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講述了人獸戀的愛情故事,憑什麼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

2020-12-23 山中桃姑

《水形物語》由吉爾莫·德爾·託羅執導,莎莉·霍金斯、麥可·珊農、道格·瓊斯擔任出演的奇幻愛情片,一上映就獲得了業界的好評,並一舉拿下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配樂、最佳藝術指導等多項大獎。

吉爾莫·德爾·託羅,好萊塢著名導演,代表作有《潘神的迷宮》、《地獄男爵》、《環太平洋》等,縱觀這些影片,我們發現,這些影片雖然主題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電影裡都會出現一個怪物。就連吉爾莫自己都說:「假如一個劇本中沒有怪物,我是不會拍的,我的電影裡必須有怪物。」

《水形物語》也不例外,該片故事設定在1963年的美國冷戰時期,講述了在實驗室做底層工作的啞女埃麗莎和一條供實驗用的人魚之間的奇幻愛情故事。

雖然故事情節並不複雜,但能獲得奧斯卡4項大獎,足見這部影片所講述的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在這篇文章裡,我將從敘述模式、視覺語言、人文內核三個層面來分析這部電影背後的深刻寓意。

敘述模式:用童話的敘述模式呈現一個複雜的成人世界視覺語言:獨特的視角,讓空間更加真實人文內核:愛足以消除任何偏見

01敘述模式:用童話的敘述模式呈現一個複雜的成人世界

吉爾莫的母親痴迷於塔羅牌,受母親的印象,吉爾莫從小就相信魔法是真實存在的,在吉爾莫的自傳裡,就曾寫道:「你不必等到親眼見到才相信魔法是存在的」。

對魔法及魔幻世界的痴迷讓吉爾莫執導的影片都帶有鮮明的魔幻因素,為了讓魔幻世界和現實世界緊密的融合在一起,沒有比童話敘述更合適的了。

①用細節來呈現主題童話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注重對人物的刻畫,但和其他類型的文學作品不同的是,童話對人物性格的展現,往往是通過細節來呈現的。

埃麗莎很小的時候就被父母拋棄了。和一些電影主角不一樣的是,埃麗莎不僅不會說話,還沒有漂亮的臉蛋,更沒有天才的頭腦,長久以來,她都在一個名叫奧卡姆的政府實驗室當清潔工。

單調和孤獨是埃麗莎生活的全部,也是影片最重要的主題。

每天清晨,埃麗莎都重複著千篇一律的生活,清晨4:45,埃麗莎就起床了,洗澡,煮一個雞蛋,和鄰居賈爾斯聊一下就準備出門上班。

埃麗莎住在一個電影院的樓上,有一天,影院的老闆送給她兩張票,請她和埃麗莎看電影,埃麗莎雖然笑著表示感謝,但她的眼神全是躲閃的,拿上電影票,表示了一下感謝就匆匆走了。

一個簡單的細節,就將埃麗莎的孤獨生活淋漓盡致的詮釋了出來。

賈爾斯是埃麗莎的鄰居,和埃麗莎一樣,賈爾斯也是一個孤獨的人。

賈爾斯是一名不得志的畫家。他喜歡去一個甜品連鎖店買甜品,他不僅自己喜歡去,還希望埃麗莎也去消費,但在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賈爾斯的冰箱裡放滿了沒有吃完的甜品,明明沒有錢卻還要去買一份並不好吃的甜品,唯一的理由就是,因為賈爾斯是一個同性戀,他在暗戀這個甜品店的店員。

獨特的性取向,是賈爾斯落魄的最主要的原因,因為在那個時代,幾乎人人都對同性戀持厭惡的態度,所以對於賈爾斯來說,埃麗莎這個啞女,就成了他唯一的朋友,也是唯一一個能夠聽他宣洩情感的人。

②通過怪物與人的對比,來表現對現實生活的絕望吉爾莫的電影離不開怪物,這與他本人的童年生活息息相關。

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吉爾莫從小就對魔幻故事情有獨鍾,他買的第一本書的名字就叫做《最嚇人的故事》,後來他又閱讀了不少書籍,其中拉夫克特夫特是吉爾莫最喜歡的作者。

吉爾莫喜愛魔幻故事,更喜歡故事中的各種怪物。1954年上映的驚悚電影《黑湖妖譚》中的史前魚人是吉爾莫最喜歡的怪物,《水形物語》中的人魚的最初靈感就是來源於這部電影。

