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常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20-12-15 常州人民政府網

 

2019年,全市上下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以「種好幸福樹、建好明星城」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抓手和奮鬥指向,全市經濟社會運行平穩,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一、綜合經濟

經濟運行保持平穩。經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7400.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6.8%,增速居全省第三。分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57億元,下降2%;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529.2億元,增長8.4%;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714.7億元,增長5.8%。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調整為2.1∶47.7∶50.2。全市按常住人口計算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156390元,按平均匯率折算達22670美元。民營經濟完成增加值4822.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7.1%,增幅高出全市平均水平0.3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7.6%,拉動經濟增長4.6個百分點。

財政收入平穩增長。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90億元,增長5.3%,增幅高於全省平均3.3個百分點,居全省第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501.6億元,增長2.5%,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85%,稅收佔比全省第三。其中,增值稅220.9億元,增長1.4%;企業所得稅80.4億元,下降0.9%;個人所得稅23.4億元,下降29.7%;契稅57.2億元,增長44.3%。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53.7億元,增長9.9%。民生領域支出增長較快,節能環保支出27.2億元,增長54.6%;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82.0億元,增長22.1%。

二、農業與農村經濟

農業經濟保持平穩。全年農林牧漁業完成現價總產值265.8億元,按可比價比上年下降1.9%。其中農業產值144.9億元,下降3.6%;林業產值1.9億元,增長13.6%;牧業產值17.4億元,下降5.4%;漁業產值77.4億元,增長0.1%;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4.2億元,增長5.3%。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43.5萬畝,比上年減少20.8萬畝,下降12.7%;糧食總產69.6萬噸,下降11%。糧食畝產484.9公斤,比上年增加9.1公斤,較全省平均水平高25.8公斤,畝產水平位列全省第四;其中水稻畝產627.5公斤,比上年增加3.9公斤,較全省平均高29.4公斤。

現代農業高效發展。農業現代化不斷推進,圓滿創成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是全省唯一獲此殊榮的設區市。創成省級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4個,十大農產品知名品牌和5個農產品特色品牌影響力日增,長蕩湖大閘蟹、溧陽青蝦兩個品牌入圍首批中國農業品牌目錄2019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目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紮實推進,全市高標準農田面積佔耕地面積比重67.7%、高效設施農業面積比重23.7%、高效設施漁業面積比重39.4%;美麗牧場加快建設,建成行業領先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中心和處理體系,建成精美小菜園300多個;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均達到96.8%。

三、工業和建築業

工業經濟穩中提質。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計算增長9.1%,增速列蘇南第一、全省第二。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9.6%,七大行業產值五增二降,建材、生物醫藥、機械、冶金、電子行業產值分別同比增長23.2%、14%、12.8%、11%、5.6%,紡織服裝和化工行業分別下降6.7%和0.9%。企業效益穩步增長,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8.5%,增速位列蘇南第一、全省第三。常州智能製造裝備產業集群入選首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工業強基工程項目累計16個、國家製造業單項冠軍累計12個,數量均居全省第一。

十大產業鏈穩步發展。全年十大產業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增長9.5%,對工業產值增長的貢獻率為43.2%,佔工業產值的比重為43.4%,提升1.4個百分點。其中新能源產業鏈增長23.4%、新能源汽車及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鏈增長18.9%、智能電網產業鏈增長14.2%、新醫藥及生物技術產業鏈增長13.9%。

建築業產值較快增長。全年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906.8億元,增長18.6%,其中建築工程產值1586.9億元,增長22.2%。房屋施工面積12458.8萬平方米,增長12.2 %;房屋竣工面積3754.3萬平方米,增長17.7%。建築業按施工產值計算的全員勞動生產率為33.1萬元/人,增長8.9 %。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總體平穩。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5.6%,其中工業投資增長2.2%,服務業投資增長8.7%。投資結構不斷改善,高技術製造業投資佔工業投資比重達到30.9%,比上年提高10.8個百分點。

