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心跳率訓練法》心跳訓練為什麼有效?

2021-02-12 南京跑步

聽到「心跳訓練」一詞時,有些人會心想「啊,就是那個嘛」,有些人則一臉狐疑地露出「?」的表情。究竟什麼是「心跳訓練」?「心跳」又是什麼?心跳訓練為什麼有效?又如何有效?快來看看本周《心跳率訓練法》的書摘吧!

「心跳」所代表的意義

「心跳訓練」所指的「心跳」,有時意指心跳數,有時意指心率計,本書則融合兩者的意思,定義為「心跳訓練=邊利用心率計確認心跳數所進行的訓練」。

自從跑步蔚為風潮後,有愈來愈多的人使用心率計。可使用歸使用,卻只懂得確認跑步時的心跳數,很少將它用來做為訓練時的測量標準。其實我個人這幾年來雖然也都有使用心率計,同樣只懂得用來確認訓練時的心跳數,以及比賽時用來預防自己心跳過快罷了,完全沒應用在訓練上。更正確地說,是我以往根本不知道還有這樣的應用法。

雖然心跳訓練是「一邊確認心跳數來進行訓練」,但並非一邊跑一邊漠然地觀看心跳數而已。說得具體一點,「心跳訓練」就是「設定符合訓練目標的心跳區,再一邊整合該心跳區的運動強度進行訓練」。

為什麼是心跳數?

為什麼心跳數會如此重要?說明之前,先來思考心跳數所代表的意義。

心跳數通常代表心臟在1分鐘內跳動的次數,若心臟在1秒鐘裡噗通跳動1次,就表示心跳數是60(次數/分鐘),若1秒鐘裡跳動2次,心跳數就是120。那麼心跳數到底代表什麼?人們在安靜時,尤其是睡著後,通常心跳數會最低,但只要站起來、走路、工作等,一活動身體,心跳數就會微微上升,而一旦開始運動,心跳數會上升的更快。例如跑步時,心跳數一定會隨著速度的增加而上升,直到無法再繼續加速為止,而此時的心跳數也會達到最高,這種時候的心跳數就稱為最大心跳數。

心跳數會上升,是因為心臟必須將更多血液送到身體各處的緣故。為什麼此時需要大量血液?因為隨著運動強度的增加,身體會需要更多的氧氣,才能將氧氣轉換成熱量,活動肌肉。運動強度與氧氣吸取量成正比,而心跳數幾乎與氧氣攝取量同比例。會使用「幾乎」一詞,是因為剛開始運動時,心臟會提高血液排出量(跳動1次所排出的血液量)來應對,但最多也只能提高為平常的1.5倍,之後心臟就會改以增加心跳數的方式來應對。換句話說,只要觀察運動中的心跳數多寡,就能明白運動的強度如何。

上述的情形多是從短期運動中得知,但其實從長期的運動中也能得知某些結果。舉例來說,馬拉松選手在安靜時的心跳數,往往比一般人少許多,由此可見只要持續進行訓練,不僅安靜時的心跳數會比一般人少,即使以相同的速度跑步,心跳數也會比一般人少,甚至若以相同的心跳數來跑步,速度就能比一般人還快。由這些事實可以得知,記錄下長期跑相同距離的時間和心跳數,就能以肉眼確認訓練的成果,而只要能確認到效果,自然能提高訓練的意願。

除了 運動外,心跳數還會因為其他因素產生變化,例如受到驚嚇、感受到恐懼、累積許多壓力時等,很容易受情緒的影響。此外,只要氣溫上升,心跳數也會有增加的趨勢,而只要身體狀況良好,心跳數就會降低,身體狀況不佳時,心跳數就會上升。

其他還有許多從心跳數可以得知的狀況。以前要測量運動中的心跳數非常困難,但自從心率計普及後,不僅能輕易測量並記錄運動中的心跳數,更能透過電腦以肉眼可見的方式得知。次頁開始將說明使用心率計的心跳訓練為什麼有效?又如何有效?

心跳訓練為什麼有效—心跳與訓練的關係

有關「心跳訓練」裡的心跳,已在前頁中說明,而「心跳訓練」中的「訓練」,就是要透過運動方式來活動身體,以提高肌力和持久力。結合「心跳數」與「訓練」的「心跳訓練」,大致上來說,就是「意識到心跳數的訓練」。

意識心跳數的主要目的,就是在運動時注意心跳數,並設法讓心跳數達到目標區的數值,而非單純在運動中注意心跳數而已。不過以這種心跳數為基準來訓練,又有什麼好處?

