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廈門有什麼景點一定要去玩,那麼一定會有很多人來鼓浪嶼。它不但風景秀麗,而且民風淳樸,歷來為遊人所喜愛。鼓浪嶼既是世界文化遺產,又是我國5A景區,是浪漫和文藝的象徵。
到過鼓浪嶼的遊客都知道,到鼓浪嶼一定要坐小船,否則上島是不可能的。事實上,上島坐船還是比較麻煩的,每天排隊上船,來來回回很費時,而且還有固定班次,如果錯過了一班船,還要等下一班。實際上廈門到鼓浪嶼的距離並不遠,那為什麼不直接修一座橋呢?只要解決通行問題,大家也可以隨時上島。這背後本來還是有著非常深遠的意義。
第一,提供本地的就業機會
有很多遊客認為不建大橋就可以讓本地輪船公司賺錢。儘管主要理由並非如此,但這其中也存在著一些考慮因素。假如說建了一座大橋,很多遊客一定會選擇乘坐汽車上島,那麼輪船生意就會大大減少,甚至無法繼續經營下去,這對廈門本地人是很不利的。
像本地汽船公司這樣的經營方式,可以為大部分人提供就業機會,使一部分人有工作可做。假如有一座大橋,那這部分人就會失業,從而導致人才流失,這樣做反而很不值得。
二、增加儀式感,成為本地特色
自古以來,每個人登島都是要乘船的,現在乘船也成了一種到鼓浪嶼遊玩的儀式感。一些遊客到廈門鼓浪嶼來遊玩,遊船也是必須要去體驗的一部分,少了這部分就會少一些樂趣,坐船去鼓浪嶼也成了一種地方特色,給更多的遊客一種強烈的儀式感。
三、保護鼓浪嶼自然風光
其實這一點的理由是最根本的,也是最關鍵的。鼓浪嶼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這裡的環境不受外界幹擾,不受破壞,保持著原始的自然風貌。在鼓浪嶼上邊是不允許機動車輛行駛的,甚至有觀光車也是電瓶車,很環保。
雖然說建橋後兩地都能方便通行,但如果汽車能夠進入鼓浪嶼後,將大大破壞該島的生態平衡。由於機動車輛的出現,需要為其配置交通信號燈、機動車道等配套的基礎設施,但這些原來都是沒有的,所以必須重新建設,以破壞現在許多綠地,得不償失。
雖然修好橋梁後不允許機動車行駛,遊客只能步行過橋,但這樣的話走到橋上會很費勁,鼓浪嶼內部基本上還是要步行遊覽,一天下來會很累,最後會有一種勞累的感覺,不想再走一步,這樣的遊覽體驗就會大打折扣,而且這橋建起來也失去了意義。
下面這些你都懂了,對此有什麼意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