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為中心 創時代第一流——長沙高新區教育事業跨越式發展巡禮

2020-12-26 華聲在線

長沙(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建於1988年,1991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為首批27個國家級高新區之一。歷經三十年高速發展,長沙高新區以其得天獨厚的優勢,在區域經濟中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面對經濟高速增長、居住人口大幅增加的壓力傳導,高新區化壓力為動力,在提質、擴容、創品牌、育英才的過程中,走在創辦一流教育的徵途——建一流學校,創一流隊伍,辦一流教育。

以使命為指引,

服務園區發展大局

目前,長沙高新區綜合經濟實力挺進全國高新區第一方陣,在168個國家高新區中名列第11位,在中部11個國家級高新區中名列第2位。服務高新區高速發展的經濟和社會需求,便是高新區教育事業的大局。高新區總人口約20萬;轄區完成城市化建設後,常住人口將增至70多萬。全區未來規劃中學18所、小學31所。在2005年以前,高新區教育事業由嶽麓區教育局託管。2004年至2008年,隨著東方紅鎮、黃金鄉、雷鋒鎮的劃入,14所學校先後移交高新區管理。2009年2月,作為社會事業局下屬二級機構,高新區教育管理中心成立。2012年1月,高新區管委會成立教育局。

2019年9月9日,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周慶年在高新區教育工作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到:「當前,長沙高新區處於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新舊動能持續轉換、產城建設加速融合的關鍵時期。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新區企業員工整體呈現高學歷特徵,對子女能否享受優質的教育格外重視,能否將高新區的教育打造成一張招商引資的名片,直接關乎人才和資本的去留。為此,高新區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年投入從2005年500多萬元,到2014年3.5億元,增加了70倍。近4年來,全區累計投入教育資金近25億元,尤其是近三年連續增幅超過30%,全市排名第一。

歷經高速、平穩、優質的跨越式發展,高新區教育綜合實力進入全省先進行列。2014年以來連續6年,初中畢業會考一次性合格率、體育中考合格率名列全市前茅。職業教育全省領先,高新技術工程學校成功申報省卓越職校建設項目,綜合排名全省第一。2018年在長沙市素質教育質量監測中,高新區十項一級指標有六項居全市第一,兩項居前三。

以初心明職責,

深化現代教育改革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改革是解決矛盾,滿足需求的必由之途。自2009年高新區教育黨委成立以來,歷經10餘年轉並、新建和提質,學位供給、分布不均等問題逐步緩和,為了提高教育質量,提供更優質教育,一場以「放管服」為核心的自我革命,在高新區教育系統聲勢浩蕩地打響。

早在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後,高新區便響應黨深化改革的號召,提出推進政事分開、增強學校自主權。在 2020年1月17日召開的長沙高新區2019年教育工作總結會上,高新區黨工委委員、人大政協聯絡辦主任江從平強調,要繼續「堅持『三管一服』改革不動搖」,將其列為新一年教育工作「三個不動搖」之一,即管方向、管制度、管監督、做服務。為深化簡政放權,高新區進一步查找並優化教育政務服務事項,通過完善「最多跑一次」清單,全面推進政務服務「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流程能簡則簡,權力能放則放。簡政放權,同時意味著確立學校辦學主體地位、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其根本遵循便是依法治教。2016年5月高新區制定實施《長沙高新區依法治教工作方案》,明確了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和社會在教育中的職責任務,全面實行一校一章程,區屬學校全面實行依章程自主辦學。

為了提升學校的自主辦學能力,高新區持續推進形成集團化辦學的品牌發展格局。截至2020年,園區與長郡中學、雅禮中學、湖南師範大學、湖南第一師範學院、明德中學、湖南師大附中、博才教育集團等合作舉辦9所學校。同時加快自主培育名校步伐,打造了麓谷小學、雷鋒小學等集團化品牌學校。而今,高新區正在以更加開放的眼光,順應長沙現代化大都市建設,推進教育國際交流,積極參與國際教育合作項目試點,積極參與長江中遊城市群、「一帶一路」內陸城市、泛珠三角城市群等區域教育合作與交流,加大教育集團化辦學力度。

以人民為中心,

推進教育均衡發展

全國人大十二屆四次大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發展更高質量更加公平的教育,統一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善薄弱學校辦學條件,落實提高鄉村教師待遇政策,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推進教育均衡發展的關鍵,在於補齊鄉村基礎教育的薄弱短板。2012年,高新區教育局甫一成立,便制定《高新區義務教育學校捆綁發展實施方案》。據高新區教育黨委書記、教育局局長任波介紹,歷經八年發展,高新區正推進部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解決方案的2.0版本——「校聯體」:「『校聯體』的理想目標,就是徹底實現城鄉之間的無差別資源分配和發展。整體來說,形成『一校兩址四統籌』的管理模式。原來我們講兩校捆綁、以優帶弱,但現在我們從頂層設計上把兩校直接融合為一校,在人、財、物、事上徹底實現均衡統籌。」

