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福建省安溪恆興中學:高效課堂培育人才 特色教育奠基幸福
千年激蕩的藍溪河畔、龍湖之濱,坐落著一所非營利性民辦中學——安溪恆興中學。這所學校始建於2002年,是廈門恆興集團公司董事長柯希平先生投資兩億多元一手興辦,佔地面積120畝,布局合理,功能齊全,設施完善。學校現有專任教師205人,高中、初中學生總數共計3400多人。
建校之初,恆興中學就認識到「特色」對一所學校的重要性。特色是學校發揮優勢、開拓創新的有效載體,也是學校得以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更是一所學校走向成熟的標誌;是現代教育必備的競爭力,更是全方位提高學校辦學效益的主體工程之一。在「一切為了學生的終身幸福奠基」辦學理念指導下,學校創新性提出了「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特色發展思路,確立了「全面發展、能說會寫」的辦學特色,並通過「鍛鍊一副好口才」「會寫一手好文章」「寫好一手中國字」的「三個一」幸福奠基工程建設,助力培養個性化、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全面發展、能說會寫」特色人才。
特色「三個一」為幸福奠基
「鍛鍊一副好口才」:該幸福奠基工程面向全體學生,通過早讀3分鐘演講等途徑,鍛鍊學生口才。每學期組織一次「鍛鍊一副好口才」的動員講話,要求每班每天早讀開展主題鮮明的3分鐘演講,並成立演講協會,組織開展課外興趣小組活動,開設演講專題講座,編印《演講與口才》校本教材。
多年來,學校成功組織各種主題鮮明的演講辯論比賽,組織學生參加校、縣、市各級各類演講、誦讀比賽,師生獲獎達100多人次。不僅促進了學生的學習,而且培養了學生心理素質和口頭表達能力,也對學生進行了責任教育、感恩教育、勵志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提高了學生的核心素養。
「寫好一手中國字」:該幸福奠基工程面向全體學生,為培養學生書法興趣,弘揚傳統文化,讓每一個學生寫好漢字,學校採取「課內夯實基礎,課外拓展提升」的策略,實行硬筆與毛筆、篆刻兼修,實用與審美相輔;加強技能訓練,提高文化素養;遵循書寫規範,關注個性體驗。學校組織編寫《實用硬筆書法教程》校本教材,每年在高一、初一基礎年段開設書法課,全校每天用10分鐘進行「書寫天天練」,每班設立「規範字」評估小組,對學生的書寫進行等級評定,定期展示優秀作品,進行書法過關驗收,頒發《學生書法藝術素質測評等級證書》,編印《恆興書法》刊物等,建立書法協會,邀請陳敦三、樊中嶽、張鳳民等書法大師開設書法專題講座,通過這些舉措夯實課內書法基礎。
課外,學校還開展書法、篆刻興趣小組活動,開設書法專題講座,「規範字」評估組培訓,利用社會資源開展「書法筆會」,舉辦師生書法成果展覽;組織師生春節下鄉免費寫春聯送春聯,與書法教育薄弱校掛鈎,開展書法教育輻射。每年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書法比賽,給學生提供磨礪和展示平臺。學生參加比賽榮獲省級及以上獎勵10多人次、市級50多人次、縣級120多人次。
「會寫一手好文章」:學校常年有計劃、有專題地開設文學講座,每年投入資金作為「會寫一手好文章」幸福奠基工程的專項活動經費,為文學社的發展壯大提供了有力的物質支撐。先後編寫了《話題作文寫作指導》《進取文學》等十多本校本教材。不斷發展文學社成員,壯大文學隊伍,歷屆社員已達到4000多人。組織學生作文月月賽,走出校門進行文學採風,創辦《進取》社刊,為學生提供發表作品平臺。有不少學生在國家級別、省級、市級作文比賽中摘金奪銀。文學社先後榮獲全國「創新作文核心文學社」、全國優秀文學社金獎等榮譽。
特色教育的有效開展,既形成了學校「全面發展、能說會寫」的鮮明特色,又助力教育質量的提升,為學生的終身幸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學校的特色打造贏得了教育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讚譽,被評為「福建省民辦中小學校辦學特色示範學校」。
創新課堂推進可持續發展
「課改」是恆興中學另一發展重點。為了把學校做強做久,在認真分析、審視辦學歷程的基礎上,學校從2009年以來就踏上教改的探索之路,努力提高辦學質量,力爭滿足社會對優質教育的需求。2017年,憑藉申報「省級義務教育教改」的契機,學校加快教改的步伐,進一步推進高效課堂改革往縱深發展。
「先學後導,精講巧練」「先知後研,精講巧變」,是學校高效課堂的教學新模式。新模式可借鑑、可示範。新模式涵蓋新課程理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學習金字塔理論和自主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合作學習能力、拓展遷移能力等的培養,並且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成長了學生、成就了教師、成功了學校。
改之有變,是學校課改建設的突出亮點。通過教改打造高效課堂新模式,師生的精神面貌改變了;教師的教法改變了,由灌變成導;教師的角色改變了,由主體變主導;學生的學法改變了,由被動變主動;課堂氛圍改變了,由死氣沉沉課堂變成專注度、思維度、參與度和有效度高的課堂;學生的學業成績改變了,享受學業成功帶來的幸福;教師的教學成績改變了,享受事業成功帶來的喜悅;學校的教學質量改變了,促進了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博採眾長 引領觀念轉變
