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星內部夸克物質或被證實

2020-12-22 光明網

  科技日報北京6月3日電(記者劉霞)過去40年,證實中子星內部存在夸克核一直是中子星物理學最重要的目標之一。芬蘭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物理學》雜誌撰文指出,他們已經找到有力證據,證明迄今最大中子星內核存在奇異的夸克物質,這一結論或。

  研究人員解釋說,我們周圍所有普通物質都由原子組成,原子緻密的原子核由質子、中子及圍繞在其周圍的電子組成。但在中子星內部,原子會坍塌成密度極高的核物質,其中中子和質子緊緊「依偎」在一起,因此整個中子星可視為一個巨大的核。此前,科學家一直不清楚,質量最大中子星內核中的物質是否會坍塌成更奇特的夸克物質。

  最新研究發現,最大穩定質量中子星核內的物質,與夸克物質的相似度遠高於與普通核物質的相似度。計算結果顯示,被確認為夸克物質的核的直徑可能超過整個中子星直徑的一半。

  研究人員表示,促成這一新發現的關鍵在於天體物理學研究近期取得的兩個重要成果:中子星並和產生的引力波的測定,以及對質量接近兩倍太陽質量的大型中子星的探測。

  2017年秋,美國LIGO和歐洲Virgo天文臺首次探測到兩個中子星並和產生的引力波,並推導出碰撞中子星半徑的上限約為13千米。此外,在過去10年中,科學家觀測到3顆中子星的質量達到甚至可能略微超過兩倍太陽質量。關於中子星半徑和質量的信息大大減少了與中子星物質熱力學性質相關的不確定性。

  在新分析中,科學家將上述研究成果結合,對中子星物質的狀態方程(中子星物質壓力與能量密度之間的關係)進行準確預測,確認中子星內部存在夸克物質。

  赫爾辛基大學副教授阿列克西·沃林恩說,中子星的確切結構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自2017年秋天以來,科學家已經觀察到許多新的中子星合併事件,預計不久的將來會有進一步觀測結果,對此項研究進行證實或證偽。

  總編輯圈點

  在超級計算機上運行的大規模模擬中,甚至都無法確定中子星內部核物質,但近年來天體物理學兩項中子星觀測成果的出現,卻帶來了新的可能。夸克核的確認,讓我們看到了前方引力波黃金時代的身影,但每當這樣的項目出現,總繞不過一個基本問題:為什麼我們要耗費人力物力去做這些「縹緲」的研究呢?可能原因只有這一句話——它為我們真正理解宇宙邁出了重要一步。

[ 責編:肖春芳 ]