用怪物做主角,是童話故事最常用的形式,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豐富情節,突出矛盾。吉爾莫雖然喜歡用童話的模式,但卻在常規的基礎上又進行了一些改變,比如在《水形物語》中,怪物就不僅不是反派,還既脆弱又真誠。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水形物語》中最大的反派,史崔克蘭德。

史崔克蘭德是奧卡姆實驗室的負責人 ,他殘忍暴力,他的兩個手指斷了,血流了一身,卻依舊面無表情,仿佛斷手指的是別人,對自己都可以如此殘忍,對旁人更不用講了,他用鎖鏈將人魚捆起來,用電棍折磨它。

在史崔克蘭德的眼裡,人魚只是一個實驗對象,並不是一個生命體,當他發現人魚已經失去了價值的時候,也是第一時間就想著解剖它,榨取最大的價值。

與史崔克蘭德的殘忍相對比的是,埃麗莎、賈爾斯、澤爾達這些邊緣人群卻接受了人魚,還冒著生命危險幫助他回到大海。因為在他們的眼中,人魚與他們是一樣的,都是不被接受的邊緣群體。

邊緣群體的絕望就這樣淋漓盡致的表現了出來。

02視覺語言:獨特的視角,讓空間更加真實

①封閉式場景,讓空間更加真實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

既然是一門視覺藝術,那麼導演對電影的視覺語言的建構就顯得極為重要。在吉爾莫的電影裡,視覺語言的特色尤其鮮明。

吉爾莫的電影通常以魔幻為主,為了讓現實世界和超現實世界更加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吉爾莫非常喜歡用內景拍攝,因為封閉的場景能夠更加精確的把控所有細節,從而讓影片更加真實。

影片一開始,我們就看到了一個塗料層層脫落、光線陰暗老舊公寓,這是一個邊緣人群的標準住宅。

埃麗莎工作的地方是從事生命體研究的秘密研究所。為了凸顯研究所的神秘氛圍,整座研究所處處都是陰暗的鐵門和老舊的管道,連一扇窗戶都沒有,這種暗無天日的陰森感無疑加重了實驗室的恐怖氣氛。

為了突出影片的真實感,僅有內景設計是不夠的,還必須藉助於各種道具,比如公寓裡播放的秀蘭·鄧波影片的老舊電視機,典型的上世紀60年代風格的卡迪拉克,以及貫穿了影片始終的時間道具,比如清晨響起的鬧鐘,雞蛋定時器,奧卡姆的打卡鐘,掛在牆上的日曆等。

這些時間道具無不提醒我們,這個故事是真實的,人魚是真實的,埃麗莎最後變成兩棲人也是真實的。

②鮮豔的色彩除了封閉式的場景設計,《水形物語》還有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對色彩的運用。

影片一開始,色彩的主基調是綠色的。

在人們的印象中,綠色是希望的顏色。當時正處美蘇冷戰期間,日益緊張的軍備競賽讓人們的生活充滿了不安定感,這個時候,人們便把希望寄託於未來,這也是吉爾莫選擇綠色作為電影主基調的一個原因之一。

所以在影片中,我們看到的是埃麗莎居住的公寓是綠色的、鞋子是綠色的、她上班穿的工作服是綠色的,奧卡姆的牆壁是綠色的,人魚是綠色的,就連史崔克蘭德這個大反派買的凱迪拉克都是青綠色的。畫家賈爾斯為前上司伯尼定製的畫,也將紅色基調改成了綠色,因為「綠色才是未來的流行色。」

然而,當埃麗莎戀愛了之後,主基調卻由綠色變成了紅色,因為通常意義下,紅色象徵著熱烈的情感。與此同時,顏色的轉變也象徵著主人公自我意識的轉變。

埃麗莎是一個啞女,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她一直過著單調重複的生活,但人魚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她發現自己是能被理解的,能被愛的。

除了埃麗莎,賈爾斯也終於認識到自己失業和不被認可也並不是自己技藝不高,而是同性戀的身份遭到了社會的排擠。奧卡姆的研究員迪米特裡教授,面對即將被活體解剖的人魚,人性突然覺醒,毅然決定背叛美蘇兩國,協助埃麗莎解救人魚。埃麗莎的好友澤爾達雖然是一名黑人,但在史崔克蘭德的暴力之下,仍然沒有說出人魚的去向,堅守了自己的信仰。

