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美國大選」是高潮不斷,懸念迭起。到現在為止,川普和拜登誰勝誰負,從官方到民間都沒個定論。
這場川普VS拜登的總統之爭的激烈程度,是美國歷史上都不曾有過的。現如今,全球都在屏住呼吸,蹲這個2020年的年度大瓜。
如果看看處於風暴眼之間的美國人民,則有不一樣的視角和想法:
當前美國商家最忙的生意,不是賣東西,而是買木板,大家都忙活著趕緊把門窗封起來,預防即將發生的大騷亂。
根據俄羅斯《獨立報》網站日前報導,據美國最大的12家零售連鎖店統計,最近幾周,美國民眾在瘋狂的囤積生活物質還有槍枝武器。當然這和新冠疫情有一定的關係,但是更重要的是因為大選。
《今日美國》和薩福克大學的民意調查發現,四分之三的選民擔心選舉日及其後可能發生暴力。就像美國朋友講的:「川普贏會有暴亂,川普輸了他會製造暴亂「
總而言之,美國人民不相信這次選舉會平靜地過去,不相信獲勝者會通過文明和不使用暴力的手法贏得大選。
而資本市場已經先跌為敬,美股的大盤指數標普500和納斯達克100,10月份從高點到低點分別跌超7%和8%,VIX恐慌指數也接近三個月以來高位附近。
數據來源於谷歌
也就是資本已經對接下來的混亂有一定預期。
接下來,我們一起搞清楚三個問題:
一、美國人民到底在擔心啥,為何」全民「在準備迎接暴亂?
二、資本市場在擔心啥?
三、為何美國,躲不開這場騷亂?
一般來說,在大選日的次日凌晨,總統選舉的結果就會出爐。今年11月3日是大選日,所以在美國東部時間11月4日凌晨(北京時間11月4日下午),就能知道本次大選的初步結果。
但是,由於今年疫情的原因,郵寄投票被廣泛使用,
這就產生了一些很大的變數。(數據顯示,今年美國將有超過40%的選民使用郵寄投票,遠高於2016年的15%。)
什麼樣的變數呢?
一是:無法精確把握選票送到的時間,所以無法統一核實計算選票。
二是:圍繞「郵寄選票」公平性與安全性的質疑。
從今年3月開始,為了連任川普就多次公開對郵寄投票的程序合法性和安全性提出質疑,認為郵寄投票會導致大規模欺詐。
拜登代表的民主黨對郵寄選票則是更開放更支持的態度。
所以,現在美國民眾的擔心有兩點:
一是:今年的大選結果會推遲數天才出爐。
要知道根據美國憲法,川普的總統任期將於2021年1月20日結束。大選結果確定越遲,留給兩屆政府交替的時間就越少。
當前的美國深陷新冠疫情、經濟衰退、種族問題等多重危機,
這一切都需要一個強力政府趕快主導這一切。如果大選結果一拖再拖,權力真空帶來的混亂,會給美國政治、經濟、社會帶來嚴重影響。
二是:兩黨對郵寄投票的爭議可能導致有候選人拒絕接受大選結果。
畢竟川普多次表示,他只接受一場「公平選舉」的結果,並且至今依舊拒絕承諾「和平移交權力。」
一旦發生候選人拒絕接受大選結果的情況,聯邦最高法院將可能介入爭端,引發司法爭議。大選結果就會更持續地無法確定,這除了導致短期的經濟社會問題,甚至還會引發長期政治僵局。
比如一向行事瘋狂不守規矩的川普會不會才去非常手段鼓動選民,示威、抗議、衝突,引發騷亂。甚至在右翼極端分子聚集的網絡論壇上,關於「內戰」的討論激增。這又會不會被政治利用?
