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來說,專注力是孩子感知外部信息,認識事物的重要工具,良好的專注力是學習效果的重要保證。但是很多孩子都有不夠專注,易走神等問題,那麼,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呢?
不操之過急,學會等待
孩子在一兩歲時注意力不集中是正常的現象,家長不必為此感到焦慮或擔憂,不應操之過急,過早灌輸超前的知識,家長應該耐心等待孩子健康成長。
很多家長擔心錯過培養孩子專注力的「黃金期」,在孩子才一歲時就著急讓孩子進行專業化的注意力培訓,殊不知,這樣是在扭曲孩子成長的自然法則,要記住「拔苗助長」反而更有害。
減少環境對孩子的幹擾
當孩子在看書時,家長應該儘量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整潔的環境,減少玩具等讓孩子分散注意力的東西,也可以在孩子學習時只擺出一兩個玩具,其他的都收起來。這樣從視覺上可以儘量減少孩子受到環境的幹擾,孩子就可以專注地做自己的事情。
耐心指導孩子
最初孩子做一件事可能還不能完全集中注意力,也不知道如何使用輔助工具,沒辦法安下心來。這時候就需要家長的耐心引導,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玩,用「你看,這裡有一個洞呢!」 「我發現這些積木可以建一座樓房」「你能幫我找到綠色的紙牌嗎?」之類的引導語將孩子帶入到事情中去。久而久之孩子的注意力就培養起來了。
不打擾孩子
在孩子認真地做一件事情時不要去打擾他,若是孩子無法獨立完成的事情,家長可在一旁陪伴、協助,但不要過多幹涉,留給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
建立秩序感
給孩子提供一個屬於自己的「讀書角」,讓孩子逐漸在這個「讀書角」裡養成物歸原處、及時整理個人物品等好習慣,逐漸建立秩序感。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作息上也要有規律,給孩子建立規範的生活習慣。當然,在培養孩子的秩序感時不可以太嚴苛,循序漸進的方法才能讓孩子樂在其中哦!
培養孩子的自我約束力
孩子的自控能力較差是注意力容易分散的一個重要原因。當有外界物吸引人的注意力時,家長可以約束自己不去關注它,但孩子卻很難做到。因此,為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創設情景逐漸提高孩子的自我約束能力。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孩子在家裡的生活節奏以及各種活動時間的長短都會影響他的注意力。因此,家長應當注意安排好孩子的生活作息。讓孩子的生活鬆弛有度、動靜交替。生活、娛樂、學習之間的轉換要平和,給孩子一個過渡準備。
多鼓勵孩子
每當孩子做完一件事時家長應該及時鼓勵:「哇!孩子,你真了不起,你昨天才畫了4分鐘,今天安靜地畫了5分鐘畫!」這樣的鼓勵會讓孩子獲取更多的動力,做得更好。
靈活運用方法
有意注意是完成目的性活動所必須的,但有意注意需要一直努力,時間一長,孩子就疲勞了,注意力開始不集中,特別是學齡前的孩子,由於注意力發展水平所限,很難長時間保持有意注意。
無意注意是沒有預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對一定事物所產生的注意。例如,你正在聽講,教室的門突然被人打開,一聲門響,你不由自主看了一眼,這就是無意注意。
家長必須靈活地掌握方法,不斷交替運用孩子的這兩種注意力,使大腦活動有張有弛,既能保持有意注意做完一件事情,又不會讓孩子覺得做事過程中很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