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的小夥,父親泣不成聲!最後只有一個願望:「我想聽他叫一聲爸爸」

2020-12-16 中國青年網

46歲的何炯,似乎很難逃離「悲悲戚戚」的工作。

20年的護士生涯,她一直在浙醫二院重症監護室,看多了生命的脆弱和無助。

38歲的那年,她調離護士崗位,成了省紅十字會一名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

對大部分人來說,這是一份陌生的職業。直白點說,就是針對臨床上確認腦死亡的病人,勸說其家屬捐獻病人的人體器官。

太過冰冷和殘忍的這份工作,何炯更願意詮釋為「生命擺渡人」:拯救一個生命,延續一個靈魂。

認識何炯,源於最近杭州本地論壇上一則討論器官捐獻的帖子。發帖的姑娘和父母在這個問題上產生了嚴重的分歧。

器官捐獻,對一方意味著死,對另一方又意味著生,抱歉、卑微、感激、幸運……人世間似乎沒有哪一個決定讓人如此糾結。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8年時間,何炯和同事們勸說了四五百個家庭,成功的有一百多例。

這已經是一個了不起的數字。

期間遭遇的冷眼和不理解,甚至謾罵都不重要。為數不多的他們,依然在堅持。

「因為有意義。」何炯說,生命之所以厚重,是因為交加的情感。每個人的故事,都值得訴說。而她將這些故事裝在心裡。

只有你能做這個工作

躺在病床上的,往往年紀不大,一場意外或一次突發疾病,讓他們基本符合臨床腦死亡的標準:比植物人更糟,沒有恢復的可能,不再有自主呼吸。

和真正的死亡,只有一臺呼吸機的距離。

拔掉呼吸機,不用太久,他們的心臟就不再跳動,血液也停止流動。再過五分鐘,沒有取出的器官就會冷卻凝固。

每凝固一個器官,就意味著平均一百五十位等待器官移植的人,失去一次機會。

心、肝、腎衰竭的患者,根本來不及讓希望變成失望,因為等候列表裡,新的病人進來,舊的病人已經離世。

但如果捐獻器官,一條生命,至少能拯救另外三條生命,讓三個家庭重燃希望。

這些信息都在何炯的心裡。

有過20年重症監護護士的工作經驗,做過浙江第一例肝移植特護,這些都是她如今成為協調員的優勢。

但即便如此,她依然很難在開始介入時單刀直入介紹器官捐獻的種種好處。

懂得換位思考,這也許就是她在2012年,被選中為浙醫二院第一位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的原因吧。

「只有你能幹這個工作。」就是這麼一句話,何炯上崗了。

她知道這個工作難,卻不知道有這麼難。

器官捐獻,實行直系親屬一致同意的一票否決制。即使到捐獻前的最後一刻,都可以反悔。為了照顧家屬心情,何炯不會刻意穿工作服,掛上證件,普通得就像穿著嚴肅的圍觀者。

「你好,我是紅十字會的協調員。」這是見到家屬時,何炯的開場白。

她故意省略了「器官捐獻」四個字。因為她知道,這個詞有時候比「死亡」還要敏感。

正因為「敏感」,所以每一個措辭,每一個停頓,她都很謹慎。

何炯說自己是幸運的,遇到的家屬都挺溫和,只是「溫和」的背後是堅決的反對。

在不少人根深蒂固的思維中,完整即是圓滿。大部分家屬也有這樣的理解:「器官都捐了,還能拼湊來生嗎?」……這成為了何炯工作最大的障礙。

2010年至今,浙江省有將近1500個器官捐獻案例,生前表達過意願的並不多。

而勸說成功的概率,是非常低的。所以,每一次在和家屬見面之前,何炯都要預演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人與人的溝通沒有任何模式可以套,非要說的話,要讓家屬知道我是來幫助他們的,而不是來索取的。」

更容易流淚了

「我努力了,但我不強求。」是何炯做協調員的心態。她堅持任何事情都應該在平等又真誠的環境下被促成。

在勸說過程中,她都儘量放低音量,柔聲細語。「你們有沒有想過患者去世以後怎麼辦?」這是她用來引入話題的一句話,大多數人都沒有準備好親人的突然離世,「我只是給你們一個建議,你們可以聽聽看。」