也正是基於這些情況。
針對上面的擔憂,川普和拜登的競選團隊除了忙著最後的衝刺,他們也在集結了自己的律師隊伍,準備投入一場全新的的法庭之戰。為預期之外的結果鋪路。美國人民則普遍在為預期的騷亂作準備。
目前,美國國民警衛隊也已成立反應部隊,準備應對可能發生的社會動蕩。白宮已經豎起柵欄此。在波士頓、芝加哥、波特蘭等多個城市都出現了商家加固門窗的情況。
位於華盛頓的喬治·華盛頓大學提醒學生要為可能發生的長期騷亂做準備,建議學生囤積冷凍食品和藥品。
和美國人民一起提前買木板準備即將到來的暴風雨的,還有資本市場。這也是為什麼資本市場為什麼會先跌為敬。
背後的邏輯也好理解,政治上的不確定性和混亂的會影響經濟,增加市場動蕩風險。
要知道,此前(10月)美股是走出了一輪「拜登行情」的。在國慶期間,拜登勝選概率增大後,市場對於更大規模的財政刺激預期上升,並且認為新一輪貿易摩擦的風險減小。
只是後面隨著冬季到來,美國新冠疫情第3波也到來;大選的結果不確定性也在上揚。歐洲確診翻番,累計確診病例超過1000萬,英法紛紛恢復封鎖。這一切都會拖累歐美經濟體在四季度的復工進程。
更讓人腦殼疼的是,相對於英法快速封鎖,積極隔離。美國依舊放棄治療中,這對經濟的負面拖累也會更久。雖然美國民眾和企業,靠著政府一針又一針的輸血,挺到了現在,但是疫情的問題不解決,一直指望政府印錢輸血也不現實。
嚴重的疫情,羸弱的經濟,分裂的民眾。
美國當前就像一個本身就有故障的皮卡汽車,行駛在路況不好的盤山公路上,川普和拜登,就像是同時在正副駕駛位上搶奪方向盤的兩個人。就美帝人民和美國經濟來說,現在短期的情況是;比起誰勝誰負,趕緊把車開上正道才是要緊事。
可是現在膠著的選情,充滿不確定的「郵寄投票」讓經濟儘快復甦「這幾個字像個笑話。
最近幾天,已經有金融專家頻繁出來喊話,如果大選結果長時間無法確定,可能導致美國股市「大幅下跌」而下跌幅度將取決於爭端持續的時間。
所以近期各種研報中,對於風險品種,我看到的最多操作建議是四個字:空單減倉。
。
所以,如果你沒有去參加川普和拜登誰當選的對賭盤。
與其去吃大選的瓜,更應該思考的是,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強國,是如何走到今天如此分裂的局面。
美國學者弗朗西斯·福山日前撰文擔憂,「美國可能正在遭遇與大選本身有關的重大危機」。
理解這句話,需要對美國的政治體制和經濟發展過程有一定的理解,我在這裡簡單的說一下。
美國面對的主要問題:是這些年的經濟增長是不平衡的導致的。傳統製造業和服務業增長空間受到限制,它們沒有吃到經濟增長的紅利。而這些傳統行業才是(數量更多)普通美國人就業的基本盤。
製造業的就業機會2000年後迅速下滑
數據來源:BLS
而新經濟的增長紅利主要被電子信息(網際網路科技)、文化娛樂、生物醫藥等少數行業吃掉,這些行業少數人口享有了經濟增長的紅利。
代表新經濟的納斯達克指數VS代表傳統製造業的道瓊工業指數
數據來源於谷歌
而美國是典型的壟斷資本主義社會,在這種社會制度中,統治者是大資本家,是頂層財閥集團,華爾街也不過是打工仔,總統也只是資本的代理人。
由於上面提到的經濟發展不平衡,現在的美國資本集團分裂為兩部分,一部分立足美國本土的大資本家。他們的主要資產和增殖機會都在美國本土,類似於傳統製造業。一部分即那些矽谷等高新技術產業,以及虛擬經濟、還有生物醫藥公司,它們資本增殖空間在全球。
由於這是資本之間的戰爭,它們利益存在著衝突,且意識形態完全不一樣。就註定這個問題解決起即為棘手,屁民可以忽悠,但是資本都有自己的智囊團。
而美國的政治形態決定了總統主要是為資本服務的,但是不同的黨派站不同的資本集團。美國上一次總統競選,正是兩股勢力的根本對決。這一次也還是一樣的劇本。這裡強烈推薦一個紀錄片給大家《美國大分裂,從歐巴馬到川普》。
可以說川普與拜登總統之爭,本身就是美國內部資本戰爭的一種形式。
而現在的問題是,只要這兩股勢力中沒有一股勢力佔據壓倒性優勢,美國資本內部的戰爭就要從總統之爭燒到美國兩院(參議院和眾議院)。
我們知道在非常時期(經濟下行,或者疫情這樣的公共事件中),無論是經濟還是國家,都需要一個中央權力集中的政府來統一力量,共克艱難。
也就是下面中我重點標出來的那兩種情況:A
「拜登獲勝+民主黨控制兩院制」或者B「川普獲勝+共和黨控制兩院」
根據對「大選結果概率」跟蹤,出現B情況的概率比較小,而如果是A情況,結合我們上文提到的,川普和共和黨都不會輕易罷手,將所有權力乖乖讓出。反之,拜登和民主黨亦然。
所以資本的戰火燒到兩院幾乎是大概率事件。
製圖:中信證券
也就是,民粹主義抬頭、分裂愈演愈烈的美國,在這個節點很難等到一個」中央高度集權「的政府來收拾眼前的亂攤子。
這也是我為什麼說,無論川普是否連任,美國大概率會面臨一場騷亂。
返回外匯網首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