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文明四千年,秦朝之前是前兩千年,清朝結束是後兩千年

2020-12-23 心向青史

華夏文明,從夏朝算起,至清朝結束,剛好四千年。

假如把這四千年當作一個線段,那麼中點便是秦朝,秦朝之前是兩千年,秦朝之後也是兩千年,而我們現在則是下一個階段的剛剛開始。

1、秦朝之前,便是上三代——夏商周

秦朝之前的兩千年只有三個朝代,即夏商周。這一時期的華夏文明僅位於黃河中下遊地區,並處於封邦建國的封建時代,天下邦國林立,即使到了武王伐紂之時尚有800餘國,而夏商周則是天下的盟主。

我國古代所謂的「國」,其實便是後世的「城」。夏商周並非只是繼承關係,作為一個部落,三者其實一直是並存的。夏朝居中,商朝在東,而周朝在西,秦朝之前的改朝換代也就是天下共主的更迭。

按《夏商周斷代工程》,夏朝始於公元前2070年,終於公元前1600年商湯滅夏;

商朝始於公元前1600年,終於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

周朝始於公元前1046年,於公元前256年被秦昭襄王所滅。

2、秦朝之後,是兩千年帝制時代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一統華夏。之後,秦始皇南徵百越,北伐匈奴,將華夏文明的主體範圍劃定在了長城~陰山以內,奠定了之後歷代王朝版圖盈縮的基礎。

秦朝之後的兩千年,王朝更迭頻繁,這一時期的華夏文明將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變成了自身的核心區,並將勢力擴展至大漠草原和西域戈壁。

秦朝之後的兩千年,是我國帝制大一統時代,這一時期的中國不再邦國林立,主流不再是封邦建國,而是中央集權的郡縣制。

秦朝之後的兩千年,以元朝為界,可以分為前後兩部分。元朝之前的中國基本上只是「陰山~長城以南」,版圖的擴大也常常是兵鋒所指,勢力所及;而元朝之後的中國不再局限於「漢地」,成為多民族的大帝國,這一國家組成形式在清朝得以正式完成。

元朝之前,是小中國;元朝之後,是大中國

秦朝始,清朝終。一個終結了封邦建國時代,開啟了帝制時代;一個完成了多民族大中國的創立,並成為了帝制時代的終結。同時,這兩個朝代在建立的過程中也有頗多相似之處。

3、秦朝「奮六世之餘烈」,一統華夏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裡;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讀賈誼的《過秦論》,「秦王掃六合」的氣勢躍然紙上。不過,秦始皇並非白手起家,「奮六世之餘烈」便說明了秦國是歷六代國君的努力才得以一統宇內。

秦孝公嬴渠梁商鞅變法,標誌著秦國的真正崛起。商鞅變法,奠定的不僅是秦吞天下的基礎,還確立了整個兩千年帝制時代的制度。因為,百代皆行秦政制。

同時,秦孝公收復河西之地,開始了東徵之路。

秦惠文王嬴駟嬴駟用司馬錯滅巴蜀,從此秦國擁有了三大糧倉——關中、漢中、蜀中。

嬴駟用張儀為相,以連橫破六國合縱,秦國逐漸有了以一敵六的實力。

秦武王嬴蕩嬴蕩在位時間僅有三年,但其問鼎中原之心已經昭然若揭。

秦昭襄王嬴稷嬴稷用範睢為相,實行遠交近攻之策,逐步開始兼併六國

嬴稷用白起為將,白起以消耗六國有生力量為目的,成就了其「殺神」之名,也奠定了秦並六國的基礎。

秦孝文王和秦莊襄王秦始皇的爺爺孝文王在位三天,秦始皇的父親在位三年,一切幾乎都是為秦始皇的出現而做準備。

這一時期最重要的事件,便是秦國將周朝的最後殘餘也掃滅了,時間是公元前249年。

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始皇,可並稱為秦國統一天下的四位雄才大略之主。從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華夏,共140年。

4、清朝歷六代帝王,一統天下

有清崛起東方,歷世五六。太祖、太宗力徵經營,奄有東土,首定哈達、輝發、烏拉、葉赫及寧古塔諸地,於是舊籓札薩克二十五部五十一旗悉入版圖。世祖入關翦寇,定鼎燕都,悉有中國一十八省之地,統御九有,以定一尊。聖祖、世宗長驅遠馭,拓土開疆,又有新籓喀爾喀四部八十二旗,青海四部二十九旗,及賀蘭山厄魯特迄於兩藏,四譯之國,同我皇風。逮於高宗,定大小金川,收準噶爾、回部,天山南北二萬餘裡氈裘湩酪之倫,樹頷蛾服,倚漢如天。自茲以來,東極三姓所屬庫頁島,西極新疆疏勒至於蔥嶺,北極外興安嶺,南極廣東瓊州之崖山,莫不稽顙內鄉,誠系本朝。於皇鑠哉!漢、唐以來未之有也。

