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在黑心企業996受盡折磨,夜裡睡覺時連打四個噴嚏先打歪枕頭再以頭搶床轉世投胎,隨後被西方模板眾神在日式房間中約談,談妥了之後給了他什麼都會但什麼都不強(其實特別強)的能力,隨後轉生為小正太,在異世界開始養殖史萊姆,搭救過路貴族,然後順理成章地與貴族的女兒開始兩小無猜。
這麼乍一看,可能有的觀眾都要開始懷疑這是近年異世界動畫的縫合怪了,比如說《幼女戰記》的大叔轉生蘿莉成了大叔轉生正太,《為美好的世界獻上祝福》的奇葩轉生特典,《帶著智慧型手機闖蕩異世界》的GM約談,《我不是說能力要平均值嗎》的迷惑實力定義,《八男?別鬧了!》的貴族搭線婚姻,最後還有因為某部動畫而突然拉滿存在感的史萊姆。
但這確實是一部十月新番,它就是《被神撿到的男人》。
《被神撿到的男人》,原作標題《神達に拾われた男》,比起同一季度裡另一部因為標題沒有直譯而爭議頗大的新番《櫻與抱月》,它反而因為標題直譯而顯得有些詭異,在動畫化之前這部作品一般被譯作《眾神眷顧的男人》。
當你進一步了解之後就會發現,《被神撿到的男人》的開播,可能還意味著日本的異世界題材真的已經無漏可撿。
首先是連載時間。
《被神撿到的男人》是典型的Web版起步,經歷文庫版化和漫畫化後,最終動畫化的作品,它開始在投稿網站"成為小說家吧"連載的時間是2014年1月18日,這是一個十分微妙的日期。
自2011年起,日本新番開始進入龍傲天時代,隨後每季度的新番數量開始急劇上升,並且在其後數年時間裡湧現大量題材與質量都相差無幾的輕改動畫,直至這種潮流被異世界穿越所取代。
但基於"Web版——文庫版——TV動畫"這條產業鏈所需要的轉化時間,其實早在新番盛行龍傲天題材的時候,異世界穿越的種子就已經開始發芽,那些國內動畫觀眾耳熟能詳的作品,諸如《手機俠》、《賢者孫》、《盾之勇者》、《平職》、《八男》、《爆肝工程師》等等Web系異世界,開始連載的時間基本都是在2012年到2015年之間。
所以從連載時間來看,《被神撿到的男人》其實已經可以被歸類到跟風的一類中。但這還不是重點,重點是它的轉化過程實在是太慢了。
《被神撿到的男人》自2014年1月開始連載,歷經三年半有餘的時間後,才在2017年9月發售文庫版第一卷,並且又在三年之後,TV動畫才正式上線。
當然,如果站在21世紀初的輕小說作者角度來看,這樣的作品能被動畫化就已經是一個奇蹟。但回頭看看《被神撿到的男人》的"同期"作品,也就是剛才提到那些大家的熟面孔,它們從Web版走向文庫的時間,最長的不過兩年,而最短的甚至只有半年——有多少人猜到這個最速文庫版化的是《賢者之孫》?
作為有讀者篩選保障的Web系小說,文庫版化的速度可以說是最直接反應出作品人氣的要素。由此也可以看出,異世界穿越雖然爛俗,但也並不是真的"我上我也行",而《被神撿到的男人》就顯然在是吃一些殘羹剩飯。
再來看看動畫化方面。
對於新番來說,無論是以前的龍傲天時代,還是現在的異世界穿越時代,實際上都是一個"撿漏"的過程,只因某部動畫向市場證明了,即使劇本爛俗到一無是處,只要動畫的質量夠高,照樣有觀眾買單。
只不過後來的異世界番,很多就連"只要動畫質量夠高"這一條都給扔掉了,開啟了一個更廉價的動畫時代,對於這個時代而言,"保本線"早就已不再是2899,甚至可能卷均1000就可以回本,這也是它們有恃無恐的資本。
在這樣的前提下,動畫化的門檻顯然比起龍傲天時代又有了顯著的降低,如今把當年被吐槽為量產輕小說的《落第騎士英雄譚》等作品放到新番檔期裡,那少說都是熱門佳作的水平。
但即使如此,異世界新番顯然還是存在"底線"的,雖然它們的劇情大多都是殊途同歸,但至少也會在一些無關緊要的部分立起一個獨特的標籤,比如手機、孫子、悔婚流、種田、程序猿等等,我們姑且把這種並沒有什麼實際作用的特點稱之為"辨識度"。
有了這個認識之後,你就會發現《被神撿到的男人》真的毫無辨識度可言,再加上這個動畫企劃是在今年2月進行官宣,僅僅過了半年就已經直接開播,這看起來就像是是突破了某條異世界新番的底線一樣,無論對於觀眾還是業界來說,這都可能是一個危險信號,它意味著異世界題材或許要像"上世代"的龍傲天一樣邁入了最終量產階段了。
雖然就本質而言,每個季度隨處可見的異世界題材早就應該被歸類為量產作品,或許是因為觀眾早已習慣,又或許是諸多動畫企劃一直在默默遵循著某種原則來規避這一問題。
但不論如何,當《被眾神撿到的男人》被搬上屏幕的時候,就已經說明異世界這個扭蛋池裡或許已經沒有什麼卡可抽了。
文:L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