保證糧食的銷售渠道,才能真正地帶領群眾致富增收。基地建設以來,寶清縣委、縣政府全力推進訂單種植和產銷銜接,不斷帶領各合作社闖市場、謀銷路,與深圳、浙江五芳齋、省百大項目「萬裡潤達」等多個糧食銷售公司籤訂銷售協議,實現了生產基地100%訂單銷售。
寶清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陳奇說:「寶清縣基地創建以發展精準農業為重點,在全縣水稻主產區和優勢區擇優選擇生產基礎好、產品質量優、優勢突出、產業帶動能力強的生產基地開展創建,示範帶動大面積均衡發展,全面打造安全優質高效綠色農業,為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提供樣板和支撐。」
據了解,寶清縣種植水稻共54萬畝,截至目前,已累計創建全國綠色高質高效水稻基地達 16.18 萬畝。通過創建活動,帶動了當地農民科技種植水平,實現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