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稻麥主推品種亮相

2020-12-27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蘇州稻麥主推品種亮相

  12月18日,2020-2021年蘇州市稻麥主推品種推介會舉辦。現場公布了今年蘇州市稻麥主推品種目錄,並啟用了蘇州良種補貼LOGO。

  打開這份目錄,只見南粳46號等老牌選手榜上有名,常香粳1813等後起之秀也躋身其列。「綜合測試顯示,『南粳46』畝產控制在600公斤左右時口感最佳,而在保障口感和減少化肥用量的前提下,『常香粳1813』畝產可達650公斤,有望成為蘇州種子界新『黑馬』。」蘇州市種子管理站站長沈雪林認為,此次更多好品種的出現和推廣,得益於蘇州市水稻良種補貼項目。

  作為蘇州地方惠農支農政策的名片,蘇州市水稻良種補貼項目已連續實施16年。截至目前,全市累計補貼水稻良種6901.90萬公斤,撥付市級補貼資金9329.55萬元,補貼種植面積1773.46萬畝,補貼良種種植比例達97.8%。

  今年,蘇州市又實施了良種補貼服務品牌提升項目。在通過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的同時,又推出了良種補貼品牌LOGO,強化了項目服務的標準化和體系化建設,並率先在水稻種子包裝袋上開通「專家教我來種田」視頻欄目連結,讓每一位種植戶都可以得到行業大咖的技術培訓。

(文章來源:新華日報)

(責任編輯:DF537)