房地產開發投資高位運行。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49.9%,其中住宅投資增長57.6%。商品房新開工面積1162.1萬平方米,增長15.9%,其中住宅、商業營業用房新開工面積866.4萬平方米、60.2萬平方米,分別增長11.8%、19.6%。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398萬平方米,下降3.6%,其中住宅待售面積77.8萬平方米,下降25.6%。

五、國內貿易

消費規模持續擴大。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15.7億元,增長7.8%。從消費形態看,批發業實現零售額394.7億元,增長12.6%;零售業實現零售額2137.6億元,增長6.5%;住宿業實現零售額27.4億元,增長7.5%;餐飲業實現零售額256億元,增長11.1%。從經營地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604.9億元,增長7.9%;農村消費品零售額210.9億元,增長6.4%。

六、開放型經濟

對外貿易結構優化。按人民幣計價,全年完成進出口總額2330.8億元,增長2.8%。其中,出口1738.8億元,增長5.2%;進口592.1億元,下降3.5%。從出口市場來看,對歐盟、東協、拉美出口分別為355.4億元、252.6億元、118.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6%、14.8%和8.9%。一般貿易保持主導地位,全年一般貿易出口1439.4元,增長7.1%,高於全市出口增幅1.9個百分點,佔出口總值的比重達到82.8%。全年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26.2%,對「一帶一路」出口增長10.1%,機電產品出口增長7%。新獲評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1家,獲批省級公共海外倉1家,2家企業獲批商務部軌道交通進境維修資格。

利用外資穩步推進。全年實際使用外資26.3億美元,增長0.6%。全年新增總投資超億美元項目41個、總投資超5億美元項目8個,新增4個世界500強投資項目,新增省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功能性機構3家。十大產業鏈製造業項目新增協議外資額、實際利用外資額分別佔全市製造業的84.7%、80.3%。

外經合作穩步發展。全年新增境外投資項目85個,中方協議投資額8.5億美元。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項目46個,中方協議投資額7.3億美元。「一帶一路」投資項目29個,累計中方投資額2.8億美元,增長187.9%。

開發區加快發展。全年開發區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42億元,實際到帳外資23億美元,進出口總額1765.7億元。各開發區排位不斷提升,常州經開區躍升至省級經開區第9位,首次躋身前十強;金壇經開區、鐘樓經開區升至第16位和23位,分別比上年上升了25位和21位;常州高新區、武進高新區在國家級高新區中綜合排名分別為24位、39位,分別提升4位、6位;江蘇中關村高新區躍居省級高新區第1位;中以常州創新園、中德(金壇)創新產業園、中歐(常州)檢驗檢測認證國際合作產業園獲評首批江蘇省國際合作園區,獲評數位居全省第一。

對外交往持續深化。全年接待外賓224批1767人次,其中外國駐華使領館團組24批118人次,友城友協團組45批425人次,港澳團組25批604人次,經貿團組77批252人次。2019年,常州市與澳大利亞溫德姆市、以色列內坦亞市建立友好城市關係,溧陽市與烏克蘭特魯斯卡韋茨市,金壇區與日本築上町建立友好城市關係獲批,截至年末全市共締結國際友好城市53個。

七、交通運輸、郵政電信業和旅遊業

交通運輸保持平穩。年末全市公路總裡程8961.6公裡,其中高速公路306公裡。全年營業性客運量6182.2萬人,比上年增長2.2%,貨運量16516.9萬噸,增長5.4%。公路客運量4063萬人,比上年下降0.6%,公路旅客周轉量29.8億人公裡,下降0.8%;公路貨運量13760萬噸,增長5.3%,公路貨物周轉量150.6億噸公裡,增長5%。鐵路客運量1626.6萬人,增長6.9%;鐵路貨運量155.6萬噸,增長19.7%。民用航空旅客吞吐量405.2萬人次,增長21.8%,貨郵吞吐量3.3萬噸,增長18%。港口貨物吞吐量7568萬噸,下降25.6%,其中常州港貨物吞吐量5353萬噸,增長10.1%,貨櫃吞吐量32萬標箱,增長2.6%。年末全市民用汽車擁有量143.6萬輛,其中個人汽車120.6萬輛。

