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核:小文
引言:現在出生的小朋友如果對天文學感興趣,那麼他聽到的說法一定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但是一些上了年紀的人,比如說我,就會知道太陽系曾經有九大行星,只不過冥王星因為不符合行星的要求被除名了而已。現在,連矮行星的要求也不低了。
2005年之前,太陽系曾經有九大行星。它們根據距離太陽的距離從進到遠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最後的冥王星。冥王星是最晚被發現的行星,1930年才被發現。冥王星的名字來源於希臘神話的普魯託,正是因為冥王星距離太陽實在是太遠了,很容易讓人們聯想到陰暗的冥界,因而得名。但是隨著天文學家後續的研究發現,冥王星的大小實在是太小了。就連天體鬩神星都比冥王星要重上百分之三十。2006年,國際天文組織正式對行星做出了定義,冥王星被歸類為矮行星。從此太陽系就只剩下八大行星了。
雖然仍然有許多天文學家為冥王星打抱不平,認為質量不應該是行星定義的標準,或者說標準不應該定的那麼高,但是冥王星被降為矮行星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實了。前段時間,《自然天文學》這一國際權威的天文學雜誌刊登了一篇文章,有天文學家在研究矮行星的道路上又突破了新的技術壁壘。他們對矮行星的演化過程有了新的了解,最終的目的是找到太陽系最小的矮行星。國際天文學組織不僅對行星有著嚴格的標準,就連矮行星也不例外。
2006年8月24日,第26屆國際天文學大會在捷克的首都布拉格舉行。其中一項比較重要的決議在本次大會中通過,矮行星從此有了準確的定義。根據這項決議,矮行星的定義為:矮行星能夠通過自身的引力來克服自身的剛體力,從而在形狀上呈現出球狀。其次,矮行星能夠圍繞太陽進行周期性運動。最後的一點,矮行星能夠清楚他的軌道周圍的其他天體。但是事實上,矮行星的定義要比這複雜的多。有一些人更願意叫矮行星為小行星,還有一些人認為太陽系遠處的小天體就是矮行星。
所以根據矮行星的定義,我們可以發現當一顆行星很難,就連當一顆矮行星也不簡單。對於許多「準矮行星」來說,矮行星能夠通過自身的引力來克服自身的剛體力,從而在形狀上呈現出球狀。這一標準是最難達到的。所以說,太陽系中的矮行星並沒有誇張的數量。根據雜誌刊登的文章,這次天文學家最新發現了一顆名為「Hygeia」的矮行星。它的位置位於木星與火星之間的行星帶上。Hygeia是繼Ceres、Vesta以及Pallas之後,該區域的第四顆矮行星。
在天文學家們對其進行的後續研究調查中,Hygeia的形狀並不是標準的球形。它的一向直徑達到了五百公裡,而另外一向只有三百五十公裡,看起來更像是一塊長方體。通過高清的天文望遠鏡,科學家發現Hygeia的側面曾經遭受過強烈的撞擊,形成一個大坑。不僅如此,Hygeia與Ceres還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密度同樣是很低,表面的組成成分也很相似,簡直就是Ceres的雙胞胎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