在紅色基調的襯託下,電影中的每個人物都找到了自己的價值。

03三、人文內核:愛足以消除任何偏見

①對冷戰的隱喻是顯而易見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最主要的表現就是以歐洲為中心轉變為美國和前蘇聯兩個超級大國的對峙。1947年,美國總統杜魯門向國會宣讀了一項諮文,其中更是以不記名的方式公開譴責蘇聯的制度以及生活方式。

「蘇聯的生活方式是一種集權主義的生活方式,是危害國際和平的」。杜魯門的這一番講話實際上已經將蘇聯放到了敵對的位置。

杜魯門講話後,史達林對此作出了反駁,「有人把蘇維埃制度稱為集權的或獨裁的制度,而蘇聯人則稱美國的制度為壟斷資本主義。如果雙方開始彼此謾罵或為壟斷者或集權主義者,那就不可能得到合作。」

雖然史達林的反駁相對溫和,但美蘇的對抗已經不可避免。為了取得對抗的勝利,從1947年開始,美國和前蘇聯開始了一系列包括軍事、科技、經濟等各個方面的對抗。而《水形物語》中的人魚,就是美國為取得軍事競賽的勝利而尋找到的實驗品。

除了冷戰,影片中還出現了一個鏡頭,就是埃麗莎在換臺的時候,一晃而過的伯明罕事件。

伯明罕事件爆發於1963年,那一天,黑人平權運動的代表要求在伯明罕的街頭舉行示威,抗議種族歧視,卻遭到了地方警長的拒絕。

在《水形物語》中,關於伯明罕事件的鏡頭一晃而過,但是,在美國,為了抗議種族歧視,黑人平權運動持續的時間非常長,其實,不僅僅是黑人平權運動,同性戀以及生活在底層的女性都是邊緣群體的代表,為了能夠得到平等的社會地位,他們每一個群體都經歷了長久的鬥爭。

與邊緣人群相對應的是大反派史崔克蘭德。

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史崔克蘭德最大的特點就是暴力。他可以當著女性的面如廁,斷了兩根手指卻依舊面不改色地拿著高壓電擊棒狠狠地折磨人魚,為了得知人魚的下落將霍夫斯德勒教授活活打死。

史崔克蘭德是實驗室的負責人,也是精英人士的代表,他的所作所為代表的是整個社會的投射。

雖然處境艱難,仍然要心存美好。

因為孤獨,埃麗莎與人魚越走越近,直至成為戀人,但是對於這種跨種族之戀,埃麗莎的鄰居賈爾斯卻絲毫不以為意,因為同是邊緣人的他知道找到一個愛人有多難,當埃麗莎得知人魚即將被解剖,命在旦夕的時候,她立刻懇求賈爾斯幫忙,還意外的得到了澤爾達和迪米特裡教授的協助,把人魚營救了出來。

因為愛和善良,他們做成了一件原本不可能做成的事。而電影的團圓結局似乎也在隱喻著這一點,唯有愛才能消除世間一切偏見和隔閡。

「她擁抱他,他擁抱她,他們擁抱彼此。萬物皆黑暗,萬物皆光明,萬物皆醜陋,萬物皆美麗,萬物皆痛苦,萬物皆悲傷,萬物轉瞬即逝,萬物永世長存。」——《水形物語》

在《水形物語》的同名小說中,人魚有了一個名字,叫波塞冬。在古希臘神話裡,波塞冬是海神。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中,埃麗莎重生了。

作為一部文藝片,《水形物語》無疑是成功的,雖然它的故事情節比較簡單,但吉爾莫卻巧妙地運用童話的敘述模式,再通過一系列的隱喻變形,將當下的環境和人物的境遇淋漓盡致的呈現了出來,產生了一般奇幻故事所無法企及的感染力。