秦朝,是自西向東統一華夏;清朝,是自東向西一統天下。

時至今日,我們理應能夠客觀看待清朝的崛起。清朝的統一天下,不僅僅是疆域遼闊,更重要的是在西方列強到來之前將漢滿蒙回藏五大板塊統一在了一個政權之下。要知道,在我國數千年的歷史上,大漠、東北、西域、吐蕃,甚至雲貴高原,大多數時間都是自立的政權。

而清朝的統一,從清太祖努爾哈赤開始,至乾隆滅準噶爾汗國為止,歷六代帝王,幾乎與秦國的崛起一樣。

清太祖努爾哈赤努爾哈赤於公元1616年起兵,脫離明朝,建立後金,創立八旗制,一統女真各部。

1619年的薩爾滸之戰,是這一時期最重要的一場戰役。此後,明清攻守易形,明朝完全退守遼西,轉為守勢。

清太宗皇太極這一時期與對明朝的戰爭相比,皇太極更重要的功績是徵服朝鮮和漠南蒙古。

公元1635年,皇太極擊敗蒙古最後一任大汗林丹汗,其子獻出傳國玉璽,從此清朝皇帝兼任蒙古大汗,這為之後清朝一統蒙古三部確立了法理基礎。

同時,皇太極建立了滿族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實行滿蒙漢一體。

公元1636年,皇太極親率12萬大軍攻入朝鮮,次年,朝鮮國王投降,向皇太極行三跪九叩之禮。從此,朝鮮成為清朝的藩屬國。

漠南蒙古和朝鮮的徵服,使清朝南下再無後顧之憂。

清世祖福臨(順治)順治時期的清朝正式入主中原,之後清軍並在多爾袞的率領下逐步統一中原。

清朝攻滅李自成的大順、張獻忠的大西、南明都在這一時期。

公元1662年,南明最後一個皇帝永曆帝被吳三桂所殺,明朝徹底滅亡。

清聖祖玄燁(康熙)康熙之時,清朝平定了三藩之亂、收復了臺灣,從此中原再無反叛之力。而後,擊敗沙俄,穩定了東北的疆域。

之後創立「多倫會盟」,將漠北蒙古納入了清朝的版圖,這一年是1691年。

奪取漠北蒙古,便與漠西蒙古的準噶爾汗國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於是,康熙三徵噶爾丹,為雍正、乾隆之時徹底平定漠西蒙古奠定了基礎。

清世宗胤禛(雍正)公元1729年,雍正命年羹堯、嶽鍾琪率兵討伐漠西蒙古和碩特部,從此青海完全納入清朝版圖。

清高宗弘曆(乾隆)乾隆號稱「十全老人」,雖然有自誇的嫌疑,但其徵服漠西蒙古、將西域納入帝國版圖,無疑居功至偉。

公元1757年,乾隆平定準噶爾汗國,從此時隔近千年的時間,西域重入中原王朝版圖。

至此,清朝完成了對漢滿蒙回藏五部的大一統,從努爾哈赤1616年建立後金開始,至1757年乾隆滅準噶爾止,同樣是共140年。

這個天下,幾乎就是我國古代真正的天下,也是我國數千年來各民族共同生存的舞臺。

秦國從秦孝公即位算起,用了六代140年一統華夏;清朝從清太祖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算起,也用了六代140年一統天下。秦朝和清朝,也是我國四千年文明史分期的兩個最重要的節點,歷史有時候就是如此相似。

