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3 21: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注 意 !
冒充「公檢法」詐騙警情出現反彈跡象
且不法分子偏好於向老年群體下手
獨居老人特別容易中招
2020年4月2日,包頭市某居民報警,稱自己的父親被騙子冒充警察被騙6萬元。2日上午,其父親一人在家,家裡的座機電話響起,老人接起電話,對方稱自己是北京市某派出所所長,對方告訴老人其孫子在北京與他人打架,把他人嚴重打傷,經過調節,受傷者同意私了,目前需要支付醫療費用6萬元。老人聽後非常著急,所謂的派出所所長告訴老人,他孫子非常害怕和後悔,讓其轉告老人不要告訴自己的爸爸媽媽,不要和任何人說這個事兒。隨後該所長給老人提供了一個北京建行卡的卡號和持卡人姓名,讓老人將醫療費轉入此卡。
掛斷電話,老人火速趕往離家最近的包頭包商銀行某支行進行轉帳,由於在櫃檯進行人工辦理需要填寫轉帳單據且要繳納轉帳手續費,大堂工作人員怕老人操作起來比較麻煩,便推薦老人用智能轉帳機操作轉帳,老人不會使用,該營業網點的大堂經理便通過iPad幫老人進行轉帳。轉帳前,工作人員詢問老人轉這麼多錢給誰,是用來幹什麼的錢,老人想起電話裡那位派出所所長說自己的孫子不讓告訴任何人,便謊稱是轉帳給孫子的用於裝修的錢,於是6萬元便到了所謂派出所所長指定的卡內。
2日中午左右,老人又接到該派出所所長打來的電話,說傷者傷勢嚴重,上午收到的6萬元不夠,還需再支付19萬的醫療費。由於老人沒有這麼多錢,又害怕孫子在北京受罪,於是打電話給自己的兒子說了此事。其兒子一聽就馬上察覺是騙局,於是到公安機關報警。
這是一個非常常見的冒充公檢法人員進行詐騙的案子,騙子的行騙手法非常低端,主要是利用老年人「愛子心切」的心理。
警方提醒
1.冒充「公檢法」的詐騙,老年人更容易上當受騙,作為子女應把防騙工作做在平時,多和家中老人宣傳防詐騙知識,多關愛、溝通、交流,告訴老人遇到事情要先和家人溝通,商量後再行動。
2.凡是主動來電自稱「公檢法「的,您可以掛斷電話後,通過官方渠道核查,一般情況下」公檢法「不會通過電話辦理案件。
3.公檢法機關沒有「電話/QQ視頻/微信視頻」做筆錄的做法,要求通話內容「絕對保密」、通過QQ、微信發送「通緝令、逮捕令」的,都是騙子。
4.任何要求」公檢法「要求轉帳的我們基本都可以認定為騙子,千萬不要轉帳。
5.無論誰通過電話、微信等通訊方式要求您轉帳,請您一定先與本人取得聯繫,確認後再轉帳。
包頭公安呼籲:
全民反詐,人人有責,銀行等金融服務行業需加強電信詐騙風險評估和防範意識,主動出擊,加大宣傳力度。
1.各銀行櫃檯工作人員需多加留意以下兩類情形,一是老年人單獨或由年輕人陪同前往銀行櫃檯,要求大額提現、轉帳、理財產品贖回、開通網銀業務、大額資金定期轉活期的;二是年輕人(多為90後初入社會的年輕人)攜帶老年人的身份證、銀行卡、存摺等,單獨(或共同)前往銀行櫃檯,代為辦理資金定期轉活期、理財產品贖回、提現、轉帳等業務。
銀行職員務必提高警惕並加強甄別,如認為情況可疑,請立即撥打110電話舉報。
2.各銀行櫃檯工作人員對進行大額轉帳群眾要多留意、多詢問,在非緊急情況下,推薦其選擇延時到帳,一旦受騙能夠及時止付,挽回財產損失。
原標題:《提醒家裡的老人,這種詐騙又來了》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