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利德曼發布2020年前三季度報告,前三季度延續近三年來業績下滑的趨勢,營收、歸母淨利潤分別同比減少10.23%、53.58%至3.25億元、499.79萬元,而第三季度營收和淨利潤環比和同比均有所改善,但公司董事羅浩波稱無法保證三季度財報真實性,值得關注。
董事無法保證三季報真實性遭問詢 股東減持不斷
公司產品涵蓋生化、免疫、凝血等檢測領域的診斷試劑和診斷儀器,以及生物化學原料等,其中,體外診斷試劑產品包括生化診斷試劑、免疫診斷試劑、凝血類診斷試劑系列產品;診斷儀器產品包括生化分析儀、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血凝分析儀以及POCT檢測系統;生物化學原料包括生物酶、輔酶、抗原、抗體、緩衝劑、酶底物、培養基等。2020年上半年,體外診斷試劑、儀器、生物化學原料三大業務營收佔比分別為71.93%、10.39%、10.14%。
近三年來,公司業績持續下滑。2017年-2019年,公司營收分別為5.76億元、6.55億元、5.15億元,分別同比變動7.98%、13.69%、-21.33%,其中,收入佔比超七成的體外診斷試劑營業收入分別為4.94億元、5.71億元、4.54億元,下滑主要系傳統生化診斷試劑競爭激烈且公司減少非自產品牌銷售所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7306.71萬元、4047.17萬元、630.92萬元,分別同比變動4.91%、-44.61%、-84.41%。
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分別實現營收、淨利潤、歸母淨利潤、扣非淨利潤3.25億元、2058.87萬元、499.79萬元、732.49萬元,分別同比減少10.23%、10.33%、53.58%、18.42%,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分別實現營收、淨利潤、歸母淨利潤、扣非淨利潤1.49億元、1095.56萬元、1828.45萬元、1095.56萬元、1077.70萬元,分別同比增長34.83%、177.18%、322.00%、398.35%,分別環比變動23.57%、15.37%、15.14%、-6.02%。
第三季度業績同比和環比均有所改善,但報告指出,公司董事羅浩波已發表無法保證本報告內容真實、準確、完整的異議聲明,理由為無法保證三季度財報真實性,同時,羅浩波在公司董事會審議《關於2020年第三季度報告的議案》 中棄權表決。對此,10月30日,證監會發出關注函,要求董事羅浩波補充說明無法保證三季度財報真實性的具體原因及決策依據。11月3日,公司公告稱將延期回復關注函,預計於2020年11月10日前完成回復工作。
橫向看,同花順iFinD統計,業務包括體外診斷的上市公司合計57家,前三季度,57家體外診斷企業的營收增速平均水平和中位數水平分別為83.37%、8.63%,淨利潤增速平均值和中位值分別為348.70%、17.24%,而利德曼下滑的營收和淨利潤遠低於行業均值,或系公司在疫情期間並未研發出新冠診斷試劑,成功研發出新冠診斷試劑的東方生物、明德生物、達安基因、碩世生物前三季度淨利潤分別同比大增1104.69%、685.73%、2099.12%、1068.91%。
相對於藥品平均10-15年的研發周期,診斷試劑的研發周期一般為3-5年,診斷試劑行業的技術升級換代較快,產品迭代的周期相對較短。公司近年來研發投入逐年增長,卻並未換來業績高增長。2017年-2019年、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研發投入分別為3677.51萬元、3997.20萬元、4831.31萬元、3185.45萬元,均進行了費用化,研發費用率分別為6.38%、6.10%、9.38%、9.81%,研發投入佔同期淨利潤比值分別為36.40%、64.31%、172.75%、154.72%。
此外, 11月4日,公司公告稱,持有公司股份2511.12萬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6.0104%,公告中所述公司總股本為剔除回購專用帳戶中股份數量後的總股本)的股東沈廣仟先生計劃於公告披露之日起十五個交易日後的一個月內(2020年11月26日至2020年12月25日), 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本公司股份數量不超過405萬股,減持比例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減持原因為個人資金需求。
沈廣仟為公司原董事長兼總裁,於2018年3月4日辭職,並將原持有的8953萬股份在解禁過後持續通過二級市場和大宗交易平臺減持,據同花順統計,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沈廣仟合計減持6682.63萬股,累計套現3.75億元。
負債低資金充裕 擬募資5.6億補充流動資金遭問詢
10月15日,公司發布《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募集說明書(申報稿)》,公司擬向控股股東廣州高新區科技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5.57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對於本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必要性,公司稱,主要系兩個層面,一方面為降低公司財務費用,提升盈利水平,2017年至2019年,公司財務費用分別為675.45萬元、464.60萬元及210.70萬元,佔公司歸母淨利潤比重分別為9.24%、11.48%及33.40%,另一方面,受終端回款周期變長影響,近年來公司應收款項佔流動資金的比重較高。截至2020年6月 30日,公司應收票據、應收帳款以及應收款項融資合計金額為3億元,佔流動資產比重達41.10%;而公司主要原材料供應商的地位較為強勢,付款周期相對較短,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應付票據、應付帳款合計金額僅為3015.04萬元,經營性應收款項佔用了公司較多的營運資金。
值得關注的是,公司募資用於補充流動資金,而公司資金較充裕。2017年-2019年,2020年前三季度末,公司資產負債率分別為18.74%、16.87%、15.41%、16.10%,流動比率分別為3.21、3.17、4.39、4.97,負債率偏低,且流動比率逐年增長,公司短期償債能力較強。債務方面,截至2020年前三季度末,公司短期債務為6877.57萬元,無長期債務,而公司貨幣資金高達3.46億元,三季度經營性現金流為8776.05萬元,公司資金較充裕。
11月2日,深交所向利德曼發問詢稱,截至2020年6月30日,發行人貨幣資金餘額為3.05 億元,資產負債率為15.35%,流動比率為4.38,速動比率為3.79。請發行人說明本次募集資金補充流動資金的必要性及募集規模的合理性,補充流動資金數額的測算依據和測算過程是否合理審慎,結合公司資產負債率、融資渠道及授信額度等,說明發行人不採用債務融資的原因;此外,需披露控股股東認購資金來源,是否為自有資金,是否存在對外募集、代持、結構化安排或者直接間接使用上市公司及其關聯方資金用於本次認購等情形等問題。(Kodak/文)
(編輯:許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