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附中,誰與爭鋒,這是清華附中男籃的口號。2007年至今,他們實現中國高中籃球聯賽14年13冠的成績,全國高中籃球霸主的稱號當之無愧。
8月30日晚,2019-2020賽季中國高中籃球聯賽在陝西西安落下大幕,在最終的男子決賽中,清華附中男籃以70比55擊敗湖南地質中學男籃,奪得隊史第13個中國高中籃球聯賽冠軍,繼2007年至2016年斬獲10連冠後,再度實現3連冠。
最近十幾年,清華附中男籃確實在全國賽場幾乎無人能敵,也先後培養出鍾誠、劉航初、郭凱、王少傑等CBA球星。全國廣攬人才,陣中隊員天賦異稟,是外界對這支高中籃球霸主球隊的傳統印象,不過,這樣的理解與他們本身體教結合的培養模式有一定的偏差。
清華附中男籃領隊、馬約翰班老師陳廣在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透露,不少隊員剛入學時並非才華橫溢,他們也是按部就班抓訓練、抓作風,從初中到高中,一步步將隊員培養成高中賽場上的球星,輸送到CUBA賽場,甚至未來成為職業球員。全國高中籃球霸主並非一朝一夕成就,如今聚光燈下的球星也曾有過埋頭苦練的平凡時期。
清華附中男籃奪得隊史第13冠。圖/中國高中籃球聯賽組委會
備戰斷斷續續
仍實現14年13冠
中國高中籃球聯賽,暨如今廣為人知的「耐高」,是一年一度中國校園籃球的盛事。按照慣例,都是在每年三四月舉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的分區賽、全國總決賽推遲至8月,清華附中男籃等球隊的備戰也受到影響。
4月15日起,清華附中男籃的部分隊員開始返校,先後接受核酸檢測、隔離和觀察,歷經21天才初步集結。當時的訓練受到一定限制,隊員們只能在操場上跑圈,做一些簡單的腰腹鍛鍊,直至5月15日才入館訓練,後來再次受疫情影響,隊伍的訓練再度中斷。
而自5月中旬初步集結開始,隊伍人員一直不齊整。羅浩源、石奎、張陳治鋒3名隊員被徵召至U17和U18國青男籃,多名高三隊員既要參加高校的高水平運動員單招測試,還要兼顧高考的文化課學習。
陳廣用「支離破碎」形容球隊的備戰期,「直到高考結束後,7月11日左右,大名單的12名隊員才全部集結完畢,13日正式系統化合練,然後8月初出發打北區賽。」
整個冬訓期間,全隊一直按照3月份的賽期儲備體能、調整陣容、演練技戰術,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球隊的所有計劃,也讓隊員們無所適從,但經過教練組、球隊工作人員的疏導,隊員們還是及時調整好心態、狀態,最終拼下冠軍。
尤其是半決賽對陣老對手浙江回浦中學男籃,清華附中男籃做足了困難準備,前者是2017年全國總冠軍,正是他們終結了清華附中男籃的十連冠。再度在全國賽場遭遇,比賽過程出乎所有人意料,清華附中48分大勝回浦中學。
決賽面對黑馬球隊湖南地質中學男籃,清華附中男籃不敢有絲毫鬆懈,最終問鼎中國高中籃球聯賽,「就結果來說,我們還是比較滿意的,雖然過程充滿了坎坷,但與球隊的預期相比,相對順利一些。」
楊曦皓今年畢業後被清華大學錄取。圖/中國高中籃球聯賽組委會
7人升入大學
不擔心人才斷檔
不同於職業球隊和各自的梯隊,每個賽季結束後,高中球隊都要面臨告別和換血,清華附中也不例外。
