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o Clinic 中國醫療峰會」導讀之「精準醫療下的中國醫療明天」

2021-01-20 藥聞社


隨著精準醫療被納入中國「十三五」規劃, 健康中國升級至「國家戰略」,精準醫療則呈現出多點開花的局面。目前我國精準治療可以應用在分子診斷、基因測序、細胞治療、醫療機器人和抗體藥物,這些都可以作為精準醫療的一個子領域。

然而,精準醫療的概念已經落地了四五年,在精準醫療理念之下,中國醫療的明天是什麼?這個問題一直在醫療學術界中不斷被探討。此外,如何用當下的眼光去評判一個新的技術對臨床有何種意義?每一個新出現的臨床創新如何落地?這是在由高瓴、Mayo Clinic、惠每醫療集團聯合主辦的「高瓴HCare全球健康產業峰會 & Mayo Clinic 中國醫療峰會」8月6日的分論壇《下一代醫療之個性化醫療》的出發點,經過嘉賓們的討論及分享的學術觀點,我們離這個目標跨進了一步。

  


立於學術至高點,匯聚中外頂級名家一直是Mayo Clinic中國醫療峰會以的一大特點,作為本次峰會的開場對話,大會特邀了來自多學科的五位國外專家討論個性化醫療的尖端話題,他們是主持人北醫三院黨委書記、藥學專家金昌曉先生、Mayo Clinic 癌症基因檢測及治療專家 Dr. Samadder、Mayo Clinic 教育專家Dr. Cabrera、Mayo Clinic 血液及女性腫瘤專家 Dr. Perez、中國腫瘤內科專家周生餘醫生及中國婦科腫瘤專家吳令英醫生。本次論壇的主題—下一代醫療之個性化醫療是一個創新及令人期待的話題,在討論之前,很多專家通過大會學術報告分享了自己的學術觀點和成就。Dr.Samadder在演講中提到,Mayo的 RIGHT 10K項目,對1萬名患者進行藥物基因排序,並將藥物基因組學(PGx)檢測組套數據先行放入病歷,通過藥物-基因對預警,達到避免藥物不良反應、藥效最大化、選擇有應答的患者等臨床目的。Dr.Samadder表示,目前這個10k項目的實驗部分已經完成了,‍‍還有許多的分析需要繼續,不同的基因組合會表現的非常敏感或會非常不敏感,也有患者對華法林表現的非常敏感或非常不敏感,最後通過免疫療法來對他們進行治療。Dr.Cabrera 在演講中提到,醫生要保持領先必須不斷地學習,但醫生的工作又是十分繁忙的,沒有更多的時間來不斷學習,並保持領先。醫療人員需要平衡這樣的關係。作為一個職業的醫生,需要不斷提升技能,同時也需要正視差距。而對於培訓機構來講,需要對醫生提供培訓和幹預,來彌補這些差距。以前是通過演講和書面培訓,如今Mayo Clinic有了各種線上學習方式,還有AI、AR(增強現實)教學方式,Mayo Clinic還建立了能力和技能評估體系,還可以以病人滿意度為指標進行評估。Dr.Perez在演講中提到,乳腺癌的發病率雖然較高,但死亡率較低。這可能意味著,對於新確診乳腺癌的患者來說,了解這個事實會讓她們的心理壓力比肺癌、胃癌患者更低。然而,不管是胰腺癌還是其他的一些癌症,都很難評估壓力和癌症本身之間的相關性。「但是,我們仍然堅持給他們做患者教育,這樣不僅能提高病人滿意度,還能提高患者的依從率,這對他們有很好的益處。因此對患者進行教育成為我們團隊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吳令英主任在演講中提到婦科腫瘤的靶向及免疫治療近年來有了比較快的發展。整個婦科腫瘤治療靶向治療在這幾年突飛猛進,幾年前化療是主要治療手段,雖然一直有創新藥物治療方式,但是都不太理想。但是這兩年的創新藥研究為很多婦科疾病患者帶來了福音,而且卵巢癌的一些治療都可以得到醫保報銷。周生餘表示,現在對於靶向藥和免疫治療藥物,‍‍其臨床研究的模式也得到了一個非常大的改變,很早的甚至一個預期擴展的研究就可以‍‍導致一個新藥的臨床應用,相關部門也給予了很大支持,結合專家們對於腫瘤領域的創新突破,也會加快很多治療創新藥物的爆發。

