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補壹刀 ,作者補刀客
補壹刀
為民族復興鼓與呼,與中國崛起共榮辱
「蔡英文向北京伸出橄欖枝」「蔡英文發出了溫和聲音」「蔡英文呼籲與北京進行 『有意義的對話』」……
蔡英文雙十講話的調門突然變軟,來得有點猝不及防。
有網友說,蔡英文慫了。
從一些外媒報導看,她的講話也的確造成了混淆視聽的效果。
實際真是如此嗎?
1
在昨天的「雙十講話」中,蔡省長談及臺灣抗疫、經濟策略、區域合作等多項內容,但毫無疑問,有關兩岸問題的表態最受關注。
美歐媒體的觀後感幾乎一致,都說蔡英文對大陸「語態有些緩和」。
怎麼緩和了?
一家德媒特意翻出去年的「雙十講話」,進行細節對比。
比如,一年前的10月10日,蔡在講話一開始就把矛頭對準大陸提出的探索「一國兩制」臺灣方案,言辭激烈。今年呢?講話通篇都沒提及「一國兩制」,相反倒是用了將近百字,表達對於改善兩岸關係的「期待」。
再如,昨天講話中出現了「我們不會冒進」「有決心維持兩岸的穩定」以及「我們願意共同促成有意義的對話」等字句,也被認為是蔡「態度軟化」的例證。
但一篇浮詞虛言的講話,就能證明蔡當局軟了,甚至如有些大陸網友所說的認慫了嗎?
當然不能!
那些島內綠媒和美歐媒體,顯然是在幫著渲染蔡英文「向大陸伸出橄欖枝而遭拒絕」,好像責任都在大陸。它們突出講話中一些所謂「緩和」的表態,卻刻意淡化那些字眼基本都有「前提條件」:
比如說著「不會冒進」,緊跟著就是「也會堅守原則」。「願意對話」前面,也設定了要「在符合對等尊嚴的原則下」。
兩岸重啟對話的真正前提是什麼?是民進黨當局恪守「九二共識」和一中原則。
連島內學者受訪時都說,蔡英文隨著選舉需要調整表態,選前極力高舉「聯美抗中」大旗,選後說些軟話,但只要她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就不可能有交集,很難恢復對話。
再者說了,統一臺灣實質就是打掉「臺獨」勢力挾持,使寶島回歸祖國。你就中國一個省,哪來的什麼「對等尊嚴」!
2
大陸的不少兩岸問題專家指出,蔡的這次態度軟化只是一種策略性的調整,實屬形勢所迫。
什麼形勢?
首先是最近臺海局勢持續緊張,讓蔡英文和「臺獨」勢力意識到可能會付出代價。
就在10月10日當天,蔡英文發表講話前,兩架解放軍軍機於早上七八點鐘兩度飛入臺灣西南空域。不少外媒都注意到這個細節,並稱這是9月16日以來解放軍軍機第16次類似行動。
蔡講話一結束,大陸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就發微博評論,說蔡英文的表態「明顯少了些以往的囂張」。之所以有這樣的變化,胡錫進認為原因很簡單,「是大陸近來動真格的軍事鬥爭準備,讓一貫放肆挑釁大陸的蔡英文當局感受到了他們可能真的遭到戰爭懲罰的嚴重性。」
不少專家也都認為,蔡英文所做的一連串「臺獨」動作引起兩岸關係動蕩不安,甚至已把臺灣推向戰爭險境。但她也很清楚,「當家不鬧事,鬧事不當家」。如果真在民進黨任上徹底搞砸兩岸關係,她承受不了這種代價。
其次就是美國態度和政局的變化,也使蔡英文不得不降低調門。
回顧9月份以來美國一些標誌性政客的涉臺表態,可以看出,雖然華盛頓持續打臺灣牌,但也意識到風險。比如一項積極炒作反華議題的參議員盧比奧,就在9月底一次演講中承認,臺灣終究是中國大陸的「紅線」議題,在必要情況下大陸會採取武力行動,所以美國「必須謹慎行事」。
盧比奧說,美國不是要幫臺灣在一場與中國大陸的全面衝突中致勝,「那是不可能的」。
類似表態,加上如果拜登在11月美國大選後上臺可能調整對臺政策,都使民進黨當局意識到,抱著美國大腿對抗大陸還是不靠譜。美國一撤梯子,他們就都成了犧牲品。
正因這一系列變化,才有了前段時間臺灣所謂的「外長」吳釗燮「緊急闢謠」,說無意謀求與美國建交。也才有了蔡省長今年「雙十講話」令不少人猝不及防的「變軟」。
不過,對於更具迷惑性和欺騙性的這一講話,我們國臺辦發言人已經兩次表態戳穿了其「變軟」的假象。
國臺辦發言人表示,蔡的講話「延續對抗思維和敵對意識,鼓吹謀「獨」言論,鼓譟勾連外部勢力,蠱惑臺灣民心,再次暴露民進黨當局謀「獨」本質。」
3