舉例來說,田徑長跑訓練時,常常會以「公裡4分鐘10公裡」(以4 分鐘跑1公裡的速度總共跑10公裡)的方式,顯示訓練的強度與量。使用這種方式,確實能明白跑步的速度與距離,但運動的強度如何,卻會因為個人的能力與體力差異而不同。對馬拉松選手來說,以4分鐘跑完1公裡,完全不是什麼難事,但對平常不太運動的人來說,卻是非常嚇人的速度。至於總距離的10公裡,有些人或許30分鐘就能跑完,有些人可能得花1小時才能跑完。由此可見,除非全隊選手的實力維持在一定水準,或許就沒有太大的影響,否則這種訓練基準,並非適用每個人。

圖2. 什麼是健身運動(圖片來源:晨星出版)
以心跳訓練來說,訓練量會顯示為「以最大心跳數的80%進行1小時」。有關最大心跳數將於後面詳述,不過最大心跳數是指一個人心跳數的最大值。若以這種方式顯示訓練量,會造成即使跑步速度不同的人,運動強度也都一樣的結果。簡單地說,花同樣的時間跑完,即使距離不同,就訓練量來說卻是一樣(參照P15圖2)。

據說美國有某所學校幫學生打體育成績時,是以該學生在哪個心跳區間裡用多少訓練時間為衡量基準,因此能公平地以學生的努力成果來評價,而非以個人天生的運動能力。


什麼是有效率?

那麼,或許有人會誤以為「心跳訓練是在修正個人差異,以調整訓練量的訓練方式?」,但其實並非如此。心跳訓練的本質,在於省去無謂的努力,儘可能有效率的進行訓練。有效率的訓練,簡單地說就是以最少的努力和時間,得到最大效果(例如跑步速度變快、鍛鍊出肌肉等等)的訓練。例如跑完全程馬拉松、縮短自行車爬坡賽的時間等,為達成各種具體目標,將無謂的努力與時間縮小到最小極限的訓練。

不過話說回來,為什麼注意心跳數就能讓訓練變得有效率?具體說明於後面詳述,不過主要理由是心跳數不同(正確來說是對最大心跳數的比例),能提升的能力也會不同。例如若想跑完全程馬拉松,就必須擁有能跑完42.195公裡的持久力;若想縮短時間記錄,就必須有效率地使用熱量來跑步,儘可能不浪費;而若想在正式比賽中取得好名次,即使已經很吃力,仍需擁有能做最後衝刺的速度和力量。

這裡所舉的能力當中,以跑完長距離賽程的持久力來說,只要在心跳數低的區間裡,持續進行長時間的訓練,就能有效提升。而縮短時間記錄和衝刺等能力,只要在心跳數高的區間裡訓練,同樣能有效提升。換句話說,若單純以跑完全程馬拉松為目標,就不必在心跳數高的區間裡進行訓練,只要增加心跳數低的區間裡的訓練時間,更能達到訓練效果。

綜上所述,只要明確定出自己的目標,再依據達成該目標最有效率的心跳區間來進行訓練即可,這就是心跳訓練的基本思維。其實不只要思考提升的能力種類,有時心跳數不同,身體代謝能力也會不同。舉例來說,只要提高心跳數,為了補充運動所需的熱量,身體利用脂肪的比例就會減少,取而代之使用身體裡的肝糖。所以若想靠運動來減肥,與其進行激烈到令人上氣不接下氣的運動,不如長時間進行能一邊運動一邊說話的輕度運動,更能有效減少脂肪。

由此可見,只要意識心跳數,就能配合目的維持適當的心跳數來運動,不論要訓練還是減肥,都能運動得毫無浪費。在此整理一下掌握心跳數可以得知的事:

有氧運動的適當強度。

無氧運動的適當強度。

訓練間隔的適宜恢復天數。

間歇訓練的恢復時間。

訓練品質的評價。

預防過度訓練。

比賽時跑完全程的配速。

1、2將於之後詳細說明。4的恢復時間,舉例來說,就是將400m 衝刺+ 200m慢跑的間歇訓練,改以慢跑的方式,在(最大心跳數)90% 的情形下,進行到400m + 70%為止。7特別是指在長跑比賽中,為避免比賽後段速度變慢,一開始就設定

好心跳數,不讓自己衝刺太快。在此僅針對3和6稍微說明。

圖3. 良性循環與惡性循環(圖片來源:晨星出版)
心臟是由心肌構成的器官,所以鍛鍊心臟的訓練方式,原理與肌力訓練相同,因為運動時會施加負擔,肌肉很容易疲勞,但只要進入恢復期間,就能恢復到比前一階段還好的狀況。此時最重要的關鍵,就是必須靜待肌肉恢復到比前一階段還好的狀況(參照圖3)。