  


今天的醫學正在以無可比擬的速度向前發展,無論從醫療手段,還是創新藥、創新器械都在不斷突破。與此同時,這些新的技術、藥品和器械也面臨著機遇和挑戰。那麼如何如何縮短醫學技術與醫療現況的距離,讓新的醫學技術更快地應用於臨床為患者服務呢,在今天直播的首場高峰對話中,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提出了源自工作一線的建議。吳令英表示,「現在很多病人,同樣的疾病,用藥也完全一樣,但是症狀卻不盡相同。我認為腫瘤它肯定存在一種異常,怎麼去挖掘這個異常,就像現在有靶向治療可以更好發揮療效,還有新的免疫治療等新型治療方式,這些都是有待將來運用在臨床上的研究。」如今,腫瘤的發病率‍‍也是越來越高。Dr.Perez認為,針對不同的患者要實施個性化的治療,同時也要開展多學科合作,讓不同領域的醫生能夠進行充分討論,最終為‍患者達到最好的結果。在個體化腫瘤病人的管理方面,‍‍周生餘認為,一定要做好精準診斷和檢測,充分利用分子生物學,並採取‍‍多學科協作‍‍;在臨床研究方面,現在創新藥物比過去的研發時間縮短了很多,‍‍所以對於常見病多發病要更加慎重其臨床使用;對於腫瘤內科大夫而言,‍‍從一線治療領域一定要遵循最基本的治療指南, ‍‍事實上,在美國也有這種個體化的治療方式。Dr.Samadder表示,診斷都必須需做到精準。比如像BRCA突變,需要整個家族成員能夠做腸鏡檢查,才‍‍可以更好的識別和預防。此外,Mayo Clinic對其‍‍10萬名病人進行了癌症基因測序。這10萬人當中如果有人患了癌症,‍‍就可以回到他的病例當中來了解他的藥物基因排序,把他的基因檢測組進行比對,就能夠了解為什麼病情會有這樣的發展。目前,‍‍細胞免疫治療在消化道腫瘤方面的臨床試驗新成果不斷。Dr. Perez表示, ‍‍對於實體瘤病人,她會‍‍把這‍免疫細胞跟分子結合,通過激發其免疫系統,來達到治療的目的。

《下一代醫療之個性化醫療》的高峰對話吹響了Mayo Clinic中國醫療峰會和高瓴HCare全球健康產業峰會的第一場號角,在接下來的幾天裡,還有更多精彩內容等待發現。

因為公眾號平臺更改了推送規則,如果不想錯過藥聞社的文章,記得讀完點一下「在看」,這樣每次新文章推送才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的訂閱列表裡。

