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選舉之「六都」爭霸戰:藍綠死磕臺北臺中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2014年臺灣「九合一」(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將於11月29日正式舉行,在6個「直轄市」(「六都」)及其他16縣市選出新一屆的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及村裡長等。總應選名額共計11130名,創下臺灣地方自治史上選舉規模人數最高紀錄。

  在這次選戰倒數一個月之際,導報特別梳理6大「直轄市長」、16縣市長和基層選舉的最大看點,推出這套觀戰指南,和您一起更好地讀懂這場大型選戰。

  年底「九合一」選舉,藍綠兩大黨都以贏得「六都」為選戰重點。根據島內2014年最新人口統計,「六都」共有16,060,226人,佔全臺總人口數(23,382,948人)的68.6%。「六都」選戰,不僅被視為2014年這場選戰的勝負杆位,也被認為是2016年「大選」的前哨戰,直接關係著島內政治氣候的變遷。那麼,「六都」選戰的看點到底有哪些呢?

  「六都」戰役形態 綠軍主攻藍營主守

  對於關係重大的「九合一」選戰,藍綠兩大黨早就各自設定好了戰略目標:國民黨為「穩住北部、固守中部、突破南部」,民進黨則為「鞏固南臺灣、扭轉中臺灣、前進北臺灣」。顯而易見,雙方都將中臺灣作為此次大戰的主戰場。

  濁水溪是臺灣第一大河,在島內通常被視為北藍南綠的政治分水嶺。縣市合併升格後的臺中市是中部唯一的「直轄市」,在臺灣政治版圖中地位非常重要,對於藍綠都極具指標意義。

  面對執政表現不佳的國民黨,民進黨在這次選戰中明顯處於攻勢。黨主席蔡英文已公開表示,2014年該黨的競選目標,以「六都」贏「三都」以上,縣市長過半為勝負的分隔線。目前藍營在新北、桃園優勢明顯,綠營在高雄、臺南形勢有利,臺北、臺中則持續膠著。一城一地的得失,不管對藍綠都是極為關鍵,不僅意味著政治版圖的伸縮,還將對2016「大選」造成重大影響。

  藍營優勢區(新北桃園) 最大化擴充藍營票倉

  對於國民黨來說,新北與桃園幾乎算是這場選戰的「保命之本」。民進黨推出遊錫堃挑戰新北,朱立倫宣布競選連任,讓藍營支持者長舒一口氣,因為對藍營來說,朱立倫出戰的意義超出一市勝負。即使朱立倫遲至近期才開始較密集競選行程,仍以49%的支持度領先遊錫堃的27%,67%選民看好朱立倫順利連任,僅9%認為遊錫堃有希望。

  桃園升格後,競選連任的吳志揚遇上5年前的老對手鄭文燦。6月間爆發的桃園副縣長葉世文涉嫌貪瀆案一度重創吳志揚,支持度從50%掉到42%,鄭文燦則從28%升到34%。隨後吳志揚挾現任優勢再度拉開差距,在最新民調中以48%大幅領先鄭文燦的25%。

  在這兩大藍營優勢選區,最大的看點其實是得票數的變化。吳志揚在2009年以39.6萬票打敗鄭文燦的34.6萬票,藍綠差距非常之小,此番挾現任優勢,能否讓桃園重現「藍營票倉」盛況,將是觀察重點。在新北市,朱立倫宣示了贏23萬票的目標,國民黨新北市黨部則開出了要大贏35萬票的目標。作為藍營「六都」選戰的領頭羊和中生代明星,朱立倫能在全臺最大票倉開出多少選票,意義或許超越這場選戰本身。

  綠營優勢區(高雄臺南) 「母雞帶小雞」壟斷南部

  在臺南和高雄,綠營的政治優勢越來越大。以臺南來說,國民黨一度陷入無人披掛上陣的窘境,最終徵召到臺南大學校長黃秀霜出戰。賴清德不插競選旗幟、不立看板的「五不」競選策略,幾乎是以「躺著選」羞辱不具威脅的對手。在高雄,繼2010年之後,楊秋興再度挑戰陳菊。對於藍營來說,擁有顯赫人脈和「五星級縣長」光環的楊秋興,已經是最具競爭資本的人選,但在最新民調中,陳菊仍大幅領先楊秋興。

