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們來繼續了解中國漢字,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奴隸心——怒字,這節課首先我們來看看這個字——恨。
日常生活中是不是會聽到這樣的言語:「那個人的行為好可恨!」那麼什麼是恨呢?從這個字的結構可以看出:心+艮=恨。何為艮?看過《易經》的朋友就會知道,艮為山,為小石,取其堅硬,堅固之意——何為恨?當心變得像石頭一樣堅硬,像山一樣堅固,就是恨!所以,當我們產生不悅,開始恨一個人的時候,首先傷害到的是自己,因為在恨念的當下,我們的心已經被山擋住,變得堅如磐石,固不可摧!
中醫講:恨傷心,因為恨為陰氣,當人產生恨意時,陰氣就會侵襲心臟,輕則心跳加速,重則昏厥痺症。不知您有沒有這樣的體會,當我們記恨一個人時,自己首先感覺到的是胸口憋氣,四體發緊,還有一股無名火在裡面竄動;心屬火,火從下往上竄動就是一個炎字,火曰炎上,熱往上行,火焰持續的在心裡往上燒,就變成了這個字——黑!當一個人恨心越發猛烈的時候,就會幹出黑心的事,是因為內心被憤恨的火焰填滿了,已經被燒得像煙囪內壁一樣烏漆麻黑!
這是人心理狀態的演變過程,外顯其相,就變成了有趣的象形文字!
那麼,對於這種心理,我們如何轉化呢?俗話說泰否一念間,順則凡夫逆則仙,只在其中顛倒顛。我們只需要將恨字從內心擦掉,當下一拂拭,勿使惹塵埃,轉恨為——悅!
悅=心+兌。易經取象歌云:兌為澤,為悅,為口。何為悅?高興,愉快,喜悅之意。俗話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當我們累了,疲倦了,去親近大自然,遊覽山川湖泊,那時候是不是很放鬆啊?所以,老子說:上善若水。當我們的心態變得像水一樣柔和,就下,就會對他人產生恭敬心,對物產生慈愛心,對自然懷有敬畏心,自然就心生喜悅,喜笑顏開!
所以,常懷喜悅心,才能心火下降,變否為泰,自然水在心上——水火既濟,心腎相交!
今天就到這裡,下期我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