這就是《水形物語》的魅力所在。

相關焦點

  • 近十年奧斯卡最佳影片,你最中意哪一部?
    2、《國王的演講》2011年:豆瓣評分8.4眾所周知,傳記類影片一直深受奧斯卡評委會的青睞。這部《國王的演講》,恰好就是一部品質極佳的傳記電影。該片的故事取材於英國國王喬治六世,主要講述他在繼承王位前如何克服自身口吃的毛病。
  • 《寄生蟲》獲第92屆奧斯卡最佳影片 共斬獲四項奧斯卡獎項
    北京時間2月10日上午,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在洛杉磯杜比劇院舉行。記者了解到,韓國電影《寄生蟲》獲得最佳影片,還接連斬獲最佳導演、最佳國際電影、最佳原創劇本三項奧斯卡大獎。最佳影片:《寄生蟲》此次,《寄生蟲》在第92屆奧斯卡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等6項提名,是第一部獲此殊榮的韓國電影,也是繼墨西哥電影《羅馬》之後,連續第二年入圍最佳影片的非英語電影。
  • 「盤點」歷屆奧斯卡最佳影片(2011-2020)
    各位小夥伴們大家好,歡迎來到小仙女聊電影,今天小仙女給大家盤點一下第83屆到第92屆奧斯卡最佳影片,部部經典,一起來看看吧國王的演講(第83屆)影片講述了1936年英王喬治五世逝世,王位留給了患嚴重口吃的艾伯特王子
  • 打臉奧斯卡:更應該獲得最佳影片獎的10部影史經典
    10.金剛(1933) 開創性的影史經典《金剛》創下了當時最高的票房記錄,但因為是「怪獸電影」,甚至連一項提名也沒有獲得,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卻是大多數現代觀眾從未聽說過的
  • 恐怖片愛好者入,僅6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恐怖電影盤點
    1973年 《驅魔人》影片講述了一個12歲的小女孩和她的母親,試圖將她從惡魔的控制下解救出來的故事。《驅魔人》當時獲得了10項奧斯卡提名,也曾經是史上最賣座的恐怖電影,但現在第一的位置已經被《小丑回魂》奪走了。
  • 16部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獲獎影片全部、詳細解讀
    》共獲得了4項大獎,成為了本屆奧斯卡的最大贏家,同時它也成為了奧斯卡歷史上首部非英語最佳影片。《朱迪》是一部傳記片,講述的是美國著名女演員及歌唱家朱迪·嘉蘭的故事。7、《婚姻故事》蘿拉·鄧恩憑藉在《婚姻故事》中的傑出表現獲得了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婚姻故事》由斯嘉麗·詹森和亞當·德賴弗主演。
  • 《寄生蟲》憑什麼拿奧斯卡最佳影片?
    同時囊括金棕櫚和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電影,上一次還是1955年的美國影片《君子好逑》。 《寄生蟲》是奧斯卡92年歷史上,首部拿下最佳影片的外語片。1988年的《末代皇帝》拍攝和上映都採用的英語對白,2012年的《藝術家》是講述好萊塢的默片,最後幾句對白也是英語。《寄生蟲》無論故事、對白、出品公司、導演和演員幾乎全部是韓國製造。
  • 恐怖片愛好者入,僅此6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恐怖電影盤點
    奧斯卡一向不青睞恐怖片,尤其是"最佳影片"這個獎項。 以下6部電影,是所有曾經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提名的恐怖電影名單。 1973年 《驅魔人》 影片講述了一個12歲的小女孩和她的母親,試圖將她從惡魔的控制下解救出來的故事。 《驅魔人》當時獲得了10項奧斯卡提名,也曾經是史上最賣座的恐怖電影,但現在第一的位置已經被《小丑回魂》奪走了。
  • 韓國《寄生蟲》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為亞洲首次
    當地時間9日,第92屆奧斯卡(92nd Academy Awards)頒獎典禮在洛杉磯舉行,各大獎項塵埃落定。 韓國導演奉俊昊執導的《寄生蟲》一舉奪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原創劇本4項重要大獎,成為本屆奧斯卡最大贏家!
  • 韓國《寄生蟲》獲奧斯卡「最佳影片」,亞洲首次
    當地時間9日,第92屆奧斯卡(92nd Academy Awards)頒獎典禮在洛杉磯舉行,各大獎項塵埃落定。韓國導演奉俊昊執導的《寄生蟲》一舉奪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原創劇本4項重要大獎,成為本屆奧斯卡最大贏家!該片也成為首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非英語片,創造了歷史。
