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暖告別牛糞、火爐,「金色陽光」照進山村學校!

2020-12-18 澎湃新聞

取暖告別牛糞、火爐,「金色陽光」照進山村學校!

2020-12-16 17: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12月12日,由人民日報社指導、人民網主辦的「2020人民企業社會責任高峰論壇暨第十五屆人民企業社會責任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平安國際融資租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租賃)獲「年度扶貧獎」。

青海省尖扎縣尖扎灘福和寄校的孩子們在平安租賃「金色陽光之路」捐贈活動後放飛代表希望的紙飛機。(受訪者供圖)

曾經的青海尖扎灘福和寄校,學校電量供應嚴重不足,時常發生斷電情況,福和寄校300餘名師生,在冬天一般只能生火爐取暖,遇上大雪封山,煤炭難以運進大山,就只能依靠曬乾的牛糞加熱取暖。

平安租賃了解到情況後,經過前期考察發現尖扎灘鄉光照充足,是安裝分布式光伏電板的理想之地。隨即決定以援建光伏電站為核心,用綠色光伏之能保障學校日常用電需求。

2020年7月,平安租賃「金色陽光之路」公益計劃落地尖扎灘鄉福和寄校,援助學校建設15.2KW光伏電站,收集太陽能源轉化為天然的電能,年發電量可達約24000千瓦時。在保障學校正常用電的同時,亦可緩解冬天師生取暖困難。

此外,平安租賃今年第二場「金色陽光之路」公益計劃已於10月12日落地雲南鄉村——瓦廠鄉中心學校。據介紹,瓦廠鄉中心學校地處山區,每年枯水期長達4個月,電量供應嚴重不足。近300名師生居住在學校中,因為日常用電消耗大,偶有發生的停電情況給師生們的教學及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平安租賃「金色陽光之路」公益計劃援助學校建設的15.4KW光伏電站,年發電量可達約22300千瓦時,不僅能有效緩解枯水期的缺電問題,也將有力保障學校日常用電需求。

截至目前,「金色陽光之路」公益計劃已走過九站,足跡遍布廣西百色、陝西榆林、新疆喀什、甘肅武威、青海同仁、雲南大理、青海尖扎和雲南漾濞,累計捐贈105.6KW光伏電站,累計惠及1900餘名學生。

