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海》裡有這樣一句話:「人不是生來被打敗的。」在運動場上還會有這樣類似的話:「偶像就是用來打敗的。」
不少球星小時候都會在房間的牆上貼滿自己偶像的海報和照片,每天都在夢想著和偶像同場競技。但來到現實之中,又會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做到呢?今天就一起回顧男子網壇擊敗兒時偶像的四場經典比賽。
2001溫網R4 桑普拉斯2:3費德勒
排在首位的一定是最經典的也是具劃時代意義的一次。這是一場被後世稱作球王交接的比賽。對陣雙方是七屆溫網冠軍、當之無愧的溫布爾登之王皮特·桑普拉斯和19歲的瑞士希望之星羅傑·費德勒。當時的桑普拉斯狀態並未達到最佳,在溫網之前15勝10負,並且遭遇了12個月的冠軍荒。費德勒那邊風生水起,在米蘭贏得了職業生涯首冠。儘管如此,那些年在溫網讓人無法拒絕的事實是只要皮特出現在溫布爾登的男單籤表,他永遠是奪冠大熱門。
費德勒和桑普拉斯二人都主打攻勢網球,所以開局沒有任何試探,直接掄開了打。場面上勢均力敵、僵持不下,前三盤費德勒2:1領先。當桑普拉斯在第四盤驚險扳平比分後,又在決勝盤率先逼出破發點。勝利的天平開始逐漸傾向桑神,難道草地之王要實現大逆轉了嗎?此時在19歲少年的身上展現出了一種與年齡不相仿的沉穩,他用堅韌和果敢化解了兩個價值連城的破發點。最終又在第12局,自己的破發點也是賽點上單反一擊制勝。那一球讓球王心灰意冷,那一球讓自己夢想成真。在溫網擊敗球王始終是費德勒心裡最美妙的瞬間。雖然這並沒能幫助他在那一年順利拿到大滿貫冠軍,但在心理層面上為他增添了加倍的信心。
2001年是桑普拉斯十年來在溫網取得的最差戰績,他坦言自己還能拿到溫網冠軍。怎料英雄遲暮,2002年溫網,桑神在第二輪出局,那場驚天大冷門竟最終成為了傳奇的溫網絕唱。如今,桑普拉斯退役18年了,費德勒還在賽場演繹不老傳說。這份傳承將是體壇永恆的佳話。
2018澳網R3 特松加1:3克耶高斯
他卓爾不群,狂放不羈,桀驁不馴,很多人看不慣他與生俱來的狂傲。卻又不得不拜服於一次次神來之筆帶來的震撼,他就是克耶高斯。能讓克耶高斯視作偶像的球員會是何方神聖呢?答案是「法國阿里」特松加。
2018年澳網晉級第三輪之後,當得知自己下一輪的對手將是特松加,克耶高斯表現出了一種難以抑制的喜悅之情。「那一定會是場有趣的比賽,我喜歡他打球時的那種好勝心,充滿力量的正手,同時還有很高的觀賞性。2008年他打入澳網男單決賽,那一年我大概12歲,我去看了他所有的練習。我在場邊拿著一個小小的球,等他去籤名。特松加和克耶高斯的擊球風格非常相似,比賽方式又都是那種充滿張力且時常會出現細膩的神來之筆。當談及到與偶像交手,克耶高斯這樣形容:「他是我從小仰慕的對象,當我看到他站在我對面,我超級緊張。」的確,這就是偶像的特殊屬性,即使同時代最偉大的三巨頭與尼克隔網而立,他都不會有絲毫的畏懼感。
過去只能在熒幕上見到偶像,如今偶像已經和自己同時出現在一個更衣室裡了。2017年馬賽站半決賽是克耶高斯第一次與特松加交手,特松加最終三盤險勝克耶高斯。他說比賽雖然輸了,但那是自己一年中最喜歡的比賽。而在隔年澳網第三輪的碰面將這組偶像對決演繹到了極致。
