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內鄉,碧空如洗。中建七局四公司河南內鄉牧原產業園項目機械轟鳴震天響、熱火朝天建設忙,數千工人戰高溫、鬥酷暑,全力加快項目建設。工程3棟立體養殖場已經封頂,進場60天來累計完成混凝土澆築8萬立方米、進場鋼筋1.4萬噸,累計產值超1.6億元,其中5月份產值突破1.26億元。截至發稿,4#-6#樓立體養殖場施工至4層,預製梁、板、柱和砌築、抹灰、防水、吊頂均已進場穿插施工,工程施工進入「產值井噴」式衝刺階段。
工程地處丘陵河道區域,「U」型地形、錯層布置,6段式階梯型地基,主要包括9棟立體養殖場及宿舍樓、水廠、無害化車間等配套建築,單個養殖場單層建築面積1.16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70萬平方米,建設工期120天,工期緊、任務重,資源需求大,施工難度大。潮頭登高再擊槳,大事難事看擔當。中建七局四公司「跑步進場」,克服重重困難全力組織施工,工程建設已取得重大階段成果。
勇立潮頭、敢為人先的排頭兵
該項目作為中建七局四公司與牧原集團戰略合作的第一個項目,意義重大。該公司快速反應、立即行動,組建了由河南分公司副總經理掛帥的項目經理部,優化資源配置,「跑步進場」,明確工程建設及優質履約目標,堅決當好牧原綜合體建設的「排頭兵」。
項目上下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以「敢為人先,永爭第一」的態度,全力衝刺。進場初期,現場無「三通一平」且連續7天下雨,項目管理人員配備雨衣、雨鞋,邊建臨建邊開挖土方及塔吊基礎,採用GPS測量儀器僅用1天完成10萬立方米蓄水池及1#-3#樓養殖場開挖邊線定位。
工程建設就像是按下了「快進」鍵。生活區與基坑同時開挖、同步施工,場區硬化道路超2萬平方米,1天建成東西向臨時道路,6天時間辦公區、生活區拔地而起入駐使用,兩大工區同時開挖3天時間各樓棟共計出土量18萬立方米,1天完成9臺塔吊基礎澆築,進場2周完成首棟樓墊層澆築;平鋪面積10.44萬平方米的9棟立體養殖場同時開工,最高峰時7.2萬平方米基坑同時開挖,基礎完成後全場平均每天澆築混凝土3200立方米,樓棟單體單次需連續澆築500立方米混凝土。
科學組織、兵團作戰的鐵軍
工程建設場內運輸及資源需求大、施工難度大。項目部科學組織策劃,注重總承包管理特別是公共資源管理,率先打通交通「大動脈」,重點搶修現場3個工區共計4200米、五縱六橫的臨時道路,確保場區交通運輸通暢,合理安排並超前編制詳細的材料需求計劃,確保物資「供給鏈」。項目採用「大兵團作戰」式管理,即將全場劃分為「四大戰區」,21個單體同步施工作業,分段流水作業,每段均有兩組施工隊、兩臺汽車泵,確保施工「齊頭並進」,管理人員「5+2」「白加黑」兩班倒交替工作,24小時不間斷推進施工生產。同時,項目夜間施工免費供應熟食、方便麵等,並定期向勞務提供肉類食品,充分釋放工友勞動力潛能。
在土方施工階段高峰期,項目組織挖機46臺、渣土車80臺、鏟車20臺、壓路機10臺、履帶式推土機6臺、平地機5臺、灑水車4臺等各種機械超160臺同時作業,成功挑戰4#-9#樓3天時間土方開挖完成及4#、6#、7#樓4天時間地基回填完成等一個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主體施工階段,場區布置塔吊36臺、混凝土泵車20臺、商混罐車60輛、汽車吊20輛、隨車吊12輛等機械、車輛,高峰時9棟樓同時澆築混凝土,3家商混站連續供應作業,工程「蹄疾步穩」,穩步、快速推進。
「21個單體工程同時施工,80餘名管理人員、3000餘名工友,場區道路、管網平行交叉及專業碰撞、工序穿插等矛盾突出,管理難度很大,要保證施工安全、質量高、速度快,靠的是強有力的管理」項目經理吳嘉強說,「無論是交通、工序銜接、材料進場,還是人員組織等,都要提前規劃,尤其是穿插施工協調難度最大,要求項目部把每一個環節和細節都考慮得非常周到」。項目部提前籌劃,科學調配人員、機械,合理分配「流水段」,細化每棟樓的勞動力,工作計劃精確到小時,既要「大穿插」又要「精細化」,現場車輛、機械和3000餘名管理人員、工友各司其職,「人歇機不歇」,以周保月、以月保季。
旗幟飄揚、砥礪奮進的先鋒號
5月21日,項目舉行「搶工期,抓質量、保安全、促進度,決勝6.20」勞動競賽,擂響戰鼓、吹響號角,「黨員突擊隊」「工人先鋒號」「青年突擊隊」三面旗幟引領項目全員義無反顧的投身到這場攻堅戰中,設立黨員責任區,成立黨員先鋒隊、青年突擊隊,帶頭開展生產攻堅。項目部與各工區管理及勞務負責人每周籤訂工作計劃承諾書、每月籤訂目標責任書,目標細化分解,責任層層壓實,每月對安全、質量、進度、文明施工進行綜合評比,獎優罰劣,激發乾事活力。
無論是烈日當空,還是陰雨連連,風雨兼程、披星戴月只為打好項目履約攻堅戰。大家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冒風雨、頂烈日、戰高溫,皮膚一個個都曬得黝黑髮亮。項目總工程師孟迎春表示,進場60天來,每天都是超負荷運轉,技術質量管理24小時輪班不停歇,土方分層回填、板面抹平壓光、材料車車報驗、數據及時反饋,凌晨兩點隱蔽驗收更是家常便飯。
攻堅克難、技術引領的「最強大腦」
現場地基設計為6段式階梯型,為加快施工,項目採用GPS定點定位提前標識階梯式分界線,組織4臺鉤機並排由西向東順序開挖,一次達到設計標高。工程高低跨獨立基礎鋼筋加工、模板加固施工難度大,項目採用鋼筋現場測量放樣、現場指導綁紮和模板現場「手把手」引導支設,有效地解決了問題。
項目管理團隊拉緊質量管理準繩,「五步走」著力打造工程「上乘品質」:進場材料會同甲方、監理車上驗收,合格後方可卸車;對原始地貌進行地毯式數據採集,土方開挖和基礎施工採用RTK和全站儀交替放線;質量控制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各工區設置專職質檢員,工序層層報驗,隱蔽驗收資料與現場保持同步;質量監督24小時輪班不停歇,方案、技術交底始終與施工同步;多措並舉狠抓結構安全,混凝土完成澆筑後採用棉氈、雨布覆蓋,並嚴格按要求進行混凝土養護。
據悉,牧原集團「百場千萬」工程是南陽市今年「三農」工作的重點工程,本項目是牧原集團「百場千萬」工程中的第一個集飼料生產、養殖、屠宰加工於一體的樓房式養殖場綜合體項目,投產後產出規模及養殖技術含量均是全國第一、全球領先。(徐強 孟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