郵政通信快速發展。全年郵政業務總量76.4億元,比上年增長23.6%;全年郵政業務總收入56.2億元,增長17.8%,其中快遞業務收入40.6億元,增長17.7%。郵政業全年發送特快專遞2.7億件,增長17.5%。全年通信業務收入63.2億元,增長3.6%。年末全市固定電話用戶90.8萬戶,行動電話用戶667.6萬戶,其中4G用戶達到548.1萬戶。年末網際網路用戶258.9萬戶,其中寬帶網用戶256.8萬戶。

旅遊產業加快發展。全年接待遊客7966.9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197.6億元,均增長10%;接待國內遊客7947.05萬人次,國內旅遊收入1178.09億元,均增長10%。全市擁有國家A級旅遊景區32家,其中5A級3家,5A級景區數量位居全省第三;4A級10家;三傑紀念館、革命烈士紀念地和茅山寶盛園3家景區成功創建國家3A級旅遊景區。茅山旅遊度假區正式啟動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創建,溧陽李家園村和金壇仙姑村成功入選國家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武進城西回民村成功入選江蘇省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2019年常州被列為「中國高鐵文旅十佳城市」。

八、金融業

金融市場運行穩健。全年實現金融業增加值565.7億元,增長9.2%。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11176.9億元,增長10.8%,其中住戶存款4367.7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4399.3億元,分別增長12.3%、14.7%。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8593.5億元,增長13.6%。其中住戶貸款2743.4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5846.1億元,分別增長22.9%、9.6%。

保險業務穩步發展。年末全市保險公司共77家,其中產險公司29家,壽險公司48家。全年保費總收入290.8億元,增長10.2%,其中人壽險223.6億元,增長10.5%,財產險67.2億元,增長9.2%。全年保險賠(結)款支出70.9億元,增長2%,其中人壽險34.1億元,增長3.1%,財產險36.8億元,增長1.1%。

證券交易總體放緩。年末全市證券營業部74個,資金帳戶總數96.1萬戶。證券市場全年各類證券交易總額12225.4億元,比上年下降15.3%。其中A股交易額10609.4億元,增長15.4%;B股交易額4.3億元,下降99.6%;基金成交額877.9億元,下降47.5%;債券成交額733.8億元,下降71.8%。新增上市企業3家,總數61家;新增新三板掛牌企業10家,總數109家。

九、科技創新

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全年完成專利申請47849件,其中發明專利11759件;專利授權24858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2581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36.6件。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21家,累計1760家,列全省第四;5家企業獲4項國家科學技術獎,創歷史新高。爭取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專項資金6230萬元;64家企業獲評蘇南自主創新示範區優秀創新載體,獲評潛在獨角獸企業4家,列全省第三;瞪羚企業55家,列全省第二。人才引進量質並舉,全年引進各類人才7萬名,引進並培育高層次人才6600名。全年吸引進站博士後67名,在站博士後達172人,在站率全省第一。全年新增高技能人才1.6萬名,每萬名勞動者中高技能人才達1212名,連續六年居全省第一。

創新平臺加快建設。全年新增省級以上企業研發機構79家,全市企業研發機構累計達1612家,其中省級以上674家。新增孵化器9家,累計119家;省科技企業孵化器績效評價工作中,常州獲評A類13家,列全省第二。爭取省創新能力建設專項經費6175萬元,列全省第二。常州科教城榮膺2019年中國創新園區第一名。

