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時尚、感性、資訊,盡在鳳凰生活V刊
總策劃/梁穎睿 文/莫小念 傅尉梁 欒耀華 胡兵
視覺/陳丹丹圖片提供/蒼南縣委宣傳部
編輯/Grace
小城鎮一頭連著城市,一頭連著農村,是城鄉間的「紐帶」和「黏合劑」,在城鄉發展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隨著城市發展腳步的加快,蒼南霞關鎮以「彩牆紅霞、碧海青山、浪漫漁港、風情小鎮」為引領,通過一系列「美顏革命」,將這裡打造成中國版「愛琴海」。如今的霞關,美麗海岸韻味更深長,城鄉關係更和諧,百姓生活更美好,儼然形成獨特的「小鎮style」。
特色漁港小鎮上演「美顏革命」
中國有2000多座已開發或正在開發的特色小鎮,但讓人記住的屈指可數。究其原因,是小城鎮的文化沒有被有效地發掘和利用。放眼歐洲,城市空間「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很多小城鎮甚至都有自己的城徽、城旗、城歌、傳說、教堂和球隊。相比之下,中國小城鎮的獨特文化並沒有浸潤到深處,其地域文化難以在原住民群體中找到凝聚力和認同感,更談不上感染外地遊客,使其產生共鳴。
打造特色小城鎮,一方面需兼顧當地人的生活和遊客體驗,以滿足人們生活遊憩的日常功能,另一方面,需充分挖掘當地獨有的文化氣息和內涵,並將之融入到城市景觀中。近年來,霞關鎮以藍色港灣、濱海風情為理念,通過綜合治理,外塑顏值、內提文化,努力建設富有區域特色的漁港小鎮。
蔚藍海景網紅打卡聖地
位於浙江最南端的濱海集鎮霞關鎮,因海而生,因海而美,因海而興。這個自然稟賦與聖託裡尼相近的漁港小鎮在綜合整治中,借鑑外國經驗的同時也十分注重保留本土特色。從霞關鎮隧道穿出,記者看到,老漁民房屋外立面儼然一片地中海風情——白色牆面上,門、窗、欄等都用大海的顏色來點綴,整個村落「氣質」宛若愛琴海邊的「聖託裡尼」。據介紹,這個小漁村原本髒亂不堪,為了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打造浪漫霞關,當地將此改造為婚紗攝影主題微公園,並取名愛琴漁村。現在的漁村建築藍白相間,面朝大海,美不勝收,是浙南閩北許多新婚夫妻的婚紗攝影「網紅」打卡聖地。
霞關鎮在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中,堅持特色導向,以「成片、成線、成景」為抓手,延續霞關原有的民國、南洋等建築肌理,保護傳統風貌、傳承傳統文化,並用心布置城鎮家具。改造後,房屋依舊保留黑瓦,留住家鄉味道;風情步行街,以海洋美食、漁俗生活為依託,展現浙南漁村魅力;新落成的景觀節點,利用霞關本地造船技藝,保留傳統工藝。
「山、海、島」串起街、港、灣
「我們結合霞關獨有的『山、海、島』自然資源,以金沙路示範街為核心,濱海景觀大道為紐帶,串聯起『風情小街、浪漫漁港、彩霞海灣』三個分區,努力打造出彩牆紅霞、碧海青山的濱海綠能旅遊特色鎮。」霞關鎮委書記周賢累告訴記者。
值得一提的是,霞關鎮十分注重就地取材、變廢為寶。例如,毛竹是漁民養殖紫菜的重要生產工具,由於長期泡在水裡,這些毛竹的使用壽命並不長,當地把這些廢棄毛竹收集起來,做成排水渠蓋板,不僅美化了環境,也解決了廢棄毛竹的堆放問題。另外,當地還把建築廢棄磚石當原料,建成拱形柱廊作為觀海平臺;用海灘上的鵝卵石做裝飾,造出富有漁村特色的邊坡擋牆。
從「整體更新」到「有機更新」
小城鎮的面貌提升還進一步加快了產城融合的步伐。經過整治後的霞關,形成了以霞映海、以海映城、山城相依的邊城景觀。隨後,各種項目接踵而至——總投資15億元的霞關沛壘沙灘旅遊度假區項目、霞關美人島婚慶主題旅遊度假區項目、黃金海岸·霞關精品度假民宿群落等項目都在有條不紊地推進中。
