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隕石彗星橫衝直撞,為什麼行星恆星仍然有規律的運動?

2020-12-15 任哥論道

小夥伴們,關於這個問題,應該說是很好接受的問題。

首先,我們要知道隕石,彗星來自哪裡?然後我們來衡量一下質量比。再有,用行星的運行規律反推可能性。我想這個問題就很容易理解了。

一.隕石,彗星來自哪裡?

隕石一般來自於小行星帶,這個小行星帶位於火星與木星軌道間的密集分布區域。

當然也有些小隕石來自於火星。你可能要問,怎麼會來自於火星呢?是不是弄錯了?沒錯,就是來自於火星,原因是,火星在很久以前,位於聖安東尼奧的西南研究所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火星很可能在其歷史早期就被小型原行星撞擊過。

根據SwRI的一份聲明,這些很久以前的大碰撞將「親鐵」元素引入了這顆紅色行星,而這些元素反過來又影響了這顆行星形成的速度。

被撞擊後,火星的殘碎片一直在小行星帶上運轉,由於地球,太陽,火星等位置而相對不同,有些從火星上被撞擊的殘片被地球捕獲,就形成了隕石。

彗星的來源比較神秘,不過科學家們還是找到了一些蜘蛛馬跡。

彗星分兩種:周期的彗星和非周期彗星,不同周期彗星的周期不定,有的幾年回歸一次,有的幾十年回歸一次,有的上百年和上千年回歸一次。

1950年,丹麥天文學家詹·漢德瑞克·奧特指出:當太陽系形成時,由於它的中心產生的引力,不能充分束縛它最外部大量的宇宙塵埃和氣體星雲等原始物質,因此這些物質並沒有形成整個聚合過程中產物的一部分。上述物質都處於原始位置,並因受到的壓迫比較小而形成大約l000億塊的冰態物質。這種雲系儘管離各行星系很遠,但仍受太陽吸引力的控制,人們稱它為「奧特雲」。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見過這些雲系,不過至今,這僅僅只是對彗星現在存在原因的一種解釋。

二.小行星及彗星的質量相對來說不大

從小行星的形成,到彗星的形成過程中,都是在45億年前太陽系形成過程中沒有完全被捕獲的小型天體。它們在小行星帶或在太陽系的邊緣遊蕩。經過45億年的漫長時間,由於有些小行星的軌道或彗星的軌道受撞擊,引力等因素的影響下,發生了改變。它們或被木星,月球,火星也包括地球的引力捕獲,在這樣就形成了隕石等外來天體。

1994年彗星在撞擊木星事件就是最好的例正。

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在1994717撞擊木星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直接觀測到太陽系內的天體相撞事件

1994年7月,全世界人民都親眼目睹了一次天體毀滅撞擊事件。被分裂成21顆碎片的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以迅雷不及掩耳,毀天滅地之勢,連續撞向運行中的巨大行星——木星。這次的撞擊力度達到了十幾兆億噸TNT炸藥當量,其中最大的一顆彗星碎片的撞擊力度相當於6萬億噸TNT炸藥爆炸相當(其當量相當於全球核武器儲備總合的750倍),它對木星撞擊後所造成的疤痕達到數萬公裡,比地球直徑還要長。

由於木星的表面是濃稠的大氣層,所以這次撞擊沒有產生環形山,相反,彗星碎片對木星表面緻密的大氣層撞擊,使的木星的大氣層氣體大量的被噴射出來,在木星表面留下了一連串的噴發口,撞擊後留下的痕跡像烏雲一般,每片的撞擊面積大小就和地球一樣大,其中最大的一顆彗星碎片撞擊木星後留下的撞擊痕跡比地球還要大。

三.小型行星及彗星以卵擊石

經過45億年的洗禮,八大行星質量已成規模,小型行星及彗星的撞擊幾乎是以卵擊石。

從1994年的彗星撞擊木星事件上來看,雖然撞擊力度相當大,但是絲毫沒有撼動木星的軌道。

每年有數以千計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形成隕石,同樣也是對地球沒有造成任何傷害。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只有金星自西向東自傳。有科學家稱,金星之所以與其它行星自轉方向不同,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在45億年前太陽系形成的時候,金星是個外來者,它誤闖了太陽系,結果被太陽的強大引力捕獲到了。否則,無法解釋這種怪異的現象。

小結:綜上所述,由於八大行星在太陽的強大的引力下,個行其位,更主要的是,八大行星已經形成規模,小行星及彗星的質量不足以抗衡強大的八大行星。因此,行星,恆星保持原有的運動規律就順理成章了。