  • 《夏威夷之戀》丨陳妍希夢寐以求的一部電影,講述真假難辨的故事!
    在電影的幕後特輯中,陳妍希講述了自己的早年經歷。那麼《夏威夷之戀》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陳妍希夢寐以求 《夏威夷之戀》曝製作特輯  最近,《夏威夷之戀》對外發布了一款製作特輯,在這段製作特輯中,導演和主創不僅共同探討了影片所表達的主題,還講述了如何在夏威夷唯美的風光中製造懸念吸引觀眾的幕後故事。
  • 《發之戀》能拿下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在於難得
    今天上午,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結束,《發之戀》獲得了最佳動畫短片,筆者一開始比較吃驚,因為在提名名單出來之後,我把提名中的短片都看了,當時我認為捷克的《女兒》或是法國的《勿忘我》最有希望得獎,無論是從劇情深度還是技術上的探索都非常出色,也體現了歐洲動畫一貫的超前性和實驗性。
  • 奧斯卡電影手冊:聚焦邊緣人士的《水形物語》
    除了作為愛情童話,這部電影也是給電影本身的一封情書。陳世亞(《環球銀幕》執行主編):《水形物語》是九部奧斯卡最佳提名影片裡,最具電影美學感和影迷情懷的一部,因此也是一部非常值得進影院欣賞的電影。片中啞女與魚人河神的愛情童話,基本上就是導演吉爾莫·德爾·託羅童年看過《黑湖妖譚》後,關於「水怪為什麼不能和美女在一起?」
  • 散去奧斯卡最佳影片光環,「倒春寒」才是《水形物語》打開方式
    一年一度頒獎季本是影迷們惡補佳片的良機,但今年與往年相比,獲獎影片都熟悉起來:獲得三項大獎,卻最終與最佳導演無緣的《敦刻爾克》,早在2017年9月就在內地上映;讓加裡·奧德曼斬獲最佳男主角的《至暗時刻》,在內地口碑不俗,在2017年12月賀歲檔前夕上映;至於收穫好評無數的《三塊廣告牌》,在內地上映期間就「撞車」奧斯卡頒獎,「科恩嫂」成功加冕影后,為影片再燒一把火。
  • 《寄生蟲》憑什麼斬獲奧斯卡最佳影片!2020奧斯卡深度回顧解析
    2019年的電影,我已經不止一次說過了是電影大年,這造就了2020奧斯卡很多入圍影片神仙打架,競爭異常激烈。 如今2020奧斯卡終於開獎!韓國奉俊昊導演的《寄生蟲》笑到了最後,拿到了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國際電影(最佳外語片),最佳導演,最佳電影四個極為重量級的大獎,橫掃奧斯卡。
  • 韓國電影《寄生蟲》成奧斯卡首部非英語最佳影片
    美國當地時間9日(北京時間10日),第92屆奧斯卡(92nd Academy Awards)頒獎典禮在洛杉磯舉行,各大獎項塵埃落定。韓國電影《寄生蟲》包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原創劇本四項重磅大獎,成本屆奧斯卡最大贏家。
  • 《玩具總動員4》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
    第92屆奧斯卡獎公開了各個獎項的獲獎名單。在動畫片方面,由喬什·庫雷擔任導演的《玩具總動員》系列第四部《玩具總動員4》獲得了最佳動畫長片獎。其他提名作品分別為《馴龍高手3》、《克勞斯:聖誕節的秘密》、《遺失的環節》和《我失去了身體》。
  • 2021年奧斯卡最佳影片評選預測名單
    近日,媒體The Playlist對參與2021年奧斯卡最佳影片角逐的電影做出預測。目前《無依之地》和《米納裡》已經上映且好評如潮,《曼克》和《世界新聞》雖然還未上映卻也備受期待,而李·丹尼爾斯(《美國訴比莉·哈樂黛》)和丹尼斯·維倫紐瓦(《沙丘》)的新片似乎也會大放異彩。
  • 最佳影片《寄生蟲》!第92屆奧斯卡獲獎名單出爐
    韓國電影《寄生蟲》爆冷擊敗了《小丑》、《1917》、《好萊塢往事》、《愛爾蘭人》等其他獲得多項提名的領跑熱門,一舉奪下最佳影片、最佳國際電影、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4項大獎,締造了亞洲電影的多項歷史性紀錄!
  • 拍一部奧斯卡最佳影片,他只用了37天
    2005年2月27日,第77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一部拳擊運動題材類劇情片力壓群雄,一舉摘走「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最佳男配」四項大獎,一時風光無兩。奧斯卡最佳影片——《百萬美元寶貝》《百萬美元寶貝》是伊斯特伍德執導的第25部電影長片,也是他導演生涯中最具影響力的一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