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田中賢二在劇中的戲份雖然不多,但作用不小。他憑藉自己的計算能力,一心想幫中統多抓共產黨,好以此為砝碼來換取回日本的允許。為此,他處心積慮地將沈放作為了突破點。
田中約見沈放,最後橫死街頭,從劇情發展上來看,可以算是全劇的轉折點!
田中偽造了一份假的文件,謊稱發現了沈放通共的證據,約沈放見面,其實就是詐他。但沈放並沒有上當,直接燒掉了文件。
惱羞成怒的田中跟沈放當街理論,被沈放爆出了他是日本人的身份,從而被憤怒的南京民眾活活打死。
由此,本來只被少數幾人懷疑的沈放,進入了更多人的視線。軍統羅立忠、中統葉局長和呂科長等都開始了對沈放的懷疑。
從這個角度來說,田中的死也算是有價值了!
但田中的死,其實是劇情的大BUG,甚至沈放見田中本身就是個「笑話」!
首先,針對田中偽造的「蒲公英」其人,沈放已經委託上線去求證。只不過時間上要慢一點,不一定能比田中先拿到回復。
但神奇的是,在田中約見沈放時,沈放居然自己約定在第二天的下午三點!不是三點半或者更推後的任何時間。
而劇情也恰恰是沈放在兩點四十五分出門,隨後上線的確認消息就來了,只不過他沒接到而已。
這個設計雖然是劇情需要,但實在是太刻意了!
正常來說,沈放應該儘可能推遲跟田中的見面時間才是符合邏輯的。只有到實在拖不下去的時候,如果還沒有上線的確認消息,才是他背水一戰去見田中的時候。
其次,沈放已經分析出來如果第二天田中沒有直接帶人來軍統抓他回去審訊,就說明田中手中並沒有證據了,那麼,他去見田中又是為的什麼呢?
假設,沈放並沒有去見田中,結果怎麼樣呢?無非也就是兩種情況:
一是田中那邊證據確鑿,可以直接抓捕沈放;
二是不了了之,因為對國軍英雄、軍統副處長偽造證據根本行不通。
這兩種情況,不會因為沈放見田中就有所改變。反而是沈放私自答應見面,本身就放大了自己的嫌疑。
而安排狙擊手,更是一招爛棋!
沈放要贏得陸文章的好感,只要告訴陸文章田中的身份,憑陸的槍法,可以在今後的任何時間完成狙殺,而不必非要在他們見面的時候。
儘管現場的槍不是陸文章所開,但田中死在跟沈放的見面當中,就足夠瓜田李下了。
而沈放作為一個長期潛伏的特工,居然絲毫意識不到田中之死所帶來的危機,還洋洋自得地跟陸文章炫耀說,「這樣報仇比你以前解恨多了吧?」!這著實有些對不起他八年的潛伏生涯!
田中正在調查沈放,至少在軍統不是秘密,但跟沈放見一面就死了,還死在了當場,這個事情傻子也知道有問題啊!大白牙羅處長一聽就知道,田中的死是有貓膩的,「日本人的死,恐怕不是那麼簡單」!
正常來說,處在沈放的位置,避嫌尚且不及,居然主動往上湊,這樣的智商,如何能周旋在中統和軍統之間呢?
結語
所以說,看起來田中的死似乎合情合理,一個日本戰犯死在了憤怒的南京民眾手中,但其實這樣的劇情根本經不起推敲,完全是編劇的一廂情願罷了。
而由田中之死激起的所謂劇情矛盾,也差不多算是一場無中生有的笑話,可以算是劇情坍塌的重要標誌了。
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