相關焦點

  • 華中農業大學在中子星內部結構與夸克物質信號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華中農業大學理學院魏薇教授在中子星內部結構與夸克物質信號研究方面獲得進展,相關成果以「Lifting the Veil on Quark Matter in Compact Stars with Core g-mode Oscillations」為題發表在國際天文學期刊The Astrophysical
  • 中子星核心存在大量夸克,介於黑洞和中子星之間的夸克星可能存在
    1967年,人類首次觀測到中子星的存在,且在之後的觀測中都發現中子星的質量超過奧本海默極限。今天,我們知道中子星的質量上限為2.15倍太陽,許多人可能認為奧本海默錯了,但是聰明的科學家察覺到中子星可能不是全部由中子構成,在其內部可能還有另一種狀態。
  • 宇宙中最危險的物質——可能像細菌一樣蠶食整個地球
    只需幾毫秒——不到一眨眼的時間——它們的外殼就會裂開,質量較小的中子星就會爆炸,變成一團血紅色的物質,而較大的恆星繼續變重。它不斷增長,變得越來越大,直到它再也不能抵抗重力。中子星搖擺不定,但最終變成黑洞。正是在這些事件中,科學家們假設一種危險的、不可預測的物質可能被拋入宇宙。它可能已經存在於地球上,存在於我們的水中,或者隱藏在北極的隕石中。
  • 中子星密度極大,一立方釐米上億噸,這是什麼概念?
    在宇宙中有一類密度極大的星體——中子星,它是恆星死亡後的殘骸。而高速旋轉的中子星又被稱作脈衝星。中子星的質量一般介於1.5~3倍太陽質量之間,半徑則在10~20千米之間,表面溫度大約為1000萬℃。中子星上一立方釐米的物質,質量高達1億噸以上,甚至10億噸。中子星是目前已知密度僅次於黑洞的天體。
  • 宇宙中的物質密度存在極限嗎?中子星密度高達10億噸每立方釐米!
    密度公式為ρ=m/v,表示單位體積內包含的物質質量;比如在標況下,空氣密度為0.001293克/立方釐米,水的密度為1克/立方釐米,鐵的密度為7.9克/立方釐米。金屬鋨地球上密度最大的物質是金屬鋨 ,密度高達22.6克/立方釐米。太陽核心太陽核心的密度,高達150克/立方釐米,是太陽系中密度最高的地方;但是太陽整體的平均密度很低,只有1.41克/立方釐米。
  • 夸克也分為陰陽,物質是無限可分的,老莊是科學大師
    宏觀上看,他沒有外在的東西,而微觀上是他的小而沒有內部。當一個物體不斷分裂時,他被分成分子原子、原子核、質子和中子,許多物理學家說物質在這裡結束,不能進一步分裂,偉人說世界本身既對立又統一,可以永遠分開,至於夸克,沒有人能回答,自誇克出現以來,他為物質可以永遠分離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夸克是不可分割的個體。
  • 科學新發現,科學家用強核力解開了中子星的核心結構
    大多數普通物質都是由一種不可見的亞原子膠結合在一起的,這種膠稱為強核力,是自然界的四種基本力之一,還有重力、電磁力和弱核力。強大的核力負責原子核中質子和中子之間的推挽,這使得原子不致於自行坍塌。在原子核中,大多數質子和中子相距足夠遠,物理學家可以準確地預測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
  • 你對中子星到底有多了解?關於密度、旋轉、磁性的基礎數據
    中子星作為大質量恆星隕落後的核心,代表了一種極限的簡併物質,我們到底對它知道多少呢?中子星的結構中子星是中子簡併力與天體重力平衡後的產物。雖然,我們知道中子星是大質量恆星塌縮後的核心,但中子星的核心是什麼我們還不知道。不過有人認為中子星的核心由介子(強相互作用的傳播粒子)或無束縛的夸克(構成質子、中子的基本粒子)構成。
  • 高溫前沿--夸克-膠子等離子體與反物質原子核
    講座內容簡介:重離子碰撞可以產生高達萬億度的夸克-膠子等離子體,這種物質可以與宇宙大爆炸後幾個微秒的物態相比擬,它展現出許多新奇的特性隨著時間的演化,夸克-膠子等離子體迅速冷卻後形成大量的正反物質,其中反物質原子核是檢驗CPT基本對稱性的重要載體。本報告將討論重離子對撞機上有關夸克-膠子等離子體和反物質原子核研究的相關實驗進展。
  • 中子星1立方釐米重達10億噸,這種極端密度物質怎麼來的?
    把一個地球這麼大的東西,壓到只有幾公分大,就基本成為中子星密度了;如果再壓,壓到只有9毫米直徑的一個球,任何物質就無法形成物質了,無限墜落到中心奇點上,就成為黑洞了。在人世間,是無法製造出這麼大的壓力的,只有巨大恆星爆炸,核心物質被極端壓力壓縮,才能夠成為中子星。
  • 原子不是實心粒子,內部像太陽系一樣空曠?那存在實心的物質嗎?
    目前所知,自然界中的物質分為實物和場。物質的存在會佔據一定的空間,當空間中沒有任何實物時,便稱之為空。如果用宏觀世界中的經驗來看,原子內部絕大部分空間都是空的。可從微觀角度來看,由於物質的存在方式與我們所看到的宏觀現象不一樣,因此並不能認為大部分空間都是空的。
  • 白矮星和中子星內部的哪種力抵消了自身引力的壓縮
    但太陽內部時時刻刻都在進行著核聚變,使它產生高溫高壓。正是太陽的高壓力抵消引力的影響,使太陽不會產生坍縮。當恆星內部的壓力不足以支撐住引力的時候,恆星會向內縮小,而這種縮小又會加劇核聚變的發生,使之溫度更高壓力更高,知道能和引力抗衡。但是當恆星的核燃料耗盡時,它已無法核聚變產生高溫高壓了,此時這顆恆星就有可能坍縮成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
  • 第三代輕子夸克質量下限設定
    在最基本的層面上,物質由輕子和夸克這兩種基本粒子組成。輕子包括電子、繆子、陶子和與之相應的中微子;夸克則包括上夸克、下夸克、粲夸克、奇異夸克、頂夸克和底夸克,這些夸克組合在一起形成了質子、中子和其他複合粒子。 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表明,輕子和夸克都有三代,其質量不斷遞增。而且,這兩類粒子迥然不同。
  • 跟蹤包含粲夸克的粒子以深入了解夸克如何結合
    在金核的能量碰撞中產生了某些兩夸克和三夸克強子。碰撞瞬間「融化」了構成金核的質子和中子之間的邊界,因此科學家們可以研究其內部構造單元,夸克和膠子如何重組。如圖所示相對重離子對撞機上的STAR探測器的重味跟蹤器組件記錄的金-金碰撞。白點顯示碰撞中出現的粒子撞擊的三層中的傳感器時記錄的「碰撞」。
  • 物理學家:對輕子夸克的數量設定了新的界限
    在最基本的層面上,物質由兩種類型的粒子組成:輕子(例如電子)和夸克,它們結合形成質子、中子和其它複合粒子。在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下,輕子和夸克都可以分為三代。但是,一些擴展標準模型的理論預測,存在稱為「輕子夸克」(leptoquarks)的新粒子,該粒子將通過相互相互作用來使夸克和輕子統一。CMS合作組織在一份新論文中報告了其最新結果,該結果將與第三代夸克和輕子(頂部和底部夸克,tau輕子和tau中微子)相互作用。