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到NBA歷史上的選秀大年時,很多人都會想到1984年、1996年和2003年,不假,這三屆選秀在歷史上擁有重要的地位。然而除了這三年外,還有一些年份的選秀也非常出彩,比如1998年,這屆選秀誕生了卡特、諾維斯基、皮爾斯三位未來名人堂成員,同樣還有著畢比、賈米森、白巧克力、拉裡休斯這些我們熟悉的名字。
有意思的是,以上我們所說到的這幾個球星,順位最低的並不是白巧克力或者拉裡休斯,而是保羅皮爾斯。在1998年選秀大會上,皮爾斯直到第十順位才被凱爾特人選中,多年過去,他卻成為了這屆選秀最好的球員之一,甚至可以說僅次於諾維斯基的第二好球員。
那麼回到1998年選秀大會,一個未來的十屆全明星、四屆最佳陣容成員、FMVP為何會掉到第十順位才被選中?當時球探對皮爾斯的期待是如何?他的優劣勢又分別是什麼?翻開皮爾斯的選秀報告,也許我們能從中找到答案。
先從皮爾斯的大學生涯說起,不同於如今的潛力新秀,皮爾斯一共在堪薩斯大學打了三年,大三賽季是皮爾斯的巔峰,他場均可以拿到20.4分6.7籃板2.6助攻,投籃命中率達到了51.3%,這也讓他成為了這一年選秀的熱門人物。
在當時,球探們是這麼評價皮爾斯的:當對手集中精力想要防住拉弗倫茨時(皮爾斯的大學隊友,1998年的探花),皮爾斯悄然站了出來,他在1997年的瘋三場均可以拿到21.8分9.7籃板,到了本賽季,雖然拉弗倫茨被認為是年度最佳球員候選人,但是皮爾斯場均20.4分領銜全隊,他可以是一名側翼前鋒,也可以是雙能衛,因為他有運動能力、投籃和控球,皮爾斯可以背打幾乎每一個NBA後衛。
皮爾斯是個全能天才,他的身材和力量出色,速度很快,打法老派,手感柔和,移動靈活,球場視野良好;第一步速度很快,彈跳突出,爆發力驚人;他的中距離是最穩定的武器,同時也擁有一定的三分能力。
大一賽季開始控球進步很大,如果打小前鋒的話,籃板和蓋帽還需要進步;大學期間為一位偉大的教練(羅伊威廉士)效力,羅伊威廉士在北卡時曾經培養過喬丹、沃西這樣的球員;皮爾斯還是一個非常穩重的球員,他知道基本功比轉身扣籃更有效率;是一個未來的全明星球員,預計第二個賽季就能證明自己。
皮爾斯不太可能掉出前五順位,球探們非常喜歡他,因為他可以在18英尺外連續命中投籃;無球能力也好,非常強壯,大學三年防守一直在進步,已經到了NBA水準,而且能夠繼續進步。
皮爾斯只有兩個缺點:失誤太多,外線投籃不穩定。失誤上,皮爾斯的失誤一般是因為粗心導致的,他在對抗時有時候會丟球,不過這一點未來可以改進;投籃上,皮爾斯的大二賽季的三分命中率是47%,但是大三賽季連35%都沒有,好在他的出手動作和釋放很好,希望過幾年他能成為一個三分命中率35%以上的球員。
你可以看出來,球探對皮爾斯非常看好,認為他運動能力、投籃、力量、身材都很出色,是一個可以打三個位置的球員,預測更是前五順位,可惜皮爾斯還是掉到了第十順位,這也讓凱爾特人「撿到了便宜」——誰能想到,皮爾斯後來為凱爾特人效力了15年,並且成為了這支球隊的圖騰之一。
這份選秀報告並沒有給出皮爾斯的模板,不過皮爾斯早期的打法實際上能從凱爾特人現在的另外一個球員身上看出來——傑森塔圖姆,早期的皮爾斯運動能力並不輸給塔圖姆,持球、防守、傳球、基本功還比塔圖姆更好。作為對比,本賽季的塔圖姆入選了全明星,他場均可以拿到23.6分7.1籃板2.9助攻1.4搶斷,三年級的皮爾斯交出的數據則是25.3分6.4籃板3.1助攻1.7搶斷。
當然了,塔圖姆更年輕,他如今也才22歲,皮爾斯三年級時已經將近24歲。必須要說的是,皮爾斯的狀態一直保持得非常好,即便是年齡增大後,他依然能靠著「地板流」打法交出接近20分,即便是到了奇才時期還能在季後賽命中絕殺,再過兩年我們一定會在名人堂的名單上看到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