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太明白為什麼說「緋紅女巫」是漫威系列的「敗筆」一說,因為從角色在漫威電影宇宙中的起源來說,緋紅女巫整體上所展現出來的角色魅力和人設層次還是非常立體的,如果要說達到「鋼鐵俠」這一層次或許還有距離,但絕對算不上所謂的「敗筆」一說。
從起源到嶄露頭角,緋紅女巫還未迎來「角色爆點」!
一定程度上來說,漫威電影宇宙給予了現如今上線的這些電影版本角色很大的「便利」,通過將每一個角色的劇情利益進行捆綁,在漫威所構建的劇情宇宙中,能夠做到將角色的利益最大化後,再反哺給單個的角色。
這種操作的好處是:能夠讓每一個漫威角色能夠擁有遠超單個角色可以獲得的劇情廣度,但同時,其實這對每一個角色所提出的從上線到成熟的過程有了更為高標準的要求。
簡單來說——
我們以索尼版本的「蜘蛛俠」和漫威版本的「蜘蛛俠」來對比,你會發現,在蜘蛛俠的角色在索尼影業時期,也就是早前的託比·馬奎爾版本中,因為索尼影業只具備了蜘蛛俠單個IP的劇情資源。
因此,在對蜘蛛俠的電影版本塑造中,完全可以「慢」下來,甚至利用三部曲的劇情篇幅,來「細細」打造蜘蛛俠的早期人設。
但是!
索尼影業的這一「精細」到了漫威電影宇宙中可能就沒有辦法做到「慢工出細活」了,因為在漫威電影宇宙中,所有的角色都有被「捆綁」在一起的劇情效應,因此,單個角色的「進度」慢了,所影響的不僅僅只是角色自身,還有可能會影響到「團隊劇情」。
因此,這也是我們在此前的漫威版本蜘蛛俠系列劇情中,如果你仔細看就會發現,其實漫威版本的蜘蛛俠在劇情中會有一些緊湊。
對比託比·馬奎爾的版本劇情來說,漫威這邊只能在「英雄歸來」中,從劇情前後的設定上,讓荷蘭弟版本的蜘蛛俠儘可能的走完馬奎爾版本1-2部劇情所培養起來的角色人設進度。
而這一種受限於劇情要求的情況,其實在漫威很多角色身上都有類似的經歷。
顯然,緋紅女巫也不例外!
對於緋紅女巫來說,從《美隊2》最後的的彩蛋露出一絲真容開始,到《復聯2》中的正式上線,到《美隊3》中初步融入「復聯」劇情,再到《復聯3-4》中的角色徹底在劇情上鑲嵌進入漫威體系。
而且使用的多數都是團隊劇情,在沒有單兵劇情的培養的情況,緋紅女巫能夠做到如今的程度,已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同時,就像咱們前面說的那樣,漫威宇宙中對於一些絕對核心之外的角色,所給予的角色成長時間比較短,因此,如何在緊湊的劇情和時間篇幅中,讓角色較為完善的展開內在維度,就是一個難題。
類比到緋紅女巫身上來說——
我們拋開一些復聯團隊的劇情來說,真正在這些劇情資源中用於剖析緋紅女巫角色自身的很少,簡單算下來,也就是《復聯2》中緋紅女巫在面對奧創大軍時所展現的脆弱、鷹眼對其的開導,以及在快銀下線之後所顯露的角色情緒。
而如果放在單個角色劇情來說,完全可以用1-2部單兵系列來展現的緋紅女巫和幻視的愛情在整個漫威電影宇宙中也有一絲「快餐」的味道,而且,整個在個人看來,整個緋紅女巫和幻視的愛情故事,大體上其實就是為了「無限戰爭」而服務的。
因此,如此算下來,其實你會發現,從緋紅女巫的起源到成長,其實真正意義上給予緋紅女巫的資源算不上多,而在這種有限的劇情資源基礎上,現如今的緋紅女巫能夠展現出這樣的成績,其實也是一個比較說得過去的答卷。
緋紅女巫角色真正成長的時期還在「衍生劇」中!