相關焦點

  • 水稻品種推介——墾稻26、墾稻27
    品種審定編號: 黑墾審稻2014001        原代號:墾稻08-1086        產量表現:2010~2011年區域試驗平均公頃產量9116.1公斤,較對照品種龍粳20增產6.5%;2012~2013年生產試驗平均公頃產量9404.7公斤,較對照品種龍粳20增產8.5%。        栽培技術要點:在適應區4月15日~4月25日播種,5月15日~5月25日插秧。
  • 第三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鑑評活動結果在長沙揭曉
    第三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鑑評活動結果在長沙揭曉湖南3個優質稻品種獲金獎華聲在線12月20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胡宇芬 通訊員 劉維帥)今天,第三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鑑評活動結果在長沙揭曉。
  • 30個優質稻品種獲食味品質鑑評金獎
    ,經34位專家層層選拔、優中選優,15個粳稻品種和15個秈稻品種從78個優質稻品種中脫穎而出獲得金獎。其中,湖南當選金獎的3個秈稻品種分別為湖南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培育的「農香32」「農香42」以及湖南農業大學培育的「T兩優131」。12月19日至20日,第三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鑑評暨國家水稻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推進活動在長沙舉行。
  • 「吉農大 667 」獲第三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鑑評(粳稻)金獎
    12 月 19 日 -20 日,第三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鑑評暨國家水稻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推進活動在湖南長沙舉行,會上鑑評出 15 個粳稻品種和 15 個秈稻品種獲第三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鑑評金獎。
  • 水稻品種選用問答
    據了解,該品種為早熟晚粳稻,一經審定,審定適種區域包括我省沿江蘇南地區。審定後鎮江在該品種的適種區域內,可以種植。米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定,出糙率85.7%,整精米率66%,堊白粒率58%,堊白度8.4%,直鏈澱粉含量9.1%,膠稠度69毫米,長寬比1.7。與南粳46相比,該品種的稻米蒸煮後香味更濃、更軟。
  • 廣東水稻品種有多強?
    1933年,「中國稻作學之父」丁穎選育出世界首個具有野生稻血緣的水稻新品種「中山1號」,開創利用野生稻進行雜交育種先河;1936年用野生稻與栽培稻雜交,獲得世界上第一個水稻「千粒穗」品系。水稻優質化是產業發展方向,廣東優質稻育種發展迅速,先後育成一大批品質達國標優質3級以上的優質稻品種,如黃華佔、天優998、五優308、深優5814、秋優998、泰豐優208、美香佔2號、粵禾絲苗、粵農絲苗、泰豐優1002等。其中黃華佔、天優998、五優308、深優5814是全國年種植面積位居前列的大品種。
  • 廣東省2020年漁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公布~_國內農業動態...
    主導品種>11凡納濱對蝦「正金陽1號」12馬氏珠母貝「海選1號」13華貴櫛孔扇貝「南澳金貝」主推技術6斑節對蝦(」金剛蝦」)高密度養殖技術7鮮鯇」345」現代生態健康養殖技術模式8南美白對蝦分段式健康養殖技術9稻漁綜合種養技術
  • 又有66品種通過了審定,40品種通過了引種備案
    適宜陝南海拔800米以下的淺山丘陵稻區和關中平原稻區種植陝審稻2017001號雙亞黑一號「黑帥」變異株優選陝西雙亞糧油工貿有限公司適宜陝南海拔650米以下稻區種植陝審稻2017002號廣8優5號廣8A×康恢115安康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 這些品種不要再種了!吉林53個玉米、水稻、大豆、小麥等品種退出
    >為加強種子市場監管,打擊套冒侵權等違法違規行為,保證農業生產用種安全,按照《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辦法》和《吉林省主要農作物審定品種退出管理辦法》的有關要求,經過主要農作物專業委員會審議、網上公示,並報經第七屆二次品種審定委員會常委會審核通過,決定對審定年限已超過8年並失去生產使用價值的玉米、水稻、大豆、小麥等53個品種予以退出。
  • 蘇州「御窯金磚」亮相巴西阿雷格裡港
    新華網南京12月3日電(記者劉巍巍 李響)一塊塊看似與普通青磚相差無多的蘇州
  • 稻——稻本出中華,世界貢獻大!
    稻——稻本出中華,世界貢獻大!飲食文化水稻在中國廣為栽種後,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按照不同的分類方法,水稻可以分為秈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我國科學家袁隆平對雜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貢獻,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 國內首家擲準飛盤(蘇州)賽場亮相
    9月24日,蘇州飛盤公園落成儀式暨國內首家擲準飛盤賽場建成新聞發布會活動在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月季公園舉行。蘇州市市民健身中心主任楊敏,蘇州市相城區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王少輝,蘇州市相城區文聯副主席蘇文娟,蘇州市相城區生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何劍及全國各地飛盤運動愛好者共同見證了國內首家國際擲準飛盤賽場的亮相。
  • 全國首批城市微循環輕舟無人小巴在蘇州亮相
    網易科技訊7月4日消息,7月3日,全國首批城市微循環無人小巴在蘇州亮相。蘇州相城區是長三角乃至全國智能駕駛應用示範的先行先試區域,2019年獲批創建江蘇省級車聯網先導區。蘇州高鐵新城作為相城區智能駕駛產業主陣地,正著力構建車路協同一體的智慧交通體系。本次亮相的無人小巴,正是為了解決城市交通的「最後三公裡」難題。位於蘇州高鐵新城的蘇州北站目前日發送旅客量約2萬人次,高峰日可達3.6萬人次。
  • 在全國稻米品質比拼中,我省3個品種摘金
    第三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鑑評大會昨傳來喜訊,經過激烈角逐,我省選育的秈稻品種「華浙優261」「中浙優8號」、粳稻品種「嘉禾香1號」獲大會金獎,獲獎品種數量佔本次全國金獎總數的十分之一,同時我省也成為全國唯一同時獲粳稻和秈稻金獎品種的省份。
  • 創牌兩年,蘇州大米多個品牌「碾壓」東北米
    今年,南京將有22個基地種植「金陵味稻」,總面積1萬多畝,但讓他心裡沒底的是,去年收上來的5000噸稻穀,半年下來多數還壓在糧庫裡沒賣掉,眼看夏天到了,大米口感會變差,他為此常常難以入眠。16日晚,記者來到北京華聯紫金店米糧區,好不容易才從林林總總的大米貨品中找出「金陵味稻」,真空包裝5公斤88元,8.8元/500克,可向理貨員一打聽,「五一」後上架半個月了,一袋還沒賣掉。「這米口感很好,糯軟糯軟的,但大家不太了解。」理貨員頗感無奈。
  • 遼寧稻漁總規模達到100萬畝
    2020年,遼寧省委、省政府將稻漁綜合種養列入「菜籃子」工程建設,提出全省新增稻漁綜合種養面積15萬畝的目標。省農業農村廳印發了《遼寧省加快推進稻漁綜合種養發展指導意見》,明確了發展目標,細化了任務分解,制定了具體措施,為稻漁綜合種養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保證。
  • 蘇州雙塔市集夜市今晚亮相
    為探索夜經濟新業態,激發夜經濟活力,今天傍晚五點,位於蘇州姑蘇區石匠弄的雙塔市集將舉辦首場夜市活動。市集內有六場特色演出,市集外有文創產品展示,而定慧寺巷商家也將集體「亮燈」,「一集一街」互相映襯,為古城春夜增添別樣風採。濃濃的煙火氣裡融入大量文化美學元素,雙塔市集去年底一亮相就迅速成為網紅打卡地。
  • 稻農老楊的生態觀
    新華社貴陽7月8日電題:稻農老楊的生態觀新華社記者羅羽種完「七彩」稻子半個多月後,50歲的老楊這兩天忙著用誘蟲燈誘殺卷葉蟲。「這種蟲好多年沒有出現了,今年又重新出現,我用誘蟲燈誘殺成蟲,效果不錯。」他在家門前的山坡上種了20多畝七種顏色的古稻,包括黑米稻、紫米稻、紅米稻、黃米稻、香禾糯稻等。開始種古稻時,稻種是老楊在榕江縣四處搜尋得來的,那裡的老百姓還保留著種植傳統稻子的習慣。此後他從自己的每一批稻穀裡挑選穀粒飽滿的稻子留種。兩年前記者採訪老楊時,他就說要走一條「特、優」的綠色、生態路子。
  • 湖北攻克雙季稻雙季機械化直播瓶頸
    湖北日報訊 (記者汪彤、通訊員張枝盛、楊文)12月4日獲悉,我省成功突破雙季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的重要瓶頸之一——雙季稻雙季機械化直播。隨著秋冬季稻收的結束,連續3年實踐測產表明:採用雙季稻雙直播配套技術,畝產量與雙季插秧相比,產量相當;較一季稻可增產150公斤以上,節本增效200元以上。
  • 一級優質米:裕55優16 四川首屆稻生產試驗品種食味品質鑑評冠軍
    裕55優16川審稻20200009四川省首屆稻生產試驗品種食味品質鑑評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