介紹完器官捐獻,何炯會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思考,不會死纏爛打。

克制很重要,要讓家屬自己做決定。曾經有家屬捐獻了又後悔,抱怨要不是協調員一直跟著自己,他們怎麼會心軟答應。「我要是聽到家屬這麼說,我會很難過的。」

她當然希望,人體器官捐獻成功的案例越來越多,只是有些意外,不能避免。

曾經,一個女人遭遇車禍,兄弟姐妹和子女都同意了器官捐獻,卻向年邁的母親隱瞞了這個消息,老年喪女,沒有人能輕易承受。家屬提出代籤,但何炯拒絕了。「雖然很可惜,但老母親有知情的權利。」

一天行駛了800公裡只為跟家屬見上一面,這麼多年都不敢出遠門因為要24小時待命,不敢穿顏色太鮮豔的服裝會影響家屬的心情,給予家屬工作之外的私人幫助……

這些,都是協調員的日常。

從業8年,原本就感性的何炯,似乎變得更容易流淚了。

「即使看多了生死,常常也會忍不住,情感的衝擊實在太大了。」

那些天使們

某個愚人節的夜晚,男人開車載著一家四口人,車子掉進了溝裡,妻子當場死亡,女兒和兒子都危重在搶救,女兒最終腦死亡。在決定捐贈完女兒的器官之後,這個40多歲的男人,把頭狠狠砸向電梯,咬牙切齒,悲傷至極。

來自衢州的另一個父親,大兒子腎臟衰竭,遲遲等不到合適的器官,離開了。後來,小兒子又患上了腦瘤,陷入絕望。這個只是在工地上打工,瘦瘦小小的父親,籤下了器官捐獻的同意書,「當年我的痛苦,希望別人不要經歷。即使當年沒有人救我的兒子。」

年輕的姑娘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因為做了心臟手術,姑娘迎來了第二次生命。後來在她父親出意外的時候,女兒當機立斷同意捐獻器官,「這是一種回饋,回饋當年救我的人。」

一個離異又坐過牢的中年男人,因意外終結了生命。原本已經不來往了的兄弟,最後幫他籤署了器官捐獻同意書,「一輩子沒做過什麼好事,到最後了,好歹是做對了。」

何炯是丁克一族,沒有孩子,但在工作中,不少案例是年幼的孩子,因意外搶救無效,她喜歡叫他們「小天使」。

來自貴州的一個6歲男孩得了腦瘤,家長籤署了器官捐獻同意書。男孩很漂亮,離開時穿著舊睡衣。何炯心痛到不忍直視,她說一直想給孩子買雙鞋的沒想到到最後還是沒來得及。

何炯特別不願意去寶寶們的見證儀式。

摸著寶寶的小手,她有時候哭得不能自已。

我想聽他叫我一聲「爸爸」

一般來說,為了避免讓情感左右判斷和行事,協調員不和受助者接觸。

8年來,只有一次,何炯無意間打破過「零接觸」。

她在病房裡碰到了那位年輕的受助者。一米八的大高個,30來歲,很帥氣,因為心臟衰竭無法躺著入眠,需要打針才能坐靠著眯會兒,是否還能無限等待一顆心臟,都說不定。

何炯目睹著全過程,心裡很難受。

她心理建設了一陣,還是下定決心,再次聯繫了各項指標都比較匹配的捐贈者的家屬。捐贈者是一個因意外而過世的女孩,父親和哥哥已經同意捐贈女孩的腎臟、肝臟和眼角膜了,但是心臟除外。

「他是一個丈夫,一個爸爸,一個兒子。一顆心臟,救的不僅僅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家。」何炯說得真誠,最後打動了女孩的父親。