一個滿城入畫、全域繪景的山海之城已悄然成型。從「整體更新」到「有機更新」,霞關拿出了空間重構、山海重整、小鎮重生的氣魄,且成績喜人——霞關鎮從2016年12月正式啟動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實施主項目16個,完成投資6978萬元;2018年,霞關鎮被評為「浙江省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樣板鎮」;2020年,霞關鎮獲評浙江省首批AAAA級景區鎮。
記著通過深度走訪了解到,霞關通過統籌利用,將原先「低小散」的資源集中到一起連片利用、整體提升,開闢出一條可複製、可推廣、可持續的小城鎮發展嶄新道路。
平陽 「小火慢燉」打造城市名人IP
文/莫小念 圖片提供/平陽縣委宣傳部
一曲《李白》紅遍大江南北,武則天等歷史人物持續熱播,「朕萌萌噠」掀起故宮IP文創熱潮,歷史名人不僅彰顯地方特色和魅力,展示地方精神和文化,還能推動當地文化產業發展,從而最大化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總之,歷史名人因其獨特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已成為一個地方最核心的資源和優勢。
名人IP資源是城市的寶貴財富,是塑造城市形象的無形資產。發展名人文化產業,需「小火慢燉」式制定系統性的長遠規劃,然後才能分步實施,循序漸進。圍繞歷史文化名人產生的商業價值,可以在不同領域裡進行開發,構成一個互相交織的以名人效應為中心的文化產業生態鏈,從而催生新的文化產業業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其潛在的效益不可估量。
那麼,圍繞名人IP,如何對名人文化資源進行有效開發?如何形成獨具特色的城市文化產業?來自國內外的成功經驗表明,打造名人IP絕非立個「牌坊」那樣簡單,它更應該是一種浸入城市肌理的存在,它不僅僅訴說著歷史,也與人們當下的生活息息相關。平陽縣藉助名人蘇步青IP提升城市競爭力、創建城市文化品牌的思路和做法值得借鑑。
平陽縣蘇步青故裡文化旅遊區坐落於騰蛟鎮騰帶村,佔地面積約1平方公裡。該項目圍繞「中國數學文化園」的目標定位,以「科學定位、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的基本要求,充分發揮數學文化、名人文化和民俗文化這三大資源優勢,突出「旅遊+文化」的發展模式,以全域旅遊為發展理念,通過空間整合、功能融合、設施完善、業態培育,豐富旅遊產品體系,增強景區遊憩價值和市場影響力。在這裡,遊客在巷尾的穿梭中,在日常起居中,就能真切地感受到名人的文化氣息。值得一提的是,蘇步青勵志教育館是我國目前唯一以蘇步青命名並冠以「勵志教育」的名人專題館。
城市IP打造是一項長期的、持續的文化工程,對當地政府的執政水平、組織管理能力都是一個不小的考驗。據悉,該地以活動為魂,精心打造蘇步青文化品牌——成功承辦第11屆蘇步青數學教育獎頒獎活動,開創了在縣級城市舉辦此類活動的先例;邀請名師開展勵志課堂;推出「傳承歷史文脈、弘揚蘇步青精神」徵文活動與「步青杯」數學邀請賽、「奪寶奇兵--名人軼事有獎競答」活動等。這一系列舉措顯示了當地政府對蘇步青文化名人效應的重視,以及對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決心。
平陽利用地方名人IP打造文化產業鏈,充分遵循文化產業自身的發展規律,經歷這樣的「小火慢燉」,寶貴的文化遺產才能「活起來」、「火起來」,從而成為一座城市獨特的文化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