十、教育、文化、衛生和體育

教育現代化加快推進。全市擁有各級各類學校766所,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100%,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100%。教育資源供給持續優化,實施新建、改擴建教育重點項目50個,建成投用學校27個,新增學位18900個;增加普通高中招生計劃2887人;加大高教資源建設,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天目湖校區竣工投用。基礎教育優質化水平不斷提升,新增省、市優質幼兒園27所,市新優質學校23所,優質學校比例達86%以上,在優質學校就讀學生比例達91%以上;新組建義務教育集團44個,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新增省高品質示範高中建設學校和建設培育學校5所,數量全省第一;全市本一達線率超過全省26.6個百分點,位居全省前列。職業教育質量不斷提升,新增產教融合型「省級現代化實訓基地」4個、「省級中職現代化專業群」5個、「五年制高職現代化專業群」3個,數量位居全省前列;新增「省現代化示範性職業學校」3所、「省職業學校智慧校園」3所,佔比全省第一;3所職業院校入選教育部、財政部認定的「雙高計劃」。

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提升。年末全市藝術表演團體11個,群眾藝術館、文化館8個,博物館28個;公共圖書館7個,圖書總藏量507.3萬冊,全年總流通333.2萬人次;自辦廣播節目7套,電視臺節目7套,有線電視用戶84.6萬戶。藝術精品亮點紛呈,滑稽戲《陳奐生的吃飯問題》榮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位列戲曲類全國第一);錫劇《卿卿如晤》、兒童劇《青銅葵花》同時入選第四屆江蘇省文華獎大獎,入選大戲數量位列全省第一,創歷年最好成績。公共文化服務提檔升級,完成997個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實現全市鎮(街道)、村(社區)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第六屆「文化100」大型惠民活動組織了全市文化文藝工作者5000餘人次,舉辦惠民演出超過520場次,走進100多個鄉鎮社區,免費發放惠民演出票23000餘張,惠及市民遊客超過100萬人次;紮實推進農村文化「三送」工程,全年送戲超千場、送電影超一萬兩千場、送書六萬多冊。

衛生事業穩步發展。年末全市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458個,擁有總床位2.83萬張,衛生技術人員3.71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48萬人、註冊護士1.64萬人,全市每千人擁有執業(助理)醫師3.13人。持續推進健康常州建設,城鄉居民健康素養綜合水平列全省第三,成為全國健康城市建設示範市。在全省率先建成省預防接種信息系統,89個標準化兒童預防接種門診建設全面完成。建成緊密型醫聯體20個,共建專科型醫聯體105個,建成217個家庭醫生工作室。市兒童醫院成為省級新生兒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市七院、溧陽市人民醫院成為三級醫院,溧陽市、武進區成為省基層衛生十強縣區,19家區域中心衛生院全部達到二級綜合醫院建設水平,10家基層衛生院創成二級醫院。獲國家自然基金項目19項、省自然基金項目4項、省醫學新技術引進獎23項、市一院獲省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保持全省領先。

體育事業穩步發展。年內等級運動員發展198人,等級裁判員發展914人。年末全市擁有體育場地13350個,其中體育場33個,體育館34個,室內外遊泳館(池)140個,桌球房(館、場)1750個,健身房(館)592個,籃球場(含三人制籃球場)3361個,城市健身步道854個,全民健身路徑4239個。年內新增公共體育設施面積118萬平方米。年內承辦國際級比賽12項、國家級比賽22項、省級比賽16項。年內共113名運動員獲得全國比賽及全國以上大賽冠軍,其中3名運動員獲得世界冠軍。趙帥獲世界跆拳道錦標賽冠軍,姜佳音獲2019年國際籃聯三人籃球世界盃賽女子組冠軍,吳照華獲第15屆世界武術錦標賽武術套路男子刀術冠軍。

十一、人口、民生與社會保障

人口規模保持穩定。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73.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47萬人,城鎮化率達到73.3%。全市戶籍總人口385萬人,增長0.7%,其中男性188.8萬人,增長0.5 %;女性196.2萬人,增長0.9 %。戶籍人口出生率7.8‰,死亡率6.6‰,人口自然增長率1.2‰。

就業創業形勢穩定。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1.3萬人,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6.2萬人,扶持創業1.9萬人,創業帶動就業8.3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

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840元,增長8.5%。按常住地分,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345元,增長8%;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91元,增長8.8%,城鄉居民收入比為1.91:1。全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8669元,增長6.7%,其中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2263元,增長6.3%,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0492元,增長7.2%。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26.2%,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29.6%。

