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普·布拉特在國際足聯史上最大貪腐醜聞曝光兩天後,於當地時間5月29日,在瑞士蘇黎世舉行的國際足聯代表大會上,第五次當選國際足聯主席。很多人以為他贏了。
但5天後,他辭職了。
塞普·布拉特
在過去17年裡,布拉特執掌足球世界的管理機構國際足聯,是這項運動中最具權勢的人。在國際足聯百多年的歷史上,曾先後產生8任主席,還從來沒有任何一位像布拉特這樣,在任內引起巨大爭議。《法蘭克福匯報》如此評價布拉特:「沒有任期限制、不受外部監督、不熱衷於商業倫理、對改革沒有興趣,而且,對於猖獗的醜聞、腐敗和假球玷汙美麗的足球運動的現狀,他似乎並不感到羞恥。」
面對排山倒海的討伐聲浪,這位大腹便便、圓臉圓身、個頭矮小的79歲老人一臉鎮靜地出現在5月29日的國際足聯大會上。以往許多屆大會,布拉特都是用英語致辭,但這一次,身為瑞士人的他選擇了自己的母語法語。「我不是在競選,我已經在國際足聯工作了40年,擔任主席也已經17年,這就是我的競選綱領。」說出這段霸氣宣言時,布拉特照舊露出了他那標誌性的如同巧克力般溫暖甜蜜的微笑。多年前,當人們第一次在國際足聯的大樓裡看到這微笑時,尚不知道這將是一個帝國的開始。
5月29日,塞普·布拉特在連任演說上高舉雙拳,大聲呼喊:「Let's go FIFA! Let's go FIFA!」
布拉特前39年的人生似乎與足球並沒有太多關聯。1936年3月10日,他出生於瑞士小鎮菲斯普一個普通的化工廠工人之家。長大後,他從這個只有7000人口的小鎮來到瑞士錫安聖莫裡斯大學就讀,卻只拿到了一張肄業證書。隨後,布拉特在瑞士洛桑大學獲得了商業管理與經濟學學位,並學會了除母語法語外的四門語言:英語、德語、義大利語和西班牙語。
雖然讀的是工商管理專業,但布拉特最為擅長的還是公關。他的職業生涯始於瑞士旅遊協會的公共關係部主管,隨後,他在1964年擔任瑞士冰球協會秘書長,從事新聞報導和公關活動。7年後,布拉特登上了報紙的頭版,因為他成為世界吊帶襪之友協會的主席——一個由來自16個國家100多個男人組成的協會,抗議世界女性拋棄吊帶襪而改穿連褲襪。
在布拉特36歲那年,他生命中的第一位貴人出現了。阿迪達斯創始人達斯勒正在為生產手錶和運動計時產品的浪琴公司尋找公共關係部主管,他一眼相中了帥氣瀟灑、有著熱情迷人微笑的布拉特。雖然已經步入中年,但布拉特看上去還是一個身材矮壯的英俊青年,臉上帶著瑞士南部阿爾卑斯山區山民的淳樸。在阿迪達斯總部接受培訓時,布拉特對達斯勒敬若神明,以至於他和達斯勒說話的方式和舉止被調侃為,「就像和上帝在一起用餐」。作為浪琴公司的公關部主任,布拉特參與了1972年和1976年奧運會的組織工作,這也是他第一次在國際體育舞臺亮相。
此時正值國際足球劇變之期,力主足球商業化的國際足聯主席阿維蘭熱剛剛上任,他藉助多方力量擊敗了反對體育商業化的前任國際足聯主席——英國人魯斯。達斯勒就是阿維蘭熱背後的「金主」之一。在阿維蘭熱執掌國際足聯的24年中,世界盃成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和「錢景」的單項體育賽事,國際足聯自身也成為一個高度商業化的機構和在全球舉足輕重的國際組織。
1975年夏天,通過達斯勒的引薦,即將年滿40歲的布拉特進入國際足聯,擔任技術委員會主管,負責與可口可樂履行合作項目。此後6年,布拉特追隨阿維蘭熱的國際足聯商業化理念,憑藉他的語言天賦遊走160多個國家,從一個只負責對接單個贊助商的小主管,迅速成為阿維蘭熱最信任的人選。1981年,阿維蘭熱在未與國際足聯執委會溝通的情況下,就將布拉特提拔為國際足聯秘書長,1990年又提升為執行長。此時的布拉特,儼然已是國際足聯的「二號」人物。