相關焦點

  • 中國兩千年的版圖變化有多大?清朝還曾拒絕菲律賓的加入?
    中國兩千年的版圖變化有多大?清朝還曾拒絕菲律賓的加入。▼在古代世界,一個國家的生存和發展始終離不開對領土的保衛和擴張。後世隋唐、元明版圖的擴張,文明的擴散,從本質而言都是兩漢的延續。圖片來源於網絡唐朝不負時代的力量,比漢朝擴張的領土更多,文明散播得更遠。首先,唐朝重新佔據了西域,在西北一度設立波斯都督府;在南方,唐玄宗支持南詔首領皮閣統一六詔,封其為雲南王,後設雲南安撫使司管理雲南。
  • SNH48是把千年一遇都承包了嗎?「四千年美女」易主給00後了
    大家都造吧,之前她們團裡就一個遠近聞名的「四千年美女」nuo,鞠婧禕這位妹紙一直打著四千年美女的稱號,最初就是島國媒體賦予的是呢,有千年癖的日本媒體前不久又來了一次評選。藍後,又有新妹紙被日媒冠上「4000年一遇」頭銜,同樣是來自SNH48
  • 蘇美爾文明:與華夏文明有淵源,竟領先近代歐洲千年
    相對於久遠又老邁的地球來說,人類的出現顯得太過遲緩了,直到距今4萬年前,人類才以「智人」的身份剛剛登上了地球的舞臺。之後幾萬年的時間,我們和石頭打交道,學習製作工具,又神奇的學會了使用火,直到人類跌跌撞撞走到公元前4000年時,人類世界才出現了第一縷文明的曙光。
  • 外國山崖發現中國兩千年前書法:專家看完哭了
    要麼是兩千年前有中國人到過這個國家並在這裡現場刻下了這些漢字要麼就是這個國家的人在兩千年前跑到中國把這個刻好書法的崖石背回國安置到這山崖上顯然第2種可能性幾乎沒有因為沒有人能將如此大的崖石整塊吊裝到峭壁之上
  • 虞夏兩千年,難道夏朝之前還有一個王朝存在,卻不被我們認知嗎?
    導語:虞夏兩千年,難道夏朝之前還有一個王朝存在,卻不被我們認知嗎?在現在不少的眼中,這仿佛就是最好的一種解釋了,如果這種解釋成立的話,那麼中國的國家文明歷史就要在秦統一的2200多年、夏商西周統治的1800年之前再加上1600多年,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並認為是西方國家不承認中國歷史而故意為之,但是很可惜,這種只是少部分人的臆想罷了,否則那麼多權威的歷史學者,為什麼不見一個出來辯證所謂「虞朝」的存在呢?
  • 《海內經》是四千年前的世界地圖
    魚、羊兩島合為漢字「鮮「字。四千年前夏代及夏前時期朝鮮是指北美大陸一帶。《堯典》:」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秩朔易」。舜帝命和叔宅幽都,幽都在西伯利亞葉尼塞河到勒拿河一帶,美洲的印第安人也屬和仲一族。商周之後的人們不知道大地理的東海之內、北海之隅在哪裡,後世僅存小東海範圍內另一個朝鮮地名。2、兩千年前的大秦。
  • 書生淺談《窮鬼的上下兩千年》
    今天,本書生和大家來談談《窮鬼的上下兩千年》這本書。這是一本架空歷史類型的書籍,它的主人公並沒有像其他的小說中的主角一樣稱王稱霸,而是選擇以另一種方式來融入歷史當中——作為一名普通的旁觀者。顧楠,顧先生,一個先生的稱呼說盡了書中主角的身份。
  • 匈奴鮮卑蒙古困擾中原兩千年,到清朝為何就不行了?
    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演進中,有一條亙古不變的主線,就是草原文明與農耕民族的對抗,在兩者綿延無期的攻防當中,既有「絲綢之路」、「封狼居胥」這樣的典故,也有「白登之圍」、「崖山海戰」這樣的故事。然而到了清朝,遊牧與農耕的矛盾恍如一夜之間蒸發一般,盡數歸於大清的治理之下,那麼清朝究竟有什麼過人的地方呢?
  • 華夏文明究竟有沒有斷層?
    數千年來,華夏文明雖然歷經劫難,但依然綿延不絕、一脈相承,即使元清兩朝也並沒有使其發生斷層。因此,今天的華夏文明源自夏商周,其文字可追溯到商朝,禮儀制度可追溯到周公制禮作樂,而華夏之稱源自夏朝——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上三代之前,我國是否仍然存在另一個文明,期待考古的新發現。
  • 百年科技穿越千年文明
    月牙泉為何歷經千年未被沙子埋沒?敦煌文化跨越千年傳承至今,又是什麼讓其「恆久動力,經久彌新」? 2020年的初冬,在美孚1號™的助力下,我們一行人跟隨「水哥」王昱珩,一路向西,開啟了探尋「隱秘力量」的旅程。
  • 《興衰兩千年》|知史鑑今砥礪前行
    貞觀十七年,即公元643年,一代名臣魏徵病逝家中,唐太宗李世民親臨弔唁,痛哭失聲。後常常對身邊侍臣感嘆的那句話,不僅抒發了心中的感慨,同時還載入了史冊,流傳至今——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 華夏魂,漢服情:漢服承載千年的華夏情,即古時服飾中的旖旎風光
