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資上億!閔行驚現寶藏博物館,萬件藏品包括恐龍化石、青銅器……

2020-12-22 澎湃新聞

在閔行區梅隴鎮

有一個3000㎡的真·寶藏之地

這裡有

青銅器、馬家窯文化珍品、

磚雕石雕、恐龍化石、海上名人書畫等

一萬餘件珍貴展品

這裡就是

上海漢實藝術博物館

據了解,漢實集團先後投入資金一億多元,歷時八年,傾心打造這處藝術博物館,目前在國內民營博物館應該算是屈指可數。近日,上海漢實文化青銅器科普基地還被授牌閔行區科普教育特色場館,它也是上海市唯一的中小學生青銅器科普研學基地。

為何一家民營企業

會捨得重金興辦藝術博物館?

這還要從集團董事長張憲德的

收藏愛好說起

從小生活在東北老家的張憲德,上小學時就喜歡中國歷史文化。2006年,張憲德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懷著當年先人闖關東的勇氣,從老家東北到大上海闖蕩。他們從做銷售汽車零配件開始,逐步增加經營項目,發展到成為一家經營各項投資管理的集團公司。

在上海,兜兜轉轉,張憲德和股東們最終把企業選定在閔行區梅隴鎮紮根發展。事實證明,他們的選擇非常正確,梅隴成了企業的發祥之地。有人問他為何選擇在梅隴辦企業,他深有感觸地說,一是這裡營商環境比較好,招商引資政策契合企業發展的實際。另外,交通區位優勢明顯,梅隴鎮的工業產業鏈相對完備,上下遊的產業鏈方便連結,在這裡發展企業,企業有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

隨著企業的發展,張憲德發現,企業發展需要文化。要想做成一個百年企業,必須要有深厚的文化積澱。到閔行紮根落戶後,企業逐步做大,他發展企業文化的願望也更趨強烈。

張憲德特別偏愛收藏有文化底蘊的文物。每到一處,他特別鍾意逛當地的古玩商店和博物館。因此,夫人最不喜歡的就是和他逛街,更不願意和他一起旅遊。

最初收藏的那些年,張憲德收藏的多是古彩陶。別看那些貌似古裡古氣的陶器,卻只是後人精心製作的仿品。他不知深淺,陷了進去。有位朋友給他介紹購買了一些古彩陶,可是經專家鑑定,都是贗品。幾年收藏粗略地算下來,足足花了300多萬元「學費」。

張憲德嘗到了購買贗品的苦果,卻仍不肯罷手,夫人看在眼裡,急在心裡,「花那麼多錢買那些沒用的東西,簡直是瘋了。」兒子把信用卡藏起來,表明了對父親收藏的不支持態度。

收藏連連失利,他自己也感覺快要瘋了。痛定思痛,要避免買假貨的窘境,只有學習收藏積累文物知識,練就一雙鑑賞識別文物的慧眼。於是他花了2年時間,參加了文物鑑賞研修班,專研提升青銅器知識,這才開始有勇氣涉足收藏。同時,他又先後花費四萬多元,購買了有關馬家窯陶器、青銅器等方面的書籍,從書本上獲得收藏知識。

張憲德(左一)

他從收藏的實踐體會到,光有書本知識還不夠,必須在實踐中摸索,掌握文物的特徵,品味文物的特性。從那以後,每年他要到全國走訪十幾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每個月都要去一次。每到一地,古玩小攤也是他經常光顧的地方。有時,鑑賞一件文物要足足端詳半天,簡直到了痴迷的地步。

要想更好的提升,就得四處拜師學藝,向收藏大家取經討教。他先後結識了中國青銅器考古專家彭適凡教授、甘肅省馬家窯研究會王志安先生。先後拜訪了20多名專家,這讓他在收藏方面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也為他想建造上海漢實藝術博物館,奠定了足夠的底氣。

當張憲德剛剛提起公司要花年租金七百多萬元,建造上海漢實藝術博物館的時候,公司集團的所有股東和各層領導,幾乎沒有一個舉手點讚的。有人說,企業就是企業,藝術博物館是政府要辦的事情,和企業不沾邊。還有人說,董事長喜歡搞收藏,買了那麼多假貨,千萬別連累了企業。