這是何炯第一次為了受助者而「努力糾纏」。幸好,結果是好的。

這位父親只有一個條件:「我想聽他叫我一聲『爸爸』。」

多無力又動人的要求,何炯沒有理由拒絕。

心臟移植手術之後,何炯來到了受助者的病房,撥通了電話,兩個陌生人,因為那一聲爸爸,聯繫在了一起。

何炯並不知道電話那頭,女孩父親是否泣不成聲,但她知道那一聲,彌補了遺憾。

是生命的延續

捐獻人中,年紀最小的幾個月,年紀大的也有70多歲。

很多家屬同意,是因為他們堅信,器官留在了另一個人的身體裡,這是一種生命的延續。甚至雙方都不需要見面,大多數家屬不會打聽受贈者的情況。

「提起來,就說明還沒忘。念念不忘一位已經逝去的人,這是在自揭傷疤。」

有位妻子每年都要經歷一次傷口的陣痛。一到丈夫祭日的前幾天,她都會打電話問何炯:「我愛人的受者怎麼樣了?我要去上墳了,我要告訴他。」

曾經,也有一個受助者想要感謝捐獻者。捐獻者有一個遺腹子,何炯給了一個建議,要不送孩子一個小鐲子,也算是「父親的禮物」。

八年協調員做下來,對於生死這件事,何炯比很多人都看得通透:「死去可能不可怕,活下來的人才要堅強。」

她的微信通訊錄裡塞滿了捐贈者家屬,她不會主動聯繫,也絕對不會刪除好友,偶爾他們遇上了生活上的問題,能幫就幫一點。

何炯因壓力患上了尋麻疹。

她有時也忍不住盤算是不是該休息了,但更大的願望還是越來越多的人可以漸漸接受器官捐獻。

我們身邊,有多少這樣的器官捐獻協調員?

這些年來,又有多少人登記了器官捐獻?

如果你是其中一員,願意和我們來說說故事嗎?

(來源:錢江晚報)