韜光養晦多年後,布拉特終於等來了機會。1998年,在位近24年的阿維蘭熱決定退位。歐足聯主席約翰松是當時競選國際足聯主席的最大熱門,他對於獨斷專行的阿維蘭熱,很是看不慣。因此,他在國際足聯大會上提出改革計劃,承諾當選後推行民主、團結、透明的政策,並表示會派會計師獨立審計國際足聯的商業活動。
這是阿維蘭熱不希望看到的。那時已經有諸多關於國際足聯經濟問題的各種傳聞,而國際足聯的帳務怎麼可以透明?他心目中的接班人並非總與自己叫板的約翰松,而是在自己身邊鞍前馬後多年的布拉特。1997年12月舉辦的法國世界盃抽籤儀式上,阿維蘭熱誇布拉特:「擁有擔任國際足聯主席的一切優秀品質。」
而野心勃勃的布拉特經過多年修煉,已經異常成熟老到。儘管所有人都知道他要競選,但為了暫避鋒芒他一直沒有表態。因為一旦提出,他就要離開國際足聯秘書長的位置,獨立組隊競選。1998年3月12日的一次會議上,歐足聯委員們輪番要求布拉特表態,但他或擺弄鋼筆,或整理領帶,4個小時後,仍然隻字不提。當歐洲委員提議投票表決是否允許布拉特繼續擔任秘書長時,阿維蘭熱和布拉特同時離開會場,致使投票無法進行。
此時的布拉特已經展現出過人的競選手腕,他坐在秘書長的位子上利用國際足聯的權力分化對手的陣營。約翰松不僅得到歐足聯的支持,還有非足聯主席哈亞圖和代表亞洲的國際足聯副主席鄭夢準的支持。而布拉特卻向包括歐洲在內的各洲足聯大開「支票」,其中包括:2002年世界盃決賽圈留給亞洲3個名額,亞足聯秘書長維拉潘出任國際足聯秘書長;許諾非洲享有2006年世界盃舉辦權。
除了這些「空頭支票」,還有實實在在的金錢。時任非洲足聯副主席阿多披露:「他們要塞給我10萬美元,讓我將票由約翰松改投布拉特……我對他們說沒門。」但阿多只是獨善其身。英國作家戴維·亞洛普在《他們如何竊取了這項運動》一書中寫道:「投票前,一捆捆5萬美元的鈔票在巴黎被分發給非洲代表。」
直到投票前3個月,布拉特才宣布參選。1998年6月8日在法國巴黎凡爾賽宮舉行的國際足聯主席選舉大會上,非足聯主席哈亞圖倒戈支持布拉特,導致整個非洲的「叛變」。最終,選前大熱的約翰松在競選首輪便以80∶111慘敗,他認輸投降,含淚說:「該吃午飯了。」
當選主席當天,布拉特引用了一句法國小說家大仲馬在《三劍客》裡的名言: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電視直播顯示,會場內許多人熱淚盈眶。從這一刻起,62歲的布拉特走向了國際足球的最高點,而國際足聯也正式進入「布拉特時代」。
1992年,時任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出席國際足聯在日內瓦舉行的一次會議
「如果歷史教育了我們什麼,生活教給我們什麼,那就是可以殺任何人。」這是電影《教父》中的經典臺詞。或許這也是布拉特執掌國際足聯最高權力17年來的真實寫照。
布拉特能在1998年成功阻擊約翰松,非足聯主席哈亞圖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當布拉特競選成功後,一度跟自己走近的哈亞圖卻重新「反水」。2002年3月,哈亞圖宣布將參加即將到來的國際足聯主席競選。據說,布拉特曾私下接觸哈亞圖,希望勸他放棄參選,但未獲同意。
為了扳倒布拉特,哈亞圖下足了工夫。他在競選之初就稱自己有王牌,當時外界猜測很可能與國際足聯的腐敗傳聞有關。果不其然,2002年3月,國際足聯特別執委會成立特別審計委員會以調查國際足聯的財務問題,這無疑是專門給布拉特下的一劑猛藥。5月10日,哈亞圖與約翰松、鄭夢準等4名副主席和6名執委聯手組成反對派聯盟,向蘇黎世地方法院控告布拉特濫用主席職權,導致國際足聯財政危機。