責編|翟巧紅 編輯|姜越

來源|人民網-公益頻道 孫紅麗

原標題:《取暖告別牛糞、火爐,「金色陽光」照進山村學校!》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日本原始的取暖方式:榻榻米中間掏空燒火爐,取暖方便還能燒熱水
    寒冷的冬季,國內北方大部分集中供暖,其他地方會選擇用空調、地暖等,而日本冬季取暖的話,我知道多用取暖神器——被爐取暖,像這樣:其實我是從在日本留學3年的朋友那裡了解到,日本還有一種比較原始的取暖方式,一直保留到現在,那就是直接在榻榻米中間掏空燒個火爐,一到冬天,就利用它來取暖,根本不用地暖
  • 淄博一居民家中生火取暖中毒 趴火爐上被燒傷
    齊魯網淄博11月7日訊(淄博臺記者 馬曉璐)眼看這天也是一天比一天冷了,城市裡也馬上就能供暖了,可是一些偏遠的農村地區冬季取暖還需要生爐子,冬季生爐子可要特別注意,因為一個不留心就會發生意外
  • 湘潭市中心醫院提醒市民冬季取暖少用木炭火爐
    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增多醫生提醒市民冬季取暖少用木炭火爐湘潭在線客戶端1月24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譚麗)天氣寒冷,市民朋友都會使用各種各樣的取暖器禦寒,用木炭取暖就是其中一種1月22日,我們從市中心醫院南院區了解到,近1個月來,他們收治了24例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其中六成患者是由於木炭烤火取暖引發的。當天上午,我們在市中心醫院南院區神內腎內老乾科看到了正在進行高壓氧治療的羅先生,經過十多天救治,他的病情已經穩定。羅先生是湘潭縣烏石鎮人,1月13日晚上11時許,他把取暖的木炭火爐提進了臥室。
  • 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盯上了校園裡的牛糞!用「牛糞」發了一篇SCI...
    康奈爾大學首先估算了一下自己所需的取暖能耗,大學所處的伊薩卡地區的年平均溫度約為7℃,2019年校園取暖的峰值能耗達到80 MW th(兆瓦熱能)。目前,康奈爾大學正在開發一項採用地熱資源的區域供熱示範項目(ESH),該項目利用地下3~4公裡處熱水的熱量進行取暖,可以滿足基本供熱負荷,但是峰值負荷很難滿足。
  • 來自杭州的「陽光教室」照進恩施州天明希望小學
    杭州網訊 新年伊始,恩施州新塘鄉峁山村天明希望小學多了一個「陽光教室」,這是峁山村「名譽村長」王夢婷為學校捐贈建設的專業藝術教室,從此,這所農村學校的學生也能像杭州的學生一樣,舒舒服服地在專業的教室享受到專業的藝術課堂教育。
  • 民間故事:寒風凜冽,老獵戶竟在火爐前凍死,原來是這些柴有問題
    山村附近,要想砍柴,只能進山,其他地方根本就沒有,此次進山以砍柴為主,若是遇到獵物,再打幾隻野味,當然這些都是其次了。老獵戶這就進山了。山下位置,都是積雪,樹木不多,主要是被附近的村民都砍得差不多了。天氣實在是太冷了,滴水成冰,老獵戶進山這段時間,已經渾身僵硬了,也就是靠著身上那些毛皮保暖。到了家中之後,首先是燒火取暖。家中有著一個火爐,將撿到的木柴,還有那些漆黑的東西,隨手填了進去,點燃之後,冒出了火光。
  • 金色陽光 點亮大山裡的希望——平安租賃金色陽光之路青海站捐贈...
    6月27日,平安國際融資租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租賃」)及天津東疆保稅港區管委會一行,抵達祖國西北青海省西寧市黃南自治州同仁縣雙朋西學區還主中心小學,為孩子們帶去綠色光伏能源和愛心公益課堂,標誌著2019年的「金色陽光之路」青海站正式落地。
  • 暖心的火爐
    這火爐也不是那種小巧玲瓏的手爐,挑一個圓罐兒,裡面架些燒紅的木炭,下面晃悠個穗子,丫鬟小廝們服侍著取暖。那手爐大約只有寶玉黛玉這般公子小姐們才會享用。我們是沒有的;即便有,那點火也烤不上身,沒什麼用的。
  • 貓咪跑到燒紅的火爐上取暖,讓人不由的捏了一把汗,心真大啊
    所以為了能度過寒冬,這位鏟屎官的家中都會燒上火爐,給家中帶來一些溫暖,不過由於太冷了,雖然有了火爐帶來了一些溫暖,但是對於家中的寵物貓咪來說,卻還是不怎麼夠,因為它們身上並沒有禦寒設備,所以這時,它們就會直接跳到火爐上進行取暖,雖然效果十分的明顯。但同時也是十分的危險。
  • 漸漸消失的「火爐坑」
    以往農村的「火爐坑」是什麼樣的,相信現在有很多00後都沒有見過,居住在城市裡的人就更不知道了。那麼今天我就在這裡,和大家一起聊聊吧,帶大家了解一下。它的用處:1.取暖用生活在大山裡,沒有電暖氣,沒有空調,冬天天氣寒冷時,取暖就只能用木柴生火。在「火爐坑」四邊各放上長凳,可以坐七八個人同時烤火取暖。2.這其實是最大的一個作用,做飯炒菜燒開水。
