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兒童心靈的「麥田守望者」

2021-01-07 黃河新聞網

為不斷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自覺運用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學生解決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心理問題,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繼2月20日,以「麥田守望意象的延展與回歸」為主題的心理健康教育講座之後,3月12日,虹橋小學再次在厚德廳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本次活動依然邀請了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學高級教師姚莉老師做客指導,講述心理健康專業知識,分享心理健康暖心故事,為大家帶來了一場「潤化心靈」的盛宴。

活動由學校教務中心王曉峰主任主持。王主任指出,經過與姚老師的多次溝通之後,學校明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方向。在今後的工作中,將從「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學生心理健康扶助」三個方面,紮實推進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將心理教育落到實處。

回到基本,了解真實的自己和他人,姚老師為我們做了題為《回到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她從心理學層面,對多動、自閉和兒童精神障礙等名詞進行了專業解釋,判斷一個孩子是否存在這些問題,不能盲目與片面,更不能隨意給予病理性的定論。老師們對這些敏感的心理問題,有了全新的認識。講座中,姚老師以生動的案例分析層層遞進,幫助老師們打開關注心理健康的視角。她以「餅乾」的故事喻愛,與老師們互動交流,引發共鳴,從不同的角度解讀主線故事,重拾被我們忽略的片段。老師們豁然開朗,明白了對學生的了解不能拘泥於「你聽到的」和「你看到的」。姚老師又結合孩子「搗亂」的案例,把一個孩子身上的問題擬人化,提出了很多問題,如「『搗亂』多大了?『搗亂』是如何進入你的生活的?」等等,與孩子討論這個問題,增強孩子對它的控制力,從根本上理解孩子,融入孩子。

隨後,老師們兩兩面對面,分享自己近期最得意的事情,一個人講述,另一個人傾聽。3分鐘的時間內,老師們充分活動,有了傾訴的欲望,交流更有實效。姚老師希望大家能體會到「光是認真聽,就可以帶來陪伴的感覺」。在與學生溝通時亦是如此,要認真傾聽,讓學生放鬆心情,袒露心聲,這樣才能真正走入學生的內心,了解學生的心理,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講座後,王主任作了總結,希望老師們把所學的心理健康知識運用到生活和工作中,讓心理更健康,讓生活更快樂。

將近一個半小時的講座,老師們全程參與,積極互動,了解了更多的心理學知識,學會了如何與學生更好的溝通。活動結束後,大家紛紛表示,要做一個幸福的教師,做一個兒童心靈的「麥田守望者」,為構建七彩校園注入新的活力!(李琳)

