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試駕戳這裡
在我每次開車前的肌肉記憶裡,除了調整座椅位置和系好安全帶以外,還有一項大家都可能會忽略的——把車內外的後視鏡都調整到我舒服的角度。
如果無法看清車輛四周圍的情況,在我看來等同於「危險駕駛」。
正巧上周在高速路上,我碰見了一輛掛著「尾巴」的豐田皮卡。不過這輛車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後面拖著的「Lotus 7」,而是後視鏡上的一個小細節:每次變道時都會閃爍醒目的黃色提示燈,並且高度正好在後車駕駛員最舒服的位置(平視)。
如此一來,即使在他斜後方行駛,我也不怕被他的「尾巴」別到了。
所以說,雖然這是一個看似很平常的「轉向燈集成到後視鏡」的設計,但實在是極大地方便了後車觀察前車的動向,尤其是對皮卡這一類體積較大的車型而言。於是我就在想,後視鏡這麼一個小小的汽車部件,還真是匯集了很多巧妙的設計在裡面啊。
最早將轉向燈集成在後視鏡上的量產車型是奔馳第八代S級(W220),這款車型在1998年正式亮相,距今已經有將近20年之久。
還有像雙曲率結合、加裝小圓鏡的外後視鏡,在如今看來都只能算是「最原始」的配置了,它們都是通過巧妙運用物理特性來達到增大後方觀察範圍的效果的。
發展到今天,後視鏡的功能已經越來越多樣化了,或者說是越來越電子化了。比如在許多車型上都會標配有四向電動調節、自動打開/收起、照地燈等等功能;
還有在一些豪華車型上會配備後視鏡電加熱、位置記憶、併線輔助警示燈、自動防炫目、倒車自動下翻等功能,可謂是一應俱全。
此外,現在的車內後視鏡也大多帶有防炫目功能,有些還集成了行車記錄儀、倒車影像、指南針等功能。
相信每一位遇見過「遠光狗」的駕駛員都知道「防炫目」功能有多好用,那簡直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看完這些關於後視鏡的介紹,是不是有點好奇它是如何被發明的呢?
據說,第一位提出「後視鏡」想法的是個女的,還是一位美女賽車手!也就是她——多蘿西·萊維(Dorothy Levitt),英國傳奇女賽車手,被譽為是「世界上最快的女子」。
當時的她覺得賽車無法觀察後方情況比較危險,於是可能是從化妝鏡裡得到了靈感,在她1906年出版的手冊《女人和汽車》中,就率先提出了使用鏡子觀察後車情況的想法。這就是汽車後視鏡的雛形。
如果把卡爾·本茨在1886年製造出的「奔馳一號」定義為「第一輛現代汽車」的話,那麼後視鏡的第一次出現就比汽車晚了大概20年。
到了1911年的第一屆印地500車賽上,美國Marmon公司的工程師兼賽車手瑞·哈羅恩首次將「後視鏡」從理論變成了現實。也因為在比賽中使用了後視鏡,使得他的賽車不再需要副駕駛員的協助(負責觀察),因而輕鬆奪冠。於是,其他車手都紛紛效仿。
最後在十年後的1921年,一位名叫Elmer Berger的發明家獲得了汽車後視鏡的專利,將之命名為「COP-SPOTTER」,並開始在自己的公司進行批量生產。由此後視鏡才正式在民用車裡普及開來。
這就是整一個後視鏡的發展經過。
在之後的歷史演變中,後視鏡也是不斷經歷著改變。比如早期的車外後視鏡大多是圓形的,並且只有在駕駛員一側有。據說是因為當時的交通狀況並不需要右側後視鏡的輔助,畢竟車少路寬嘛。
在第一代甲殼蟲車型上已經出現了車內後視鏡,車外後視鏡的形狀也採用了視野更寬的方形。
到了後來的60、70年代,開始出現了後視鏡在前機蓋兩側的設計。我一直都覺得這種設計很雞肋,後來也的確是被歷史淘汰了。我想其中的原因肯定有一項是「距離較遠、不利於駕駛員看清後方情況」。
按理說,內外後視鏡和前擋風玻璃應儘可能的位於同一平面上,因為駕駛員的視線範圍是有限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現在的後視鏡大多都安裝在車門或者A柱上。
另外從生產工藝角度看,後視鏡不安裝在車體上也是為了美觀性。當然,像帕加尼這一類就另當別論了。
再到後來,由於一些交通法規要求汽車兩側必須都有後視鏡,於是又出現了左右兩側不一致的設計,也就是俗稱的「大小耳」,以德系車居多。
比如上面的這輛第四代高爾夫。我想嚴謹的德國人這樣設計應該不會是為了節省成本,因為這樣做反而要多做一套模具。比較靠譜的說法是為了減小風阻,同時也可以縮小車身寬度。
說到這必須要提一下神奇的印度人民,因為你會發現他們的車居然可以沒有後視鏡!理由就是後視鏡不利於在城市道路裡穿梭,可能分分鐘就被蹭掉了。讓我們腦補下兩位車主剮蹭之後、下車說聲抱歉、然後轉身消失在車流中的畫面,真是開掛的民族!
如今,後視鏡的發展趨勢毫無疑問就是電子信息化。比如電動車領域的巨頭特斯拉早在幾年前就建議用後視攝像頭取代傳統的汽車後視鏡,並且現在也有不少廠商給新車配備「轉向輔助顯示功能」,依靠的就是車身四周圍的攝像頭。
不過從實際使用角度出發,我比較在意的是這些先進的「影像技術」是否真的更有利於駕駛員在行駛過程中觀察四周的情況,比方說我在向左變道的時候是不太可能盯著我右手邊的中控屏幕看的......又或者是左邊扶手位置......
所以總的來說,後視鏡越來越電子信息化一定是未來的趨勢,只是要思考如何設計才能更合理罷了。最後也說說你所了解的後視鏡知識、或者你對「後視鏡消失」的看法吧!
(本文編輯:阿湯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