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拉斯小牛隊在今天用部分保障合同(盒飯合同)籤下了來自南卡羅萊納大學的P.J.-多齊爾。
多齊爾今年20歲,身高1米98,體重93公斤,擔任得分後衛,偶爾客串控球後衛。他具備非常兇悍的防守能力,曾經一度預選在次輪中段。
多齊爾受湖人邀請參加了今年的夏季聯賽,但遭遇了腳踝扭傷,因此他只打了兩場比賽,合計只得到2分3籃板1助攻和1蓋帽。
以下是他的大學數據:
由於擁有6尺11寸(2米11)的臂展,多齊爾有著8尺5寸(2米56)的站立摸高,他被視為新秀中可以防守多個外圍位置的優秀防守者,但同時,他的外線投射和罰球命中率非常慘澹,也導致了他的最終落選。
多齊爾將會加入9月底的小牛訓練營,爭取進入大名單的機會。
和上一篇一樣,休賽期我們偶爾講點小知識。
今天來說一下「雙向合同」(Two-way contract)。
雙向合同最先被應用於國家冰球聯盟(NHL),球隊可以以低薪水籤下雙向合同球員,該球員作為正式球員,但領取極少的薪水;不在NHL效力時,他們會被分配到下屬的AHL(美國冰球聯盟)或者對應合作的ECHL(歐洲大陸冰球聯盟)打球。
在2017年的新版勞資協議中,NBA也增設了雙向合同條款。
雙向合同,指的是球隊可以在15人大名單之外,再增添2個球員名額。這2人屬於球隊的正式成員,不過他們的合同和效力球隊與大名單的15人有所不同。
NBA球隊可以自行靈活安排雙向合同球員,該球員所領的工資按照效力發展聯盟和NBA的天數,按比例領取。
規定中,雙向合同球員最多可以在NBA球隊45天——隨隊參加活動、出徵客場、進入激活名單都視為在NBA打球。如果超過45天,則球隊必須要以對應的底薪合同籤約球員,否則不能繼續使用。
雙向合同球員只佔用+2的名額,工資不計入工資帽,也不佔用任何空間或者特例。一份雙向合同的長度最長為2年,一支球隊與一名球員籤雙向合同的時間不得超過3年。沒有合同在身的低於4年NBA球齡的球員均可以籤下雙向合同,但首輪秀必須要先履行首輪秀的規定合同之後才可以籤雙向合同。
目前發展聯盟(佳得樂聯盟,縮寫為NBAGL)的兩檔基礎工資為1.9萬和2.5萬,特邀球員工資為5萬美元一年,籤署雙向合同的球員可以從G聯盟拿到7.5萬的年薪,如果他在NBA呆滿45天,按照比例他最多可以拿到20.4萬美元,總計就是27.9萬一年。
以上就是雙向合同的規則。
好了,接下來是解讀部分。
每次的勞資協議總要增設一些條款,雙向合同是球員工會主動提出來的,為了保障球員的利益。當然出發點可能是好的,實踐起來就有點問題了。
上面的規則可以看出,雙向合同面對的更多是沒有合同在身的次輪秀、落選秀以及4年以內球齡的NBA邊緣球員們。但是球齡稍微長一些的,有些知名度的球員,大部分會拿到一份部分保障的底薪(盒飯合同)來在訓練營爭取一個位置。如果沒能留下來,他們更大的可能是在海外尋找下家,打更高級的聯賽,賺更多的錢。
雖然球員工會把發展聯盟的工資做了略微上調,最高水準的G聯盟球員可以拿到5萬美元,但這點錢在過去的聯盟裡也低於10天短合同的費用。這些仍然留在G聯盟的球員,其實也就是在等待機會,被NBA或者海外聯盟看中挖走。
但隨著雙向合同的引進,這種機會,越來越少了。
每支球隊自行放養2名球員,出現傷病之後填補陣容的就是這兩人了。他們已經提前預訂了這45天的短合同費用,而且還不計入工資帽。也就是說,之前球隊所擔心的因為增添人手被迫出現的裁員,以及超稅等情況現在全都避免了,也等同於堵死了從底層直升上來的機會。
以小牛去年的一舉成名後衛約吉-費雷爾為例:因為沒有足夠球員名額,籃網把他裁掉放置在下屬的長島籃網隊,但並沒有他的所有權,才被小牛10天短合同籤下。如果放在今年,費雷爾在開賽初拿到的將是籃網的雙向合同,哪怕小牛人員短缺,籃網人手充足,小牛也不可以用10天短合同挖來費雷爾,最多通過交易,小牛更可能使用自己的雙向合同或者去發展聯盟淘寶,這樣費雷爾的一戰成名的機會,可能要推遲甚至不存在了。
同樣被影響的還有次輪秀——部分球隊的大名單人數已滿,以往他們會努力騰出一兩個名額,給次輪秀開出一份1+1的底薪,但現在這群人面對的更可能是一份雙向合同,而且是選秀之後就要決定是籤雙向或者去海外打球。當然反過來說,這群球員也可能因為雙向合同有了直接成為NBA球員的機會,不過在這個層面上說,雙向合同其實是變相增設了一款比底薪合同更低的底薪。
所以,一共45天NBA機會,最多27.9萬的工資,雙向合同對於大部分職業球員來說,都形同雞肋,唯一的優勢就是名頭上是NBA球員而已。在海外作為外援打球,起碼也是27.9萬美元的兩三倍,但凡有機會出去打球的,也不會接受這份合同。
那麼,最終籤下這種合同的只會是當年的次輪或者落選秀:他們沒有機會被海外球隊認可,也不能立刻被看中,像去年的DFS、布魯西諾們這麼好運直接以落選身份拿到底薪合同,雙向合同給他們一個緩衝的機會:比普通的G聯盟球員待遇好得多,也有NBA球隊重點考察,保不準以後得到眷顧得到真正嶄露頭角的機會。但也正是因為如此,已經籤下雙向合同的球員,並沒有太有名氣的球員,這些人也只是夏季聯賽發揮中等水平的球員——好一點的,還在等待那份有部分保障的盒飯合同,畢竟盒飯合同可能保障的部分就達到了5萬10萬甚至20-30萬。
在這些雙向合同名字中,曾被湖人以高位次輪選中的安東尼-布朗籤約了森林狼,是這些球員中第一個有NBA經驗的;而兩位曾代表小牛打過季前賽和夏季聯賽的賈米爾-威爾森(Jamil Wilson)和埃裡克-格裡芬(Eric Griffin)分別拿到了來自快船和爵士的雙向合同,恭喜他們。
接上文,由於工資和球隊定位都非常低,在海外有所屬球隊的國際球員,是不太可能籤下雙向合同的,只有在美國這種一出大學先失業的年輕人們,才會借這個機會做跳板爭取未來進入NBA,同時,未來也可能有其他在G聯盟表現出色的球員,先拿一份雙向合同,露個臉熟,先有段NBA經歷再說。
小牛的第一份雙向合同是喬納森-莫特利(Johnathan Motley),在他剛剛落選後便已經拿到小牛的邀約,至於奪冠更衣室裡嚎啕大哭的地攤段子,當樂呵聽聽就行了。
而另一個名額,應該是後場球員,可能要從克拉維爾(Gian Clavell)、多齊爾(P.J. Dozier)以及未來陸續曝出來的名字中產生。規則裡規定,球隊可以先裁掉部分保障合同球員,然後跟他們籤下雙向合同。這樣一來,夏季聯賽發揮出色的阿什利(Brandon Ashley)也有機會成為小牛的成員。
有其他細節,我們會繼續跟進。
達拉斯手記
dallas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