相關焦點

  • 杭州女孩心臟捐給了1米8的小夥,父親泣不成聲!最後只有一個願望...
    後來在她父親出意外的時候,女兒當機立斷同意捐獻器官,「這是一種回饋,回饋當年救我的人。」一個離異又坐過牢的中年男人,因意外終結了生命。原本已經不來往了的兄弟,最後幫他籤署了器官捐獻同意書,「一輩子沒做過什麼好事,到最後了,好歹是做對了。」
  • 女孩每晚睡3小時,照顧父親15年,只為你能叫我一聲「丫丫」
    03 李琴歷時兩年,用廢品給愛花草的父親搭建了一個花園父親喜愛花花草草,李琴想給他搭建一個小花園。從2015年起,她著手準備。沒有錢,她就用一些廢料,因陋就簡。,聽鳥鳴啾啾,父親的臉上露出了笑容。不,李琴說,我可以說我和爸爸在一起的這15年,我是最幸福的,因為我一直覺得我是一個有爸爸的孩子。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其實不是爸爸離不開我,而是我離不開他,爸爸在的一天,那麼我自己還是一個孩子。
  • 一個14歲孤女的尋父之旅:我只是想叫他一聲爸爸
    《光之子》講述了一個14歲的女孩梅朵,因為父親出軌,父母在她不到1歲的時候離婚了。母親很快改嫁,先後生下兩個小孩。梅朵從小和外公外婆在一起生活,把外公叫做「爸爸」。她從來沒見過自己的爸爸,直到14歲,她突然想去找爸爸,我們跟著她去見證。梅朵平日在一所孤兒福利學校念書。
  • 父親節特輯 | 2020,致我「乘風破浪」的法官爸爸!
    春節疫情爆發後,應防控之需要,到疫情隔離留觀站工作的爸爸,不得不把你和媽媽「趕往」瀘州。那時你不會走也不會說,現在既能走又能叫「爸爸」啦,爸爸好開心!爸爸不在身邊,你要聽媽媽的話,想爸爸就打視頻電話。爸爸相信疫情怪獸一定會被我們打敗,那時我們家人團聚,再伴你快樂成長。聽完父親的表白,小編覺得這群鐵骨錚錚的漢子也挺柔情的嘛!
  • 知道8月8號是什麼日子嗎?中國人自己的父親節,也叫爸爸節
    如果隨機問一個路人父親節是哪一天,他很可能會告訴你父親節是在每年6月的第3個星期日。若再問他是否知道中國也有一個『父親節』,他可能就搖頭了。其實作為中國人,理應知道這個節日。中國的父親節又叫「爸爸節」,是每年的8月8日,88諧音爸爸,既有創意又讓人倍感親切。關於中國「父親節」的設立,還有一段感人的故事。1945年8月8日,抗戰勝利的曙光已經悄然來臨,為了紀念在戰爭中為國捐軀的父親們,一些有識之士提出了設立「父親節」的建議。此舉一出,人們立即響應。
  • 父親節特稿|爸爸,這一次我沒法再帶你回家了
    我也立即辭去了工作。他只有我一個女兒,在爸爸最需要我時,無論如何,拜託別人來照顧,都不如自己來得放心。況且,媽媽也受了很大的刺激,扛不住。工作不是非我不可,但爸爸,只有一個。喉部手術殘忍,切開後,只能用肩胛骨上的皮去補。一次手術,身上兩個地方要動刀。
  • 「那個我叫爸爸的人永遠離開了我」
    「那個我叫爸爸的人永遠離開了我」 2020-02-05 16: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個自閉症孩子父親的8則日記:我是不是個好爸爸?
    >從他日記裡,我們看到一個自閉症孩子的快樂與進步是如此珍貴,一個自閉症孩子父親的恐懼與壓力可以如此真實地呈現。奕含從出生到三歲,大部分時間都由奶奶帶著,奶奶對她是百依百順、百般寵愛:奕含學會走路之後仍然是在童車裡被推著出去玩,各種零食、各種玩具......想要什麼,不想做什麼,只要奕含一聲哭叫,馬上就能被奶奶快馬加鞭地滿足;必須要奶奶站著抱著,一直晃著,聽著音樂入睡......不管奶奶有多累,只要奕含一聲哭叫,奶奶都能繼續堅持。
  • 一聲「爸爸」一聲喇叭一場10秒的見面 重慶這對父子的故事戳心了
    桐桐看著父親走遠。網絡截圖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3日17時10分訊(記者 李嫋)這是一次不過10秒的特別「見面」。3歲多的男孩遠遠站在天橋上,朝著呼嘯而過的運輸車呼喊「爸爸」,爸爸看到了鳴笛回應。近日,抖音上這段發生在重慶萬州的一幕引來86多萬次點讚,為了生活和孩子的將來,總得外出掙錢的無奈戳中了不少人的心。
  • 「壞孩子」日記:我有點恨爸爸,但也想他
    距離那場改變她生命軌跡的悲劇也已經有8年時間。6歲那年,諾諾親眼目睹自己的爸爸用刀砍死了媽媽。從那之後,她開始害怕刀,甚至想到就莫名其妙的恐懼。爸爸入獄後,諾諾生活中剩下的親人就只有年邁體弱的爺爺和奶奶。還多了一個身份——服刑人員的孩子。
  • 一聲「爸爸」 一聲喇叭 一場10秒的見面 重慶這對父子的故事戳心了
