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的戰火已熄滅,本屆世界盃帶給我們的除了激情和熱血,還有——沒錯就是表情包!
從梅西到C羅、從內馬爾到姆巴佩,幾乎每個球星都有屬於自己的表情包。慌得一批的梅西,滾出地球的內馬爾,表情包組成了看球之餘的另類風景線。
在我們下意識的使用表情包的時候,你有沒有思考過,什麼時候,表情包成為了我們的一種交流方式,融入我們社交的方方面面?為什麼,微信微博貼吧,表情包無處不在?
那麼今天,就讓我們通過有關表情包的大事件——帝吧出徵Facebook,一起來了解一下傳播視角下的表情包。
2016年1月,在百度貼吧「李毅吧」的提議下,大陸網民以「反臺獨,促統一」為號召,在蘋果日報、三立新聞和蔡英文等的Facebook主頁大量發布評論刷屏,逼迫三立新聞、蔡英文的FB主頁關閉評論或刪文。因中國大陸網民使用的主要方式是「網絡表情包」,故此次事件被稱為「FB表情包大戰」。在事件中,大量網民通過「表情包」這種網絡獨有的方式,集體抗議臺獨。
索緒爾認為,符號的能指與所指之間、符號與其社會意義之間的關係是任意的、直接的。當所指為一種抽象的社會意義(或者聯想意義)時,符號與其社會意義之間的關係就不再是直接性,而是媒介性。這種媒介性賦予了符號與意義之間的動態特徵和語言使用的張力。
在此次「表情包大戰」中作為符號形式出場的表情包被有組織地集合使用,使之原有的個體使用語境下的戲謔調侃功能「武器化」。這也讓表情包在具體的網絡互動行為中一開始就具有非常強烈的「武器」屬性。
顯性的符號:隱喻、調侃與讀圖
「人類文化經歷了視覺文化、讀寫文化,再到視覺文化這樣一個否定之否定過程,世界文化正迎來『讀圖時代』。」一方面,圖像能造成強烈的視覺衝擊,產生更好的傳播效果。與線性的文字閱讀相比,看圖是「直覺的、快感的和當下的」圖片在傳播過程中被大量應用,表明了後現代狂會中文化的「視覺轉向」特徵。
網絡空間的交流,由於網民們並不處在同一個物理空間裡,無法獲得面對面交流的效果,單純的文字信息並不能充分表達情感的複雜性和生動性,圖片就成為一種主要工具來表達直規的意象、增強語言的表現為。表情包因其形象性、較強的表情達意效果,不僅會引起大陸青少年網民內部、在Facebook 上也會引起臺灣網友的高度關注和強烈的興趣,個體產生不斷認識相應符號的背後意義、認知對方態度的內在驅動力,在不斷理解符號的活動過程中,產生情緒體驗上的互動,提高大腦活動的興奮度,加大了個體自身的參與程度,導致個體的高自我涉入。正是在這種高度的自我涉入感和興奮感的刺激下,網民們對「帝吧出FB」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持續的關注,而臺灣網友甚至也被大陸的表情包所吸引,甚至出現向大陸網民討要表情包的「神轉折」。
隱性的符號:想像、解碼與亞文化
無論是圖片的選擇,還是所配文字的表述,表情包都體現了當前網絡表達中流行的「惡搞」文化。「惡」在這裡不是「惡意」而是「誇張」的意思。惡搞對象多是經典的影視劇和文學形象,策略是標準的後現代「解構」一一將作品的能指和所指撕裂,從而瓦解其中所蘊含的深度模式。
這些改寫不是隨意的、雜亂的,而是通過對正常文化代碼秩序的篡改、拼貼、重組,建構起屬於網民的一套話語體系和精神意義系統,充滿戲謔、諷喻、荒唐、離經叛道,「有意圖的傳達屬於一種不同的秩序」。這種新建的秩序背離了主流價值和精英文化的審美和思維方式,消解了偶像、權威,摧毀了中心和秩序。惡搞文化表達了沒有絕對合法性和絕對正確性的反叛理念,體現了其反對「同一性」、「整體性」,崇尚差異性的特徵。這是網民自我性格的一種張揚,也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挑戰。
英國費斯通認為:「消費性的文化,特別是視覺文化,具有文化的削平功能和民主功能。」符號如果在一個沒有本源、沒有根基和沒有所指的循環系統中和自身進行意義交流,那麼文化文本會成為能指的集合,視覺和聽覺在滿足人們欲望時給人們帶來了來自於對符號進行消費的瞬時快感。
表情包作為一種典型的視覺符號,在現實情境中毫無保留地接過了消費文化的大旗。在這種符號消費中表情包的使用者與符號意指產生發生關聯的場所在符號情境。符號情境指符號出現時處於某一給定的具體時空的位置及其結構。儘管表情包在大多數現實場景下都是個體符號的意義構建,但在一定符號情境下,以表情包作為群體意義構建的儀式工具使得個體符號意義在網絡虛擬空間的互動過程中得以建立基於群體認同上的集體意義。