物價水平溫和上漲。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3。八大類消費品和服務項目價格「七漲一跌」:食品菸酒類上漲6.4%,衣著類上漲3.1%,居住類上漲1.2%,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上漲2.9%,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3.3%,醫療保健類上漲1.3%,其他用品和服務類上漲4.4%,交通和通信類跌0.6%。

住房保障覆蓋面持續擴大。全年棚戶區改造新開工19587套(戶),基本建成12618套(戶)。繼續擴大住房保障覆蓋面,將人均月收入在3630元(含)以下且金融資產不超過規定標準的住房困難家庭納入住房保障範圍,在中心城區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應保盡保的基礎上,為新就業和外來務工人員(引進人才)提供公租房保障,住房保障工作經驗被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報導。

社會保障體系更趨完善。年末全市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62.5萬人,比上年增長5.8%;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21.5萬人,增長4.8%;城鎮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31.6萬人,增長8.2%。城鄉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850元,全市10784戶、15489人納入低保範圍,其中城鎮低保對象4026戶、5467人,農村低保對象6758戶、10022人,累計發放保障金1.25億元。「三項融合」健康養老模式受到國家肯定,全市擁有各類養老機構111個,養老機構床位數26915張,住養人數14159人。全年發行福利彩票10.6億元。全市擁有法律援助中心7個,接受法律諮詢2.5萬人次,社會矛盾糾紛調處成功率99.5%。

十二、城鄉建設和公用事業

城鄉建設不斷加快。常宜、溧高、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溧寧等4條高速公路全面加快建設;常泰長江大橋、魏村樞紐正式開工建設;德勝河航道整治工程、滬武高速公路太倉至常州段擴建工程、無錫至宜興高速公路擴建工程前期工作按時序推進。新機場路快速化改造一期、河濱東路、三堡街西延、茶花路跨運河橋梁等建成通車;光華路大修工程年底實行分路段開放交通;皇糧浜生態綠道(河濱東路南側段)順利建成。開展農村公路「一縣一品牌、一區一特色」創建,全市達到省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市域範圍全覆蓋,建成全省首批示範市,「1號公路」瓦屋山風情道獲評「全國美麗鄉村路」。

公交服務水平提升。年末全市公交線路352條,公交營運車輛2650輛,營運出租汽車3678輛。軌道交通1號線建成通車。新增有樁公共自行車1.9萬輛,新增公共停車泊位1.16萬個。交通「健康指數」列全國同類城市前列。

公用事業不斷發展。全年全社會用電量505.8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3.3%,其中城鄉居民生活用電50.8億千瓦時,增長1.1%。全年城區自來水供水3.7億立方米,管道燃氣供氣量14.3億立方米,汙水處理3.2億立方米。全年生活垃圾清運量197.8萬噸,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

十三、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

生態綠城建設深入推進。建成區綠地總面積10727.1公頃,比上年增長2.4%。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3.25%。全年累計增核4000畝、擴綠2500畝、連網50公裡,創成全國綠化模範城市。特色田園鄉村和全域美麗鄉村建設持續推進,溧陽市禮詩圩等4個試點村莊被正式命名為江蘇省第一批次特色田園鄉村,數量居全省第一;首批「兩區十點」美麗鄉村示範項目全面完成主體核心區建設,3個村莊獲評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汙染防治力度加大。全年完成重點治氣工程1654項,擴大高汙染車輛限制通行區域,基本完成重點行業深度脫硝工程,7030家「散亂汙」企業(作坊)全部完成整治,加大非法成品油整治力度,依法關停化工企業65家,市區空氣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8.1%。新建汙水主管網216公裡,新增汙水處理能力7.9萬噸/日,完成65個黑臭水體治理,全市域基本消除黑臭水體。31個國省考斷面達標率96.8%,同比提高9個百分點;優ΙΙΙ水質比例83.9%,同比提高23.3個百分點,改善幅度全省第一。化學需氧量、氨氮、總氮、總磷、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等水、大氣汙染物排放進一步削減。