面對大家的質疑,張憲德沒有簡單地拍板,他用企業辦館後幾年來的迅猛發展,說明企業文化的重要,大家從董事長希望為企業注入文化元素,提升企業文化也逐漸明白了他想做百年企業的良苦用心。

從2016年開始,漢實公司租用了當地三千多平方米的樓宇,先後籌建了馬家窯文化珍藏館、青銅器珍藏館、磚雕石雕館、恐龍化石展廳、海上名人書畫館,用來展示多年收集的藏品。

同時,每年投資一千萬元資金用於購買文物,其中2018年,投入了三千萬元購買文物。有些文物,是搶救性的收藏,如不及時收購,就會被當做垃圾處理掉,比如古建築屋頂的磚雕飾物等。

為了給收藏籌集資金,他曾經先後賣掉自家的兩套房子,墊付收藏所需資金。

面對痴迷收藏的張憲德, 有生意上的朋友曾經建議,如果你用一個億投資房產,可能會增值到十個億。張憲德卻絲毫不悔自己的選擇。這些藏品,不能用金錢來衡量。他給企業帶來的精神方面的能量,也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為員工做了很好的示範。

確實,建造上海漢實藝術博物館之後,公司員工在企業文化的薰陶下,素質得到大幅提升。企業的交往面也更加寬泛,結交了不少社會各界的朋友,一些沒有想到的項目,自己開始找上門來,企業利用文化搭臺為集團公司發展開闢了一片新的天地。

上海漢實文化青銅器科普教育基地(上海漢實藝術博物館)

地址:閔行區雙柏路1399號

交通:蓮花南路15號線(在建)、180路、閔行15路、梅隴1路、閔行2路

開放時間:8:00-20:30

票價:免費

預約方式:

1、參觀要求:團體參觀50人以上請提前預約

2、諮詢電話:021-31771299 13512196160

記者:張昱 蔣化

編輯:何婷婷


贊!閔行這四條道路大中修工程順利完工

黃浦江畔驚現「魔力小鎮」!有網紅民宿、「小矽谷」……

閔行將迎來直飲水時代:水壺無水垢!已有人受益!

正式揭牌!閔行新增一所一貫制公辦學校,還是世外的!

(☝點擊圖片查看☝)

