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除了球場上面的身體對抗之外,還有場下兩個教練團隊的鬥智鬥勇,其中近期比較上心的就是貝爾薩帶領利茲聯重新回到英超,白玫瑰也讓戰術回到了觀眾的眼眶。不過現代足球戰術裡面有兩個極致一直都被人所關注,其一就是瓜迪奧拉的ossession, position, pressure(基礎Tiki-Taka、位置、6秒壓迫),其二也就是大家所說的穆裡尼奧大巴戰術。
說白了,不管是瓜迪奧拉還是穆裡尼奧的兩種戰術都是以大巴的方式為基礎,只不過是分了一個進攻和防守區別而已。瓜迪奧拉的向前高位逼搶是沒有放棄這一點的,和穆裡尼奧的直接退位防守有異曲同工之妙,最直觀表現的就是克洛普在利物浦的戰術。
克洛普和弗裡克的戰術很相似,但是拜仁依舊喜歡靠中場推進和過渡,但利物浦不一樣。渣叔讓整個進攻球員徹底前壓,直接過濾了中場這一步,他使用的簡單高效進攻要比瓜帥的6秒高位回擊更快。
兩種戰術本意其實是一樣的,一個把防線往前壓,一個把防守往後提。但是你會發現不管是穆裡尼奧還是瓜迪奧拉的隊伍都會有共同點,防守策略不同但是他們的反擊是一樣的,不管是高位前壓還是固守禁區最終的結果都一樣。
雙方最大的區別還是對於中場的利用,這一點也是造成他們不同選擇的主要關鍵點,巴薩、皇馬、拜仁、曼聯、切爾西、曼城成為了他們解釋的舞臺。
瓜迪奧拉更喜歡用靠前的前腰球員,而穆裡尼奧更喜歡用穩定有硬度的後腰球員,對於中場位置的核心選擇決定了相互之間的戰術體系。瓜迪奧拉的球隊在前腰位置上成功的很多,而相反穆裡尼奧的球隊後腰也都能夠踢出來。
在瓜帥的球隊之中徹底反動反擊的往往都是靠前位置,而當球隊需要這個位置去反擊的時候好處就是能夠讓更多的球員前壓形成更大的威脅,但壞處也很明顯那就是對方後衛也能夠及時回到自己的防守位置。
這種時候很容易從反擊變成陣地戰,在曼城實戰中出現這種情況往往都是靠德布勞內去破這個進攻困局,但他也不是神仙。一但耽擱時間過長對方就能夠全面後縮,曼城的進攻也就徹底陷入無限的傳導,而當阿奎羅或者熱蘇斯在得不到球權拉邊的時候又沒有人能夠去補弧頂的位置,整個進攻只能戛然而止,並且有被反擊的可能。
對於這方面穆裡尼奧做得更簡單一點,從靠後位置發動反擊之後參與進攻的往往只有兩到三個鋒線球員,而後面的中場會慢慢推進,不會瘋狂的前壓。最主要的還是出於後場出球反擊,對方的站位也不可能很靠後,所有儘管只有兩三個進攻球員上去也基本都是一對一、或者一對二、在或者單刀。
因為前場處於一種極致的狀態,所以他的球隊拖後中場是否要繼續插上還得看反擊的質量,如果不能一錘定音並且球權還在就會前壓持續進攻。但進攻球員失敗之後球隊也不會除了難堪的地步 就算是對方的反擊非常犀利也能夠快速回防。
不過必須說一點就是最近的穆帥變了很多,熱刺在戰術選擇上面多了很多變化。不過整體來看他還是沿用了自己以往的核心,按照球員的狀態去補充戰術位置,這一點也是他和瓜迪奧拉的區別所在。
有一種說法就是控制球權就是拿到勝利,但現在足球的發展過程中這個理念被完全丟棄,更多的球隊選擇放棄球權,而選擇反擊或者高壓抓你的漏洞。
瓜迪奧拉、齊達內都是喜歡球權的教練,而穆裡尼奧、克洛普對於球權的需求程度就不是很高,他們更多的喜歡一些比較危險的進攻方式。
步步為營還是暗渡陳倉更強還得看是否要除去一些球員的個人能力,強到一定地步就能夠改變球場上面的局勢。如果從一個平等的發展趨勢來看,穆裡尼奧和克洛普的戰術核心要比瓜迪奧拉更高效,球隊只需要抓住其中的一個機會或者幾個機會就行。
其實不管是穆裡尼奧還是瓜迪奧拉的戰術都在改變,在之前的歐冠中瓜帥的曼城也玩了一些新東西,穆帥也在熱刺由於球員的關係做了一些調整。不過這些調整還是基於自己本身的思想理念上面,並沒有大刀闊斧的改革,他們之間的極致戰術對撞也還在繼續。
不過現代足球當中我更看好克洛普的戰術理念,用最簡單的方式完成一次攻防轉換,敢於冒險會收穫更多的機會。在現在很多球隊都立足於防守的基礎時,陣地戰會變得更加艱難,而渣叔這種出其不意往往會有不錯的結果。
三位主帥都是現代足球的帶領者,不管是誰其實都擁有自己能夠成功的那一套核心,喜歡瓜迪奧拉、穆裡尼奧、克洛普你就會愛上屬於他們的印記,不過作為曼聯球迷只想說一句:「渣叔要是想走的話,等索爾斯克亞走了歡迎來曼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