  在綠營的優勢選區,此戰的主要看點其實是楊秋興、黃秀霜最終能搶下多少選票,能為藍營在南部維持多大的政治空間。「九合一」可能導致投票率大幅提高,這些增加的選票主要得靠最具明星效應的「直轄市長」來帶動,陳菊、賴清德最終能發揮多大的「母雞帶小雞」效應,將更多基層席位掌握到綠營手中,這才是民進黨最關注的。

  膠著選區(臺北臺中) 未表態選民保留最大懸念

  在選戰倒數時刻,島內「網路溫度計」統計發現,臺北市、臺中市選戰的網路討論量,佔了「六都」整體討論量的絕大多數,足見戰況之激烈,也顯示了兩地皆為藍綠兵家必爭之地。

  臺北、臺中原本是藍營兩大傳統優勢選區,如今雙雙陷入苦戰,成為「六都」選戰最大的看點。臺北市選民結構向來藍大於綠,此次連勝文遇上打著「在野大聯盟」旗號的柯文哲,從最初的一路領先變成柯文哲民調「穩贏」,讓外界頗感意外。但值得注意的是,仍有超過兩成選民至今未表態,保留了這場選戰的最大懸念。

  在臺中市,胡志強2001年出任市長至今,曾三度阻止了民進黨跨過濁水溪的努力。為了挑戰胡志強,民進黨派出了耕耘臺中10年的林佳龍,「強龍之戰」打得火星四濺。雖然根據民調顯示,林佳龍一直領先胡志強,但與臺北的情況類似,始終都有兩到三成的未表態選民。輿論認為,林佳龍對胡志強的領先幅度一直在縮小,而愈接近選舉投票日,藍營基層組織、人脈資源就動員得愈厲害,擅長打「空軍」選戰(文宣戰)的民進黨,能否成功挑戰有「陸軍」優勢(組織戰)的國民黨,仍是未知數。(海峽導報記者 劉強)