相關焦點

  • 宇宙中所有的恆星、行星、衛星,為何都是圓球體?這裡告訴你原因
    荒誕的地平說,至今還有人相信航天技術不僅讓我們看清了地球的全貌,也看清了宇宙其他星球的全貌,比如月球、木星、火星、太陽.....後來科學家經過總結,把宇宙中存在的天體從小到大歸為這幾類:隕石、小行星、彗星、衛星、行星、恆星、星系,如果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這些天體類別存在一個很有趣的規律,那就是比較小的天體,比如隕石、小行星
  • 宇宙中的恆星有五彩斑斕的顏色,為什麼太陽看起來偏偏是黃色的?
    據目前的科研資料可知,宇宙中星球的種類包括了行星、恆星、彗星以及矮行星和中子星5大種類,而這5大種類中最為奇特應該就是那些真正自帶光芒的恆星了。相信看過關於描寫浩瀚宇宙知識紀錄片的朋友們都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那就是宇宙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星系。
  • 行星的體積可以超越恆星,但它的質量卻是有上限的
    黑洞、中子星、恆星、行星、彗星、小行星、衛星等等這些都是宇宙中以不同形式存在的天體,而在諸多天體之中,我們最為熟悉的就是恆星與行星了,因為在太陽系中就能找到一顆奪目的恆星與數顆行星。當然,小行星、衛星等天體也是存在於太陽系之中的,不過普通人卻很少關注它們。
  • 宇宙中有多少顆行星
    當我還是個男孩的時候,我能說出來的行星就只是我們太陽系中的天體。其中包括我們最熟悉的四顆巖石行星、四顆氣態巨行星,以及一些衛星、小行星、彗星和柯伊伯帶的天體(柯伊伯帶天體只包括當時的行星冥王星和它最大的衛星卡戎)。
  • 為什麼宇宙中的星系運動狀態都是旋轉?轉向何方呢?
    為什麼宇宙中的星系運動狀態都是旋轉?轉向何方呢?在宇宙中,所有天體進行運動所受的束縛力主要就是中心天體的萬有引力,行星之間的引力以及攝動力對於穩定的星系不會造成太大影響,從萬有引力的公式可以看出,天體受到的引力與它離另一個天體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也就是說無論在什麼方向上,只要距離相同,天體所受的引力大小是相同的,方向永遠指向力的來源。
  • 宇宙中有多少行星?
    圖源:NASA克卜勒望遠鏡只尋找足夠大、環繞軌道距離恆星足夠近、並且碰巧處於我們視線所在的直線上的行星。在銀河系中至少有一兩千億顆行星,況且這還只是下限。如果真的要估算行星的數量,你會得到一個至少擴大一個(如果你還要推斷行星系外層行星的數量,那就更可能是兩個)數量級的結果:在我們這一個星系中就有接近十萬億!
  • 行星被點燃就能成為恆星嗎?不能,恆星的光亮和一般燃燒完全不同
    在宇宙的尺度上,物質以天體的形式存在著。宇宙間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天體,有強大的黑洞、神秘的中子星、發光發亮的恆星、圍繞恆星運行的行星,還有衛星、小行星、彗星等等。在諸多的天體中,恆星、行星以及衛星是我們最為熟悉的,因為我們自己就生活在地球這樣一顆行星之上,白日,我們能夠看到一顆恆星太陽,到了夜晚便可以看到地球的衛星,月球。在這三種天體之中,能夠發光發熱的就只有恆星了,正是因為有了太陽的光和熱,地球才能夠孕育生命。
  • 宇宙環境那麼危險,為什麼只有太陽系這麼安全?
    晚上的夜空很平靜,我們看到的夜空其實就是宇宙的一部分,我們看起來平靜的宇宙其實危險重重,那麼宇宙究竟有多危險呢?首先在宇宙中到處充斥著高能射線,比如伽馬射線,這些高能射線來源於恆星爆發、黑洞吞噬、中子星頻閃等,對於非生命來說,這些射線沒有什麼危害,但是對於地球上的生命來說,簡直就是煉獄。
  • 1994年地球逃過了彗星撞擊,科學家:要對木星說聲謝謝!
    文/仗劍走天涯1994年地球逃過了彗星撞擊,科學家:要對木星說聲謝謝!在浩瀚的宇宙當中,隱藏著無數的星球星體,地球不過只是其中之一,甚至對於在太陽系當中也只是一個普通的星球而已,唯一特殊的就是地球上存在的生命。
  • 宇宙中的「棄嬰」:既不是行星,也不是恆星,不會放光,何其孤獨