幫助清華附中男籃奪得隊史第13個冠軍後,隊中7名隊員正式畢業、升入大學。其中,楊曦皓、羅浩源兩名隊員分別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鄭浩楠和王禹丁升入太原理工大學,蔡昕辰、全俊達、李歐文分別前往北京化工大學、天津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報到。
在2019-2020賽季中國高中籃球聯賽球員榜上,楊曦皓以場均12.3分、11.6個籃板、2.9次蓋帽,綜合數據排名榜首。以楊曦皓為代表的高三隊員是這支清華附中男籃的絕對主力,2017年,清華附中男籃十連冠被終結,正是這批隊員率隊再度實現三連冠。
「丟了冠軍之後,這是我們重點培養的一批孩子,今年又是他們三年來最成熟、最穩定的時期。」陳廣親眼見證了這批孩子的成長,面臨離別時自然十分不舍,「高中球隊就是這樣,我們要送走一批批孩子,然後新的孩子頂上,每年都會面臨同樣的問題。」
躺在榮譽簿上固步自封,向來不是清華附中男籃的風格。國內高中賽場的競爭形勢一年比一年激烈,清華附中男籃要想維護高中籃球霸主的榮譽,應對愈發殘酷的競爭,繼續取得好成績,必須比其他球隊付出更多,更快地更新換代。
比賽有比賽的周期,球隊的人員儲備也有周期,清華附中男籃隊內一般是兩年一個小梯隊,每年的高二、高三隊員是球隊主心骨,然後周而復始,不斷有新人擔起重任,「我們這邊人員儲備還可以,不會出現斷檔。」
身高2.12米的中鋒張陳治鋒是本賽季中國高中籃球聯賽的決賽MVP,他在決賽砍下12分、15個籃板,幫助球隊奪冠,今年年初,張陳治鋒還入選了U18國青男籃,石奎、偰李永煒也入選過各自年齡段的國字號隊伍,他們下賽季都將繼續代表清華附中男籃出戰各項賽事。
決賽MVP張陳治鋒將繼續身披清華附中戰袍。圖/中國高中籃球聯賽組委會
堅持體教結合
為國家培養人才
清華附中男籃的主教練是張濤,前八一男籃、奧神男籃隊員,也曾入選過中國男籃,2004年來到清華附中任教,清華附中男籃能在14年內取得13冠,離不開張濤十幾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也和清華附中體教結合的成熟模式息息相關。
清華附中馬約翰體育特長班創辦於1986年,招生對象是有體育特長、有培養前途的中學生,創辦至今,培養出何姿、施廷懋、周呂鑫、李翔宇、王宇等明星運動員,在籃球項目上,先後走出馮甜、鍾誠、劉航初、郭凱、王少傑等CBA球員,其中郭凱、王少傑分別是2016年、2019年CBA選秀狀元。
身為馬約翰班的老師,陳廣提到創立這種模式的初衷和原動力,「我們希望通過體教結合,為國家培養高水平人才,而不只是為了清華附中這所學校。」
與職業梯隊的訓練模式有所不同,清華附中男籃的隊員要兼顧學習,訓練時間和強度非常有限。與此同時,教練組並不會對隊員拔苗助長,為了追求競技體育成績而過度訓練,「初中時候就是打基礎,為高中球隊『造血』,所以我們初中隊的成績不是很好。高中再按部就班地練,進而為大學校園、各級別國字號隊伍輸送人才。」
以郭凱、王少傑為例,大部分清華附中男籃的隊員畢業後進入大學深造,徵戰CUBA賽場後,少數隊員再通過CBA選秀登陸職業聯賽,也有部分隊員選擇前往海外鍛鍊,或者高中畢業後直接進入職業球隊。
在陳廣看來,清華附中男籃只是一個平臺,讓孩子們自由選擇各自的籃球道路,「如果這個人才是中國籃球急需的人才,我們不會把孩子束縛在校園。是高中畢業後就走職業道路,還是先上大學再打職業,抑或到海外打球,我們會和孩子、家長協商,給他們公正、客觀、合理化的建議,尊重孩子和家長的選擇。」
新京報記者 徐邦印
編輯 王希翀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