此次「帝吧出徵」由於帶有強烈國族主義的政治議題在傳播行為中容易喚起群體的共同情感和一致行為,因此以戲謔和嚴肅並存面目出現的表情包實際上建構了一種基於公共議題的網絡集體意義生成模式。對於符號而言,表情包寓於意義生產者之中,而生產者同時又是意義交換的接收者。個體意義上的互動最終升為具備勸服能力。
「帝吧出徵」事件以規模空前的獨特話語形式為我們展現了包括表情包在內的各種網絡表情符號通過構建個體意義與群體之間的行為方式和邏輯最後上升為具有普遍性的集體意義的路徑。它不僅形塑了一種新的表達方式和工具,同時也在改變著社會話語領域的形態。它從網絡和社會的聯繫中來,它也會隨著網絡和社會的前進而前進。
1. 視覺修辭與話語霸權
表情包根源於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已約定俗成的對善惡美醜、喜怒哀樂的認識與了解,並將其具體到大眾熟知的人物表情、影視截圖或自創的卡通表情上。其形式上雖然是圖片或漫畫,是只需調動視覺感官的「熱媒介」,但它不同於一般自然風光和新聞圖片,其信息清晰度低,戲謔化的表達特色使它又是一種「冷媒介」,是一種模糊信息,需要豐富的聯想和再創造。
因此,其含義既明確又含糊,既犀利又曖昧,是社會化媒體話語表達戲謔化發展趨勢的一種延伸。在此之前,文字表達戲謔化已是一種潮流,但太容易受到管理部門和平臺方的幹擾,尤其是微博傳謠入刑之後,常有人因為微博言論而成被告,網民在文字信息的表達上趨於小心,
但相比文字表達,表情表意不全,其傳播過程是一個編碼與解碼過程,這種編碼和解碼隨語境的不同有多種解釋,正是由於有這個複雜的特點,尚無因表情包使用不當而引來的麻煩。
由於不同個體對同一個圖像的理解可能不同,表情包敘事實質上否定了終極解釋的存在。表情包具有規避風險的作用,它杜絕了「白紙黑字」的法律風險,把全部解釋權牢牢抓在使用者自己手裡,一個表情在不同的情況下可有不同的解釋。
2.「純天然」草根文化
表情包同樣作為以圖像為主要表意的表現形式,其流行作為一種重要的網絡文化現象,這不僅是一種公共修辭,還在於其在傳統的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平臺上用表情建立起一個獨立於之前文字傳播形態的全新的話語體系。這種基於圖像的話語體系受到的監管相對較少,環境較為寬鬆,強制刪除的情況較為少見,構建的是一種原生態未經主流文化改造加工過的「純天然」草根文化。
目前,這個「純天然」的草根文化使用主流人群是18歲~35歲,主要的傳播場域是傳統的社交媒體平臺和各種論壇。相對而言,傳播的內容——圖像——大部分都是網友自己選擇並加工製作的,雖然經過了不斷變異,但是其中的「元元素」是網民自己選擇的,比如被稱為「亞洲表情包三巨頭」的中國籃球巨星姚明、韓國演員崔成國以及日本美女動漫聲優花澤香菜的囧臉表情。
這種沒有經過主流文化加工改造的「純天然」草根文化,是自下而上成長起來的,帶有強烈的結構特徵,成為網民的公共修辭。這種可意會難言傳的表情包實際上表達了對傳統信息傳播格局的一種反抗。
3. 情緒發洩和集體狂歡
表情包的使用,是使用者在網絡交流中對形象的一種再造,戴上虛擬世界的面具,是一種隱匿身份下的自我實現。使用者即在這種表情面具下實現情感的宣洩。
表情包中的圖像充滿「暴力」「蠢」「失敗」「慘」「虐」「賤」「醜」等元素,以及一波又一波「集體無意識」的鬥圖和接力,這些現象背後實際上是對現實壓力的一種代償。
相比網民自創的「火星文」式的網絡流行語,表情包的戲謔化傳播中流露著草根式機智,通過花樣百出的「內涵表情」來影射那些難以直言卻又不吐不快的公共事件評論、社會現實感知或淫穢暴力信息。新聞熱詞、網絡神評論等都能很快通過表情包演繹,網民由此宣洩出積鬱的不滿情緒,並或多或少地從這種「內涵表情」中獲取與其自身的社會經驗和生活體驗相關聯的特定快感。
由於表情包是對某些危險情緒的發洩,可一定程度上緩解現實社會中的焦慮。
表情包是自然形成的一種傳播方式,和文字的戲謔化趨勢一樣,雖然有一定的缺陷,但也有很大的積極價值,其積極價值在於現實社會的話語「投射」,它能折射社會心態和價值取向,此次「帝吧出徵Facebook」真是一次國人不失良好的愛國主義行動。表情包帶來的對傳播格局的影響並非中國獨有,而是世界普遍存在的一種傳播現象,對社會不僅發揮短期輿論建構作用,還有集體記憶建構等方面的長遠影響。就社會管理部門而言,表情包是社會輿情的一個窗口,雖然還存在一些問題,但這是現實發洩渠道不足而必然形成的傳播現象,不能簡單認定為一種病態化的話語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