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導演李亞威:用生命記錄生命 用鏡頭傳遞大愛

2020-12-14 SZNEWS

著名導演李亞威。深圳晚報記者 陳玉 攝

深圳晚報記者馬君桐

2020年對李亞威來說是個豐收的年份,她一連推出7部紀錄片作品參加國內外獎項評選,均有所斬獲。這既是她近幾年投入創作結出的豐碩成果,也是她有「意」為之:「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這些作品和獎項是我送給深圳的一份禮物。」

1994年,李亞威從長春電影製片廠調入深圳市文聯,從事電影和紀錄片的藝術創作。作為導演,李亞威把自己心中的大愛都融入作品。她拍《深圳故事》系列,拍出深圳普通人的命運,以及都市喧囂背後的真情和詩意;她拍《百年中英街》《蛇口故事》,記錄深圳的歷史和天翻地覆的變化;她拍《一座敬仰文化的城市》《客家人》,展現出這個城市裡的人文精神。她還紮根楚雄十幾年,用《火之舞》《中國有個暑立裡》記錄下瀕臨失傳的彝族文化,為這個民族打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

用腳步丈量

楚雄彝族的村村寨寨

2000年,李亞威受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文聯委派,來到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採訪拍攝扶貧幹部臧金貴的事跡,從此與楚雄、與彝族山寨結緣。近20年來,她走遍了楚雄彝族的村村寨寨,拍攝宣介這裡的風土人情,與彝族父老鄉親結下深厚情誼。她和她的團隊不要報酬,搶救挖掘拍攝創作了《火之舞》《中國彝族大歌》《中國有個暑立裡》等優秀紀錄片,在全國乃至世界引起很大反響。至今,她已幫助彝族拍攝了上百集的作品,將作品推到了國內外。

在李亞威獲得楚雄榮譽州民的頒獎詞中,有這樣兩句話:「她是個外鄉人,卻對楚雄情濃於水,帶著乳汁來,不銜半根草去……」她不僅為當地義務拍攝作品,還將自己的整個身心融入其中,捐款、扶貧、建文化室、培養人才……她還創建了楚雄技師學院影視學院並任學院院長,親自撰寫教學大綱。

在旁人看來,李亞威二十年如一日地無私奉獻非常令人欽佩,但對於她自己來說,記錄當地的彝族文化似乎成了她命中注定的使命,而那些奉獻,就像是在為自家人做一點理所當然的事情。

追求完美

作品比生命還重要

大家都稱李亞威為深圳的「獲獎專業戶」。僅今年,李亞威拍攝的紀錄片《鳳凰涅槃》榮獲了2020年第九屆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頒發的女性題材「優秀電視作品一等獎」(之前已榮獲中國紀錄片頒發的「長片十佳作品獎」);紀錄片《趙卉洲的故事》獲2020年第九屆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頒發的女性題材「優秀電視作品二等獎」;紀錄片《王文旺和他的老物件》榮獲2020年第五屆加拿大金楓葉國際電影節「紀錄片類最佳導演獎」和「民族影片國際貢獻獎」;紀錄片《雜技團》榮獲了2020年第五屆加拿大金楓葉國際電影節「紀錄片類最佳藝術效果獎」和「民族影片國際貢獻獎」……

「獎項不是唯一的。我要帶學生和團隊,所以必須樹立一個標杆,向精品致敬,向藝術的殿堂邁進。」李亞威說。她對人物、對人類發展史等皆感興趣:「我的很多片子都帶有人文色彩,我希望把人物和地方、民族、世界串起來。」

李亞威在拍攝的過程中從不偷懶,哪怕拍攝一個20分鐘的短片,都是多機位拍攝,積累了大量真實素材。不通路的山村,她堅持走過去。「確實是用自己的生命記錄他人的生命。」她說,「我是一個完美主義者,我認為作品比我的生命重要。因為生命有一天會結束,但是作品仍然活在這個世界上,不會跟你一起消失。」