地點從馬賽換到墨爾本,換到克耶高斯的主場。他一上來就先發制人,7:6拔得頭籌。第二盤特松加實現了一次關鍵破發扳回一城。後兩盤都打到了搶七才分出勝負,獲勝的都是克耶高斯。面對偶像,他變得耐心,小心翼翼處理每一次回球,落點也更加精確。隨著「法國阿里」正拍回球下網,克耶高斯戰勝了自己的偶像,二人的擁抱意味深長。偶像的力量如此神奇,讓克耶高斯像是變了一個人,他真的有能力做到更好。
2019澳網男單第四輪 費德勒1:3西西帕斯
那年澳網第一周的最後一個夜晚,羅德拉沃爾球場座無虛席。20歲希臘超新星西西帕斯與衛冕冠軍費德勒激戰三個搶七,四盤比賽,盤盤見七,最終3:1戰勝自己兒時的偶像,第一次闖進大滿貫八強。比賽結束後,西西帕斯與團隊一起慶祝這場偉大的勝利,羅傑則背著球包向全場觀眾揮手告別。賽後天王遲暮、新老交替這樣的詞彙再次出現在各大媒體記者的報導中,這場景像極了2001年的溫網第四輪。對於彼時38歲的費德勒而言,這不是一場簡單意義上的衛冕失利,由於巨大的保分壓力,費德勒此次澳網不容有失。這場失利將導致他世界排名的快速下滑。更嚴重地講,奶粉擔心這會加快天王的退役時間。
然而在兩個月後,有關瑞士天王的擔心和質疑全都煙消雲散。在杜拜公開賽上,費德勒2:0復仇西西帕斯,拿到了職業生涯第100冠。18年職業生涯,100個冠軍,西西帕斯親眼見證了偶像取得的輝煌成就,也作為對手參與了偶像的職業生涯。在頒獎儀式上,38歲的羅傑和20歲的西西帕斯同框的那一刻更像是一種傳承。
2020羅馬大師賽半決賽 納達爾0:2施瓦茨曼
阿根廷人施瓦茨曼是納達爾的忠實迷弟,截至目前二人共交手11次,納達爾10勝1負遙遙領先。唯一的一場失利來自於今年的羅馬大師賽,疫情讓男子網壇陷入停擺,當紅土賽季重啟後,羅馬大師賽吸引了大批觀眾的目光,作為法網之前的一項最重要的熱身,不管是納達爾還是德約都十分重視。在四分之一決賽中,納達爾將和迷弟施瓦茨曼爭奪一個四強名額。其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紅土之王連丟兩盤無緣決賽,那是施瓦茨曼第一次在正式比賽中擊敗納達爾。
兩周後的法網八強賽,施瓦茨曼五盤阻擊了剛剛拿到美網冠軍且勢頭正盛的蒂姆,半決賽等待他的還是自己的偶像。這一次納達爾沒有再給迷弟機會,直落三盤過關,雖然比分很漂亮,但是細究過程難免發現,他贏得也並不容易。在多拍拉鋸中,施瓦茨曼並不落下風。相比偶像,他在紅土上的差距就體現在回球穩定性方面。憑藉法網的四強,施瓦茨曼最終第一次入圍年終總決賽。現在他是人們眼中的地表最強170,相信在偶像納達爾的影響下,他職業生涯所取得的成就還會更高。
偶像,不再僅僅是值得仰望的代名詞。我們該如何崇拜自己的偶像?在如今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夢想是那麼的可貴,我們的夢想可以來自於偶像,但絕不能終止於偶像。對於偶像的崇拜也不僅僅局限在作為迷弟的滿足。在競技體育殘酷的現實面前,偶像崇拜的最高境界就是拼儘自己的全力去戰勝他,那同時也是對於偶像最大的尊重。
(來源:網球之家 作者:走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