    漢服又稱漢裝,華服定型於周朝,傳承於秦朝,是以華夏文化為背景和中心,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自然而然的形成具有華夏特色的傳統服飾,而且以漢服為核心的服飾體系是有區別與唐裝、旗袍等其他傳統服飾的,漢服是古時傳統服裝中的主要支柱,承載了上千年的華夏情,呈現一片旖旎風光。
  • 千年前聲色驚豔華夏,千年後創意改變世界——《這就是杭州》
    他是中國文旅圈最熟也最俗的一個話題;他是中國詩文作品中最多也最亂的一個主題;中國幾千年文明,繁盛時期遷都、定都一般不會考慮他。01千年前驚豔中華的杭州風月至今仍是陽春白雪 口口Hyman人們說蘇杭,說江南。其實蘇州是蘇州,杭州是杭州。各有各的個性,各有各的韻味,可以對比,卻沒太多的相似點。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 古人定一斤為16兩,而現在卻定一斤10兩,為何古今差別會如此之大
    比如秦朝時的軌道交通,簡直是開創了世界的先例。但是在計量單位上,為何古今差異會如此大呢?但是在中國歷史上,正是由於秦始皇的深明大義,才使得中華文明歷經千年而不斷絕。在計量單位上,秦始皇採用了秦朝原先的技法,規定一斤等於十六兩。所以現在的我們都說半斤八兩,還記得小時候我們常常好奇地問半斤為什麼會等於八兩,不是五兩嗎?其實這和一斤的起源有關。
  • 越南在上千年的時間裡都屬於中國,為何在今天卻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同樣是在漢武帝時期,漢朝軍隊消滅南越國後在今天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中北部設置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而再往前追溯,其實秦始皇就已經在越南北部一帶設置過象郡。從象郡到九真、日南,再到其最終獨立建國,藩屬於中央王朝,越南中北部曾經在歷史上長期歸屬於中國,其前後跨度足足千年。
  • 一個穿越兩千年的vlog,居然是天貓拍的
    如果你一時難以抉擇,不如跟隨天貓國際的這支雙11主題活動「海淘兩千年」的宣傳片,跳進蟲洞,穿越回到絲綢之路開拓的起點,跟著張騫、玄奘和鄭和一起探索一下兩千年前的中國海淘之路。 短片採用戲說的方式,將文化積澱深厚的古代絲綢之路詮釋為現代海淘之路的開端。張騫,玄奘和鄭和則搖身一變成為vlog博主,以第一視角向我們講述在路上那些事兒。
  • 「四千年大美女」的鞠婧禕變成「千年一遇大假人」?
    我最開始想到的就是她出道時的人設——四千年一遇大美人!當時可能是對她真的無感,覺得可能是我get不到她的美吧,但這位姐好像在這條路上越走越誇張,越走越離譜了!最近發生的一件事更是讓她的路人緣,完全崩塌。
  • 揭秘中華千年衰落的真正原因,破譯華夏文明崛起的地緣密碼!
    【華夏文明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中國古代歷史中,從秦國建立到唐朝滅亡大約是1000年,唐滅到清朝滅亡大致也是1000 唐玄宗時期,河西走廊繁榮的軍馬場曾經培養了40萬匹戰馬,在河西走廊陷落前,裝備大量騎兵的唐軍依靠鐵騎就能夠在河西走廊進退自如,唐軍在之前的唐蕃徵戰中正是依靠重騎兵突襲或者精兵夜襲才快速擊破吐蕃重步兵的,這保證了河西走廊的安全。安史之亂後,吐蕃乘機進佔河西走廊,導致盛唐時期河西和朔方守軍極高的戰馬裝備率成為歷史。
  • 華夏文明真的沒有對外入侵過嗎?沒錯,我們一般叫:開疆擴土
    如果華夏文明在這數千年的時間裡面從來沒有過對外入侵或者從來沒有發生過對外戰爭,那我們現在的領土可能也就只有一丟丟。一統天下的秦華夏文明經歷了數次波瀾,這其中包括但不限於夏商周等無數個朝代,而在春秋戰國時期,國與國之間的界限似乎變得越發明朗了。
  • 《興衰兩千年》——「橫看成嶺側成峰」
    從大秦帝國的一統天下到大清王朝的衰敗收場,兩千年歷史更迭。在這兩千年裡,一次又一次的改朝換代,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朝代,制度,名族,文化,戰爭,總會被每一個朝代賦予它們深深的歷史烙印。「要應付一件事情,必須明白它的性質。明白之後,應付之術,就不求而自得了。而要明白一件事情的性質,又非先知其既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