相關焦點

  • 用生命記錄生命 用鏡頭傳遞大愛
    著名導演李亞威。 1994年,李亞威從長春電影製片廠調入深圳市文聯,從事電影和紀錄片的藝術創作。作為導演,李亞威把自己心中的大愛都融入作品。她拍《深圳故事》系列,拍出深圳普通人的命運,以及都市喧囂背後的真情和詩意;她拍《百年中英街》《蛇口故事》,記錄深圳的歷史和天翻地覆的變化;她拍《一座敬仰文化的城市》《客家人》,展現出這個城市裡的人文精神。
  • 周衛平融媒體紀錄片工作室:以時間記錄時間,用生命拍攝生命
    周衛平工作照到現在,周衛平還一直記得上大學時看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時受到的震撼。學繪畫的他,對影片中那種繪畫般的質感、超強的畫面張力印象深刻,他覺得電影就應該是這樣的。等到他自己也扛起機器拍起片子,他又喜歡上了孫增田導演(簡單介紹一下)拍攝的紀錄片《最後的山神》、《柳芭的故事》、《神鹿啊神鹿》等作品,「這些片子對於我步入影視人類學紀錄片的拍攝,起到了啟蒙的作用。」
  • 用生命傳遞生命
    事發突然,請原諒我們用公眾號來傳播這件事
  • 跨越海洋的《生命之光》,韓磊用堅韌歌聲傳遞愛與希望!
    2020年,我們見證了太多人間大愛。如果說生命是是一幅沒有上色的畫,那麼愛就是手中的調色盤,可以讓這幅畫不再平凡,讓生命因愛更精彩。全世界,有兩百多個國家,七十多億人。他們有各自的風俗習慣、意識形態。如果有什麼能讓世界人民團結一致,合作無間的話,那一定是「生命之光」。
  • 今年,李亞威的7部作品摘獲了9個國內外獎項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魏沛娜 通訊員 王曉平 12月12日晚,在第26屆中國紀錄片學術盛典的頒獎典禮上,李亞威導演的三部紀錄片《客家人》《繡》《藝苑名家》分別榮獲了2020年第26屆中國電視紀錄片「系列片十佳」「長片十佳」和「十優欄目」作品獎。
  • 2020|我在現場用文字啜飲時光•見證生命擔使命的大愛無疆
    正如《家是最小國》「頒獎辭」中所說的那樣,「用雙腳丈量三湘四水,用雙眼眺望民生質量和生命尊嚴」,一直以來,作為報告文學作家的韓生學,滿懷激情,深入火熱的時代現場,用一支深情的筆,記錄時代變遷,反映百姓生活,寫下了諸多優秀的報告文學作品,深受讀者的喜愛和好評。
  • 用生命在拍戲的成龍,曾險些喪命,各國導演演員是如何評價他的?
    而現在這個將中國面孔走出中國走向全世界的成龍大哥已經66歲了,在他的演藝之路上,曾經多次受傷,險些喪命,可以說是在用生命在拍戲01沒有了李小龍的功夫片,出路在哪兒?成龍用了兩年時間都在思考這個問題,於是就將這幾年對功夫片的思考說給了吳思遠聽成龍說:「李小龍已經成神,完全模仿他已經無法超越,李小龍是超人,那我就做普通人,超人不怕痛,普通人怕痛,超人面對危險坦然面對,那我為什麼就不能表現出痛和害怕呢?」
  • 襄陽商城退役軍人黨員楊建福用「大愛」創造生命奇蹟
    20多年過去了,楊建福用常人難以理解的耐心和恆心,將智殘養女「變回」一個正常人,創造了一個生命的奇蹟。2016年春節前,養女被一家企業聘用,她每天騎著電動車上下班,過上了「上班一族」人的正常生活。    父親的付出,養女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不久前,楊建福過生日,她到一家蛋糕店,親手為父親製作了一個生日蛋糕。
  • 生命無價 大愛無疆——市中院積極開展無償獻血活動!
    生命無價 大愛無疆——市中院積極開展無償獻血活動!1月5日上午,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展「生命無價,大愛無疆」無償獻血活動,全院幹警職工踴躍參加。一早,市中心血站車輛就開到了我院前坪,為8:30開始的獻血活動做準備。
  • 用膠捲記錄人的一生,用影像來感悟生命
    義大利實驗紀錄片大師弗蘭科·皮亞維奧利的「生命三部曲」第二部《穿越時間的聲音》,記錄了人叢呱呱墜地到耄耋之年的影像片段,展現了一幅幅童年、青年、壯年的成長畫面。首尾攝影的交相輝映,把對人的一生要經歷的甜酸苦辣之感統統揮灑在鏡頭當中,真實地表達了導演對自己對人生的看法。
  • 「逆行鐵哥」用行動書寫大愛 用奉獻彰顯情懷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每一個新增的數字,背後都是一個鮮活的生命,而疫情地圖上深淺不一的紅色斑塊,是成千上萬人過去來回往復的具象城市,也是志願者饒曲運送物資時走過數遍熟悉的街道。疫情期間,饒曲風雨無阻70多天,共行駛近1萬公裡,先後為武漢市10餘家醫院以及部分居民小區運送醫療和生活物資近100噸,並帶動身邊的人一起從事志願者服務,用愛心播下了一顆顆愛的種子,薪火相傳,溫暖人心。逆行者的腳步,只為抓住「生」的希望,扛起的是大愛無疆。2020年新春伊始,突然來襲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人們措手不及。
