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是我國佛教的建築,而佛教自從傳入中國以來,也已經有千年的歷史了。為了能夠更好的融入中國的文化,佛教也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漢化。而佛教的建築也隨著佛法在全國各地的傳播,在不同的地方落地生根。這些寺廟也與當地的環境、特色進行了融合,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寺廟建築。
所以寺廟可以說是中國歷史文化的象徵,更是宗教信徒們的的皈依之地。這些年中國的旅遊鞋發展迅速,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看看外面的世界,中國各大也成為了遊客們的旅遊景點。像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座寺廟——白馬寺;天下第一禪林——靈谷寺;天下第一剎——少林寺等等都有很多的遊客前往。
大家應該多多少少的都去過寺廟吧?而這些有名的寺廟遊客們已經很熟悉了,沒有那種新奇感了。於是很多人就想了解一些與眾不同、奇奇怪怪的寺廟。例如中國恆山懸崖峭壁上的寺廟,泰國僧人用酒瓶搭建的寺廟,位於山洞裡的寺廟。這些就很容易引起了很多遊客的好奇心,在中國的臺灣也有一座很有意思的寺廟。
這座有意思的寺廟叫做貝殼廟,寺廟之所以叫做貝殼廟當然是因為寺廟全是由貝殼建造的。不是大家想像的那種寺廟內有個鎮廟之寶是貝殼才叫貝殼廟的。這座貝殼廟就位於中國臺灣省臺北縣西北部的三芝鄉橫山的山上。貝殼廟還有個正經的名字叫做富福頂山寺,也有人把它稱為三芝貝殼廟或者是十八羅漢洞。應該會有人好奇為什麼中國的臺灣會有一座用貝殼建造的寺廟呢?
這個寺廟的起源要追溯到1996年,當時是一位信徒向活佛濟公發願。所謂的發願就是指普度眾生的廣大心願,其實也就是許下願望,感覺和許願差不多。就是許個願並說如果這個願望達成自己會做些什麼,之後如果這個願望真的達成,就要實現自己的曾經食物諾言。眾人皆知濟公是一個喜歡打抱不平、除暴安良、彰善罰惡的和尚。而他的這些美德在人們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所以世人才稱他為「活佛」濟公。而濟公也是個很懂醫術的和尚,為百姓們治療了不少的疑難雜症。所以這個信徒應該就是向濟公提了什麼願望?後來願望達成,信徒就在三芝鄉建一個漂亮的貝殼寺廟獻給了濟公活佛。
打造這座貝殼廟總共花費了2年的時間,用了上百種珊瑚,以及6萬多種貝殼堆砌而成。這些貝殼與珊瑚是信徒花費大量的金錢與時間,從臺灣以及東南亞的國家購買。寺廟看起來花裡胡哨的,應該是色彩個非常的炫麗,看起來像是海底撈的龍宮,因為全是由海洋裡的珊瑚、貝殼建造而成。寺廟裡的佛堂、走廊、欄杆全是貝殼做成的,就連寺廟裡的香爐都是用珍貴的珊瑚建造的,廟內還有貝殼組成的壁畫裝飾等裝飾品。
這座貝殼廟主要供奉的就是濟公活佛,當然也有其他的神仙,不過畢竟信徒建造這座寺廟主要就是為了獻給濟公。寺廟裡的香火非常的旺盛,不僅是因為這座廟宇的造型奇特,還是因為廟內有一個很大的琥珀元寶,吸引了很多想發財的人來摸這個元寶。當然其實摸了也不會發財,真的想發財還是要靠自己的勤奮與努力,不要相信那些虛無縹緲的事情。但是依然有很多人被吸引了過去,只能說是去求個心理安慰吧。
寺廟還有個絕對不容錯過的景點就是十八羅漢洞,這個洞內全是用珍貴的珊瑚布置而成感覺置身於海洋中的珊瑚世界。想要來這裡的人不能開車來,因為廟宇的佔地很小,周邊也沒有地方讓遊客停車。而且廟宇已經小到來這裡的信徒都要受限,因為寺廟太小無法容納過多的人,而且也怕人多了對貝殼廟造成傷害。不過現在貝殼廟已經決定將寺廟遷移地址了,因為怕打擾附近的人生活,而且遷移了地址,也可以好好的發展旅遊業了。清朝「痴情皇帝」順治帝,剃度出家後去了清涼寺,還是慈善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