相關焦點

  • 臺"九合一"選舉之"六都"爭霸戰:藍綠死磕臺北臺中
    藍營優勢區(新北桃園) 最大化擴充藍營票倉   對於國民黨來說,新北與桃園幾乎算是這場選戰的「保命之本」。吳志揚在2009年以39.6萬票打敗鄭文燦的34.6萬票,藍綠差距非常之小,此番挾現任優勢,能否讓桃園重現「藍營票倉」盛況,將是觀察重點。在新北市,朱立倫宣示了贏23萬票的目標,國民黨新北市黨部則開出了要大贏35萬票的目標。作為藍營「六都」選戰的領頭羊和中生代明星,朱立倫能在全臺最大票倉開出多少選票,意義或許超越這場選戰本身。
  • 國民黨決戰「六都」戰略:守新北 收臺北 戰臺中
    (網絡圖)   中國臺灣網4月5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2014年島內縣市長選戰,國民黨在「六都」中輸掉「五都」,只剩新北市。國民黨人士指出,「決戰六都」戰略指導,就是「守住新北市,光復臺北市,決戰臺中市,搶攻桃園」。南部的臺南市及高雄市,也要推出強棒紮根,打響南方之戰,如此藍營才能全面吹起反攻的號角。   不過理論好講,強棒難覓。
  • 最新民調臺灣「六都」爭霸:藍2 綠3 無黨籍1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9月2日報導2018年「九合一」選舉候選人登記8月31日正式封關,攸關2020的地方藍綠板塊究竟會如何位移,備受關注。根據東森新聞雲民調中心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國民黨在「六都」之中成功奪回臺中市,也讓「六都」板塊中民進黨、國民黨、無黨籍的勢力消長由4誜1誜1轉變為3誜2誜1。
  • 臺灣「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失去臺北、臺中、桃園三都
    人民網臺北11月29日電 (記者孫立極、李煒娜)臺灣「九合一」選舉今天投票。「中央選舉委員會」雖然尚未公布最終結果,依據開票數字,國民黨籍候選人連勝文、胡志強、吳志揚等先後宣布敗選。 「九合一」選舉是臺灣最大規模的地方選舉,自今天8時起至下午4時投票結束。
  • 放眼2018「六都」選戰 「基進側翼」成立臺中分會
    「基進側翼」27日下午在臺中市中區再生基地舉辦臺中分會成立大會。(張妍溱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華夏經緯網3月2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2016臺灣地區領導人、「立委」選舉結束,積極在政壇深耕基層而努力的「基進側翼」27日下午於臺中市中區舉辦「基進之友」臺中成立大會,總召陳奕齊表示,目前全臺已有將近800位會員,並努力培養政團的青年軍成為政壇明日之星,目標就是放眼2018「六都」選戰。
  • 2014年底「六都」選舉分析 朱立倫拼連任機會大
    2014年底「六都」選舉分析 朱立倫拼連任機會大 2014-06-18 10:39:13來源:東南網作者:責任編輯:溫雅瓊   臺北:   形勢仍是「藍綠對決」  鑽研臺灣選舉的洪永泰教授依據三十年的統計數據做出結論,目前臺灣的政治版圖呈現藍比綠五五比四五局面,其中尤以臺北市最為穩定,主因是臺北市的選民結構非常特殊,軍公教、白領比較傾向國民黨。
  • 2018爭霸戰國民黨能否鹹魚翻身?
    「九合一」選舉 「六都」是關鍵2018年的「九合一」綜合性選舉當中,縣市長選舉尤其是六個重要都市的選舉無疑是重中之重。在筆者看來,從整體戰略布局來看,國民黨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其一,「六都」爭霸戰,「雙北」極具指標意義。
  • 讓你一次看懂臺灣七合一選舉
    圖片來源:聯合報    綜合臺灣媒體報導,2014年是選舉年,距離11月29日投票日還有292天。除了臺灣地區領導人與「立委」不用選舉,地方公職人員將全部改選,被稱為臺灣選舉史上規模最大、參選人數最多的地方選舉。11月29日,臺灣將舉行史上第一次「七合一」地方公職人員選舉、第一次「六都爭霸」。這場「兩個第一」的選舉,藍綠政黨天王扛轎、精銳盡出,「熱血指數」一路飆升。七合一選舉到底是「蝦米?」
  • 「六都」拼行政效率:臺南拔頭籌 臺中墊底
    圖片來自臺媒  中國臺灣網4月6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去年「九合一」選舉開展縣市政治新局,「六都」市長就任屆滿百日。最新民調顯示,「六都」市民對市政府行政效率的滿意度,臺南最高,達6成9;臺中則敬陪末座,僅4成8表示滿意。第二至五名,依次為高雄、臺北、桃園、新北。
  • 臺學者拋國民黨「六都」夢幻名單:蔣萬安戰臺北,朱立倫江啟臣攻南部
    ,也暗示了藍軍在2022年「六都」選舉中,將以侯友宜及蔣萬安掛帥出戰,若國民黨能在人選鋪排過程中具戰略宏觀及創意,穩住既有盤面的話,挑戰2024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未必全然沒有機會。蔣萬安首先,就藍軍「六都」的整體布局來說,現任的新北市長侯友宜及臺中市長盧秀燕勢必尋求連任而被提名,若能強化政績、擴展中間選民的支持,勝選應不困難;已開始在臺北跑透透的蔣萬安選臺北市長黨內也有高度共識,就算戰力極強的臺北市議員羅智強亦表態參選,但若舉辦初選,蔣勝出獲得提名的機會仍高於羅。