為了使項目建設少走彎路,讓實踐工作離目標更近,學校密切關注全國教改形勢,關注洋思中學等全國教改成功學校,積極尋找打造高效課堂樣本校。學校先後組織校級領導、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任課教師到洋思中學跟班學習,力求了解名校的教學模式和高效課堂,最終決定把洋思經驗作為學校教改創造性仿造的樣本,並陸續出臺了《恆興中學推行洋思經驗打造高效課堂的實施方案》《恆興中學全面推進高效課堂的實施方案》《恆興中學「省義務教育教改示範性建設學校」項目實施方案》,使打造高效課堂項目建設有了更清晰明確的路線圖、時間表。
此外,為了讓全體教師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武裝頭腦,走進打造高效課堂的新天地,學校強化了教師的讀書學習,推動教師的思想觀念轉變。
通過組織觀看洋思中學課堂實錄、全國教師賽課視頻等名師高效課堂錄像,讀高效課堂相關書籍以及學校編印的《教研通訊》、學習網上刊登的打造高效課堂的信息、經驗,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學校每年暑假常態化組織全體教師參加校本培訓,舉辦教育教改論壇,並請劉金玉、劉亞平等專家開設「高效課堂」「高效課堂學習小組構建」專題講座,讓教師與專家零距離接觸。為感受全國打造高效課堂的脈動,讓教師「走出去」,分批到洋思中學、青島二中等名校跟班學習、參觀考察,並派出大批教師參加省、市、縣的各種培訓等。
通過取經學習、博採眾長,積極實踐「教學是為學生的發展而設計,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課堂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等課改新理念,為學校項目建設掃清固化的思想障礙。
搭建平臺 融合助推改變
課堂是實施項目建設的基本途徑,是教師進行過程參與、實現專業化發展的重要渠道。首先,學校從教師成長的「著力點」——教學從創造性模仿開始,啟動了「一逼二引三過關」創造性模仿工程:「一逼」是面向全縣舉辦教學開放周,逼著全體教師先創造性仿造「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授課,讓兄弟學校的教師用《恆興中學課堂高效課堂評估標準》對課堂教學量化評分,在教師大會統計公布評分結果,逼著教師去改革。「二引」即抓好專項磨課的引領,先研磨學習目標如何寫,自學指導的問題如何設置,哪些教法應該提倡、拋棄和改進,再研磨授新課、複習課、練習課、試卷講評課等課型,組織觀看優秀教師的典型課例,每周教研活動開設展示課、示範課,課後分析研究各種課型的教學技能要求、特點、效果。開展教師「講題」「說課」「審題」等比賽。通過對不同課型教案設計、實踐、分析、評價和整改,提升教師打造高效課堂的專業技能學習。「三過關」即開展高效課堂過關。出臺《關於全面推進高效課堂過關實施方案》,成立過關評估小組,過關實行自願報名隨機驗收,獎勵過關優秀教師,約談沒有過關教師,幫助查找問題,提出整改時限。並開設了「高效課堂常見誤區和矯正策略」的專題講座。
此外,學校在項目建設中實施了五個融合。一是打造高效課堂與信息技術融合,提升課堂的效度;二是打造高效課堂與校園文化建設融合,營造項目推進氛圍;三是打造高效課堂與辦學特色融合,通過「三個一」幸福奠基工程,培養學生「能說會寫」的特質,提升了學生課堂的表達能力;四是打造高效課堂與教師工作評價、評優、評先相融合,點燃了教師改革激情;五是打造高效課堂與學校辦學理念的融合,實施項目建設目的就是為學生的終身幸福奠基。通過五個融合,形成合力,項目推進改變了課堂,課堂改變了,教學質量就提升了,也就突破了教育瓶頸,教改之路越走越寬。
碩果纍纍 輻射引領周邊
學校的課堂改革取得了不少成果。初步形成了可借鑑、可推廣的高效課堂新模式,同時師資隊伍素質顯著提升。這既有利於學生的成才和教師的專業成長,也有利於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助力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學校基礎年段在參加全縣統考中教學成績位居全縣首位,中考成績已連續多年位居全縣首位,2018年中考成績位居泉州市第六位,連續多年榮獲「安溪縣初中教育質量評估先進學校」。
恆興中學的教師們採用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上課,在公開課以及學科教學技能比賽中廣受好評,屢屢獲獎,贏得了兄弟學校與主管部門的高度肯定和讚譽。
在此基礎上,學校充分發揮輻射作用,通過教學開放周、校際教研活動,與龍門中學結對幫扶,教研組開展送教下鄉,龍涓中學部分教師到校跟班學習,承辦安溪縣初中壯腰現場會,讓沼濤中學教師到校觀摩聽課……學校項目建設的輻射作用初顯,逐步帶動了兄弟學校共同聚焦高效課堂建設。學校還積極推動項目建設宣傳引領,通過《學習報》《書法報》《泉州晚報》等媒體進行宣傳,並在泉州市初中教育工作會上作了題為《揚起教改風帆,駛向高效彼岸》的經驗分享。
再揚風帆,啟航向前。恆興中學的特色教育和高效課堂建設已初具特色,未來,學校將繼續追求新的突破,為社會培養更多全面發展的可造之材。
(李育民 邱恆毅 王曉賢 魏玉發)(李育民 邱恆毅 王曉賢 魏玉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