原創推薦

相關焦點

  • 邵逸夫醫院應邀向Mayo Clinic全球47個醫療聯盟成員分享「中國方案」
    點 擊 邵 逸 夫 醫 院 星 標 我 們3月27日早上8點,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慶春院區,一場涉及中國杭州、武漢、荊門三地,輻射美國、韓國、阿聯、印度、墨西哥等地醫療機構的國際遠程視頻學術研討會議舉行,邵逸夫醫院向全球分享醫院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措施和經驗。在Q&A環節,來自世界各地的醫療同行向邵逸夫醫院的專家們進行了提問。
  • MayoClinic發布官方中文名稱——妙佑醫療國際
    > 在百年來的發展路程上,Mayo Clinic矢志不渝踐行 「患者需求至上」的價值觀,現已發展成為集臨床實踐、醫學教育和科學研究為一體的綜合性非營利學術醫療機構
  • 疫情阻不斷國際交流 頂尖醫療賦能中國醫療創新
    2020年8月6日~8月10日,由高瓴、Mayo Clinic、惠每醫療集團聯合主辦的大型線上價值會議(https://hillhousecare.com/)「高瓴HCare全球健康產業峰會 & Mayo Clinic 中國醫療峰會」將隆重登場。兩大產業盛會旨在國內外與會專家們共同探討全球醫療健康產業的先鋒力量,為國際頂尖醫療營造溝通交流平臺。
  • 第三屆Mayo Clinic中國醫院管理峰會在北京舉行
    中新網4月16日電 日前,第三屆Mayo Clinic中國醫院管理峰會在北京舉辦,由Mayo Clinic、高瓴資本集團、惠每醫療集團、健康界聯合主辦。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安龍  以患者為中心,專注支持創新的醫療生態  會上,高瓴資本集團合伙人易諾青表示,自2017年起高瓴與Mayo Clinic攜手舉辦Mayo Clinic中國峰會,希望通過與Mayo Clinic的深入合作,全方位學習「患者需求至上」的核心價值觀,通過構建「以患者為中心,專注支持創新的醫療生態」交流平臺
  • 關於召開2021中國數字醫療供應鏈湘江峰會的通知
    同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各地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與非公醫療機構發揮了在統一管理、資源共享、協作聯動等方面的優勢,保障了醫療物資供應鏈的穩定,為做好疫情防控發揮了積極作用。2021 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國家規劃將在數字醫療、分級診療和社會辦醫三方面出臺傾向性的鼓勵和改善政策。醫療器械及其數位化供應鏈發展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
  • 高瓴HCare全球健康產業峰會 & Mayo Clinic...
    自2017年以來,高瓴資本和Mayo Clinic及惠每醫療已經成功聯合舉辦三屆的「Mayo Clinic中國醫療峰會」,一直都是立足全球視野、促進頂級醫療資源流動與融合的行業盛會。今年高瓴HCare全球健康產業峰會的同時召開,也意味著原有峰會的全方位升級和擴容。
  • 2020CHC中信證券醫療健康大會暨第九屆中國醫療健康產業投資與併購...
    2020CHC·中信證券醫療健康大會暨第九屆中國醫療健康產業投資與併購CEO峰會於7月16-17日在上海東郊賓館·會議中心落下帷幕。此次峰會也得到了上海市張江科學城建設管理辦公室及張江集團的大力支持。囊括了生物醫藥、醫療器械、醫療服務、創投等相關專題,來自國內外醫療健康產業各界人士齊聚一堂,氣氛絕佳。
  • 第九屆中國醫療健康產業投資併購峰會六月再度起航
    上海2020年5月14日 /美通社/ -- 由CHC醫療諮詢與中信證券聯合主辦的「2020CHC·中信證券醫療健康大會暨第九屆中國醫療健康產業投資與併購CEO峰會」將於6月18-19日在上海召開。
  • 智勝科技與醫療,共建數位化創新醫療生態圈
    武田中國以「破局智勝,武力全開」為主題的創新合作峰會近日於上海成功舉辦。此次峰會上,武田中國與參會的數位化創新平臺合作夥伴們達成合作意向,攜手共同探索新科技與醫療的深度融合。
  • PCS&MCS2020中國醫藥&醫療器械CIO峰會圓滿落幕!
    2020年8月7日下午,由勤哲文化主辦的2020中國醫藥&醫療器械CIO峰會在蘇州中茵皇冠假日酒店圓滿落幕!  8月7日下午  主題:醫藥&醫療器械IT布局的「道、法、術、器」  主論壇:  8月6日上午2020中國醫藥&醫療器械CIO峰會正式開幕,主論壇以「疫情後 醫藥&醫療器械行業數位化轉型洞察」為主題,由百裕製藥信息總監王偉先生擔任主持嘉賓。
  • 中國與南蘇丹籤訂醫療援助議定書並捐贈醫療設備