相關焦點

  • 誰是《麥田裡的守望者》?
    D塞林格的《麥田裡的守望者》也是學生時代讀不太懂的故事,只是這書名真的非常文字範兒。再讀《麥田》試圖撥開麥田的迷霧,靜觀一下守望者的真容。「我」霍爾頓考爾菲爾德是個融入不了學校生活的學渣,「我」的哥哥是好萊塢作家,「我」的弟弟是個神童早年夭折,「我」的妹妹是成績全A的小學霸。唯獨「我」是換了四個學校都找不到節奏,最終被第四所學校開除的學生。
  • 《麥田裡的守望者》:接受成長的拉鋸戰,摒棄虛偽式的成熟
    書名來源於十八世紀蘇格蘭農民詩人羅伯特·彭斯的小詩《你要是在麥田裡遇到了我》:……我要是在麥田裡遇到了你 我們要是看到很多孩子 在麥田裡做遊戲 請微笑 請對視 態度都浮在生活的措辭裡我們都活在彼此的文字裡也正是如此,麥田裡有很多的小孩,主人公霍爾頓才想當一名麥田裡的守望者,站在懸崖邊,保護每個在麥田裡自由奔跑的孩子,以防他們跌落懸崖。
  • 尤豔慧||麥田的守望者
    三毛在《稻草人手記》的序言裡,有這樣一段描寫:一隻麻雀落在稻草人身上,嘲笑它,「這個傻瓜,還以為自己真能守麥田呢?它不過是個不會動的草人罷了!」話落,它開始張狂地啄稻草人的帽子,而這個稻草人,像是沒有感覺一般,眼睛不動地望著那一片金色的麥田,直直張著自己枯瘦的手臂,然而當晚風拍打它單薄的破衣裳時,稻草人竟露出了那不變的微笑來。
  • 《麥田裡的守望者》之後
    從出生開始我們就他媽的活在虛偽裡,你所見到的所有人跟你說話總是「奶聲奶氣」,他們總會縱容你許多事情,即便你在做一件十分傻的事,他們會覺得你「天真」,還會把你的「天真」講給許多人聽,供大家笑一笑。最可惡的是你自己覺得這麼做好像會受歡迎,然後做一些自己都覺得很蠢的事兒。
  • 一位叛逆少年的獨白:我想當一個「麥田裡的守望者」
    如果說《小王子》是用溫和柔軟的筆觸保護每一顆純真的心靈,《麥田裡的守望者》就是以一個青春叛逆少年的視角來表達對虛偽社會的反抗,對純真善良的永遠守護。村上春樹曾回憶說:「當時的年輕人如果沒有讀過《麥田的守望者》,簡直就無法與同齡人進行交流。」
  • 《麥田裡的守望者》:我覺得我要做的是,我要假裝是聾啞人
    1951年,作家塞林格在小說《麥田裡的守望者》裡講述了一個有關青春的故事。十六歲的主人公霍爾頓·考爾菲德被退學後,迷茫地流浪了三天三夜。他回憶說,當時的年輕人如果沒有讀過《麥田裡的守望者》,簡直就無法與同齡人進行交流。今天就一起來讀一下《麥田裡的守望者》經典的10句話。1、 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抓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的守望者。
  • 粗話連篇卻被奉為經典:《麥田裡的守望者》究竟講什麼?
    今天為大家介紹地《麥田裡地守望者》,正是講述了一個關於青春叛逆地故事。《麥田裡的守望者》是美國作家傑羅姆·大衛·塞林格創作的唯一一部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51年。自出版以來,這部作品就給全世界無數彷徨的年輕人帶來了無數心靈慰藉。
  • 速讀10本世界名著,品悟道理之《麥田裡的守望者》
    另外購買此課程的讀者,可在第10節課,免費領取這10部世界名著的英文版概要資料:)每節課有兩部分內容組成:一、快速閱讀 二、品悟道理今日課程:速讀10本世界名著,品悟道理系列課程之第十部《麥田裡的守望者
  • 《麥田裡的守望者》:青春是荒唐的
    霍爾頓真正想當的角色是麥田裡的守望者,抓住每一個跑向懸崖的孩子,想阻止孩子們長大以後成為他最討厭的那種虛偽的人。我們望著逆行者會憤慨,不僅不尊重自己的生命,也輕視他人的生命。他一點兒也不體面地出走,做一些他認為酷的事情,酗酒、吸菸、撩妹,本以為會是一場華麗的冒險,卻不是被毒打一頓,就是被人討厭的掛掉電話。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 《麥田裡的守望者》;青春的叛逆與純真,是不是你的樣子?
    《麥田裡的守望者》;青春的叛逆與純真,是不是你的樣子?《麥田裡的守望者》是美國作家傑羅姆·大衛·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塞林格將故事的起止局限於16歲的中學生霍爾頓·考爾菲德從離開學校到紐約遊蕩的三天時間內,通過展現成人的虛偽與青少年的無辜與叛逆情懷,充分探索了一個十幾歲少年的內心世界。
  • 《麥田裡的守望者》:叛逆少年所反抗的不僅是家庭,更是社會
