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具有口糧、飼料、工業加工等多種用途,在國民生產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020年初以來,玉米價格持續走強,據天下糧倉數據數據顯示,2020年12月初全國玉米現貨平均價格為2547元/噸,比2020年1月底1821元/噸上漲726元/噸,漲幅39.87%,漲了將近4成。
進入2021年,在短短的幾天時間裡,在山東地區玉米企業漲價潮的帶動下,東北、華北地區出現全線上漲,繼昨天全國36家玉米企業上漲之後,今天又出現42家企業上漲,上漲聲音一浪高過一浪。從價格方面,1月4日山東濰坊英軒達到1.40元之後,1月5日山東鄒平容海每斤大漲3.5分,也達到了1.40元的價格高點。
從當前的形勢來看,玉米價格用漲聲如潮來形容並不過分,接下來衝擊1.40元的玉米企業還會有,比如今天信德生物上漲1分,達到1.395元 /斤,再有5釐,就到1塊4了;還有諸城興貿上漲2.5分,價格也達到1.385元/斤;滕州恆仁、濱州金匯、昌樂盛泰等幾家公司也均距離1.4元比較近,也很快會衝擊這個關口。
下面再說說華北地區,目前看大部分企業已經進入1.30-1.35元時代,河北有4家企業上漲,其中昌黎鵬遠澱粉每噸大漲60元,達到2700元大關。另外,河南也有多家企業上漲,巨龍生物大漲60元,也達到了2700元整數關口。今天東北三省一區也不示弱,也有5家企業上漲,主流價格進入1.2-1.3元/斤區間,最高價格的內蒙開魯玉王上漲1分,達到1.315元/斤。
目前玉米形勢不錯,很多網友留言,希望能夠達到1.5元一斤,關於這個問題,我個人還是持謹慎態度,認為隨著玉米價格的不斷上漲,風險也在集聚,「物極必反、盛極而衰」的情況或許很難避免。大家想一想,難道我們的玉米真的缺糧嗎?之所以不能持續樂觀,主要有這樣三個因素:
1、國外玉米價格與國內玉米價格倒掛的問題。據銀河期貨農產品分析師馬幼元表示,國內玉米價格漲幅過猛,而國外供應充足,價格相對平穩。「據數據顯示,美國一月份進口玉米價格為2100元/噸左右,與國內價差達到500-600元/噸。」在這種情況下,在720萬噸配額用完之後,完全可以通過粉碎玉米進口、或者增加玉米替代品等方式,來補充和替代玉米消費。
2、整個玉米產業鏈上都在「囤糧」,在透支玉米行情。從一部分農民,到一些玉米經銷商,再到一些玉米深加工企業,都或多或少地囤積玉米,導致玉米滯留在流通環節中的數量較多,一旦釋放,會帶來一定的價格壓力。
3、玉米供給總量並不低,這樣瘋漲的邏輯究竟何在呢?玉米供給上三大塊:一是2020年新產玉米,我們的總產量是2.6067億噸,比2019年只少了10萬噸,少的這一點兒不足一提。二是庫存玉米投放並不少,先後投放臨儲玉米6000多萬噸,再加上其它庫存的投放,總計在7000萬噸左右,目前至少有3000萬噸沒有被消費掉。三是進口玉米,截止到11月末,累計進口玉米904萬噸,全年有望達到1000萬噸,遠高於2019年的進口水平。
這樣算下來,目前玉米的總供給量大約在2.8-2.9億噸左右,缺口也就2-3千萬噸的樣子,所以說玉米缺口並不是很大。
綜合上述分析,我們認為2021年玉米價格,部分企業達到或突破1.40元沒有問題,但整體突破1.4元我個人感覺難度比較大,至於漲到1.5元一斤,應該是個別企業的一個極限價格,不會普遍進入1.4-1.5元這個高價區間。大家是怎麼認為的?不妨說說看。
(文/三農廣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