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仙仙
現在微信幾乎已經成為所有人交流的必備工具,而一群有關係的人就會建立一個大家都在一起的群,進行群聊,比如好友就建立好友群,同事就建立同事群,電商就建立電商群,有時候陌生人也能建立交友群。
而家族人群之間也會建立家族群,而家族群算是所有群中最有特點的一種,一般都會取名「幸福的一家」,「X家福滿多」之類的,雖然沒什麼創意,但是也代表一種嚮往的寓意。
能進入這個群的人幾乎都是有血緣關係的人。血緣關係應該是人與人之間最堅固的橋梁,講究一個相親相愛,然而我拿你當親人,可你卻反過來坑我,那我應該怎麼做呢?
王宏出生在一個大家族,她爸是家裡的老大,下面有3個弟弟4個妹妹,而同輩的弟弟妹妹們更是多達十幾個,因為奶奶和王宏她們住在一起,所以逢年過年,這些叔叔姑姑們都會來到王宏家團聚。
本來一家子團聚是快樂的事,然而每次來過之後家裡都變得像颶風掃過一樣,光弄髒弄亂也不說啥了,關鍵是還丟很多東西,而王宏爸媽也一直息事寧人,都是自己家人,拿了就拿了。
而這次過年後,親戚們走後,王宏發現好友從西藏寄給她的毛毯被菸頭燙了好幾個窟窿,而去年從臺灣買回來的非常精緻的茶杯組少了兩隻,其中一直竟然打破之後被丟到了洗衣機裡面,另一隻無論如何都找不到了。
於是王宏就把毛毯和茶杯組照了幾張照片,發到了家族群裡面,本意並不是想埋怨誰,只是想知道剩下那隻茶杯在哪裡,如果也被打破藏在哪裡,再傷到人就不好了。
可沒想到全家立刻就在群裡爆炸了,集體聲討王宏太過分了,做小輩的竟然職責長輩們偷東西,有幾個和王宏母親有摩擦的長輩甚至直言再也不去王宏家了。
這時候大姑母突然站出來,說王宏不懂事,大家別跟她一般見識,充當和事佬;另一邊私信給王宏發來了一個100元紅包,說不就一個杯子嘛,這個大姑給你買單了。
對此王宏十分無語,似乎一切都是自己做錯了一般。
小姑和王宏歲數相差無幾,有一次她打算買房子就張口管王宏借一些錢,而那段時間王宏也要還自己房貸,車貸,沒錢借她,但是王宏在銀行工作,就說如果小姑需要錢的話可以給她辦理貸款。
小姑立馬就問要利息嗎?王宏想都沒想說當然要了,這是銀行的貸款啊,話音還沒落,小姑那邊啪就掛斷了,甚至接下來一年見到王宏都沒好臉色,甚至有時候還在家族群裡詆毀王宏,說看不起她這樣的窮親戚,借個錢還要利息,王宏有房有車怎麼可能沒錢,而幾個叔叔又提起之前茶杯組的事情又一頓說。
王宏一個頭兩個大,搞不明白了這是什麼邏輯。
最讓王宏生氣的就是母親那次,母親聽二姑勸說進入一個什麼群,說只需要投資兩萬,未來每年都可以從公司收到分紅,並且還有一大堆贈品,王宏知道後立刻就知道這是一個傳銷騙人的群,可是母親還不信,拿出一大堆洗漱用品來說二姑說的都是真的。
對此王宏哭笑不得,兩萬塊錢就買回來一堆洗髮水肥皂嗎,而聽母親又說她投了兩萬外,還借給了二姑兩萬。王宏知道投詐騙群裡的兩萬肯定要不回來了,於是立刻打給二姑,至少把借給她的錢要回來。
二姑反而理直氣壯認為王宏沒遠見,甚至還勸王宏也投入錢,以後可以拿到更多分紅。王宏覺得二姑已經不可救藥,一個勁地要二姑還錢,說有救命的急事。二姑也生氣地說:「馬上還你,看你一家那個樣,一會我把入群信息發家族群裡,讓其他家庭成員跟我一起掙分紅,看你後不後悔。」
這次王宏真正知道,自己最後悔的事情就是有了這群奇葩的親戚,更後悔地是進入這個家族群,這樣一幫親戚不要也罷,於是果斷地退出了家族群,並且從此嚴格管控父母,以及奶奶的每一筆經濟支出。
小的時候總聽說遠親不如近鄰,那個時候還不相信,認為只有血脈相連,才能真心對彼此,可是有時候血脈相通的結果,不是同氣連枝,而是就找你坑。
就像王宏父母這樣,作為一家的老大,總想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為是一家人,吃點虧也是福,可是你吃虧的結果就是親戚們吃福,而吃福就沒有滿足盡頭的,吃到一次便宜就想一直吃,而一旦你反抗,不想讓對方吃福了,反倒成了你不對的地方。
這種事情雖然看起來奇葩又毫無邏輯,可又真實地發生在每一個家庭中。
其實能看出,王宏對這些親戚們已經忍受很長時間了,大姑二姑小姑,全都是得了便宜還賣乖的人,並非良人。
可是一怒之下退出家族群還是有點太衝動了,畢竟這個家族群裡面除了這幾個奇葩親戚,還有其他的弟弟妹妹們,還有正常的長輩們,不至於一棍子打死,可以把這幾個奇葩親戚拉黑,大不了再不聯繫就好。
老話說,與人交往,合則聚,不合則散,對於親戚來說也是一樣的,對於看不慣的親戚也不必拘泥於血緣因素,該拉黑的拉黑,該斷聯繫的斷聯繫,強迫自己和這些奇葩親戚在一起,那就是自找煩惱。
還有一點,其實親戚間,本應有更多的體諒、以及互幫互助,但是這並不是強迫別人去做事情的理由,幫是情分,不幫是本分,所以千萬不要道德綁架人,就比如像王宏小姑一樣。
做人一定要有底線,對待家人也是一樣,為了讓生活更如意,要大方,自信地對不懂得尊重你的奇葩親戚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