2019年9月,按照「校聯體」的模式,東方紅小學與平安小學結成校聯體。原平安小學改為東方紅小學平安校區,原來的兩套班子合為一套行政班子,人財物事和諧統一,成功實現優質學校帶動薄弱學校補齊短板、協調發展的目標。

推進教育均衡發展,必須應對城市化進程給學位規劃帶來的壓力和挑戰,推動教育資源的空間均衡。2016年以來,高新區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實施控制「大班額」行動計劃,最終於2019年秋季,在全市率先消除大班額。推進教育均衡發展,需要全面提升區域內學校的優質程度,回應每個家庭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與渴望。2014年開始,一手抓公辦幼兒園建設,一手抓普惠性幼兒園扶持,學前教育優質均衡加速度發展。僅在2019年一年,就新增普惠性民辦幼兒園5所,公辦、普惠幼兒園覆蓋率從2015年的67%飆升至85%。在義務教育方面,2014年高新區被確定為長沙市小升初改革實驗區,取消微機派位,實施劃片招生、相對就近入學,連續六年平穩發展,無一例舉報。

以教師為依靠,

提升隊伍專業水平

按照全市統一部署,高新區教育系統2019年9月啟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共開展30次革命教育、36 次警示教育,舉辦53 個讀書班、34個黨員培訓班。什麼是教育工作者的初心?長沙高新區教育局局長任波由衷詮釋:「教育工作者是需要情懷的,如果沒有覺悟,就沒有為民的情懷。」為民的情懷,在迎難而上的實踐中顯現。2017年,高新區總共缺編791個,尤其是在農村地區,由於生源不集中、小班化普遍,導致教師配備不足。此外,教師隊伍的性別、年齡和專業結構問題也日益突出。

2017年,高新區啟動「縣管校聘」改革。建立教師編制和職稱「總量控制、動態管理」機制,全面推進教職工競聘上崗制度,深化校長教師輪崗交流制度,開展學校領導幹部全員競聘,建立教師退出機制。針對教師隊伍水平的提升,確立了內培外引的基本方略。僅2019年一年,就新招錄教師240名,其中,新教師180個,骨幹教師60個,報名錄取率高達80:1。大力推進內培體系建設,實施全員覆蓋的「頭雁工程」、「中堅工程」、「青藍工程」等三大工程;持續提升高新區名校長工作室、名師工作室和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建設水平和力度。2016年,周大戰名校長工作室作為全國64個領航名校長工作室(湖南僅2個)在高新區率先掛牌。2018年,高校區小學校長左鵬進入教育部領航名校長行列。2018年,全區成立4個名校長工作室、8個名師工作室;17位教師通過長沙市首批卓越教師的評審,3位校長通過長沙市首批卓越名校長的評審。2020年,遴選443名教師為區校長名師工作室成員。

近三年來,教師收入增長了33.82%,教師的總體工資福利待遇按全市縣(市)區的最高標準落實,繼續保持全市領先。近五年,高新區共計221位教師在全國省市課堂教學競賽中獲最高等級獎項,獲獎比例位居全市第一。2018年長沙市教育綜合評價報告中,高新區教師發展項目排名全市第一。同時,湧現出張偉紅、朱世民、張愛平等一大批樂於奉獻、事跡感人的優秀人民教師。

以學生為焦點,

探索特色育人方法

在經歷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趕超發展之後,如何解決「人優我特」的問題?「我們的品牌到底要彰顯什麼?我們的特色到底要體現什麼?」任波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給出答案。在任波的構想裡,基於高新產業優勢,教育的品牌特色要從宏觀上與園區產業互相服務、融合發展。

首先以高新技術工程學校為抓手,促進職業教育與園區企業、產業的融合。自2005年接管以來,園區投資近4億元,用於改善長沙高新技術工程學校的辦學條件。2018以來連續兩年,在湖南中職學校技能大賽中總分排名全省第一。曾獲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欣然題詞:「把學科建在產業鏈上,把學校建在開發區裡,把工匠精神刻在學生心中,把創新意識融入學生血液。」其次充分發揮園區高新科技的教育資源優勢,將科技興趣培養導入到教育理念中來。目前,高新區教育局在整體統籌加大校園內本身的科技教學設備投入的同時,以研學旅行的方式,與園區內中聯重科、華碩高科以及3D列印代表企業,建立教學合作關係,將研學旅行的基地搬到工廠裡。再是與園區內高新技術企業合作,推進教育信息化。2017年,高新區完成省級教育信息化創新應用示範縣(市)區的檢查驗收。2020年,計劃創建1到2所市級「未來學校」。發揮省級網絡名師工作室的示範引領作用,開展「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加強網絡教育內容資源的原創研發。