    蘇格蘭詩人的《從麥田裡走過來》這樣寫道:我整天就這麼做。我就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我知道這很笨,但這是我真正喜歡做的唯一的事情。這樣的願望極其簡單,但是很多人終其一生還是不能成為那個「守望者」,美國作家傑羅姆·大衛·塞林格一生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麥田裡的守望者》在文學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小說應用意識流的手法描寫了一位叛逆少年在紐約城三天遊蕩的故事,而如此放蕩不羈的主人公也只是一個渴望守護麥田的孩子。
  • 麥田裡的守望者:誰的年少不輕狂,誰的青春不迷茫!
    今天去山上掃墓,路過一片片綠油油的麥田的時候,突然想起了這本書《麥田裡的守望者》。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美國作家塞林格創作了這麼一部奇特而標新立異的長篇小說,通篇以一個16歲的中學生的口吻來講述整個故事,全書髒話連篇,但不可否認,經時間的認證,它無疑是一部經典之作。
  • 《麥田裡的守望者》|這本充滿髒話的小說為何成為傳世經典?
    有這樣一本小說,充滿了汙言穢語和離經叛道的思想,卻成為經典,被家長和學校列為「必讀書目」,這本書就是《麥田裡的守望者》。這本小說出版於1951年,作者傑羅姆·大衛·塞林格憑藉這部作品一舉成名。1.在異化中逐漸沉淪《麥田裡的守望者》創作於20世紀50年代,二戰已經結束,戰爭帶來的榮耀、輝煌漸漸褪去,取而代之的是生活的平淡和苦悶。霍爾頓作為年輕人,敏銳地察覺到時代的變革,他厭倦一成不變的生活,滿口罵著髒話、抽菸酗酒、打架鬥毆,把世俗的標準拋到腦後,與周遭的一切格格不入起來。
  • 麥田守望者蕭瑋: 南極奇遇記
    在成為攝影師、紀錄片導演、環保志願者之前,用蕭瑋的話來說他玩了很多年的音樂,他更為人所知的身份是麥田守望者樂隊的主唱蕭瑋。——麥田守望者《一意孤行》聽早年的「麥田守望者」就像在做一場90年代的幻夢,它與太多人的青春記憶糾纏不清——有人在愛情火海裡死去活來;有人開始奮力生活;有的乾脆把歌詞抄下來貼在床頭睜眼就能看見……最終,這場熱鬧的集體生活在高潮中隱隱退落,蕭瑋和他的夥伴們「消失」了。
  • 《麥田裡的守望者》中,有你想要的答案
    《麥田裡的守望者》是一本乍一看很疑惑為什麼會受追捧甚至覺得「汙眼」的書,很不適合青少年看,因為很怕他們看到一半就不看或是被裡面過於現實的世界所打擾,可是又覺得他們應該知道,更好地去防範。堅強得讓人落淚,霍爾頓只不過是一個孩子,他願意孤獨決絕地走向他自己的未來,可是不願讓你跟著他一條道走到黑,因為他知道,現世安穩,哪怕苟且,他想讓你擁有最好的生活軌跡,因為那才是正常的人生道路,可是,誰是他的守望者呢?或許人人都是霍爾頓,人人又做不了霍爾頓。
  • 上古世紀守望者介紹 上古世紀守望者裝備
    導 讀 上古世紀守望者這個職業怎麼樣?
  • 聽說昨晚麥田暴走群炸開了鍋,原因是……
    昨晚麥田隊伍裡出現了一個人氣王,是誰?來感受一下下面這張圖吧!
  • 著名作家湯素蘭為李卓新書作序:故鄉元素 麥田月光
    然而,隨著閱讀視野的開闊,以及對「何為文學、文學何為」思考的深入,他的寫作越來越本真,他對自己文字的要求越來越嚴謹,直到而立之年後才鄭重其事地捧出這本散文集《麥田月光》。從內容上來說,《麥田月光》共分四輯,分別為「家」「暮色蒼茫」「少年的江湖」「何事冬來雨打窗」,都是寫少年李卓成長中的人和事。
  • 《歡迎來到彈園村》:心靈的歸宿在哪裡?|書評
    內爾斯無比憤怒,但是還是和兒子商量這樣做可以,但是不要讓他母親知道實情,因為她知道後會受不了;還有他去敬老院看望沒有任何反應像植物人一樣的母親,他想起莎劇中關於垂柳的死亡悲歌:「可憐的人,坐在桑樹下嘆息,歌唱綠色的垂柳,她雙手捧於胸前,頭埋於膝上,歌唱著垂柳、垂柳、垂柳。」
  • 新詩高地 | 麥田裡的麻雀 | 同題詩大展
    從一枝綠筆著墨到通體描述金黃麻雀用翅膀寫下一滴滴汗水的鹹澀這些見證者用尖細的喙檢驗飽滿,享受另一些守望者,有意無意地饋贈29、麥田裡的麻雀王淑芬(內蒙古)天空,大地,以及一個顆粒飽滿的頭腦都從四季分離張霄(山東)我做過彈弓,氣槍,射過它們瞄準,扣動扳機它們成了子彈,射向我也射向天空大地捲起一層層波浪它們折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