  • 2018臺灣年底選舉民進黨若丟臺中高雄 蔡英文恐辭黨主席?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年底「九合一」選戰進入倒數,民進黨可能因為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的執政不力,而導致許多縣市選情陷入膠著、部分縣市甚至可能敗選,也使蔡英文壓力沉重。對此,臺灣東華大學民族發展學系教授施正鋒表示,若臺中與高雄都敗選,民進黨內部免不了會掀起一波鬥爭,身兼黨主席的蔡英文可能必須為敗選負責,交出黨主席位置,更勢必衝擊2020臺灣地區領導人「大選」。  據臺灣「NOWnews新聞」報導,施正鋒4日表示,在民進黨執政縣市中,基隆市、桃園市、臺南市、屏東縣、新竹市被認為是選情樂觀的優勢區,翻盤機率不高。
  • 「2020選舉前哨戰」?臺「立委」補選,藍綠各得一席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臺灣27日舉行臺北和臺中共兩席「立委」補選,尤其臺北補選重演去年「九合一」藍、綠、白三方勢力角逐的場面,被認為將牽動2020年「總統大選」各陣營布局,也被視為「選舉前哨戰」。民進黨臺北市長候選人姚文智與國民黨籍臺中市長盧秀燕,去年為了「九合一」辭去「立委」。為補齊這兩個缺額,臺「中選會」決定27日進行補選。
  • 2018臺灣「九合一」決勝篇(一):臺中市選舉決勝階段五大看點
    綜合主流民調,藍綠候選人盧秀燕和林佳龍的支持度戰至五五波。在十月中旬的「六都合體,萬人挺燕,決戰中臺灣」造勢會上,吳敦義、馬英九、王金平和「六都」候選人均為盧秀燕站臺,加上「韓流」外溢效應,盧支持度衝到新高,網絡聲量已經逼近並反超林,但在看好度和網絡預測市場的當選概率仍大幅落後。花博會的開幕,對現任者更是加分項。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的政治資本優劣勢逐漸清晰,選戰策略也更具針對性。
  • 臺灣「立委」選舉,藍綠都難逃年輕世代反撲
    此次臺灣「立委」選舉有著2014年縣市選舉的氣氛,藍綠情緒激化,也形成世代強烈對決。不只是「大選」這樣,連「立委」選舉都是這樣的趨勢,國民黨派系包袱,與韓國瑜過度靠近的「立委」候選人,幾乎難抵年輕世代的反撲,民進黨在這些選區都拿下勝選,例如臺中派系老大顏清標兒子顏寬恆,雲林張家女兒張嘉郡等是代表著過去國民黨舊勢力。此外,民進黨政黨票不如預期,讓臺灣民眾黨、「時代力量」搶下席次,也代表著世代革命成功。
  • 臺中市長選舉藍營盧秀燕當選率首度超越綠營林佳龍
    臺中市長選舉藍營盧秀燕當選率首度超越綠營林佳龍 2018年10月19日 14:15:00來源:中國臺灣網 (網絡圖)  中國臺灣網10月19日訊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臺灣網路媒體「2018選戰溫度計」18日公布網路民調結果顯示,中國國民黨臺中市長候選人盧秀燕的當選率為50.93%,爭取連任的民進黨臺中市長林佳龍當選率則為49.07%,雙方差距1.86%。過去呈現五五波的臺中選情,出現了黃金交叉,盧秀燕首度反超領先。
  • 國民黨2022年縣市長選舉候選人猜想——「六都」候選人
    臺灣地區2022年縣市長選舉,藍綠白三個陣營已開始暗中布局。那麼作為各個陣營最看重的「六都」國民黨目前有哪些布局呢?或者說,可能參選的人呢?一、新北市新北市目前市長是侯友誼。二、臺中市目前臺中市長是國民黨籍盧秀燕。1961年出生的盧秀燕早年從事新聞工作者,1998年時年37歲的盧秀燕當選臺中市第4屆區域「立法委員」,開始其政治生涯。200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期間擔任連戰、蕭萬長競選總部發言人。
  • 臺中市長選舉會有「藍白合作」?柯文哲:黑白比較重要
    臺北市長柯文哲今天(6日)到臺中市出席民眾黨總服務處活動,針對是否已布局下屆臺中市長?藍白有合作機會嗎?柯文哲表示,不要幻想在臺中的組織馬上就蓬勃發展,大概在投票前半年,才有較明確答案,臺灣在藍綠以外還是要有一些其他的思考,就是是非對錯,顏色不重要,有時候比黑比藍綠更重要是黑白對錯。民眾黨「立委」高虹安、臺北市副市長蔡炳坤都在臺中深耕基層,媒體詢問,這兩名是否為下屆市長的口袋人選名單?
  • 2022臺北市長選舉,柯文哲或是 「關鍵力量 」
    離選舉還有約兩年,現在談花落誰家,為時尚早。不過,以現任臺北市長柯文哲為黨主席的臺灣民眾黨,屆時如何出手,才是這場選舉的關鍵因素。01柯若中立,國民黨贏面略大第一種情形,柯文哲中立,即假設不存在「藍白合作」或「綠白結盟」。
  • 臺灣「六都」行政效率比一比 臺南拔頭籌臺中墊底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華夏經緯網4月6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去年「九合一」選舉開展地方政治新局,臺灣「六都市長」就任屆滿百日。最新民調顯示,「六都」市民對市政府行政效率的滿意度,臺南最高,達6成9;臺中則敬陪末座,僅4成8表示滿意。第二至五名,依次為高雄、臺北、桃園、新北。
  • 2018臺灣「九合一」選舉拉開序幕 專家:民進黨將敗選 但國民黨也很難大勝
    據臺媒報導,臺灣地區2018年底」九合一」選戰登記結束,選舉將在11月24日舉行,候選人申請登記已於8月31日截止,共有20993位候選人完成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