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巴西在傷停補時連進兩球力克哥斯大黎加。儘管是庫蒂尼奧攻入打破僵局的關鍵球,但在第97分鐘打入制勝球的內馬爾還是搶走了頭條。如果說彩虹過人彰顯了巴西人與生俱來的天賦,那麼賽後的掩面哭泣則證明了他背負的壓力是多麼巨大。
內馬爾在世界盃前改變了髮型,這一造型也引發了全球球迷的吐槽:
一向調皮的老特拉福德「國王」坎通納也在個人INS上曬出了自己頭披義大利麵的模仿造型,並手捧內馬爾的相片,配文:「內馬爾風格,義大利麵!」
不過已經有機智的球迷看穿了一切:
羅納爾多此前就曾透露,他在2002年世界盃上剃成「阿福頭」的初衷正是為了轉移輿論視線,讓球迷少談論自己的傷勢。
在此之前,內馬爾因為傷病而休戰了三個月時間。很多人因此都認為內馬爾臨陣改變造型是出於同樣的原因。不過或許是差評實在太多,當世界盃正式開戰之後,內馬爾沒有將「意面頭」保留,而是進一步作出修正。
或許內馬爾並沒有想那麼多,畢竟在過去那些年,我們早已習慣了內馬爾不斷改變的髮型:
內馬爾初成名時還不算洗剪吹少年,2010年以前他的髮型還比較鄰家少年派,不過已經初步顯露了他的未來趨勢。
但很快,內馬爾就開始了「自我放逐」,尤其是效力桑託斯時期中後期各類莫霍克頭型以及其變種,更是他最有名的髮型之一。
這裡還需要強調——準確來說,中文環境中的莫西幹髮型實際同莫霍克髮型並無區別,指的都是同一對象。這一頭型得名於北美印第安人中的莫霍克部族。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朋克流行文化中,這一頭型開始走紅。例如曾經都在意甲效力的三名強硬中場——比達爾、哈姆西克和納因戈蘭就都是莫霍克頭型的忠實粉絲。
下圖中的內馬爾造型就比較接近原版莫霍克——只留頭部中路三英寸長的頭髮,再輔以三根短辮裝飾。唯一的區別就是莫霍克部族的兩側頭髮不是被剃光而是被拔光的,而此時內馬爾兩側已經出現了發茬。
或許自己也逐漸意識到這一髮型確實太標新立異,內馬爾逐漸開始蓄髮,不過儘管依然讓人感覺有些怪異,比如2011年領取普斯卡什獎時的內馬爾就初次給大眾留下深刻印象。
不過在此後,內馬爾又逐漸回歸了相對清爽的造型,及至2013年加盟巴薩時,已經親和力十足。
在梅西和蘇亞雷斯的扶持下,內馬爾在巴塞隆納相對輕鬆地度過了四年時光。在這期間,他的球技和比賽閱讀能力見長,同時也孜孜不倦地探索各個造型是否適合自己。
瀟灑的碎發,樸實的光頭,飄逸的紋理燙,獵奇的板寸捲髮。內馬爾以髮型為刻度,記錄下自己在球場上的時光:巴西世界盃的壯志未酬,三冠王賽季的榮耀加身,各項賽事39場不敗的輝煌,諾坎普之夜的瘋狂。
而在告別了巴薩羅那的「髮廊一條街」,轉投巴黎聖日耳曼之後,內馬爾的髮型沒有太過折騰自己的髮型。直到「意面頭」的出現,才讓人們重新熱議他的造型史。
(高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