原標題:《耗資上億!閔行驚現寶藏博物館,萬件藏品包括恐龍化石、青銅器……》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美景山東|世界最大的恐龍博物館——天宇自然博物館(上)史前
    魚龍化石和它的世界吉尼斯紀錄證書(上圖)天宇自然博物館位於平邑縣城,於2004年投資4億多元建成開放。展館陳列面積2.8萬平方米,展廳28個,館藏展品39萬餘件,並設有科研館等。博物館內珍藏1100多件恐龍及2200多件古鳥類化石,是世界上保存較完整個體的恐龍和鳥類化石最多的博物館,被金氏世界紀錄英國總部認定為「世界上最大的恐龍博物館」。目前,該館已有6項藏品獲「世界吉尼斯獎」,被譽為「一部描繪自然生命的萬卷書」。博物館館藏展品主要以礦物標本和古生物化石為主。
  • 關聯首美景山東|世界最大的恐龍博物館——天宇自然博物館(上)史前...
    魚龍化石和它的世界吉尼斯紀錄證書(上圖)天宇自然博物館位於平邑縣城,於2004年投資4億多元建成開放。展館陳列面積2.8萬平方米,展廳28個,館藏展品39萬餘件,並設有科研館等。博物館內珍藏1100多件恐龍及2200多件古鳥類化石,是世界上保存較完整個體的恐龍和鳥類化石最多的博物館,被金氏世界紀錄英國總部認定為「世界上最大的恐龍博物館」。目前,該館已有6項藏品獲「世界吉尼斯獎」,被譽為「一部描繪自然生命的萬卷書」。博物館館藏展品主要以礦物標本和古生物化石為主。
  • 美國北卡一家博物館獲贈「決鬥恐龍」化石
    2006年,商業化石獵人在一隻食草恐龍三角龍的骨骼旁邊發現了這具近乎完整的霸王龍化石。現在,北卡羅萊納州的一家博物館獲贈這對史前化石,科學家們得以首次對其進行研究。多年來,持續的法律訴訟導致這具化石一直被封存在實驗室或倉庫裡,如今這一著名化石終於將被送往北卡羅來納州自然科學博物館(NCMNS)。在私人基金會和市、郡、州政府等捐贈者的幫助下,非營利組織「北卡羅來納自然科學博物館之友」以博物館的名義購買了「決鬥的恐龍」化石,具體金額未公開。
  • 「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化石」續:專家確認是恐龍化石...
    12月21日下午2時許,家住四川自貢的李先生外出散步時,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紅星新聞此前報導: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化石 當地博物館已派專家赴現場勘查)。12月22日,紅星新聞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20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
  • 300 萬美金換一具恐龍骨架,「化石界蒙娜麗莎」帶你回6700 萬年的...
    2014 年,「化石獵人」克雷格 · 菲斯特在一次漫無目的的搜尋中,發現了這隻三角龍的骨骼化石。隨著挖掘的深入,他發現,它的保存狀態好得驚人。大約 87% 的骨骼都仍保留著,包括皮膚壓痕、肌腱、完整的脊柱和 99% 完整的頭骨,近乎完美。骨頭也大多沒有移位,意味著可以很方便地被重新拼接在一起。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完整、保存最完好的三角恐龍化石。
  • 中國恐龍博物館排名,北京僅排到第八
    它是在世界著名的「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上就地興建的一座大型遺址類博物館,是中國繼半坡遺址和秦始皇兵馬俑坑之後,又一大型現場博物館,也是我國第一座專業性恐龍博物館,世界三大恐龍遺址博物館之一。博物館佔地面積6.6萬多平方米,館藏化石標本幾乎囊括了距今2.01-1.45億年前侏羅紀時期所有已知恐龍種類,是世界上收藏和展示侏羅紀恐龍化石最多的地方之一。
  • 《國家寶藏》回長沙了!省博國寶藏品接連驚現長沙夜空
    《國寶》回歸,梅溪湖畔驚現寶藏隨著社交媒體的「刷屏」與當地媒體的報導,「梅溪湖畔驚現寶藏」的消息很快在長沙不脛而走,在市民的討論與熱議中,長沙人也逐漸回憶起:這無人機所呈現的「皿方罍」和「辛追墓T形帛畫」,不正是湖南省博物館在登上《國家寶藏》第一季時,選送的三件藏品中的兩件代表嗎!
  • 澳洲這個博物館,有恐龍骨架、珍貴地球各時期化石,還有中國瓷器
    澳洲這個博物館,有恐龍骨架、珍貴地球各時期化石,還有中國瓷器雖然這裡的名字叫袋鼠角( Kangaroo Point),但在這裡卻見不到袋鼠的影子其實只是因為這個地方形似袋鼠而已,如果你想到這裡找袋鼠的話,可要大失所望了。
  • 這條恐龍的皮膚化石都還在
    滄海桑田,當年稱霸地球的恐龍,如今早已滅絕,人們唯有通過化石可一窺其當年風採。  在自貢恐龍博物館,收藏有一件楊氏馬門溪龍化石。馬門溪龍是目前世界發現的個體最大的恐龍之一,而自貢這件馬門溪龍化石,不僅保存有完整頭骨,還是中國首次發現有皮膚(印痕)化石的蜥腳類恐龍。
  • 450萬件珍貴藏品,精彩搶先看!
    近日,作為世界最為著名的四大博物館之一的大英博物館,宣布,已全面更新升級線上館藏檢索系統。足不出戶,就能夠免費「參觀」近450萬件珍貴藏品,圖檔共計190萬張。
  • ...我省有3家博物館晉升為一級博物館:大同市博物館、山西地質博物...
    大同市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17萬餘件,珍貴文物3372件,其中一級文物251件,二級文物297件,囊括了陶器、瓷器、銅器、金銀器、其他金屬器、字畫、文獻、經書、貨幣、石器石刻石雕、玻璃器、玉器、漆木竹器、紡織品、化石及珠寶料器等31個大類。民族融合是大同城市文化的靈魂,是最鮮明的地域文化特徵,各時期的藏品充分印證了大同的地域特色。
  •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展示古老的生物多樣性
