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雙創」升級版
——湘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紀實
1月1日,湘電集團自主研製的國內首臺綜合電力推進系統,裝到了福州一艘600噸級船舶上,為我國重大裝備國產化再立新功。同日,華菱湘鋼建廠以來最大「智慧」項目——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改造項目上線……通過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升級版,湘潭全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湘潭市委書記曹炯芳介紹,湘潭厚植「雙創」沃土,「創客」雲集,創見迭出。2019年,該市獲批國家、省科技計劃項目330餘項,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0.98件,社會研發投入強度(研發經費與地區生產總值之比)達到2.5%。湖南大數據產業園、京東湘潭直播基地、阿里雲、華為工業網際網路、58新經濟產業園等項目相繼落戶。
在省政府2019年重點工作真抓實幹綜合大督查中,湘潭打造「雙創」升級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做法受到肯定。
1.金融活水聚窪地
5G時代已經到來,其中一項關鍵性通訊技術「同頻同時全雙工」成了「卡脖子」技術。湖南時變通訊科技有限公司王安琪博士介紹,2017年他們研製出全球首臺全雙工原形機,目前該設備正在試驗階段。基於自主智慧財產權專利技術,其團隊在毫米波5G通訊領域大規模MIMO天線產品方面的研發也取得重大突破。
3年前,湖南時變通訊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來湘潭,提出開發5G和雷達技術,希望獲得政府支持。當地政府給他提供100萬元「雙創」獎勵資金,湘潭高新區提供場地,讓企業在孵化園進行技術研發。3年來,時變通訊博士團隊已申請各類專利80多項。
100萬元「雙創」獎勵資金,留住了一個「獨角獸」企業。王安琪說:「在當地政府支持下,我們完成了A輪融資,投資方將出資1億元,支持時變通訊5G相關業務。今年將開始B輪融資,年產值有望突破1億元。」
為打造「雙創」升級版,湘潭成立7.5億元「智造谷」基金,撬動成立11支智能製造產業投資基金,已完成投資31項,投資總額達21億元,協助園區74家企業實現融資36億元。
在金融活水「灌溉」下,湘潭創新創業不斷刷新紀錄。2019年,該市城鎮新增就業5.4萬人,全市申請發明專利1918件,全年轉化成果200多項,技術合同成交額在65億元以上、比上年增長80%以上,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23家、總數達395家。
2.厚植沃土育新花
厚植「雙創」沃土,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
2019年12月22日,湖南理工職業技術學院九華分院成立,這個設在產業鏈上的「學院」,首期招收200名學員。「樓上開設理論培訓課,樓下是德國舍弗勒培訓車間和汽車零部件生產車間。學生在樓上學理論,在樓下的企業車間學實際操作,這種新模式更有利於產業人才成長。」九華分院院長何瑛介紹。
園區搭臺,高校與企業共同打造產業鏈上的「學院」,成為一種「雙創」新模式。隨著德國舍弗勒、韓國梨樹、加拿大麥格納、美國ADM、中國交建、吉利汽車、新松機器人、桑頓新能源等一批「雙創」主體落地生根,更多「雙創」新技術、新模式不斷湧現。
「網紅直播」是一種創業、創新新業態。在湘潭高新區京東雲全國首個直播基地內,10多名網絡主播在推介湘潭本地特色產品。自2019年12月23日揭牌以來,直播基地已與園區32家企業達成合作,累計直播產品120多款,直播產品下單件數和金額均增加兩成以上。京東雲(湘潭)直播基地運營商負責人戴舒說:「湘潭高新區作為國家級雙創基地,為京東產業園推出了5年免租、資源服務包贈送等一攬子優惠措施和政策福利,目前落戶京東產業園的企業有229家,其中電商板塊195家、創新板塊34家。」
3.「1108」開新局
「1108」是解開湘潭「雙創」新格局的「密碼」。
前面的「1」,指1個國家雙創基地——湘潭高新區。後面「10」,指湘潭市5大區域基地(湘潭經開區、天易示範區、韶山高新區、嶽塘區、雨湖工業集中區)與3大高校(湘潭大學、湖南科技大學、湖南工程學院)、1個特色學校(湖南國防職業技術學院)、1家龍頭企業(湘電集團)。「8」指8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短短3年,湘潭在「勤」字上做文章,構建「1+10+8」為主體的「雙創」升級版。
「雙創」升級,企業得實惠。在湘潭經開區創新創業服務中心拎包入住廠房裡,湖南華芯醫療公司正在抓緊生產一次性支氣管醫療內窺鏡,這種產品不僅軀體纖細、能回傳高清圖像,還能像人的手腕一樣靈活,可替代價格高昂的同類進口醫療器械。公司研發副總經理賈曉峰說:「湘潭經開區創新創業服務中心主動服務華芯醫療,不僅免費使用廠房,在拿到FDA證照後,公司還能享受省級雙創基地一系列的優惠和政策補貼。」
「雙創」升級,產業提質。2019年前三季度,湘潭市高新技術產業聚集的主要園區生產總值增速都在9%以上。在最新公布的全省園區排名中,與2018年相比,2019年湘潭高新區上升43位,天易經開區上升10位,韶山高新區上升35位,雨湖工業集中區上升70位,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湘潭市委副書記、市長張迎春說,2020年,湘潭將繼續推進高水平「雙創」,爭取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0家,新增省級智能製造示範企業和示範車間13個以上。
(文/徐榮 曾佰龍 肖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