    宇宙中的「棄嬰」:既不是行星,也不是恆星,不會放光,何其孤獨星協來自宇宙的禮物宇宙中除了有行星和恆星這種家喻戶曉的星體,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氣態天體,被稱為宇宙中的「棄嬰」,質量在行星與恆星之間,他就是「褐矮星」!
  • 宇宙萬物皆有生死,大自然為何會有如此規律?專家給出了科學解釋
    我們人類生活在一個龐大的宇宙當中,宇宙到底有多大呢?它的直徑高達930億光年,在這930億光年的空間裡面包含無數的物質,這些物質包括有星系、恆星、行星、隕石、生命、植物、原子、分子、電子……這些物質都在宇宙中「井然有序」的存在著。
  • 行星能夠比恆星大嗎?在浩瀚的宇宙空間中,任何事都有可能存在
    138億年前,一個奇點發生了大爆炸,於是宇宙誕生了。誕生後的宇宙逐漸形成了時空,空間以及各種基本物質。這些基本物質在引力的作用下不斷演化,凝聚才有了現在豐富多彩的宇宙世界。浩瀚的宇宙有很多種天體,其中恆星和行星是最為常見的兩種天體。
  • 3 宇宙中的地球
    【基礎回顧】 1.天體和天體系統  宇宙是由星雲、恆星、行星、衛星、流星體、彗星等天體組成的。  宇宙中的天體都在運動著,它們相互吸引、相互繞轉,形成如下所示的天體系統。 2.八大行星的分類及運動特徵  八大行星繞日公轉的運動特徵:共面性、同向性、近圓性。
  • 宇宙中大的恆星有多大?他的大小是地球的1.倍,是太陽的倍
    我們都知道,宇宙是非常巨大的,宇宙的確切大小還沒有弄清楚,我們只能推測一下。人類能觀測到的宇宙直徑是930億。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宇宙只有這麼大,這個大小只是人類能觀察到的範圍,畢竟人類的技術仍然非常有限,不足以探索整個宇宙。
  • 你有多幸運?你的存在也許是宇宙中最大的奇蹟
    有科學家這樣比喻,宇宙中產生地球中這樣的生命就好比把一塊手錶拆成幾百個零件,然後把它們扔到海洋中,依靠海水的潮汐流動讓這些零件重新組成一塊手錶。這是什麼樣的概率?產生生命的條件到底有多麼苛刻?2.恆星宜居帶地球上的生命都屬於碳基生命,而我們碳基生命必須依賴於液態水才能生存。雖然水的成分氫和氧在宇宙中大量存在著,但是我們平時生活中隨處可得的液態水實際上非常稀有。這意味著必須和恆星保持一個微妙的距離,近一點水就會被蒸發,遠一點就會被冰凍。
  • 宇宙引力是怎麼回事,行星個頭比恆星大300倍,還得繞恆星旋轉
    審核:小文引言:宇宙起源於一個奇點的大爆炸,經過上百萬億年的膨脹之後,目前宇宙膨脹的範圍已經遠遠超過了人類可以接觸的能力了。然而在宇宙無數個星系中,似乎所有的恆星都要比它的行星要大。事實真的是如此嗎?這又是為什麼呢?
  • 最大的恆星是誰,最重的恆星又是誰?宇宙中還有比它們更大的天體
    太陽系八大行星中最大的傢伙是木星,它的體積是地球的1300倍,作為一顆氣態行星,它的密度較低,質量是地球的318倍。儘管如此,把木星除去,將太陽系七大行星加在一起的質量總和還不足木星質量的一半。木星很大,可再大也只是一顆行星,與太陽系中唯一的恆星太陽相比,它不值一提。
  • 宇宙中最大的恆星能有多大?
    但是隨著隨著人類進入科技發展的時候,有了快速的交通工具,突然感覺地球變小了。    身處地球之上,你永遠無法感受地球有多大,但是當人類走出地球之後,站在宇宙中看地球,才知道宇宙的浩瀚,地球連塵埃都算不上。太陽系比地球大的行星有木星和土星,太陽系外更是有無數的行星比地球大很多,有很多的超級地球。
  • 宇宙中會有十個「太陽」的星球嗎?
    作為太陽系中唯一的恆星,太陽是我們的中心天體,它的質量遠大於其他天體,它那強大的引力迫使各大行星都會以太陽為中心,繞其旋轉。在我國神話傳說中,天上曾經有十個太陽,后羿用弓箭射下了其中九個,所以天上只剩一個太陽。現在我們知道,后羿射日只是一種傳說,太陽系中本來就只有一個太陽,人類的弓箭不可能擊毀恆星。
  • 另一個恆星系統的第九行星
    在與《今日宇宙》的郵件交流中,卡拉斯透露了更多關於HD 106906 b有趣的背景故事:有間接證據表明恆星周圍存在塵埃盤,類似於太陽系中的小行星帶和柯伊伯帶。2004年7月24日為了進一步研究,天文學家利用哈勃望遠鏡對這個系統進行了第一次觀測。當時,科學家並不知道這個恆星系統的中心實際上是雙星系統,也不知道視野中的一顆背景星其實是一顆系外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