    12月4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採訪團走進玉溪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管理委員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館長陳泰敏如是介紹。據陳泰敏介紹,澄江化石地是中國首個、亞洲唯一的化石類世界遺產,是保存澄江生物群化石的核心區域,是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重要實證,是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重要遺址,被譽為「20世紀最驚人的科學發現之一」。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主要包括主館和球幕影院、遊客接待中心、科研中心、研學中心、專家樓、文化創意中心等配套設施。
  • 走進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感受地球生物多樣性
    12月4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活動走進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感受雲南生物多樣性寶庫的豐富與獨特。活靈活現的澄江生物群化石、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重要實證、「昆明魚」化石標本……這些來自全國及世界各地各個地質時期的6萬餘件珍稀化石和現生動植物標本,集中收藏在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裡,採用VR、AR、OLED柔性屏幕等現代聲光電和先進的多媒體展示技術,鮮活地講述地球生命多樣性的起源及演化,突出澄江化石的重要價值。
  • 騰訊新聞聯動50家博物館"雲直播"
    今年,聯合國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將在中國召開,「5·18國際博物館日」也逐步臨近。值此之際,騰訊新聞啟動寶藏四方文化傳播計劃,帶觀眾在疫情期間線上雲賞50家國家一級博物館,同步徵集民間藏品故事。   在線鑑寶,讓民間藏寶有話說   國家寶藏深藏在國家博物館,而民間寶藏流傳於大眾的指尖。   寶藏四方·在線鑑寶系列,以「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為宗旨,旨在為用戶呈現一場獨具特色的人文之旅,引發大眾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追尋和探求。
  • 恐龍化石獵人的大漠探險
    ——記恐龍化石從戈壁灘到博物館的奇幻旅程。當你凝視著博物館中恐龍骨架的時候,一定會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這些龐然大物的遺骸,是怎樣被發現、收集、研究到最後展覽在這裡呢?每年夏天,當學生們開始享受快樂的暑假生活的時候,化石獵人們最忙碌的時候才剛剛到來。
  • 北京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由上萬網民投票選出,你見過幾件?
    在今年5月18日,也就是第33個國際博物館日。由互動百科上萬網民,票選出了北京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分別來自於首都北京不同的博物館,每一件都說是價值連城甚至不可用金錢來衡量的珍品,你認識其中幾件?保利藝術博物館的神面卣保利藝術博物館從香港收購了一件西周早期的青銅「神面卣」,這件青銅器一反商周青銅器上習見那種獸面紋的神秘、嚴肅的面目,令青銅器專家們嘆為觀止,驚為藝術奇珍。是現存的幾件青銅器中最具有藝術價值的幾件作品。
  • 天津有一座100年前已經聞名世界的博物館,藏得太深
    在靜謐的天津外國語大學校園內有一座工字型洋樓它始建於1914年,1925年正式建成這便是北疆博物院北疆博物院舊照北疆博物院藏品包括動物、植物、古生物、古人類、巖石礦物標本以及歷史民俗文物20餘萬件。除此之外,還有帥氣的劍齒象、龐大的野驢骨架、「失蹤」的北京猿人頭蓋骨模型……當一個個化石、一件件標本這麼活靈活現地展示在我們面前,看直播的網友們不淡定了!
  • 世上最大的恐龍博物館,有6項金氏世界紀錄,就藏在山東平邑
    世界上最大的恐龍博物館——山東省天宇自然博物館,位於平邑縣城,是於2004年建成開放的集收藏、科普、展示、科研於一體的大型自然科學類博物館。也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國土資源科普教育基地」、「中國古生物科普教育基地」......館內擁有六項金氏世界紀錄,並因其豐富的古生物化石收藏被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為「世界上最大的收藏恐龍和其他史前動物化石的博物館。」天宇自然博物館館內共收藏古生物化石18665件,種類極其豐富,涵蓋了地球顯生宙各個時段的古生物化石。
  • 中國|散落世界各地的青銅器,在數字博物館重聚
    Bronzes from around the world reunite in a digital museum 中國銅陵市的一家新型博物館通過虛擬方式,展出了漢代以來的中國古代銅器和青銅器,其中包括多件由國外博物館收藏的文物。
  • 山西地質博物館:穿越浩瀚發現山西大美
    ▲山西地質博物館外形 山西地質博物館佔地50畝,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陳列面積1.18萬平方米,晉地寶藏標本園0.6萬平方米,收藏了具有山西本土特色的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