    據中國駐南蘇丹使館官方微信公眾號消息,12月4日,中國政府和南蘇丹政府籤訂了關於派遣中國醫療隊赴南工作的議定書,並交接中國向南蘇丹捐贈的醫療設備。自2012年起,中國已向南蘇丹派遣了8批醫療隊,為改善南醫療衛生條件、發展中南醫療衛生合作作出重要貢獻。根據議定書,中方將繼續向南派遣醫療隊。據悉,中國第8批醫療隊今年8月抵達南蘇丹後,克服各種困難,堅守崗位,與南蘇丹醫療人員並肩作戰,為病患提供醫療服務,並利用休息時間培訓當地醫務人員和學生,分享醫學知識。
  • Mayo Clinic國際部總裁:遠程醫療大有可為
    【Mayo Clinic國際部總裁:遠程醫療大有可為】Mayo Clinic國際部總裁G.Anton Decker表示,疫情會使未來醫療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 出國就醫優選專業醫療 Mayo Clinic更理想
    帶著這種美好的願望,不少年輕的重型疾病患者會選擇出國就醫,藉助國外先進的醫療機構來治療疾病,從相關數據來看,出國就醫的確能延長患者的壽命,通常情況下患者能延長3-5年。這也是出國就醫所帶來的優勢,當然想要實現出國去治病也並非是件容易的事。
  • Mayo Clinic(梅奧診所)發布新中文名「妙佑醫療國際」
    據診鎖界觀察,梅奧診所在國內合作的海外醫療合作夥伴,如盛諾一家等,早已經在對外使用「妙佑醫療國際」這一翻譯來表示Mayo Clinic。據公開資料顯示,在一個典型的工作日,梅奧診所每天通常會進行多達300例的外科手術。
  • 中國醫療器械正在拯救世界
    義大利是歐洲疫情最嚴重的國家,國家衛生體系正在遭受巨大挑戰,醫療系統不堪重負,義大利各地醫院,無論是醫護人員、重症監護床位、負壓隔離室等等醫護物資極度短缺。義大利曾在在2月27日和3月6日的歐盟衛生部長峰會上前後兩次向盟友尋求醫療物資援助,卻沒有國家伸出援手,德、法等國還實施了醫療物資出口禁令。這種前提下,中國伸出了援手。3月11日,中國承諾向義大利提供1000臺肺呼吸機。
  • 2017健康界峰會邀您一起:協醫療·和未來
    本屆峰會以「協醫療·和未來」為主題,開設3大板塊,40+主題論壇,以主題演講、圓桌對話、圈子沙龍、醫院專場、擂臺賽、頒獎典禮等多種形式,就「社會辦醫、遠程醫療、精準醫學、醫療大數據、醫健投資、醫聯體建設、臨床專科建設、藥學服務轉型、醫院績效管理、DRG、支付革命、國內外醫院管理、護理管理、醫療質量」等相關領域話題,邀請國內外100多位醫健大咖為您呈現一道豐富多彩的饕餮大餐!
  • 出國就醫優選專業醫療Mayo Clinic更理想
    帶著這種美好的願望,不少重症患者會選擇出國就醫,藉助國外先進的醫療資源來治療疾病,從相關數據來看,出國就醫能延長患者的壽命,通常情況下患者能延長3-5年。這也是出國就醫所帶來的優勢,當然想要實現出國就醫也並非易事。
  • 華之康集團在九華山成功舉辦六早遠程醫療健康產業峰會
    在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長的新時代裡,在健康中國建設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大健康產業作為全民健康事業的重要支撐,涉及諸多領域,影響千家萬戶,發展潛力大,是朝陽產業、綠色產業,必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在「健康中國2030」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大背景下,大健康產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點方向和經濟轉型的新引擎。
  • 2020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大會暨創新醫療峰會在京召開
    2020年11月21日,由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主辦的2020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大會暨創新醫療峰會在北京盛大開幕,大會的舉辦適逢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
  • 高瓴與Mayo Clinic 共同探索大健康產業新未來 ——2020 Mayo...
    在這一產業快車的驅動下,由Mayo Clinic、高瓴資本、惠每醫療集團聯合主辦,健康界、醫百科技承辦的2020「Mayo Clinic中國醫療峰會」盛裝上路,將以「尖端∙締造∙融合」為主題,國內外與會專家們將共同見證全球醫療健康產業的先鋒力量,探討全球健康產業合作、生命科學生態體系建設、展望下一個顛覆式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