是的,「蠱惑」。
從2016年5月20日上臺至今,蔡英文一直急於向島內和國際社會灌輸稱,改變臺海現狀的主要責任方是大陸,不是民進黨當局。
我想跟你對話,你卻不願意;反而持續搞軍機繞臺,導致臺海局勢變得如此緊張……
怎麼能怪我,都是你的錯。
她就是這樣一如既往擺出一副人畜無害的小白兔模樣,用看似克制、溫和和理性的語言,繼續著一點不新鮮的甩鍋邏輯。
這一套,對國際社會一些不明就裡的人還是挺有迷惑性的。
臺灣小,大陸大;臺灣被認為是國際民主陣營的一員;臺灣在抗疫、經濟等方面確實也做得不錯……
再看島內。
「出頭天」的心理在臺灣頗為流行,也就是不願意被人欺負。蔡英文這樣看似低姿態的柔軟調門,也容易獲得同情分。
蔡英文的更險惡用心還在於她深藏的「兩國論」邏輯。
她雖然沒有在講話中直呼臺灣為「一國」,但在談兩岸時,蔡英文硬是扣上「印太」的帽子,把兩岸與印太局勢扯在一起,說什麼「在全球高度關注印太及兩岸局勢變化的重要時刻」。
意思就是,兩岸是印太大局的一環,兩岸要是出了什麼問題,印太大國都要出面走兩步的。
是的,不光抱美國大腿,民進黨當局也急於跟印太國家套近乎。
所以前幾天才上演出一幕印臺熱絡互動,一些印度媒體強挺臺灣,有部分印度網友推特「祝賀臺灣雙十」的鬧劇。
還有,持續觀察蔡最近的講話,她已經將臺海局勢與亞太和印太局勢聯結在一起。
她在兜售一個自認為強大的邏輯,那就是如果大陸是臺海局勢緊張的始作俑者,那麼它就是破壞地區和平穩定的罪魁禍首。
狐假虎威這一套玩得太拙劣。
誰都知道,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問題屬於中國內政。就是美國也就是偶爾把它當牌打打,沒想真踩大陸的紅線。
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在新著《涉事之屋:白宮回憶錄》中有一段關於臺灣的描述。他說,川普總統最愛指著筆尖,將它比喻成臺灣;然後指著白宮橢圓辦公室的辦公桌說,那就是中國。
博爾頓詮釋稱,這就是川普對美國另一個民主盟友的承諾和義務。
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大概也是在暗示,臺灣就像籤字筆一樣,有的是,而且用完隨手丟掉就好。
4
蔡英文大概已經察覺到事情正在起變化。
風聲鶴唳之下,草木皆兵,如果一心挑釁、激化對立,稍有不慎,臺灣即可能在國際的駭浪中自食其果。
這樣的大背景下,一改「強悍高調反中」的調門並不令人意外,但蔡英文所表達的對抗意志其實更強硬。
她詮釋兩岸關係,是將之放到區域和平安全穩定,國與國的隱形架構中談論的。就算她要談「兩岸和平協議」,前提也是「兩國和平」,這不是對一中原則赤裸裸地踐踏嗎?
而且,一邊是蔡英文講話要和對岸搞對話,一邊是「立法院長」遊錫堃同日說要臺灣邁向「國家正常化」。
民進黨當局的態度並沒有根本性的變化,我們早就不再抱幻想。
在今年9月臺灣最新的初中課本中,中國史被納入到所謂的「東亞時代史」裡,篇幅大幅萎縮,從商周到隋唐2400年的歷史,僅用了1600字。
還有「中華民國臺灣」的表述,實質就是要從地理和法理上切割臺灣與大陸的關係,是性質惡劣的新版「臺獨」論述。
解鈴還須繫鈴人。
兩岸的死結,對話大門的關閉,是民進黨當局導致的。開門的鑰匙只有「九二共識」,這是民進黨上臺之前兩岸和平共處8年的真正政治基礎。
現在的民進黨當局已經忘乎所以,忘記了一兩句溫和的話語並不能矇騙世人。
殊不知,整個大陸社會已經看清楚:這是一群不吃敬酒只吃罰酒的機會主義政客。
大陸對臺軍事鬥爭的準備已經全面拉開,軍機繞臺,飛越「海峽中線」,以及飛臨臺灣島上空的可能性,隨時對臺軍開火進行壓倒性反擊的決心,這些是民進黨當局唯一能聽得懂的語言。
如果民進黨當局硬要在「臺獨」的路上鋌而走險,大陸只能捍衛祖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也就是說,「臺獨」的盡頭就是統一。
圖片來自網絡
來源:補壹刀 執筆/刀劍笑&叨叨姐
了解《環球時報》的三觀
原標題:《蔡英文認慫了?》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