他們的直接證據是時任國際足聯秘書長、布拉特的助手魯菲南多達21頁的揭發材料,包含了對布拉特的數十項指控。魯菲南曾經是布拉特一手提拔上來的親信,兩人同在瑞士南部的瓦萊州長大,在擔任秘書長的幾十年間,布拉特很自豪地把魯菲南喚作「我的老部下」。作為布拉特多年的莫逆之交,魯菲南擲出的炮彈威力巨大。
面對來勢洶洶的哈亞圖,身經百戰的布拉特並沒有慌亂。半個月後,布拉特出爐了一份50多頁的聲明,逐一駁斥魯菲南的指控,大玩文字遊戲,表白自己的冤屈。與此同時,他還在競選投票前夕單方面暫停了國際足聯的內部審計,並通過遊說瓦解了哈亞圖賴以撐腰的非洲陣營。
19天後的國際足聯第53次全會上,布拉特以139票對56票擊敗哈亞圖,成功連任主席。儘管笑到了最後,但布拉特承認「這是國際足聯歷史上最激烈的一次競選」。面對失利哈亞圖則是很無奈:「最後的結果就在那裡,我一直在戰鬥,直到結果出來。」
布拉特和國際足聯副主席伊薩·哈亞圖(左)
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布拉特深諳此道。六大洲209個國際足聯成員國中,非洲擁有最多的54個成員國,而布拉特深知「地頭蛇」哈亞圖在非足聯的能量。硝煙散去後,布拉特對哈亞圖握手言和,為了安撫非洲國家和拉攏哈亞圖,布拉特甚至讓2010年世界盃落戶南非。而非洲也成為布拉特的堅實票倉,在今年的非足聯大會開幕式上,哈亞圖甚至這樣說道:「親愛的塞普(指布拉特),我想重申,在非洲這兒你永遠不會受到敵意。來到這片大陸上,你就像來到了家。」
但對於「叛徒」魯菲南,布拉特可就沒那麼仁慈了。他能在擊敗哈亞圖後表示讓一切都過去,但內心對魯菲南的怒火卻毫不掩飾。在剛剛贏得主席競選後,布拉特就和一位瑞士記者說:「等著瞧吧,回去我們就要好好照顧一下乾淨先生(魯菲南)。」果不其然,布拉特以魯菲南財政問題為由宣布其下課不再擔任國際足聯秘書長。也許,魯菲南從一開始就應該意識到,這場政變一旦失敗,也徹底斷送了自己的足球政治生命。
此後近十年來再也沒人敢挑戰布拉特的寶座,直到2011年3月亞足聯主席、卡達人哈曼宣布競選國際足聯主席。他曾是布拉特十幾年的足球政治盟友,早在1998年布拉特第一次競選國際足聯主席時,哈曼出錢、出私人飛機供布拉特到非洲各地去拉票。甚至在競選期間,哈曼22歲的兒子遭遇嚴重車禍,昏迷不醒,哈曼也沒有趕回多哈,他通過電話對妻子說:「兒子現在需要醫生的幫助和上帝的眷顧,不是我。此時真正離不開我的是布拉特。」
布拉特當選國際足聯主席後,哈曼出任新成立的「進球項目辦公室」主席。各個國家足協需要新辦公室、新球場和新設備,都可以向該辦公室申請經費,而哈曼就像「財神爺」似的到處散財,積攢了眾多人脈。2002年國際足聯主席大選時,剛剛當選亞足聯主席的哈曼率全體亞足聯協會全力支持布拉特連任,堪稱布拉特的鐵桿盟友。
但在2009年的亞足聯大會上卻出現了耐人尋味的一幕。開幕式晚宴和大會開始時的兩次講話,布拉特都沒有露出一絲支持哈曼的意思,在哈曼獲勝後,布拉特面無表情地立即起身去了洗手間。或許只有布拉特和哈曼心裡明白,這是不是他們友誼出現裂痕的開始。曾有澳大利亞媒體披露,布拉特和哈曼有過協議,卡達若獲得2022年世界盃舉辦權,哈曼將不參加國際足聯主席選舉。
但親密多年的關係最終卻撕破了臉皮。中北美及加勒比海足聯的35票對選舉結果起著決定性作用,此前布拉特承諾向相關各國足協提供100萬美元的公開財政支持,而哈曼則在中北美及加勒比足聯主席沃納的牽線搭橋下,用每人4萬美元現金直接收買多名該地區成員國足協主席。但錢剛剛送出,遠在蘇黎世國際足聯總部的布拉特就馬上收到了照片、錄音帶和宣誓籤名證詞等一套完整的證據。