就像咱們前面說的那樣,但論緋紅女巫的愛情設定,完全可以單獨拿出來製作出1-2部電影篇幅的內容,顯然,或許是漫威看到了這其中的具備開發價值的內容,為此,這才擁有了後續將會上線的《旺達幻視》。
對於這部衍生劇來說,從劇情上大體上以緋紅女巫和幻視的愛情為基礎,開始讓緋紅女巫這一角色「慢」下來,利用劇情形式的推進,來不斷展現緋紅女巫內心深處的角色維度。
同時,再藉助緋紅女巫在劇情上的開發,關聯到後續的漫威電影宇宙的《奇異博士2》中。
單論這一點其實算是「一箭雙鵰」的操作!
而從角色角度上來說,衍生劇形式的「旺達幻視」能夠讓緋紅女巫在觀眾面前「成長」的更為完整,這一點一定程度上是其他很多漫威電影角色所沒有辦法具備的。
同時,結合漫威官方此前在採訪中,針對緋紅女巫這一角色所表露出來的設定「她還未成長到巔峰時期」的態度來說,未來的緋紅女巫在不論是在衍生劇宇宙還是漫威電影宇宙中,都是大有可期的!
所以,你要說「緋紅女巫」是敗筆,其實很大程度上是不合適的。
當然,對於一部分粉絲來說,緋紅女巫相比較漫威原版的設定來說的確算是「敗筆」,這是因為對比漫威漫畫中的緋紅女巫來說,電影版本的緋紅女巫有2個方面的「缺失」——
【1】大事件劇情量級上無法比擬!
看過一定程度上緋紅女巫在漫威漫畫中的劇情支線的粉絲都會清楚,在漫威漫畫中,緋紅女巫基本上是一個「大事件」的代名詞,從《M皇室》到《復仇者vsX戰警》再到《復仇者解散》等等一系列的劇情設定,儼然,緋紅女巫每次一上線就意味著漫威要搞大事件了。
但是,對比電影宇宙來說:
先不說在能力上將緋紅女巫的「混沌之力」剔除,更是讓這樣一個一出手就是大事件量級的角色,成為了一名「普通」的復仇者二線角色,屬實有些「浪費」或者是「敗筆」的嫌疑。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這種在角色劇情上的前後差異。
但是對於緋紅女巫來說,在電影宇宙的框架之下,無法做到漫畫量級的角色展現,其實是一個必然的事情,這對於任何一個漫威角色來說,其實都是一樣的。
典型的,我們說對於鋼鐵俠這樣的角色來說,在漫威漫畫和漫威電影前後的劇情資源差距,難道就不存在嗎?
回答顯然是否定的!
因此,單純的從漫畫中緋紅女巫的展現力度就否定電影宇宙中的緋紅女巫其實是不合適的,畢竟,漫威電影宇宙是一個持續性的整體,而不是但一槍換一個地方的單體劇情宇宙設定。
【2】角色量級上漫畫要比電影高很多!
對於這一個電影版本緋紅女巫相對於漫畫版本的「缺失」,其實很大程度上還是漫威電影宇宙本身定位的緣故。
因為,本身漫威用了3個階段,將近11年的時間才鋪墊了一個「無限傳奇」大事件,要想在這一過程中再塑造一個以緋紅女巫為主的輔助大事件,其實是有些本末倒置的嫌疑的。
而且,但凡這麼做了,所花費的時間和劇情資源鋪墊將會更多,不划算。
同時——
針對於緋紅女巫來說,漫威之後藉助「衍生劇」的形式,準備進一步強化緋紅女巫這一角色的情感、能力和劇情等多維度的「深度」,其實也是一個間接的「開發」,因此,某種意義上來說緋紅女巫更為高光的時期,應在是「終局之戰」之後。
換句話說——
緋紅女巫還處在一個成長期罷了,所以,對於一個還未完全展開的角色來說,就用「敗筆」來下結論其實是非常不負責任的。
這就好像,我們此前看到的「洛基」,就是一個簡單的亦正亦邪外加有些逗比的角色形象,但是在《洛基》之後,誰又能保證不會看到一個不一樣,或者是性格更全面的洛基呢?
顯然,緋紅女巫和洛基在這一點上都是一樣的,所以,未到最後,誰也不要過早下結論。
更多精彩漫威電影情報、漫威美劇推薦、漫威吐槽,請關注漫威電影情報局
文本圖片源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