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閉幕的安徽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總結2020年安徽省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1年經濟工作,在安徽省幹部群眾中引發熱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做好明年經濟工作,必須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及省委對形勢的判斷和決策上來,落實好會議作出的各項部署,實現明年經濟更高質量發展,確保「十四五」開好局,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安徽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以「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為保障糧食安全的要害,打造鄉村全面振興的安徽樣板。「我們將按照會議要求,科學謀劃明年和今後一個時期農業農村經濟各項工作,特別是著力圍繞『強』字,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為鄉村振興提供產業依託。 」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盧仕仁表示,要繼續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實施好農田建設工程,到2022年建成高標準農田5470萬畝,完成小型農田灌排區治理2300萬畝,進一步夯實糧食生產基礎。深入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新建、改擴建一批農業種質資源庫(場、區、圃)。組織實施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158」行動計劃,爭創一批國家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及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促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經過幾年的奮鬥,大廟村224戶622人已經全部脫貧,今後我們村要繼往開來,做好鄉村振興大文章。 」定遠縣蔣集鎮大廟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方浩亮說,下一步將按照會議要求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圍繞「雛鷹展翅」,幫扶更多本地能人發展壯大,做大做強;圍繞「雁歸家鄉」,呼喚更多有為青年,返鄉創業,帶動一方;圍繞「引鳳來梧」,招引更多外地鳳凰,以商招商,投資興業;圍繞「化繭成蝶」,提升鎮村服務水平,迎客賓朋,提升開放度。
「做好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關鍵在保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分類調整優化,留足政策過渡期。 」蚌埠市扶貧辦主任高健清深有感觸地表示,蚌埠市堅決貫徹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堅持現行脫貧標準不動搖,緊盯「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標,整合教育、醫保、住房和城鄉建設、水利、扶貧等部門數據,形成防範返貧致貧監測「大資料庫」。構建以本土人才培育與外部人才引進的雙輪驅動政策,著力培育一批新型職業農民,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智力支持。繼續把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放在農村,持續加大投入力度,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檔升級,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切實做好穩就業工作」。宣城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邵和平表示,宣城市人社部門將圍繞這一要求,著力在「五個強化」上下功夫,即強化經濟發展就業導向、強化職業技能培訓、強化促進人力資源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強化就業創業對接平臺的搭建、強化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建設,推動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具體來說,要進一步完善新業態勞動用工政策,實行更加多元的用工形式和更加靈活的薪酬分配、社會保險等政策;摸清職業技能培訓需求,突出培訓重點,創新培訓形式;加快建設「一地六縣」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創新園區管理模式,促進人力資源服務企業集聚發展;運用網際網路思維,積極構建線上線下就業服務平臺;繼續紮實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擴大公益性崗位安置,幫扶殘疾人、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
「剛剛閉幕的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全面總結了5年來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振奮人心,催人奮進。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房地產市場監管處處長王立國表示,會議提出明年「要以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為標誌,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工作任務,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一方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著力解決住房結構性供給不足的突出矛盾,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逐步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另一方面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將老舊小區改造與海綿城市建設、城市更新有機結合,加強引導和規劃統籌協調,合理確定改造內容,科學編制「十四五」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規劃和年度改造計劃,到「十四五」末,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鎮老舊小區應改盡改,有條件的市、縣力爭完成2005年底前建成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其中,明年計劃完成1000個以上老舊小區改造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