  • 齊柏林去世四周年,請記住那位用生命看見臺灣的導演
    臺北著名的101大樓,歷史上只為了兩個人點亮過名字,第一次是李安導演獲得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之後,另一次就是齊柏林的「看見臺灣」獲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當然後面還有一次,就是齊柏林在2017年6月10日墜機罹難之後,101大樓再次打出了「I LOVE 齊柏林」的字幕。
  • 追記王奇雁:心懷大愛,用生命守護道路平安暢通
    心懷大愛,用生命守護道路平安暢通追記南陽市公安局高速交警支隊民警王奇雁冬風蕭瑟,水寒澗肅;白河哽咽,落葉飄曳。王奇雁立即上前,用警車做好警示,指揮越野車駕駛員將車輛停在緊急停車帶。後經詢問得知,駕駛員隻身來到南陽接工人,卻因不認識路、不會使用導航,差點引發事故。三淅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後,由於彎道多、隧道多、路橋多,安全隱患較多。王奇雁主動請纓,帶領同事負責這一路段的安全守護工作。
  • 以生命的名義,抒寫人間大愛歌曲《萬千祈禱》賞析(湯嵐)
    其中,由第六批中國夢系列創新歌曲、中宣部新中國成立70周年100首優秀歌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獲獎歌曲《信仰》詞作者楊文國作詞,由著名音樂人段徵宇作曲,由資深歌手武力和實力派歌手武藝父子跨國中英文傾情聯袂演繹,由浙江東陽天娛影視文化有限公司最近支持推出的抗「疫」公益作品《萬千祈禱》,就是不可多得的佳作之一。
  • 用生命紀實,「新冠」戰「疫」下的「卡帕」式中國攝影師
    著名的匈牙利裔美籍攝影記者,戰地攝影師羅伯特·卡帕曾有一句經典名句:「如果你的照片拍的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靠的不夠近」。今天這句話,也是對疫情一線的逆行攝影師的真實寫照。
  • 一場生命的緬懷 一次大愛的見證
    韓桂香作為家庭成員之一,二十年如一日,照顧兩位重殘至親,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為人妻為人母的責任,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繹點點滴滴的溫情故事,用愛和責任託舉起家庭的幸福。  但即便如此,不幸的事情還是發生了。2020年6月30日,鍾倩的父親在癱瘓12年後去世了。7月1日,天上下著雨,濟南日報報業集團主要負責人帶領泉城義工一起來到鍾倩的家裡,詢問著家裡有哪些困難需要幫助。
  • 《1917》:用生命奔跑的信使
    這個原本普通的給前線送信的故事被導演拍得跌宕起伏。《1917》只用了開場幾分鐘的時間,寥寥數筆就交代了全篇的懸念:兩個年輕的英國軍人布萊爾與斯科菲爾德接到命令,要作為信使穿過死亡前線去阻止英軍落入敵人的陷阱,以挽救1600名士兵的性命,這其中就包括主人公布萊爾的哥哥。時間緊急、前方兇險,這兩個稚嫩的年輕人能否完成自己的使命?
  • 《用生命書寫的希波克拉底誓言》
    原創 裴剛 雅昌藝術網泰康同濟(武漢)醫院巨幅壁畫《用生命書寫的希波克拉底誓言》2020年7月14日,泰康同濟(武漢)醫院巨幅壁畫《用生命書寫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在線發布會舉行。
  • 《不完美的她》一部關於生命與情感的力作
    親生母親給了林緒之第一次生命、養母給了她第二次生命、林小歐給了她第三次生命,導演用親情來展現林緒之的頑強生命,將情感的釋放和生命的綻放一起呈現。二、高明的視聽語言強烈的色彩表達、近景鏡頭的大量運用、平視的拍攝角度,導演用高明的電影視聽語言來拍攝這部電視劇,提升該劇的質感和規格,點出該劇的主題,喚起大家對生命的尊重以及鼓勵大家進行情感的表達。
  • 用生命守護生命
    1月10日9點30分左右,他在進行疫情防控環境消毒時,突發心臟病,生命定格在54歲。而在20分鐘前,他還在朋友圈發布了一段隊員們集合的短視頻。  衝在志願服務一線——  「為這個城市多做點事」  「我去陪陪老母親,順便參加義工站的活動。」  那君家住大連市內,因為母親居住在金普新區,他在金普新區的志願服務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