在微觀層面,以德育為導向,圍繞「一校一品牌、人人有特長」的特色教育理念,形成百花齊放的良好局面。雷鋒小學深化剪紙特色,獲「中華剪紙藝術教育示範學校」稱號;白馬學校致力於培養「忠、勇、健、行」的學生,連續21年舉辦傳統體育藝術節;麓谷小學開展「一年級新生體驗營」,獲評「全國優秀科技實驗基地校」;明德麓谷學校動漫戲曲進校園,獲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及多家媒體專題報導。

相比一項又一項的成績,任波更熱衷於闡述他與高新區教育同仁們的構想:「未來,高新區將以高水平均衡發展為主線,努力打造與發展相匹配的『三優三高』,即規劃最優、硬體最優、師資最優,教育質量最高、教育開放度最高、人民滿意度最高的現代化教育事業新格局。」

(魯 敏 袁育林 潭江平 鄭 彬)

相關焦點

  • 長沙高新區再添一所名校!長沙市一中麓谷中學來了!
    今天(10月23日),長沙高新區與長沙市第一中學合作辦學籤約儀式在高新區管委會舉行,雙方將合辦長沙市一中麓谷中學。長沙高新區管委會主任郭力夫,長沙市第一中學校長廖德泉、副校長宋建平,高新區黨工委委員、人大政協聯絡辦主任江從平等雙方有關領導出席籤約儀式。
  • 「教育強國」王炳林: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
    新時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就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重要論述為指導,堅持把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作為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先手棋,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在新中國教育發展歷程中,我們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辦教育,探索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 兩項第一!長沙高新區,優秀!
    長沙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周慶年在主會場參會並作典型發言,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陳志紅,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帥軍及部分工信行業企業代表在高新區分會場參會。記者從會上通報的全市2019年工業和信息化工作目標考核情況中獲悉,長沙高新區管委會獲評優秀單位,在全市國家級園區中排名第一。
  • 聽聽長沙高新區新時代雷鋒們怎麼說
    2008年,長沙市委市政府決定,將望城雷鋒鎮(現雷鋒街道)整體委託長沙高新區管理,高新區就把建設好雷鋒故裡,弘揚好雷鋒精神視為己任,把雷鋒精神作為助推園區持續健康發展的寶貴精神財富。作為國家級高新區、雷鋒同志的家鄉,高新區將以建設雷鋒新城為契機,努力將雷鋒精神轉化為「抓產業,強實力」的實幹力量,時刻牢記「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初心使命,堅持把抓好產業發展作為增強自身實力、實現職責使命的重要抓手,真抓實幹、埋頭苦幹!努力將雷鋒精神轉化為「抓改革,增活力」的創新力量。敢於破舊立新、開拓創新,勇於直面困難、大膽創新,善於在工作實踐中分析新情況、研究新辦法、解決新問題、創造新業績!
  • 長沙高新區黨群服務中心石嵌畫紅館正式亮相
    高新麓谷2020年11月17日訊(陳丹妮)近日,長沙高新區黨群服務中心多功能廳內,一場以「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為主題的石嵌畫紅館入駐儀式在長沙高新區領導、特邀嘉賓、兄弟單位負責人等共同見證下,正式亮相長沙高新區黨群服務中心。
  • 淄博高新區工委召開2021年工作務虛會 加快推動高新區跨越式突破性...
    淄博高新區工委召開2021年工作務虛會 加快推動高新區跨越式突破性發展 2020-12-11 18: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推動新時代雲南教育事業改革發展再上新階
    教育是黨的事業發展的重要保證,是國家興旺發達的根本基石,是民族振興的奠基工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重要會議、考察調研、指示批示、賀信回信中針對教育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推進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2020年1月,在雲南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心系教育事業發展,專程來到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舊址考察調研。他強調,教育同國家前途命運緊密相連。
  • 黨建有韌力,企業發展有活力!長沙高新區又被點讚了!
    …… 如今,在長沙高新區,黨建意識、黨建元素、黨建活動迅速融入各大產業鏈、各個企業,為企業發展注入「紅色動力」。黨建工作如何促進企業發展?近年來,長沙高新區黨工委打造「黨建引領、行業歸口、產業連結、融合發展」行業(產業鏈)黨建工作新體系,探索出一條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理論意蘊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觀點提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凸顯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世界發展的借鑑意義。為什麼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
  •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巡禮丨探訪毛澤東初心形成地:湖南第一師範
