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圍村是雲安區六都鎮黃灣村委14條自然村之一。數十年間,這個名不經傳的小山村越來越被外界關注,並不時有外地賓客前來到訪,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跟隨記者走進四圍村一探究竟。
四圍村三面環山,北面臨江,獨特地勢為村民發展林下經濟創造了條件。
四圍村村民 潘銳輝:這裡連片都是村民種植的黃花梨、九裡香和羅漢松等綠化樹,在(上世紀)80年代我們四圍村都有(種苗木)這個傳統,這樣既可以充分利用荒地又可以增加我們村民的收入。
據介紹,自上世紀70年代末,該村老前輩潘日暄及其兒子從外地學到嶺南盆景栽培技術回來後,便將這門技術向村民們傳授,帶領大家開始走上園林綠化苗木種植銷售之路。潘建令就是潘日暄眾多「學徒」之一,他至今已從事綠化苗木種植銷售近30年。
四圍村村民 潘建令:九裡香、 羅漢松、 桂花(我)種了一千幾百株,雖然現在市場價錢比以前低很多,但相信以後的價格一定會好起來,所以我們仍然在堅持一直種下去。
近年來,該行業競爭加劇,不少「行家」因利潤縮水選擇隱退或轉行,但仍有部分村民像潘建令一樣,對這行情有獨鍾,幾十年來一直利用山地或房前屋後閒置地發展綠化苗木種植。
據統計,目前四圍村園林綠化苗木種植面積累計達300多畝,其中,嘉寶果樹苗5千多株,黃花梨2.3萬株,羅漢松4.5萬多株,桂花5萬多株,九裡香9萬多株。村裡苗木品種多、數量大,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外地賓客前來選購。
四圍村村民 梁志心:這些樹我們賣了許多年,經常都會有些比較有錢有別墅的人(來)買些樹回去種。
綠化苗木價格主要取決於其品種、大小和樹形。為增加收入,村民通常會給自家苗木整形提升其觀賞性,並且還會到各地去為客戶提供苗木整形服務。而這也是該村苗木人適應市場發展形勢勇敢走出去尋求商機的一個縮影。
六都鎮黃灣村黨委第一書記 陳志龍:根據了解, 四圍村仍然有一批村民適應市場發展形勢需要到省內外各地去繼續種植銷售園林苗木,生意仍是做得相當好的。
記者:潘理民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