圖4. 訓練負擔(照片來源:晨星出版)

只要反覆加入適度的恢復時間來進行訓練,就能提升實力,若恢復時間不足,就會增加疲勞,很容易變成過度訓練。不過究竟要等待多久時間才好?除非是對自己身體狀況瞭若指掌的專業運動員,否則通常很難去拿捏,而此時心跳數就能派上用場。只要使用心率計,就能從運動強度和訓練時間來製作圖表(參照圖4),只要分析圖表,就能擬定適切訓練量的計劃內容,避免過度偷懶或過度努力。

對於「訓練中毒者」,就是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過度訓練自己的人來說,這也是心跳訓練的一大優點。

更多心跳率訓練相關內容,請參考《心跳率訓練法》,晨星出版。

相關焦點

  • 運動訓練的心跳率區間思考
    為了要減低心跳率在運動過程中轉變的影響,以心跳率估計運動強度等相關問題,設定心跳區間(下圖),已經被經常應用在運動訓練上 (王予仕,2006)。這種五個心跳率訓練區間的建議,儘管有相當多人建議採用,但是實際使用使不僅沒有合適的理論依據,而且在心血管循環轉變的影響下,五個訓練區間的建議範圍,可能還小於心跳率在長時間運動時的增加狀況。事實上,如果你注意觀察與收集資料,你會發現五個心跳率訓練區間的建議範圍有很大的差異。
  • 為什麼有人跑步前靜止心跳率不降反增?
    相信許多跑友經常以安靜心跳數作為體力狀況的指標,當安靜心跳率降低時就代表著自己的心肺耐力也提升了,因為透過訓練可以使心搏量(心臟每跳一下的血液輸出量)增加,相對而言心跳率就會下降。不過有的時候你可能會發現,明明都有在持續練習但安靜心跳率卻上升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臨界心跳率(critical heart rate)的測量
    作者:王順正  林玉瓊透過心跳率區間進行運動訓練強度規劃時,原則上以採用三個區間的目標心跳範圍為佳(
  • 【怪咖知識】測量跑步時的最大心跳率(MHR)
    Begin at the end of a straightaway at the start of a curve.(原文)測試的內容會連續進行8圈,強度會逐漸提高,從走路、快走、慢跑、跑步到快步等,並在最後的半圈,衝出你最快的速度。
  • 聽說心跳慢壽命長?研究發現,跑步心跳那麼快,會不會提前嗝屁?
    心肺耐力越好的人,安靜心率越低,反之則越高。也就是說,心肺耐力才是影響健康的本質。安靜心率(沒有身體活動,靜坐時的心率)通常在60~100次/分都屬於正常範圍,低於60次/分屬於竇性心動過緩,高於100次/分則稱為竇性心動過速。
  • 正常人心跳是多少
    核心提示:我們人的生存離不開心跳,當一個人的心跳停止時,說明已經與這個世界說了:拜拜。當然在臨床也有一些疾病患者,由於特殊原因會出現暫時心跳停止,通過醫生的治療,可能會挽救生命。但是也說明了,心跳對於人的重要性,人在心跳正常的情況下才能正常生活,心中是有頻率的並不是想跳多少下就跳多少下。那么正常人心跳是多少?
  • 心跳加快是什麼病 心跳過快小心這裡出問題
    心跳加快是什麼病心臟血管疾病心跳加快是不少人遇見的問題,那麼,最常見的心跳加快的原因是心臟血管疾病。很多人,隨著年紀的增大,患上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也越來越高,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都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當人體突然失血過多,造成低血壓或休克時,也會引起心跳過快。動靜脈瘻、動靜脈瘻、急性心肌梗塞等都是造成心跳過快的常見的原因。
  • 移動推送智能心跳探測技術「大揭秘」
    早上安全君拿起手機就看到一條條推送信息:疫情實時數據、你的包裹正在派送中、今日天氣無雨……消息推送已經成為爭奪用戶關注的必備工具,而評價推送系統有一個關鍵的指標:日活到達率(當日活躍過的用戶能夠接受到推送的比例)。
  • 不要再通過數心跳預測壽命,壽命和心跳無關
    不要再通過數心跳預測壽命,壽命和心跳無關 2020-05-15 12: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人的心跳一分鐘多少次正常值
    核心提示:心臟是人體重要器官之一,相當於我們生命的動力源泉,很多時候人們會因為各種因素出現心跳加快或者使心跳這種現象。一般情況下當人出現過於激動,或者是參與一些體育勞動時,會有心跳過快的表現,但是稍作休息就會恢復正常,如果一個人在完全靜息的狀態下出現心跳過快或過慢的時候,要引起注意,可能是身體健康出現異常,那麼人的心跳一分鐘多少次正常值?