    編者按:近年來,湖南不斷加強紅色文化建設,強「根」塑「魂」,打造社會經濟發展的紅色引擎。在湖湘這塊紅色文化的沃土上,29處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和158處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共同記錄著時代的故事。為進一步發揮好湖南紅色文化的精神力量,不斷實現紅色文化的創新發展,弘揚社會正能量,紅網時刻新聞推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巡禮」系列報導,帶讀者走近偉人故地,拂下文物藏品的歲月灰塵,用文字講述背後的故事。
  •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全市「十三五」時期教育事業發展綜述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全市「十三五」時期教育事業發展綜述 2020-11-20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長沙高新區石嵌畫紅館向雷鋒紀念館捐贈作品
    華聲在線12月24日訊(張洋)12月21日,長沙高新區石嵌畫紅館將參展石嵌畫作品《雷鋒和他的解放牌汽車》無償捐贈給雷鋒紀念館。雷鋒紀念館館長餘旭陽從長沙高新區石嵌畫紅館館長的手中,鄭重接收了這幅採用部分玉石和大理石為材料、歷經數十道工藝、獨具匠心的純手工鑲嵌而成的石嵌畫作品。
  • 烏當區「十三五」發展成就巡禮之民生事業篇
    過去五年,烏當區委、區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化為民宗旨,持之以恆加大民生投入,始終把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擺上最重要的議事日程,持續在教育、健康、就業、社會保障等方面發力,書寫了催人奮進、溫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 淄博市能源發展中心到高新區寶山園生態科技區指導創城工作
    大眾網·海報新聞5月7日訊(記者 徐丹青 通訊員 刑天)5月6日,淄博市能源發展中心黨組成員、副主任許軍、四級調研員王紅等4人一行到淄博高新區寶山生態科技園區召開創城工作對接會議,並深入社區現場指導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 重慶高新區 換道超車 跑出智慧教育「加速度
    重慶高新區以此為鮮明定位,緊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機遇,緊扣「換道超車」要求,以「高」和「新」的氣質底蘊,以「拼」和「闖」的創業精神,以「真」和「實」的服務態度,不遺餘力推進各項事業穩步前進。  城市發展,教育為先。在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堅強領導下,高新區公共服務局自我加壓、找準優勢、高端定位,著力打造「科創高新,智慧教育」,爭創「西部教育高地、一流教育強區」。
  • ...春潮湧動,破浪前行,奮力譜寫德安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新篇章
    2020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德安縣上下一心,破浪前行,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好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之路,努力克服疫情影響,紮實落實「六穩」「六保」任務,持續保持了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十三五
  • 高新區教育資源分析
    這些年來,長沙高新區發展很快。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高新區就業和生活,因此高新區的學區是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01說到高新區的學區,就不得不說高新區獨特的小升初模式。這些年來,長沙五個主城區(嶽麓區、雨花區、開福區、天心區、芙蓉區)小升初主要採用微機派位的模式,當然,還有部分樓盤為配套入學。
  • 四篇文章,為你解讀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了黨的理想信念、性質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對黨的奮鬥歷程和實踐經驗的深刻總結。」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刻闡明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實踐要求,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彰顯了人民領袖堅定的人民立場、真摯的為民情懷,在廣大幹部群眾中引起熱烈反響,凝聚起億萬人民同心同德、奮勇前行的強大力量。
  • 「5G+」催生產業發展新生態,全面賦能長沙產業協同發展
    今年4月,長沙市成立了5G應用產業鏈推進辦公室,並由長沙市政協副主席袁志恆擔任長沙市5G應用產業鏈鏈長,長沙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陳志紅擔任5G應用產業鏈推進辦公室主任。把5G作為獨立的市級產業鏈,體現出長沙市委市政府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全力加速5G相關產業建設發展,加快構建5G應用生態系統。5G時代即將到來。
  • 張知眾: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推動健康產業和健康事業融合發展
    「經濟要發展,健康要上去,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離不開健康」。近年來,圍繞健康促進縣建設,我們始終堅持走以人民為中心的「健康之路」,組織發動全縣力量,進行了積極的實踐探索。健康產業和健康事業,關乎經濟發展與民生福祉,需要融合發展。農安縣縣委、縣政府以國家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縣為統領,不斷優化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率先在全省推進了醫聯體和緊密型醫共體建設,以縣級公立醫院為中心,實現省、縣、鄉三級醫療遠程會診系統的全貫通、全覆蓋,被國務院評為公立醫院改革成效明顯激勵支持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