註:1、公報中各項統計數據除註明按可比價格計算外,均按現行價格計算。

2、公報中均為快報數,實際引用請以統計年鑑為準。

相關焦點

  • 達拉特旗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達拉特旗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達拉特旗統計局(2020年4月23日)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初步核算,2019年全旗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22.65億元,按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修訂數據後的同口徑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2.1%。
  • 國家統計局:2019年國民經濟和發展統計公報 經濟總量逼近100萬億
    2020年2月2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19年國民經濟和發展統計公報》,和往年的人均GDP相比首次突破1萬美元大關。回憶到2019年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可是有著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在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再加之各地區各部門的全面貫徹,經濟運行的總體也平穩化,發展水平更是邁上了新臺階。 在經濟發展穩步提升的時候,人們的生活福利也在持續增進,各項社會事業繁榮發展的同時,生態環境質量也得到了總體的改善。
  • 2019年寧波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
    2019年寧波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出爐 2020-03-16 09: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9年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點擊查閱更多2019年地方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9年,全市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
  • 2019年五華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9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縣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對廣東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市委、縣委全會的部署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圍繞市委提出打造「五星爭輝」經濟增長之星的目標,不斷深化改革開放,大力發展實體經濟
  • 銅陵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銅陵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銅陵市統計局  2020年4月17日  2019年,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全市人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
  • 2019年平涼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原標題:2019年平涼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平涼市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平涼調查隊(2020年4月8日)   2019年,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增多的複雜局面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各級各部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 2019年東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一年來,面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把握「五個關鍵時期」,凝心聚力謀發展、克難攻堅促發展,較好地保持了我市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 安徽省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安徽省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1] 2019年,面對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全省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搶抓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促進中部崛起等戰略機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大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省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 2019年長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9年長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長春市統計局2019年,面對日益複雜多變的內外部環境和前所未有的困難局面,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
  • 北京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原標題:北京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9年,全市在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及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深入實施城市總體規劃
  • 2019年金華市婺城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9年是「十三五」發展規劃的最後關鍵之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全區上下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區政府的決策部署,以「都市經濟創新城,美好生活幸福城」為奮鬥目標,聚精會神抓發展,全力以赴促轉型,克服了各種困難,實現了經濟平穩的發展態勢,社會保持和諧穩定,人民生活不斷改善。
  • 太原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發展的活力動力持續增強,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2019年高考一本、二本達線率和錄取率在全省穩居前列。圓滿完成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參賽辦賽任務,金牌數和獎牌數在全國參賽城市中均排名第一。成功舉辦2019環太原國際公路自行車賽暨中國太原國際自行車周;太原國際馬拉松賽升級為田聯金標賽事,正式邁入象徵中國馬拉松賽事最高等級的「雙金俱樂部」;2019汾河龍舟公開賽暨二青會龍舟測試賽決賽在新建成的水上運動中心舉行。
  • 2019年蕪湖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原標題:2019年蕪湖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9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宏觀經濟環境,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以創新引領推動高質量發展,全市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 深圳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深圳市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深圳調查隊2020年4月15日  2019年,深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的重要講話和對深圳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
  • 贛州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9年,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和贛州重要講話精神,堅持解放思想、內外兼修、北上南下,突出打好中央三大攻堅戰和我市六大攻堅戰
  • 權威| 2019年諸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出爐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緊扣高質量發展主線,突出接滬融杭同城化、產業轉型數位化、美麗建設全域化、社會治理現代化四個重點,紮實推進「十大專項行動」,全力穩企業、增動能、保平安,經濟社會保持穩健發展態勢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聚焦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做好「六穩」工作,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自治區國民經濟平穩運行,主要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轉型升級紮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新進展,發展質效不斷提升。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3597.11億元,比上年增長6.2%。
  • 2019年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9年,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全省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河南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奮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 湖南省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GDP增長7.6%
    3月17日,湖南省統計局官方網站湖南省統計信息網發布《湖南省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以下為公報全文:湖南省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9年,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