  • 心跳快好還是心跳慢好?
    心跳,主要指的就是心臟的跳動。關於它,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樣的一個說法,說人這一生心跳的次數是有限的,按照這個道理來看我們心跳次數的話,也就是心跳越快,壽命就可能越短。相反,心跳越慢,壽命越長,可事實真是這樣嗎?心跳越慢越長壽嗎?在多少範圍內壽命最長?
  • 心跳多少算正常範圍
    核心提示:心臟的健康對身體而言是極其的重要,心率是指正常人安靜狀態下每分鐘心跳的次數,也叫安靜心率,很多的因素會影響到心率,那麼,心跳多少算正常範圍呢?這是很多人都想了解的問題,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標準心率值是多少。
  • 最大心跳計算與應用 (慢跑)
    ,主要功能是在練習的過程中,觀察身體對於目前訓練強度的適應情況,一般來說,最大心跳的65%~70% 是所謂的Recovery Zone (恢復區),85%~90% 是所謂的Tempo Zone (節奏區), 恢復區是用在一般輕鬆日的強度,有讓肌肉恢復的作用,節奏區是在強度較高的練習日,讓你保持在最佳狀態,對於一個剛上路的跑者來說,利用心跳區間來判斷目前課表的強度,比單純用速度要更合理貼切。
  • 心跳越快血管越危險!幾個動作緩解心跳加劇
    正常心跳速度為每分鐘60~100次,如果超過了100次,就被稱為心動過速;而最適宜的心率是60次/分。心率過快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所有的心跳過快都很危險嗎?有什麼方法能降低心率?今天人民健康網就與你聊聊令你「心跳」那些事。
  • Tabata訓練4分鐘燃脂!真的有效嗎?
    最近年輕人中有一種超火的訓練法,讓各種宅家的俊男靚女瘋狂蹦躂蹦躂,宣稱4分鐘就能超強燃脂!
  • 心跳慢於這個範圍,或有疾病威脅壽命
    高血壓的出現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因此平時需要通過正確的方式來有效預防高血壓,如果本身已經有高血壓產生,應該通過正確的治療進行控制,血壓保持在合理範圍內才能避免身體健康受影響。另外,在高血壓發展過程中患者還要定期檢查心臟功能,了解心跳的次數是否在合理範圍內。那麼,為什麼高血壓患者需要注意心跳次數呢?為什麼高血壓患者需要注意心跳次數呢?
  • 心跳每分鐘超過100次,血壓卻很正常?長期心跳過快的人可這樣做
    每一個活著的人都有心跳,當心跳停止且無法恢復的時候就意味著死亡。一個健康正常的成年人,心跳每分鐘大概在60到100次之間,都是屬於一個正常的值。而若是超過了這個正常範圍值,最好就診進行判斷。因此接下來就帶大家詳細的了解一下其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心跳每分鐘超過100次了,但是為什麼血壓卻很正常呢?
  • 心跳過快是什麼原因 哪些因素導致心跳過快
    心臟是人體健康的根本,健康的心臟能夠避免很多疾病出現,反之心臟健康出現問題,不僅讓人十分難受,甚至會導致人丟失生命,其中心跳過快就是心臟出現問題的一種表現,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看心跳過快是什麼原因,以及心跳過快的危害。
  • 不要讓心跳越過「紅線」
    每一次心跳都是生命音符的延續,這其中的頻率和節律也反映著身體的健康狀態,一旦不按照節拍奏樂,逾越「紅線」,將給人體帶來重大影響。正常線。正常成年人安靜時心率在60~100次/分鐘之間波動,平均為75次/分鐘,並受到性別、年齡、情緒等多種因素影響。一般,女性較男性的心率偏快一些,老年人心率較慢。同一個人在安靜、休息狀態下心率偏慢,運動、飲酒後心率會變快。超速線。
  • 心跳每分鐘多少算正常?心跳快和心跳慢,究竟哪一個更好?
    如果是特殊情況引起的心跳短期內變快,或者變慢,也沒什麼影響。到底心跳多少算正常?快點好還是慢點好?一般人的心率應該是在60-100次/分的,沒有太過激烈的運動,心態也比較平穩的狀態,心跳次數達到這樣的頻率都是屬於正常現象。心跳的頻率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變化,年齡越大,心跳的頻率會越慢。如果身體在出現心腦血管相關的問題,心跳的次數也會隨之變化,主要是受到血液循環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