    相聚父子隔空「對話」 10秒「見面」感動網友11月30日,3歲多的桐桐來到離家不遠的天橋處,等待爸爸郎遠洪開著貨車經過。等待中,小小的他皺起眉頭專注地看向車流不息的高速公路,直到那輛熟悉的貨車越來越近了。小男孩用力呼喊著「爸爸,爸爸!」隨後,郎遠洪鳴笛回應了兒子。
  • 我的爸爸 父愛作文600字
    都說父愛如山,當我們呱呱墜地的時候,他已經擔起父親這個重任。他為我們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勞累了一天還堅持輔導我們做作業,當我們犯錯打我們的那一刻,其實他的心也在滴血,但我們只會在心裡怨恨他,哪個父親不疼愛自己的孩子。
  • 六小齡童送別父親 念追悼詞時泣不成聲
    昨天,追悼會在紹興殯儀館舉行,其親友、徒弟,以及眾多市民都趕來送猴王最後一程。六小齡童在念追悼詞時泣不成聲,他稱將努力繼承父親遺願,把紹劇藝術發揚光大。  □現場  雨中送別金猴宗師  昨天早晨,紹興下起細雨。不到九點半,紹興殯儀館門前就聚滿了趕來參加追悼會的市民。
  • 「為什麼男朋友喜歡讓我叫他爸爸,聽了之後啥感覺?」神評太優秀
    「為什麼男朋友喜歡讓我叫他爸爸,聽了之後啥感覺?」神評太優秀以前那些調皮搗蛋的熊孩子們,都長大了,懂事了,知道感恩父母了。前段時間呀,父親節和母親節的感恩活動是一波接一波呀,很多人呀,在這些節日裡,服務爸爸媽媽,讓他們的父母呀,熱淚盈眶,他們的父母都覺得這兒子女兒沒有白養。要我說呀,這感恩父母呀,並不限於這麼兩個節日,只要我們有那份心,每時每刻都可以去感恩父母。就像這圖中的,這個行為我們每天都可以做呀,不過網友的評論也很有才哦,為溫馨的畫面增添了些許幽默感。
  • 面對面丨是教練也是父親!聽「棒球爸爸」和他的67個孩子的故事
    「如果你沒成功,一定是想成功的願望不夠強烈」 1978年,孫嶺峰出生在北京豐臺一個普通家庭,小學二年級時,他被知名棒球教練張錦新選中,開始走上棒球路。 1990年,孫嶺峰跟隨張錦新到日本比賽,對手是剛在國際大賽上奪冠的日本隊。那次比賽,中國隊獲勝了。
  • 5歲孩子的最後生日願望是「我希望爸爸早點死」,令人痛心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未來和希望,家庭是孩子溫馨的港灣,父母是孩子永遠的依靠和牽掛。最近看到過一篇文章,說孩子的生日願望是希望爸爸早點死,讓小編吃驚萬分。當了解事情原委後,心疼的是這個孩子,處在這樣的家庭,本來就是孩子的不幸,更希望孩子的願望再惡毒一點。當一個年僅5歲的孩子在生日當天,沒有等來父親的生日禮物,等來的是父親的毒打,在醫院ICU臨去世的時候,對醫生說出了自己的生日許願「希望爸爸早點死」,令在場的所有人吃驚。可以想像當時的場景,這個孩子是多麼的無助,對父親是多麼的害怕和憎恨。
  • 農村老話:「大姑娘笑小媳婦哼,娃娃叫爹頭一聲」是什麼意思?
    「大姑娘笑小媳婦哼,新媳婦床上喊相公,娃娃叫爹頭一聲」,農村老話之中的四大好聽聲音絕對是名不虛傳,其中大姑娘一笑,含笑百媚生讓人目不轉睛,而小媳婦輕哼一聲,那種嬌羞的不滿碎碎念叨之中則是一人不免垂憐萬千,新媳婦床上叫老公,一聲輕呼喊之下引得情不自禁一切盡在不言中,而有以最後這一句娃娃叫爹頭一聲音
  • 父親節,遠在他鄉的我,遙寄一份深深的愧疚!道一聲,父親節快樂
    其實中國也有自己的父親節,只不過日期不是六月第三個星期日,其起源要追溯到民國時期,1945年8月8日,上海發起了慶祝父親節的活動,市民立即響應,抗日戰爭勝利後,上海市各界名流,聯名請上海市政府轉呈中央政府,定「爸爸 」諧音的8月8日為全國性的父親節,在父親節這天,人們佩帶鮮花,表達對父親的敬重和思念。
  • 我當你爸吧!男子想認帥小夥當乾兒子被揍
    但好像有點「貓膩」民警很快找到了這名年輕男子,果然事情發生了反轉年輕男子稱郭某讓他認「乾爹」,醉酒糾纏自己才發生對打,而且沒有搶手機。完整版因為覺得小夥帥氣,上來就讓人家喊「爸」,這聽起來就有種不可思議的感覺網友們最好奇的是,我就想看看這個小夥有多帥@徐無聊:我想看看那小夥兒到底有多帥@小丑快跑ing:上班的疲憊一掃而光,承包了我一天的快樂@第一個幾天:現在男孩子晚上出門都不安全了
  • 「我愛你爸爸」——父親節主題方案
    小班【設計方案】每年六月的第三個星期日是「父親節」。過去,我們總是度過3月8日婦女節和母親節,我們唱的歌總是「世界上只有媽媽好!」孩子對母親的情感和依戀遠遠超過了父親。實際上,父親也有溫柔的一面,父親也有與孩子們玩耍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