與哈曼不同,沃納從未想過對布拉特取而代之,他的目標是捍衛自己在中北美及加勒比足聯的權力。1990年的沃納還是千里達及托巴哥一名領著底薪的歷史老師,與布拉特合作後便大步流星地駛向了功成名就的軌道。著名調查記者安德魯·詹寧斯在《FIFA黑幕》一書中這樣形容沃納:「他這個人忠誠起來比誰都厲害。」2002年國際足聯主席選舉中,中北美足聯37個成員國中有35個國家都投了布拉特的票,而布拉特也給了沃納足夠的回報,將FIFA青年賽事交給沃納主管,讓他撈足油水。
然而國際足聯就是一個江湖,沃納或許做夢也沒想到,自己會遭到「無間道式」的暗算,捲入哈曼與布拉特的政治鬥爭之中。這位「臥底」就是與沃納有著21年交情的中北美及加勒比足聯秘書長布拉澤。在此前國際足聯大大小小的派系鬥爭中,兩人都並肩戰鬥,正如沃納所言:「過去20年中北美足聯的力量,就在於我們總是以一個集團的姿態進行投票選擇,這不應改變。」然而,死心塌地為布拉特賣命的布拉澤,卻利用自己在當地眼線眾多的優勢,將線人與哈曼的談話全部秘密攝像,並在給國際足聯秘書長瓦爾克的書面報告中,將哈曼和沃納一起控告。
身陷調查的哈曼掂量再三後最終選擇退出競選。據說布拉特在私下已經和哈曼攤牌,倘若哈曼繼續競選,很可能就要接受身敗名裂的現實。而沃納,儘管哈曼表示「我對他懷有深深的歉意」,但也無法改變沃納在這起「政變」中成為丟車保卒的那個小卒子。2011年6月,失去競爭對手的布拉特再次毫無懸念地連任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時代」仍在繼續。
「他是個極端聰明的人,認識所有人,知道一切如何操作,擁有豐富的政治手腕。」比利時足協主席、國際奧委會執委德胡赫曾這樣評論布拉特。確實,在布拉特長達17年的執政歷史中,他還極其擅長運用手中的權力籠絡人心,而四年一屆的世界盃就是他手中的王牌。
「實際上,申辦世界盃歷來都是足球世界權力、金錢交錯的黑色舞臺。」詹寧斯在其親身調查、實地採訪寫成的《黑手黨:布拉特的組織犯罪集團》一書中,講述了布拉特為尋求第二任連任,使用三屆世界盃為代價,合縱連橫、拉選票的故事。
回到2000年申辦前夕,巴西人原是國際足聯中實力最龐大的一幫,前國際足聯主席阿維蘭熱和時任國際足聯執委、巴西足協主席的特謝拉曾打算申辦1994年世界盃,但突然到來的經濟崩潰把世界盃拱手讓給了美國。20世紀末,巴西人逐步擺脫了通貨膨脹的影響,又燃起了申辦世界盃的願望。但即將尋求第二屆連任的布拉特並不打算將2006年世界盃給巴西人,對他來說,由巴西人領銜、僅有10張選票的南美足聯無足輕重。
真正讓布拉特頭疼的是南非和德國。在國際足聯主席競選中,布拉特一直獲得非洲的鼎力支持,如果最終不把2006年世界盃舉辦權交給南非,曼德拉會出奇的憤怒。但對於布拉特來說,更重要的陣地還在擁有50多張選票的歐洲,如果德國慫恿歐洲代表倒戈把票投給其他候選人,布拉特的主席之位有虞。
唯一的辦法就是暗度陳倉,布拉特表面上支持南非,卻暗地裡找來三個舉足輕重的德國合作夥伴:德國傳媒界巨頭雷歐·基爾希、阿迪達斯總裁霍斯特·達斯勒和德國「足球皇帝」貝肯鮑爾。前兩者是歐洲金主,而後者是布拉特多年來在國際足聯的盟友。「德國政府對於各大企業的金融監控非常嚴格,所以賄選執委基本不可能。」詹寧斯說,「南非在這方面的管理則相當寬鬆,而且執委們還會獲得與曼德拉合影的權利,這是他們向朋友、親戚和鄰居吹噓的資本。」
這時,貝肯鮑爾想到了一個妙招,利用自己拜仁慕尼黑俱樂部主席的權力安排大名鼎鼎的拜仁俱樂部到需要收買的執委所在國家去踢友誼賽。在投票日前的6個星期裡,拜仁俱樂部一口氣談定了4場該年夏天的海外友誼賽。「而這4場友誼賽,對方並不用付給拜仁一分錢,真正的金主是基爾希集團。」詹寧斯透露,「基爾希集團向拜仁支付了350萬歐元。」而根據德國媒體分析,如果2006年世界盃在德國舉行的話,基爾希集團將獲得5億瑞士法郎的電視轉播收入。
