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肖瑋 楊卉)7月31日,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帕運會(以下簡稱「北京冬奧會」)成功申辦滿五周年。據延慶賽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20年年底,延慶賽區核心區4大場館將全部實現完工,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將全面開始造雪、造冰工作,明年初將首次承辦系列國際性冬季體育賽事。
據市重大項目辦延慶場館建設處處長劉利鋒介紹,延慶賽區是北京冬奧會建設難度最大的賽區,主要承擔高山滑雪和雪車雪橇項目的比賽,將建設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國家雪車雪橇中心2個比賽場館和延慶冬奧村、山地新聞中心2個非比賽場館以及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延慶賽場與其它賽場的一個主要區別,就是所有項目均需新建,在無路、無水、無電、無通信的山區,我們從2017年開工建設,用了3年的時間建設起了國內第一條雪車雪橇賽道和第一座符合奧運標準的高山滑雪賽場。」劉利鋒表示。由於部分項目位於高山,植被茂盛,因此如何做好動植物保護成為建設場館的重要考題。
面對上述情況,延慶賽區提出了一套具體的保護措施。具體來看,在施工過程中,堅持「避讓」為第一原則,對於無法避讓的保護植物採取生境相近的近距離近地保護(簡稱「近地保護」)或遠距離遷地保護(簡稱「遷地保護」),從賽區共計近地移植11027株珍稀植物。對2.4萬株樹木實施遷地保護,並建設了專門的遷地保護小區。
在冬奧會遷地保護基地(8號地),就有30餘種2萬多株樹木移至此處。據延慶區園林綠化局副局長龐月龍介紹,該基地位於張山營鎮上板泉村北,佔地面積約300畝,是根據延慶賽區核心區總體規劃環評54項環保措施責任矩陣表中第25項任務建立的遷地保護基地。「夏季移植樹木難度較大,由於夏季是樹木生長旺季,此時按常規技術措施移植會對樹木造成非常大的影響,從而大大降低成活率。通過研究後,移植團隊採取了多次修剪,分層移植、客土改良等方式,成功將樹木進行了移植。目前成活率能達到約90%。」龐月龍稱。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移植後的樹木還有了自己的 「名片 」。「為了讓移植來此的樹木棵棵可查,我們給每一棵樹都建立了一個二維碼,即一個電子檔案,掃碼後可查詢到樹木移植前的情況,移植的整體施工過程,以及後續樹木的生長概況,相當於給了每棵樹一個『戶口 』。」
龐月龍稱。除了冬奧會遷地保護基地(8號地),冬奧森林公園內也有自賽場移植的來此的樹木。
張山營鎮黨委副書記張奕賢還介紹,冬奧森林公園一期規劃建設總面積330畝,總投資4519萬元。預計於今年「十一」正式開門迎客。「賽區內共有331棵樹木移植到了冬奧森林公園,森林公園內還設置了一些兒童樂園及景觀節點。未來,冬奧賽場的體育冠軍還將『認領』公園內的珍惜樹木和賽場移植來此的樹木,建立一片『冠軍林』,融合多種元素,對大眾及周邊遊客開放。」張奕賢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