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株潭城際鐵路是連接湖南長沙、株洲和湘潭的一條城際鐵路,也是湖南省第一條城際鐵路。長沙站以南2016年12月26日建成通車,長沙站以西段於2017年12月26日建成通車,線路全長104公裡,其中長沙西至株洲南約80公裡,暮雲站至湘潭站約24公裡,設計時速200km/h,共設車站24座。
株洲南站,原名七鬥衝站,位於湖南省株洲市蘆淞區七鬥衝,是長株潭城際鐵路株洲線的終點站,站場規模為2臺6線,總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隨長株潭城際南段開通而投入運營。為配合株洲火車站改擴建工程順利實施,於2020年3月1日起停辦客運服務。
近日,長株潭城際鐵路迎來新變化,2021年春運首日起(1月28日),長株潭城際本線車次,由C開頭的城際列車改為S開頭的市郊列車,日開行市郊列車52對(已錄入鐵路12306系統),其中長沙至湘潭站25對,車次S6901至S6959之間;長沙至株洲南27對,車次S7901至S7959之間。
此車次上線標誌著,株洲站、株洲南站將於2021年1月28日正式恢復客運服務。目前,配合株洲站擴建改造,長株潭城際株洲方向運行終到大豐站,長沙西站擴建改造實施,長株潭城際以西方向終到麓谷站。長株潭城際區間各方向共開行動車76.5對,其中開行麓谷—大豐6.5對,長沙—大豐7對,麓谷—湘潭23對,長沙—湘潭38.5對,長沙—麓谷1.5對。
國家鐵路局批准發布《市域(郊)鐵路設計規範》,自2021年2月1日起實施。市域(郊)鐵路主要布局經濟發達、人口聚集都市圈中心城市城區,聯通城區與郊區及周邊城鎮組團,採取靈活編組高密度、公交化的運輸組織方式,重點滿足1小時通勤圈快速通達出行需求。服務範圍一般在50km~100km,具有潮汐現象,早晚高峰更加明顯;採用公交化運輸組織方式、行車密度更大、站間距較小(平均站間距在3km左右);互聯互通、便捷換乘、乘客站立密度高、客票服務智能。
長株潭城際鐵路主要服務於長株潭經濟圈,形成半小時的經濟發展圈,有效促進地區經濟技術發展,解決與臨近城市之間的交通溝通交流的問題。
長株潭區間共開行動車組列車125對,長沙至暮雲區間,共開行了90對車,平均12分鐘就有一對車經過,株洲、湘潭區間的平均間隔也降到了24分鐘左右,長株潭城際鐵路的「公交化」模式進一步成形。
線路全長105公裡,共設24個站點,平均站距4.3公裡,採用不對號落座,可「掃碼」乘車 不用預先購票。
使用CJ6型城際動車組,為2動2拖4節短編組,額定載客681人、最大載客897人,可在客流量平峰時進行公交化運營,又可在客流量高峰時快速重聯為8節編組,最大程度提高了運用效率;也可根據需要快速擴編為16節長大編組。
由此可見,長株潭城際十分符合國家鐵路局市域(郊)鐵路設計規範設計,本次列車車次修改為市郊列車十分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