最終,德國獲得了2006年世界盃的舉辦權。南非人出離憤怒,甚至表示要向國際體育仲裁法庭提出仲裁,推翻這個投票結果。這時,布拉特出馬了。他向南非代表團承諾,將繼續施行大洲輪辦制度:2010年,世界盃肯定會在南非舉辦,而特謝拉也不用激動,2014年,世界盃將來到南美,在巴西舉辦。作為回報,布拉特也順利收穫選票,在2002年擊敗對手哈亞圖,成功連任。
雖然英美媒體口中的布拉特貪腐成性、玩弄權術,但在亞非拉等大多數足球不發達的地區,這位執掌國際足聯17年之久的瑞士「教父」卻是「聖誕老人」一般的存在。好處大家享,有利大家拿,是布拉特屢遭攻擊卻始終不倒的關鍵。
2008年9月16日,布拉特在南非約翰尼斯堡與當地足球協會的工作人員一起查看球場的修建進度
在過去4年裡,國際足聯總收入超過40億美元。對於這筆巨額財富,布拉特的做法是利益均沾。無論是世界排名200之外的太平洋小國,還是世界冠軍德國,每個國家和地區的成員單位,都收到了標準的25萬美元年度撥款,和2014年巴西世界盃收益中50萬美元的獎金。而比國際足聯更富有的歐足聯,過去4年總收入超過50億美元,但絕大部分收入都以媒體版權等形式分配給了歐洲各職業聯賽俱樂部,歐足聯成員國家和地區的足協並沒能從中獲益。
除此之外,各國足協還可以申請國際足聯的目標計劃,用於球場和辦公室的建造項目,還可以就具體的建設項目或者外展計劃獲得資金援助。對於財大氣粗的歐洲諸強,這點分紅補貼或許根本入不了法眼,但對於不少足球發展中國家來說,這筆經費無疑是雪中送炭。他們手中的選票將投給誰,也不言自明。
布拉特還以數以百計的其他任命來獎勵對他的忠誠。2011年上一次連任時,他許諾每個國家至少增加一個委員名額。與這數百個職位一起到來的,是出差每天350美元的補貼、飛機公務艙和所有開支,這意味著出一趟差就賺到3000美元,對於那些生活在世界上貧困角落的人來說,這是相當可觀的數字。
人人都可以分到一杯羹,對於搭上國際足聯這艘大船的人來說,即使國際足聯已經腐爛到了核心,布拉特這位「船長」仍然能在合縱連橫中屹立不倒。
國際足聯主席競選,爭取的是國際足聯現有209個成員單位中的簡單多數票,講求一國一地一票,而不是誰的實力強誰就擁有更多的選票。儘管布拉特來自歐洲,但他深知歐洲大陸競爭關係的激烈,與前任阿蘭維熱一樣,布拉特的重心始終放在足球次大陸。雖然亞非地區在國際足壇的影響力遠不如歐洲,但由於成員國代表多,他們幾乎掌握了超過一半的投票權。作為回報,布拉特也將世界盃這一招牌產品放到足球新興地區舉辦,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和2022年的卡達世界盃正是這一思路的體現。
憑藉這些手段,布拉特多年來積累的優勢,讓挑戰者望塵莫及。即便此次遭遇了堪稱國際足聯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布拉特的地位依然固若金湯。在贏得連任後,布拉特的一番發言耐人尋味:「我愛你們,你們把我重新帶回了國際足聯。那些投票給阿里王子的人,我恭喜你們,他是一位非常好的候選人。」緊接著,他話鋒一轉,「但是,現在,我是大家的主席,我才是國際足聯主席。」
(參考資料:《FIFA黑幕》,安德魯·詹寧斯著,上海譯文出版社)
⊙ 本文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請勿轉載,侵權必究。
| 回復以下 關鍵詞 查看過往精彩內容 |
茶之道 | 鄧麗君 | 伐木 | 英國王室 | 汪國真 | 竇唯 | 挪威 | 冰火 | 霍克尼 | 村上春樹 | 格拉斯 | 萬曉利 | 灰姑娘 | 紙牌屋 | 美劇 | 自戀 | 米其林 | 讀書日 | 崑曲 | 真人秀 | 念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