  • 你知道牛糞還可以當柴火嗎?
    在普通人眼裡,牛糞又髒又臭,是多看一眼也不願意的。但是我們高原上的藏民卻把它們當成寶貝,因為牛糞是藏民們耐以生存的必備物資,生火做飯、燒火取暖都離不開它。高原上的藏民基本以放牧為生,食物也以奶製品為主,在沒通電的情況下,沒有樹木當柴火,牧民們只能撿拾草原上的幹牛糞帶回家當柴火用,看見還沒幹透的牛糞也會把它撿回家貼在自家的院牆上自然風乾。雖然現在牧區都通了電,牧民們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傳統的習慣還是很難改變。
  • 取暖方式層出不窮,不僅讓哭笑不得
    01乾清宮的冬日奇景冬至當天,會有太陽光照進乾清宮殿裡。北京市位於北緯39度56分,一到冬至北半球太陽角照的角度最低,會有一縷陽光投射到乾清宮裡。但是太陽不是直射進去的,是先照射到乾清宮殿地面的金磚上,由金磚折射到「正大光明」匾額上。
  • 民建恩施州委向山區小學捐贈取暖設備
    民建恩施州委向山區小學捐贈取暖設備發布時間:2020年12月10日 15:21 來源:中新網湖北 12月9日,在民建恩施州委州直二支部送溫暖進校園活動捐贈儀式上,巴東縣大支坪鎮中心學校負責人激動地說到。  中國民主建國會(簡稱民建)是主要由經濟界人士組成的、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政黨,是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與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民建恩施州委州直二支部多年來號召廣大基層組織和會員企業助力精準扶貧,在捐資捐物、消費扶貧、資助貧困學生等方面積極貢獻民建力量。
  • 山村大叔養牛40年有絕技,黃牛每胎都生倆,鮮牛糞能做無煙煤球
    每天早上,把大牛小牛牽出去吃草,馮大叔就要清理牛棚,用鐵鍁把地上的溼牛糞剷出來。以前種地主要靠牛糞做肥料,現在農村種地的人少了,牛糞也沒有地方堆積,自家地裡用不完,沒人耕種的地裡堆積著容易招蒼蠅,馮大叔於是想了一個辦法。
  • 溫情的小火爐
    那時家家生活清貧,沒有暖氣,也不燒炕,更沒有空調和其他電器驅寒,整個冬天室內和室外幾乎一樣冰冷,每到天寒地凍讓人難耐的日子,為了抵禦嚴寒,人們就會想些辦法生火取暖。那時受條件限制,生活稍好的家庭會購置一隻生鐵炭盆擱在木架上,燒木炭來烤火取暖,木炭沒有煙、火又旺,關緊門窗,即使門外大雪飄飄,室內也會被紅紅的炭火烘託得溫暖如春。
  • 滿分作文丨家鄉的火爐
    縱使風起雲湧,時光飛逝,那火爐中一簇小火苗,始終在我的心頭燃燒。奶奶摸了摸光滑的地板,慈祥的笑笑:「這條件好了生活就是方便啊,有這地暖我也不怕你們不會使爐子。」奶奶的一句話勾起了我兒時與火爐的回憶。那時候,冬天很冷,雪花很白,生活很是簡單:一路炭火,一碗熱呼呼的牛奶,填滿了我整個童年。
  • 金色關山
    清晨九點的風,屬於關山的風,冷颼颼的風與若隱若現繼而不見蹤影的陽光,一起彈奏關於秋特有的寒涼,草木因為少了陽光的眷顧與垂愛,潛隱的黯然書寫著有點感傷與蕭索的秋歌。  那些讚歌與秋歌的深深涼意,在關山的風裡飄蕩,民居村落掩映的秋色裡,唯有鄉村上空的炊煙,溢著回憶的特質。那嫋嫋的青煙,飄著麥草的氣息,漾著大地的質樸與真。
  • 讓藝術的陽光照進孩子們的心扉
    放棄大城市生活年輕夫妻回到山村夏夜的山村沒有城市裡明亮的燈光,只有天上繁星點點。已是晚上十點,幾個孩子還在大元社裡和周燕一起玩著蹺蹺板。作為大元社的創辦人,周燕很受孩子們歡迎,是這裡的「孩子王」。大元村全村有470多人,其中300多人在外打工,只有60多位老人和27名留守兒童守著這個偏僻的小山村。周燕看著孩子們的眼神,仿佛看到了小時候的自己,內心被狠狠地戳痛。「在極端缺乏愛與關注的環境裡,他們眼神裡有些害怕,但也釋放著渴望。」
  • 他們生於硝煙,傷口是陽光照進內心的地方
    在舉辦完郭依菲導演《傷口是陽光照進內心的地方》和《生於意志與硝煙》兩部紀錄片的放映及現場交流後,凹凸鏡DOC也獲得了導演授權的創作手記,作為本月「Aotuwomen」專欄的內容分享。拍什麼?怎麼拍?怎麼剪?環環相扣的創作節點,一手即時的感想感悟。
  • 【金色陽光】頭伏吃餃子——跟隨金色陽光品嘗傳統美食學習傳統文化
    金色陽光傳統文化小知識: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為頭伏(也稱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二伏(也稱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